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一天,劉盈帶領的偏師吃飽喝足後,開始向著故雲中郡的方向行軍。
在韓信的安排下,打前鋒的興軍主將是戰爭狂人林摯,副將則是剛剛從匈奴回來的呂馬童。
有了呂馬童的帶領,他們就可以直撲冒頓留在雲中郡的大本營。
雖然抓不到冒頓本人,但抓點牛羊牲口也算是不虛此行。
所以興軍的主力,自然是劉盈幼軍中的匈奴胡騎,以及林摯在上郡集結的北地騎兵。
共計五千多人。
雖然那些胡騎是匈奴人,但他們或多或少都和同族的權貴有仇,恨不能親手砍掉他們的頭顱,因此完全不用擔心他們會倒戈相向。
至於劉盈帶來的幼軍和關中兵,以及上郡郡兵,則和輜重車隊一起隨後出發。
這是一套中規中矩的進攻方式。
如果興軍發現小股敵人,自然是毫不客氣的擊敗並試圖全殲對方,有了那些善於騎射的胡騎以及一人雙馬的配置,達成這樣的戰術目標不是難事。
但是當匈奴發現入侵的漢軍,並試圖集結大量大群騎兵和興軍決戰的時候,興軍就快速回撤到後方的主力軍群附近。
這時候主力軍群將會展開車陣,準備防守反擊。
劉盈為了達成這一個戰術,將軍中使用的四輪馬車做出了相應的改動,大篷車兩側的車廂木板,是可以拆卸並拚接在一起的,而且木板一側,還釘上了一層薄薄的鐵皮。
嗯,雖然薄,但是防禦刀劍劈砍或是弓箭射擊還是沒問題的。
具體的作戰方式,則是將四輪馬車圍成一個營壘,然後將車廂內側的木板拆掉,拚接在外側車廂的上面,從而使得面向敵人一側的車廂高度倍增,形成一塊巨大的盾牌。
這種戰術雖然沒有什麽進攻性可言,但卻穩如泰山。
比如當年的李陵,比如明朝時期湟中三捷的西川康纏溝之戰。
蒙古騎兵用優勢兵力,包圍了用火炮戰車結成王八陣的明軍,先是‘四面其攻、矢下如雨’,沒有佔到便宜。
之後‘四集而攻其南’,集中兵力攻擊明軍主力的西寧營兵,意圖先打出缺口再衝垮明軍車陣,結果依舊沒有奏效。
之後在明軍火槍火炮下損失慘重,殺紅眼了的蒙古騎兵,亮出了最後的底牌:
複驍騎重鎧,奮長槍鉤杆,單犯西寧兵!
這句話意思就很明顯了,無非就是重裝騎兵開始無腦豬突了。
當然,又送了一波人頭。
不過如果對方列裝了大批火炮的話,情況就又有所不同了。
比如明槐宗四年的大凌河之戰,救援大凌河的張春率領四萬多人,以車兵為主排成密集步兵方陣,迎戰後金兩萬騎兵。
後金沒有重蹈蒙古人的覆轍,掏出了四十門紅衣大炮一陣亂轟,大破明軍車陣,之後騎兵追擊,全殲明軍。
只不過現如今的匈奴人並不掌握火炮這種大殺器,反倒是劉盈出發的時候,攜帶了不少的二踢腳……
這種炮仗內的火藥在他的微調之下,除非是貼近身體爆炸才有殺傷力,否則也就是聽個響……
嗯,能把人耳膜震碎的那種!
馬是一種敏感且膽小的食草動物, 尤其是匈奴人那種散放在草原上,沒有怎麽經過社會化訓練的半野馬,
它們的性格就更加的膽小敏感了。 當炮仗炸響在匈奴人的馬群之中,絕對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這時候,就是躲在車陣中的漢軍騎兵發動反擊的時候了!
劉盈騎在馬上,感受著撲面而來那草原上豪邁的秋風,覺得要不是自己還有著配合劉邦作戰,伺機抄了匈奴後路的任務,他都想著帶領軍隊向更北方逛逛,爭取封狼居胥一下……
雖然,他不認識路。
…………………………………………
雁門郡,馬邑城。
太陽照常升起。
韓王信在一隊持盾甲士的簇擁下,按照慣例巡視著城防。
對面的匈奴人在經過了兩天的猛攻之後,丟下了幾千具屍體倉皇退了回去,駐扎在馬邑城周邊那些砍掉了樹木,用作農田的平地。
而這幾天下來,匈奴人雖然沒有發起攻擊,讓城中的韓軍士兵再次暴富一場,但也同樣讓他們心花怒放。
數以萬計的匈奴兵,數以十萬計的馬匹牛羊,每天都會在原地留下一座小山一樣的屎堆……
這,可都是肥料啊!
這讓正愁著城外農田土地貧瘠,恐怕糧食產量不高的韓軍士兵,如何能夠不高興?
要知道這些士兵全是士伍籍的戍卒,戰時是兵,平時是農,如今雖然不能斬首立功,但敵人卻主動幫自家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