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瀚海唐兒歸 > 第三百九十四章 西夏國不會再出現了

瀚海唐兒歸 第三百九十四章 西夏國不會再出現了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紙老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35:18 来源:搜书1

不過這次攻城,那可就不是前幾個月中那種慢慢打,慢慢磨了。

足足五個多月的圍城,夏州西城中定難軍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歸義軍的耐性也被耗的差不多了,都在想著攻下夏州城,好榮耀回鄉。

張昭也眼見軍心可用,於是親自督促大軍開始猛攻。

此時西城西門外的兩座土丘,已經堆到跟城牆一樣高,七架投石機不停把黑色的陶罐投入夏州城中。

這些陶罐中裝著用石漆(原始石油)、桐油、木炭等物調製出來的一種類似瀝青的粘稠物。

這東西附著到什麽物體上燃起來後,用水基本是無法熄滅的,必須要大量覆土其上才可以。

中國古代的投石機,實際上有個比較大的缺陷,那就是基本都是拖拽式的。

也就是用人來拉動投石機把石頭投擲出去,本質上與弓弩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可以把這種投石機看成一種巨型的弓,或者可以拋射的床子弩。

好處是,這種投石機的精準度非常高,因為可以用人力來主動控制彈道。

歷史上唐文宗大和元年,武寧軍節度使王智興,討伐橫海節度使李全略的兒子李同捷時,李同捷讓擅長罵人的牙兵,在城頭辱罵王智興。

王智興則讓手下擅長操作投石機的牙將,於二百余步外,飛石十斤,一發就把這個擅長罵人的牙兵直接砸爛了腦袋,精準度可見一斑。

但問題也很大,首先要達到這樣的精準度,一般人是不行的,必須要精銳人才。

二是拉拽式投石機普遍投石較小,十斤到十二斤基本就是極限了。

要投巨石,製造昂貴、難以移動不說,還基本只能用一次。

至於威力大,射程遠的配重式投石機,張昭本來早就派了使者,去通知薩曼波斯埃米爾哈米德。

讓他為張昭在阿巴斯哈裡發國或者東羅馬帝國,招募會打造配重式投石機的工匠。

結果傳回來的消息讓張昭大跌眼鏡,找了一圈,帶回來的投石機工匠,都不知道什麽配重式投石機。

感情這玩意還沒被發明!

張昭雖然略微知道配重式投石機,好像是用杠杆原理發射的,但對於細節那是一點都不知道了。

於是只能有給了個模湖的大概方向,讓劉迪去接著研發。

所以在頭幾個月的攻城戰中,張昭沒怎麽動用投石機。

一是就這麽幾台,還只能發射十斤左右的石塊,只能說還是挺嚇人的,但用處真不大。

加上雨雪比較大,投擲火油罐造成效果並不好,所以張昭沒有啟用。

但到了這時候,已經快十天沒有下雨雪了,正好讓夏州內西城的平夏部軍民,感受一下春日的‘溫暖。’

呼嘯著的火油罐連續被投擲出去了五六十罐,有些傻愣愣的家夥還伸手去摸了摸,沾上一點聞一聞,有的還嘗一嘗。

可下一秒,火油罐就被歸義軍用床子弩仰角射出的火箭給引燃了。

刹那間,劇烈的大火,在內西城引起了一片火海,這幾個月中,內西城居民最渴望的火,用這種方式,猛烈地出現在了所有人面前。

一匹戰馬慘叫著四處亂跑,這匹可憐的馬兒剛才在被火油罐打濕的路上摔了一跤,然後又更倒霉的就在那一刹那,剛好有火箭落了下來。

這匹烈火戰馬,在劇烈的炙烤中,迸發出了極限速度,在一陣陣烤肉香味中到處亂竄,點燃了一處又一處的民居。

好在這些民居中的家具已經早就被自己燒光了,不然火勢還要難以控制。

而在內西城北門,一共十架呂公車已經被數百兵卒推著過來。

這種呂公車有十余米高,基本與夏州城的城牆平行,甚至有的地方還要高那麽一點。

呂公車的頂部一個寬大的平台,平台上蹲著五到八個神臂弓手。

他們站在呂公車上,不斷射擊城牆上的定難軍士兵,掩護大部隊填平壕溝,至於護城河的水,早就被抽幹了。

而在南門,張昭造了三架大型衝車,而且為了增加衝車撞門的力度,還特意在南門外堆了個小斜坡。

用鐵皮包裹的衝車從斜坡上俯衝而下,不斷蠻橫的撞擊著內西城南門,每一次撞擊,城牆上的定難軍士兵都會發出驚恐的尖叫。

而在北、西、南三門用器械猛攻的同時,在面對歸義軍駐扎的夏州東城的,內西城東門,張昭采取的就是蟻附攻城了。

三千多被從各地擄來,被迫投靠的非平夏部黨項人,一人就發了一把鐵刀,然後就被無情趕著,開始用簡單的攻城梯往上爬

而在他們身後,也是清一色沒有著甲的弩手。

這些弩手基本都是鏡鐵山礦奴出身,他們原本是朱全忠幫回鶻人建立起來,專門對付歸義軍重甲士的左帳弩手。

甘州城破後,跟歸義軍上下都有深仇大恨的左帳弩手,就倒了大霉,火長以上的軍官,幾乎全部給殺光,剩下的人都扔到了礦場。

八百多人去,大半年下來,還活著不到六百,還能用的只有三百多。

這三百多人已經失去了所有的驕傲,隻想著能離開礦場,過幾天人過的日子,於是張昭又把他們召集了起來當死兵用。

並承諾只要他們能經過三戰不死,就會赦免他們,死了的也赦免妻兒父母。

於是這些原本歸義軍的大敵,成了戰場上最不要命的炮灰存在。

這種慘烈的攻城戰,連續打了兩天,夏州就開始及及可危了。

相比起歸義軍的猛攻,更讓李彝殷絕望的是,朝廷方面一直沒有任何的反應。

歸義軍圍城五個多月了,朝廷真要有兵來,就算是爬也爬到了。

現在還沒有到,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朝廷根本不想管,或者管不了張昭。

李彝殷滿眼的絕望,他心裡好難以接受,盤踞夏州快兩百年的定難軍平夏部李家,就要這麽快完蛋了嗎?

正在此時,一陣震天的哭嚎從外面傳來了,李彝殷的從弟李彝節從外面飛奔了進來,神情幾乎崩潰。

“節帥,城外出現了一支兵馬,打著延州彰武軍節度使的大纛,朝廷敕封高允權為彰武軍節度使,他帶著兵來了。”

李彝殷精神一震,延州彰武軍來了,難道是朝廷派人來逐走歸義軍了嗎?這哭嚎聲難道是眾人在喜極而泣?

可李彝殷還沒開口問,李彝節已經繼續哭喊了出來,“那高允權到後,未作停歇,立刻就讓彰武軍也開始攻城!”

‘冬!’一聲脆響,身材胖大的李彝殷天旋地轉,直接一頭栽倒在了地上。

夏州城外,高允權不僅帶來了一千余彰武軍納投名狀,還更帶了數千民夫和一萬石糧草。

你要問他為什麽這麽聽話?那還得從丁審琪說起。

這丁審琪被和蠻熊一起派去攻打綏州,本來的計劃,是讓被拿捏住的軍校賀行政,在戰場上冷箭射殺他。

結果沒等賀行政動手,綏州竟然不戰而降,沒找到殺丁審琪的機會。

但最終丁審琪還是‘不負眾望’,進了綏州城,丁審琪沒安頓手下士兵,可能是看反正有張昭兜底。

他一個人霸佔了投降李光理的妻女和全部財產,兵士們在外吹冷風,他在城內摟著美人喝著酒,開心的不行。

這一下,見識過歸義軍兵將關系的丁審琪部曲們不服了,他們在李光理和賀行政鼓動下,直接在綏州城中鬧起了兵亂。

城外的蠻熊一見,頓時喜不自勝,立刻揮軍入城平亂,斬殺賀行政與李光理以及挑頭鬧的兵卒,赦免其余。

再以苛待士卒激起兵亂,收受賄賂,心懷不軌等罪名逮捕丁審琪,送到夏州。

張昭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公審丁審琪,重新給大小軍官加強了歸義軍軍律的教訓。

不過他以丁審琪不是歸義軍軍將為由,隻宣布驅逐他。

丁審琪以為逃得一命,結果一出夏州,就被等候多時的高允權帶人抓住。

高允權把丁審琪帶回延州一刀砍了,給了被丁審琪部曲,禍害得妻離子散的延州百姓一個交代。

然後秘密傳首到朝廷,告發延州彰武軍節度使丁審琪投靠歸義軍。

不但派人參加夏州圍城,還欲將延州獻給張昭,幸虧高允權當機立斷,擒殺此賊。

這加上高家在東京的長房一頓運作,本來就沒多殺主見的石重貴,害怕石敬瑭追究,因為丁審琪是走他門路,去延州彰武軍做的節度使。

於是趕緊同意了高允權所求,任命他為延州彰武軍節度使兼延州刺史。

這一下,高允權車的拿回祖輩控制的延州,當然對張昭感激涕零。

必須要感激涕零,因為就延州彰武軍這幾千人,哪敢得罪張昭?

同時高允權也覺得張昭是個可以暗中投靠的對象,於是乾脆帶著延州彰武軍來圍困夏州,成了壓垮李彝殷的最後一根稻草。

凌晨,臨近夏州定難軍署衙的一間小房子中,二十幾個歸義軍士兵聚集在一起。

在他們面前,都是被歸義軍放回來的夏州人和他們的親屬,多達幾百人。

這些人個個手持利刃,零零散散的穿著鎧甲,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中沉默不語。

突然!漏壺一聲輕響,時間來到了卯時。

“動手!”被拓跋崇敏帶進城來的歸義軍將頭一聲低喝,數百人從房間衝出,直奔定難軍節度署衙,他們一邊鼓噪,一邊防火。

瞬間,哭喊聲與火光衝天而起。

定難軍署衙中,李彝殷被哭嚎聲和火光給嚇醒,他神經質的哭嚎幾聲,披甲持刀想衝出去。

不過沒衝幾步,就彷佛失去了所有力氣一般。

因為門外,他的從兄弟李彝節、李彝榮、牙將拓跋崇斌,細封細禮等人都手持利刃,站在了門外,但顯然不是來跟他一起衝殺的。

李彝殷大叫一聲,隨後跑回了臥室,眾人正要急追,慘叫聲響起。

李彝殷手持寶刀,殺妻妾子女十數人,最後就在他的臥室中放了一把火。

眼看火光逐漸變大,拓跋崇斌大喊一聲,衝進去將李彝殷的屍身拖了出來,隨後砍下了頭顱。

周圍的人分分秒懂,紛紛衝進去一人一刀,將李彝殷及四子的頭顱全部砍下裝入盤中,隨後打開署衙的大門跪成一排。

卯時末,夏州內西城四門大開,定難軍平夏部所有軍將攜城內四萬余軍民,皆**上身,向張昭叩頭請降。

自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平夏部遷居銀夏宥綏以來,存續了一百多年,遷入內地兩百多年的這支黨項人,將要換個名字了。

控制平夏部兩百多年,靠鎮壓黃巢起義起家的拓跋思恭後人,定難軍節度使李家將成為歷史,西夏國不會再出現在這個時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