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风华首辅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天下第一人

红楼:风华首辅 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天下第一人

簡繁轉換
作者:烟柳画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05 10:35:5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陛下其实已经开始清查九边及地方府兵吃空饷的情况了。情况不比陛下预料的轻多少,如今我大明边军之糜烂,简直触目惊心呐!

只说蓟州一镇,按本朝惯例,应有守军十二万,可实际边军数目不足五万!

九边原定总数三十四万的边军,现如今恐怕连半数都不到。这一半的军队更是疏於战事,战力堪忧啊。”

现在问题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想要改税,就必须保证拥有绝对的武力控制权。

可现在想要进行军改,又需要成山的银子。

可如果不改税制就没有银子。国库一千多万两银子听着吓人,真有点情况赈几场灾就能花出去一半。

隆庆帝也不能闲着没事就抄家玩吧?

除非是触及隆庆帝的底线,否则隆庆帝也不想挥动屠刀。

杀的那些可都是吃饱了的,後补上来这些还饿着肚子呢,他们想填饱自己的肚子不还是得喝百姓的血吗?

归根到底,制度出了问题,你再怎麽反腐反贪都是笑话。灭火得从根源上灭!

所以隆庆帝决定……大不了不要身後名了!是非功过,能背的朕全背了!

税制不敢大动,官绅一体纳粮这会也不能公开提出来。

可清丈田亩必须提前进行了!

国库也不能继续这麽坐吃山空了,否则下面交上了的那点地丁银什麽都不够乾的。

黄锦老大人也面有愁色,似在感慨,也似在惋惜:“陛下就此一事,思索良久。据说老夫摺子送上去的当晚,陛下便去太庙坐了整整一夜。

谁也不知道陛下心里是个什麽滋味啊!”

一旦隆庆帝选择这个时候就清丈田亩,压着时代前进,那得罪全天下的权贵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不至於给他硬安个幽丶愍丶灵等谥号,可估计文皇帝也是要飞了。

努力了半辈子,严於克己,就为了那经天纬地文皇帝的谥号。

可现在摆在隆庆帝面前的就两条路。

要麽,放弃自己追求一辈子的东西,去给自己的儿子丶孙子,用自己的身後名趟出来一条煌煌大路!为大明的百姓杀出来一个太平盛世,朗朗乾坤!

要麽,选择相信後人的智慧,稳定当前局势,一步一步走。哪怕未来的变数可能太多而导致这一切失败,可那也和他这个文皇帝无关。

可人算不如天算呐!老天不可能事事都如计划一样去发展的。

隆庆帝一直通过海上贸易不断收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

现在西方正在爆发混乱与变革,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变革会不会催生出来一个如同昔日大秦一样的庞大的大一统帝国。

隆庆帝思索的良久,他也从未与任何人说过他自己的选择。

只不过那天在太庙坐了一夜后,黎明时分隆庆帝出来后只说了一句话:“为君者自为臣民消灾解厄,为父者自当为子嗣遮风挡雨。

朕既为皇帝,岂可为身後之名,而废千古事耶?粉身碎骨安可惧哉?无非跌个粉碎!”

薛虹心底的震撼与惊讶简直无以言语,因为他太明白隆庆帝对於文皇帝谥号的执着了。

文几乎是对於一个皇帝最高的评价,没有之一!

如果隆庆帝按部就班,选择一步一个脚印继续下去,然後传位给太子,凭藉他现在的功绩,文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清盐政丶兴海贸丶整九边丶查贪腐丶讨倭寇丶废衍圣丶兴文脉丶治黄河丶一旨镇草原。一生奉公节俭丶胸怀天下。

以上的功绩称一句中兴大明,简直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隆庆帝居然甘心放弃半辈子的追逐,去背负恶名,去奠定那开万世太平之基业。

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唐宗汉祖在世恐怕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了吧?

封建制度最大的麻烦,便在於天下之事,系於一人。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下层的百姓视这个人,为人间的神明,至高无上的存在。

权利系於一人,这无疑是落後的制度,因为出现昏君丶庸君的概率,远比出现贤君丶圣君的概率要大太多!

但谁也没有想到,现在这个最大的麻烦,反而成了最大的幸运!

这个天下第一人,打算“任性”的逆着全天下所有手握话语权权贵的意愿,强制拉着历史的车轮向前猛烈推进!

如果成功,那麽很可能本停滞了良久脱轨了的华夏文明的车轮,将会回到正轨上,并且飞速的前进!

听着黄锦的诉说,薛虹彷佛看到了隆庆帝在太庙之时的神情。

或许一开始是不甘心,然後是犹豫,再是否决自己的懦弱,再到正视己心丶正视身为皇帝丶父亲的责任与担当。

最後是释然丶坚定自己的意志。

跌得粉碎!跌的粉碎!!似曾相识的话语,似曾相识的选择。

薛虹心中既有无尽的敬佩,更有无尽的感慨。

他这是第一次正面的如此清晰的见识到,一个国家最高的领导者对於国家的正面作用有多麽强大!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人!这才是皇帝该有的样子!!

薛虹看着黄锦老大人慈祥的面容,心中既有羞愧,又有感动,更有兴奋!

这泱泱华夏,无论什麽时代,总有以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为己任的存在!

自燧人氏造火而点燃的华夏人族的热忱之心从未泯灭过。他不是一个人。

“景瑜,年後待老夫伤好,陛下便要开始动手,以两京为初地向四周铺开。

届时陛下会派遣太子去坐镇金陵,你可愿意同往?”

薛虹撩起衣袍跪在黄锦面前,这一跪既是跪眼前大节的老人,更是跪义无反顾之先辈。

“学生,愿往。”

没有豪情壮志,没有锦言盟誓。

学生二字,以表後来之人的身份。

愿往二字,言明义无反顾的心愿。

黄锦见到薛虹的举动心中近来的担忧与郁结之气尽散。

做这种非一代之功的事情,别的什麽都不怕。唯独怕後继无人呐!

太子贤明,可继陛下宏志,可独木难支啊!

大臣里若是没有个能和皇帝君臣一心的,可以挑头的存在,这种事情不可能进行下去。

林如海丶单守才等虽然有能力,但性格已定,可为辅佐,却难做擎天之柱。

薛虹与其他人相比较,虽然少了经验,但却唯独有一股子驴脾气。

这样的脾气是不好做官的,但他黄锦恰恰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继承人!

外圆内方可以,可就怕外面圆着圆着,把里面的棱角也给磨平了。

黄锦折腾了一辈子,能为天下百姓所做的,已经尽力了。

这清丈田亩之事,黄锦怎麽忍心让陛下独自背负?

自登基以来十馀年,君臣从不相疑。

“就让老臣,再为天下百姓,再为陛下做最後一件事吧……”

(虚假的主角:薛虹。

真实的主角:隆庆帝。总感觉自己写偏了_(: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