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聲起,旌旗舞動,一個個百人方陣隨著鑼鼓聲和旌旗的舞動,或進或退,或左或右,時而喝喊,時而蹲伏。
“陣!”
將台上,綠袍美須髯的關羽親自舉著一面大旗,大旗笨重,但在關羽手中卻仿若無物一般。
隨著大旗立於原位,一個個百人方陣也回到了原位,靜默佇立。
“兄長!”
關羽立好大旗,健步來到觀摩演陣的劉備跟前,躬身一禮。
劉備滿眼都是對關羽的驚歎,不吝讚賞:“雲長進步神速,四千兵馬亦能演練成陣,為兄甚是欣慰啊!”
得到劉備誇讚的關羽,微眯丹鳳眼,盡顯自矜之氣:“皆賴兄長信任,方有羽今日!”
隨後,關羽的目光瞥向了立在劉備身旁的鄭牧,似在觀察鄭牧的反應。
“練四百兵和練四千兵,其中的差距如平地和登山,關都尉能讓四千兵令行禁止,演練成陣,足見其能。”鄭牧拱手向劉備道賀:“劉豫州有如此大將相助,何其有幸啊!”
關羽微微睜眼,凜目之中,微有詫異。
本來就是不服昨日劉備對鄭牧的誇讚,這才一大早的邀請劉備和鄭牧來校場觀摩演陣,然而鄭牧的反應卻是出乎關羽意料。
鄭牧稱讚時,不論是語氣還是神態都非常的真誠,這是真心在誇讚關羽的練兵之能!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武將之間,互相看不順眼是很常見的,關羽的不服之心,亦是大部分武將的寫照。
而鄭牧的器量,卻令關羽感到一陣汗顏,自矜之氣也逐漸消失。
關羽也非常人,在覺察到器量上輸給了鄭牧後,心頭的不服之心反而變淡了。
不願意承認別人優秀的人,是很難變得更優秀的,器量狹隘的人,也是很難成大器的。
“鄭都尉過譽了,羽尚未真正讓這四千兵令行禁止。”關羽比試之心變淡,眼神也少了孤傲:“鄭都尉所練之兵,方可稱得上‘令行禁止’。”
鄭牧豪邁而笑:“牧練的兵少,自然更容易些,若關都尉不嫌牧粗鄙,今後可一同探討!”
關羽肅然起敬。
以鄭牧的眼力見兒,又豈會看不出關羽今日的挑釁之意?
然而鄭牧從頭至尾,都未表現出任何的爭勝之心,也無任何羞惱之意,即便是孤傲自矜的關羽也不由生出了敬意。
“能與鄭都尉探討練士之法,亦是羽的榮幸。”關羽亦是豪邁而笑。
劉備暗暗松了一口氣。
一邊是跟隨自己十余年的兄弟,一邊是要結交的豪傑,劉備並不希望關羽和鄭牧兩人之間會因為爭強好勝而起衝突。
哪怕關羽今日的演練並不太熟練,劉備亦是對關羽稱讚有加。
“鄭都尉的器量,非常人能及啊!”劉備內心對鄭牧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鄭牧善兵,必然能看得出關羽今日演陣的水平,但鄭牧沒有嘲諷之意,反而以“練四百兵和練四千兵”的自謙,來稱讚關羽的練兵之能。
關羽的反應,同樣令劉備驚喜。
沒有因為鄭牧的稱讚就得意忘形,在覺察到了鄭牧的謙讓之意後就收起了爭強好勝的心思。
這讓劉備心中更是欣慰!
畢竟關羽跟了劉備十幾年,關羽的言行舉止是會影響旁人對劉備的評價的,關羽的表現越是豁達,旁人對劉備的器量也會越認可!
劉備看向關羽,
是輕責亦是規勸:“雲長,鄭都尉乃恢弘雅量之士,今後不可再莽撞行事。” 關羽低頭躬身:“羽,謹遵兄長教誨!”
劉備訓弟,有恩亦有威,鄭牧暗暗點頭,對劉備的認可亦是多了幾分。
上位者,應當恩威並濟,倘若只有恩而無威,是很容易被架空權力的。
眾人返回衙署,剛入衙署就聽到了張飛的喝罵聲:“新入城的錢糧到現在還未點清,你們還敢自稱飽讀詩書,詩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不要以為俺是個統兵的,就以為俺不會數術,若不是看在你們是治中調撥來的,俺早將你亂棍打出了。”
“俺的麾下不需要廢物!”
而在張飛面前,幾個年輕的文吏臉色脹紅,一個個敢怒不敢言。
“益德!”劉備輕呼一聲。
“再給你們一日時間,倘若還是算不清楚,自己回治中處領罰!”張飛見劉備呼喚,遂揮了揮手讓文吏退下,又健步來到劉備身邊。
還未等劉備開口詢問,張飛就開始訴苦:“兄長啊,能不能換個人當主簿啊,這些文吏的數術太差了,昨日入城的錢糧到現在還未點清。”
“俺脾氣又急,急起來就要罵人,可這些文吏又是治中調撥來的, 罵狠了治中面上又不好看。”
你還知道自己脾氣急......
劉備剛要規勸的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張飛都先自省了,這還怎麽勸?
劉備輕歎:“益德,先忍耐數月。待憲和歸來,你就不用當主簿了。”
原本劉備軍中的主簿,是年少時就結交的好友簡雍,但劉備南下的時候簡雍母親病重,便先回涿郡操持家事去了。
張飛嘟囔:“兄長伱別誑俺,憲和這人最是憊懶,他要回來肯定不會繼續當主簿的。”
對於簡雍,張飛可太清楚了。
若不是劉備實在是尋不到一個能信賴的士人當主簿,簡雍是絕對不會兼任主簿的。
對於簡雍而言,能動口就絕不動手,主簿這種經常要演算錢糧的職位,是簡雍最不願意觸碰的。
這好不容易將主簿一職丟給了張飛,還想讓簡雍再攬回來?
劉備無奈看向鄭牧:“鄭都尉久在徐州,可還有認識的賢才?”
鄭牧輕笑:“劉豫州來小沛多日,莫非不知舊平原相陳公父子皆在沛國?”
昔日,劉備在下密時,因為不願跟下密長同流合汙,於是辭官。
恰巧當時,陳紀被董卓任命為平原相,於是劉備前往平原求官,被陳紀任命為高唐尉,不久後被擢升為高唐令。
只因青州黃巾動亂,不論是陳紀還是劉備,都沒有足夠的時間操持軍備。
城破後,劉備前往公孫瓚處,陳紀則是跟長子陳群避難於沛國。
得知陳紀父子皆在沛國,劉備頓生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