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春前往沈陽的270公裡圖上距離實際走起來並不容易。
盡管確實如馬拉申科所預期的那樣,一路上基本沒遇到多少日軍有組織的抵抗。
本就在長春到沈陽之間未設重兵防守的關東軍,眼下就算調集來一些殘兵敗將補缺也難成氣候,在瓦洛沙師的狂暴攻勢面前完全就是秋風掃落葉之勢被席卷一空。
被俘的日軍戰俘交代他們都是先前被紅軍擊潰過一次,有些甚至是被擊潰過兩次的潰兵逃兵。在撤下來以後被關東軍司令部簡單收攏重新整編,基本沒做啥補充就又給火急火燎地扔上了前線,最終落了個被領袖軍平推消滅的下場。
這些手頭缺乏重武器和技術裝備,多是以中隊、大隊規模出擊,連整建制的聯隊都少見的烏合之眾,根本就阻擋不了領袖軍繼續前進的步伐,甚至於對推進速度基本沒有影響。
另一邊正在加緊南下趕路的庫爾巴洛夫也發來了類似的消息,表示沿途所遇的日軍基本一觸即潰,或者規模太小難成氣候根本不是一合之敵。連讓庫爾巴洛夫師暫時性停止前進都做不到,就在滾滾鋼鐵洪流的前進中被碾碎。
如此這般情況也基本符合馬拉申科先前的判斷。
潰敗速度太快、大兵團完全來不及後撤重整,連跑路的速度都快不過紅軍坦克的關東軍,眼下已經沒了可調之兵。只能乾乾收攏少量潰兵,再拾掇拾掇隨便丟出去這種爛活兒,沒啥實際作用。
這也就進一步導致了越往敵佔區縱深腹地走,遇見的日軍越爛、越難成氣候的現象出現。
原因無他,能打的日軍不是已經被消滅就是正在被消滅,山田乙三那老鬼子現在就算不是光杆司令也快差不多了。
帳面上兵力再多,實際到戰場層面無兵可調,除了畫畫地圖上不斷萎縮的接觸線什麽都乾不了,那不是光杆司令又是啥呢?
越想越覺得轉折點大抵就是殲滅第二師團那一仗的馬拉申科,透過望遠鏡眺望著已經近在眼前的沈陽城城牆是愈發的感歎,這收拾日本鬼子的難度是真的比之前跟呐粹乾仗容易了太多。
“趕到沈陽城下隻用了一天半時間,比之前咱們預期的時間要提早半天,實際換算下來的裡程數大約有350公裡左右。部隊情況尚可,重裝備妥善率目前能維持在7成左右,後續部隊正在趕來,預計一天之內就能恢復到較完整的師級戰鬥力。”
期間各種繞路加越野地勢起伏不定,半道上還下了場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傾盆大雨,這實際跑下來的350公裡裡程數在馬拉申科看來都算不錯了。
也多虧了東北這地勢好,大平原一望無際方便坦克部隊可勁兒跑。
對於一天半時間全機械化行軍,把先頭部隊送到沈陽城下這成績還算滿意的馬拉申科,緊接著放下望遠鏡衝身旁的政委同志回道。
“你看看這地方,日本鬼子真要是負隅頑抗到底的話,我們還得先攻下城門和城牆,然後進城跟日軍展開逐屋巷戰爭奪。”
“但這樣的話平民傷亡就太大了,上級發來的報告顯示城裡現在幾乎都是難民,而且我不認為這些軍國主義狂徒會好心地給平民發糧食管飯。”
“現在城裡的平民處境堪憂啊,看這城門緊閉的樣子估計日本鬼子也早就戒嚴封鎖了,平民想自己逃出來是不可能的,這恰恰也是我最在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