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抵達火線之後,剛開始拍照片,護送小隊正在四周警戒期間,當時我、還有大衛正靠著巷子口找掩護”
卡拉切夫的辦公室被臨時騰了出來,當做馬拉申科和科瓦諾夫把整件事講清楚的對話空間。
馬拉申科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拿來聽科瓦諾夫慢慢講故事,知曉自己必須長話短說、言簡意賅的科瓦諾夫也沒有任何膽怯和懼怕。
就像好兄弟蘇洛維琴科說的那樣,無論接下來會怎樣、事情都已經發生了。
責任必須要承擔,結果也必須去面對。
無論那一切有多糟糕,重新恢復了冷靜思考的科瓦諾夫已經做好了一切思想準備,緩緩流逝的時間也仿佛伴隨著這言談話語逐漸逆流,回到了所有一切意外爆發前的最初起源點。
咻——
劈劈啪——
“不行!太危險了!這裡已經是極限了,大衛!不能再繼續往前了!給你最後三十秒,準備撤離!”
四散橫飛的彈丸、璀璨奪目的曳光彈幕,還有那時不時轟然響起的勢若雷鳴般爆炸,連帶著巨大量的高速衝擊彈丸破片潑灑地到處都是。
與各式各樣、各個角度而來的跳彈、流彈一起,將用於藏身掩護的巷子口牆壁打得各種磚石碎屑亂濺,僅僅只是扎在臉上都會讓人感覺被刺得生疼。
深切意識到此地實在太過危險、不宜久留的科瓦諾夫踐行著自己的職責,一邊盯緊就在身邊近在咫尺的大衛、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一邊還在警惕地看著四周任何可能突發危險的方向,緊握著手中早已從槍套內拔出、子彈上膛的佩槍。
距離火線如此之近的巷戰之地,就是身邊的某扇房門裡,突然蹦出來個不怕死的狂熱德國佬胡亂突突都不足為奇,由不得任何想活命的人不去倍加警惕。
科瓦諾夫的首要任務是保證目標的安全,而自己也有難言之隱的大衛的首要任務,卻仍需要些許時間、至少是比三十秒更長的時間來完成。
“還需要一會兒,請再給我一些時間!我的照片數量還不夠,還沒完成任務!如果實在不行,可以把我一個人留下,我自己能保護自己,請放心!我手裡有這個!”
一手照相機、一手家夥事兒的美國小夥看上去相當自信,絲毫不介意自己手裡的家夥事兒,還是從領袖師的武器庫裡提出來、是找蘇聯人借用的——一把身世堪稱曲折離奇的湯姆遜衝鋒槍。
領袖師的武器庫裡哪兒來的“芝加哥打字機”?
問起這個,當然和咱有著“機械狂熱者”之稱的“大內總管”卡拉莫夫有關。
卡拉莫夫喜好擺弄各種機械、尤其喜歡收集各種槍械的癖好那是由來已久了,衛國戰爭初期那會兒,一早就跟隨著馬拉申科東征西討的卡拉莫夫,收集了不少從德國佬手裡弄來的稀有槍械。
包括但不限於ZB26捷克式輕機槍、索米衝鋒槍,甚至還有直接讓馬拉申科情懷拉滿的毛瑟C96自動手槍。
只可惜衛國戰爭初期的形勢不好,經常打逆風仗和爛仗。
卡拉莫夫辛苦收集的這些稀有槍械,也在某一次的殘酷惡戰中,被馬拉申科下令全部拿出來,支援給工人武裝隊發下去了,而且戰後也沒收回來。那時候過的是連槍都不夠使的苦日子,跟現如今領袖師這肥到流油的闊日子可完全沒法比。
這後來的日子慢慢闊起來了,庫存收藏被清零了一次的卡拉莫夫心疼歸心疼,但最終還是選擇重操舊業、繼續乾起自己的老本行,再來一次白手起家。
之前被清零的那些稀有槍,後來也基本都再次繳獲並補齊了,甚至還新添了一些原先沒有的更稀有槍械。
比如說從德國佬手裡繳獲的美國製造湯姆遜衝鋒槍。
什麽?你問怎來的?
別問,問就是隆美爾軍團從非洲帶回來的土特產,就是不知道德國佬平時怎補充這玩意兒的.45口徑子彈,反正卡拉莫夫弄到這東西的時候連槍帶子彈整整一大包、足足有好幾百發,夠壓滿幾十個彈匣的。
也就是說這東西被美軍帶去非洲撅德國佬,但沒想到被德國佬反撅繳了槍,然後好面子的美國佬不服輸又給撅了回來,成功把隆美爾軍團從非洲趕跑,但這湯姆遜衝鋒槍作為戰利品卻被一路帶回了德國。
然後因部隊調動和戰線變化,持有此槍的原德軍非洲軍團某部又被調去了東線救火,抵擋領袖師的狂飆鋒芒。
當然,這結果和絕大多數的德軍都是一樣的。
自打領袖師完成合成化改編之後,還沒有哪一夥德軍能正面乾贏擊退領袖師,所以這支幾經輾轉的湯姆遜衝鋒槍自然就落到了蘇聯人手裡,成了領袖師大內總管卡拉莫夫的私人收藏。
簡單歸納來說,這支湯姆遜衝鋒槍經歷了從美國到北非、從北非到意大利、從意大利到德國、再從德國到波蘭,最後在蘇聯人手裡重返德國、來到柏林城下的牛掰經歷。期間經歷了美、德、蘇三任主人,所以某種意義上講你要說它是“三姓家奴”那也確實沒錯,堪稱“湯姆遜的奇妙冒險”。
哦,不對,準確來說現在這是第四任主人了。
因為這“三姓家奴”現在又回到了美國人手裡,哪怕只是暫時借用。
出於戰場自衛的需要,科瓦諾夫臨行前帶著大衛去挑一把他用著趁手的武器。
結果軍械庫裡各種蘇械和德械一溜排開擺了一堆,大衛左瞅瞅、右看看,就是沒有中意的。
大衛是有實戰經驗不假,但是他在海軍陸戰隊服役期間,只在太平洋戰場上和羅圈腿的小日本乾過仗。真要說熟悉武器那也是美械和日械,至於蘇械和德械
不好意思,沒玩過,真不懂。
是個老兵都知道,拿著自己第一次上手、不熟悉性能和手感的槍上戰場,那搞不好是會丟命的,不管是大衛亦或是科瓦諾夫都明白這道理。
既然如此那也沒辦法,科瓦諾夫只能幫著大衛找美械。寄希望於接收了不少美援裝備和物資的領袖師裡,有能讓大衛覺得趁手的美國槍可用。
實際上除了找美械也沒別的辦法,伱總不能擱領袖師找小鬼子的破槍吧?
那東西別說沒有,就算有也得被領袖師的炊事班當劈柴砍了拿去架鍋燒晚飯,又或者是茅坑裡留一把當挑糞的扁擔。畢竟長度確實夠長、挑糞挺好使,不怕沾到手上,你小鬼子的三八大蓋在領袖師唯一有價值的作用就僅限於此,前提是如果有的話。
可惜現在沒有,不過將來或許、可能、大概率會有
總而言之,聯系上了“大內總管”卡拉莫夫求助的科瓦諾夫,最終也確實獲得了幫助。就愛搞稀有槍械收藏的卡拉莫夫手裡還真有美國槍,而且還種類不少、不止一款。
聽到這事兒是師長同志親自監督要求的,卡拉莫夫那邊倒也不藏著掖著、非常豪爽,從收藏的眾多美國槍裡拿出了性能最好、也是海軍陸戰隊退役的大衛最熟悉的一把——湯姆遜衝鋒槍,直接派人連槍帶子彈給專車送了過來、包郵上門。
把自衛武器這事兒搞定了的科瓦諾夫,尚且還在心裡暗罵你美國佬真難伺候,但不伺候又不行的時候,從沒想到過自己還能再次拿起湯姆遜的大衛卻是一臉的狂喜。
“嘿!少校先生,我跟湯姆遜可是老朋友了。在太平洋上的時候,我用它撂倒成片的日本鬼子、直到我傷殘退役,拿起它就好像我再次回到戰場一樣。”
一臉黑線的科瓦諾夫搖了搖頭,倒不是說故意潑冷水、只是適度提醒地緊隨說道。
“只可惜你不是回太平洋,而是來到柏林戰場——蘇聯人的柏林戰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