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衝鋒狀態下的坦克本無法在移動中開火,進行中遠距離上的火力壓製,在推進和精確開火間只能二選其一、不可能魚與熊掌兼得,因此這本該是德軍反坦克炮最好的作戰時機。
但領袖師各兵種高度合成化作戰的問題很好地克服了這一弱點,各型技術裝備的熟練配合應用足以補齊這惱人的短板。
德軍反坦克炮陣地即便是射擊那些高速突進的IS6,與BMP43混合協同的裝甲集群也已不再安全。那些在IS6身後停車壓陣,通過抬高一定的炮口仰角,利用152榴彈本就彈道彎曲非筆直的特性進行的直瞄炮火支援,成了德軍反坦克炮最可怕的夢魘與死神的催命請柬。
轟隆——
轟隆——
轟隆轟隆隆——
一發接一發的152毫米榴彈在德軍反坦克炮陣地上接連炸響、不斷開花,用殘酷的大范圍AOE傷害無情毀滅著一門接一門的反坦克炮,與一組接一組負責操縱它們的德軍反坦克炮兵。
在通常紅軍坦克師裡,因為使用SU76這種小炮而導致的殺傷力不足,遠距離精度本就不佳結果有效殺傷率更低、連打多炮也難以乾得掉一門德軍反坦克炮的情況,在領袖師強大的技術裝備基礎加持下壓根不存在。
量大管飽的ISU152A每一次開火都是德棍上路的喪鍾咆哮。
殺傷力巨大、一炸一大片的152毫米榴彈即便沒有直接命中,哪怕是打在德軍反坦克炮的炮位土工掩體上,甚至是德軍反坦克炮位身後的三十米開外,也依舊斷然沒有德軍反坦克炮兵的活路可言。
被高速襲來的潑水般彈片掃成篩子已經是最大的幸運,被毀滅烈焰撕扯地血肉橫飛、連個囫圇個都找不到,已經看不出來一丁點人形的爆心點倒霉蛋才是人間悲劇。
“攻擊進展順利!正在接近最後距離,正在釋放步兵下車,準備衝鋒!”
從無線電裡能夠清楚聽到來自前沿攻擊部隊的最直接實時反饋,但馬拉申科並未開口下令,無線電送話器也仍舊掛在手邊的鐵架子上未被摘下,只有庫爾巴洛夫那緊隨其後的跟進命令從無線電頻道中傳來。
“繼續進攻突破敵陣地!自行火炮炮位前移準備推進支援,後續部隊跟進往上衝!把增援部隊送上去,快!”
對於馬拉申科而言,沒有什麽試探性進攻可言,這是一次無論如何也必須成功的一鼓作氣衝鋒攻堅。
決心堅定的馬拉申科一口氣就投入了庫爾巴洛夫旅的絕對主力,在前沿攻擊部隊還未突破敵陣地之前,就投入後續增援部隊接著往上衝。
哪怕前沿攻擊部隊遭受到阻力和一定的損失,就算強闖也要把德國佬的陣地給撕開,這一切早在最初的作戰方案擬定時就已經被確定。
第一波衝上去的部隊整體快速向前推進,留在隊形最後方壓陣支援的ISU152A們也暫時暫停了火力投射,開始機動轉移、向前方下一處炮位繼續推進。
空缺的高地邊緣地帶並未空置太久,這處已經遍布彈坑和履帶印記的焦土之地,很快便迎來了第二波鋼鐵貴客、再次開始大地震顫,那是庫爾巴洛夫旅依照旅長同志命令跟進上來的第二波增援部隊。
“步戰車衝鋒支援,自行火炮進入炮位準備開火!快快!”
與上一波以重型坦克為絕對主力的攻城錘式攻擊波次不同,第二波衝來的增援部隊組成架構明顯發生了改變。
不再是以絕對的重型坦克為主,而是以步戰車為主居多、再輔以少量的重型坦克配合。
剛一衝上高地頂峰便在有限的戰場寬度,也就是高地頂峰正面迅速展開,沿著方才第一攻擊波次的同志們駛過的痕跡快速向前跟進,用於擴大戰果、將德軍陣地缺口朝兩邊猛烈撕開所急需的更多步兵增援很快就到。
轟轟轟——
在那些高速前進、向著友軍裝甲集群快速增援而去的BMP43步戰車身後,已經進入了炮位、各就各位的ISU152A自行火炮集群正在抬高炮管仰角、轟然開火。
炮擊的方式不再是直瞄炮擊支援,而是改為大仰角曲射炮火。
一發發呼嘯而至的大口徑榴彈飛過德軍頭頂、直奔身後陣地縱深.
那些本就雞飛狗跳、驚慌失措中的德軍裡,很快就有人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一陣強烈的不寒而栗和可怕的念頭緊接著就直衝腦門、陡然竄出。
“不是射擊我們而是陣地後方?!俄國佬是在炮火分割陣地切塊嗎?他們難道想把我們整個吃掉???”
炮火彈幕分割、阻礙撤退與增援,而後再把用炮火切割出來的一整塊陣地以最快的速度完整吞下吃掉。
這種聽上去就和割肉一樣血粼粼的戰術,也多虧腦袋夠使的德軍指揮官能及時意識得到、想得明白,但這終歸也只是死亡與毀滅前的最後清醒而已。
知道自己將會以何種方式去死,不代表就能戰勝死亡的命運,就和絞刑架上即將倆腳懸空的死刑犯狀態是完全一致。
“發射導彈!快發射!繼續發,全射出去!!!”
被那強大且撲面來襲的壓迫感搞到快要窒息的德軍,全然已經進入殺紅眼一般的癲狂狀態、全力死戰。
負責指揮反坦克導彈陣地的德軍指揮官,在聲嘶力竭中放聲怒吼、呼嚎著下令。
那些經過精心偽裝的反坦克導彈發射架隱蔽性極佳且體積小巧,遠不像體型巨大的反坦克炮那樣容易被發現針對。
一件說來比較搞笑的事是,拉到足夠近的距離再發射,那是為了確保能讓人滿意的命中率。
聽上去有些可笑,但事實就是如此。
操縱使用這些代號“小紅帽”的新式反坦克導彈的德軍,其實早已發現問題所在。
這種操縱方式極為反人類,采用目視追蹤、手動指令製導的反坦克導彈實在是太難用了。需要在導彈超低空飛行中不斷手動遙控、修正彈道,整個過程必須全神貫注、不能出一丁點的岔子。
哪怕手裡的操縱杆稍微出一點點失誤,扳錯了零點五秒的方向,那貼地高速飛行的反坦克導彈也極有可能像傻子一樣一頭扎進土裡,氣得人直罵“篩森”!
且糟糕的飛行控制舵面功效極差、反應遲鈍,使得這款反坦克導彈必須在發射前,先大致瞄準敵軍坦克所在的方向,發射後直到擊中目標之前不能有太大的方向誤差,否則導彈根本無法來得及修正飛行軌跡,大概率會貼著目標幾米遠的距離擦邊而過。
不能離得太遠發射,否則難以控制飛行軌跡,飛行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失誤、進而把導彈送進土裡。
但也不能離得太近發射,否則就失去了反坦克導彈作為精確製導武器的意義所在。貼臉發射連鐵拳和坦克殺手都能打得中了,還要你這操作反人類的反坦克導彈乾雞毛?
在各種製約掣肘的因素限制之下,留到差不多有足夠把握能打得中、還不至於失去遠程精確製導意義的中近距離齊射,已經是德軍導彈分隊指揮官在權衡考量之後所能做出的最優決定。
至於這決定能不能取得有意義的效果,這可就是全然不沾邊的另一回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