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情報局的訊息,印度河自從衝出大山後,凡六千余裡,所過之處皆為大平原,原本是人煙稠密,百業興旺之地”
“但最近一百年來,西邊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突厥人不斷深入東邊侵奪、劫掠,而西邊的莫臥兒帝國成立後又不斷向西越過開伯爾山口進行攻擊,這裡就變成了百戰之地”
“特別是波斯帝國的納迪爾沙以及阿富汗帝國的杜蘭尼沙二位的進入對這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人口十不存二,大量的人都逃到了喜馬拉雅山以及荒漠中”
“若不是阿富汗帝國自身四分五裂,這裡早就是他們的領地了”
“據悉,這裡估計還有不到百萬人口,真正凋敝荒蕪,這還包括了從山上、荒漠裡返回的人口”
“眼下我國已經拿下了布哈拉汗國,就與阿富汗帝國北邊的馬扎裡沙裡夫、昆都士兩省相鄰了”
“馬扎裡沙裡夫的首領是一個從布哈拉汗國逃到那裡的布哈拉貴族,叫拉西姆,自稱拉西姆汗,我國拿下布哈拉後,此人又收容了大量渡過阿姆河逃過來的貴族和民戶,準備以那裡為基地時刻反攻布哈拉”
“這就為我國進入阿富汗創造了條件”
“在大量的烏茲別克人南渡後,拉西姆汗實力大增,便東征西討,連續拿下了昆都士、塔盧坎、安德胡伊等地,成了阿富汗帝國北方的大軍閥”
“馬扎裡沙裡夫-昆都士都是在興都庫什山以北,而在南面,靠近帕米爾高原的昆都士河流域,則是普什圖人的北支吉爾扎伊人的勢力范圍,該部落是葛邏祿人的後裔,首領叫薩迪克汗”
“而興都庫什山南北,以巴米揚為中心的地方,則是哈扎拉人的勢力范圍,實際上就是蒙古人的後代,興都庫什山被他們叫做哈扎拉山”
“為了打擊不斷渡過阿姆河襲擾我國的烏茲別克人,我國事先聯絡了哈扎拉人、吉爾扎伊人”
“大致意思是,與哈扎拉人一起攻擊馬扎裡沙裡夫,擊敗拉西姆汗,讓哈扎拉人在興都庫什山以北之地成了一個汗國”
“同時允諾吉爾扎伊人首領薩迪克汗,我國會與其一起攻打喀布爾,並讓其成為阿富汗帝國的下一任沙阿”
“陛下已經讓我四弟阿史那帶了一個山地師布置在阿姆河北岸的泰爾梅茲,眼下多半已經進入阿姆河以南地區了”
“對於我國來說,自然不會對阿富汗的土地感興趣,但是對於地廣人稀,不過卻富庶得多的印度河流域沒有理由不拿下”
“我這次來,拿下海德拉巴只是第一步,攻佔喀布爾,與四弟在那裡會師才是第一階段的目的”
“與此同時,我的嶽父,莫臥兒帝國皇帝阿拉姆二世會從德裡從東往西攻打,以牽製佔據了整個旁遮普邦的錫克人”
“最終的目的是,我國獲得拉瓦爾河以西的旁遮普邦,莫臥兒帝國獲得以東部分,而薩迪克汗獲得白沙瓦一帶,我國與哈扎拉汗國、葛邏祿汗國建立同盟關系,這樣就能打通從中亞到印度洋的通道”
“之前,我國河仙鎮總督轄區便在中南半島各國大力宣傳準備恢復歷史上有名的佛國聖地,當時號稱佛光十六國,就是在白沙瓦到旁遮普一帶,中南半島各國大部都信仰佛教,都知曉這一點”
“所謂西方佛祖世界,就是在那裡,
阿沙萊總督已經在河仙鎮大力招募前往犍陀羅墾殖的民戶,由於最近三十年緬甸、暹羅、寮國戰火連天,百姓深受其害,招募工作進展的很順利” “不過,在讓他們大規模向這裡遷徙之前,必須打通這條通道才行”
“想要在印度河流域安穩下來,必須安定西邊的普什圖人、俾路支人,特別是後者,前者畢竟建立過政權,民眾大多也聽從頭人們的招呼,但俾路支人就不同了,幾百年來,他們就是以劫掠聞名於卑路支高原以及阿拉伯海一帶”
“故此,如果能趁著這次圍困塔諾布拉的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自然是好,如果不行,也要將米爾阿裡汗所部消滅”
“此地是高原地帶,溝壑縱橫,我們又是外來者,顯然無法將隱藏的敵人一一找出來,我們的糧草又即將告罄,既然是這樣,乾脆全力進攻米爾阿裡汗”
“我打出王旗,以一個旅的規模攻擊前進,呼日吉旅則迅速從米爾阿裡汗前來的道路北上,鄧杜克旅繼續待在魯力哈巴德待機而動”
“達拉沃特南北都是高山,只有東西兩面是開闊的谷地,我堵住米爾阿裡部向西逃竄的道路,呼日吉截斷其後撤的通道,然後展開迅猛的進攻,一舉將其全部殲滅!”
“呼斯楞猜得不錯,我估計胡尼斯部就躲在某處,一旦得到他們的消息,鄧杜克旅就立即出動對其攻擊”
“至於坎大哈方面,由於阿富汗北面形勢大變,吉爾扎伊人又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沙阿之位就成了眾矢之的,坎大哈總督伊本是不會舍棄沙阿之位跑到南邊來攪和的,東俾路支人,最大的兩部就是胡尼斯和米爾阿裡”
“一旦將這兩部殲滅,印度河流域的形勢最少能穩定二十年”
“至於莫臥兒帝國,他們巴不得我國擋在其西邊,因為最近五十年他們已經被從西邊來的敵人反覆清洗過多次,整個恆河平原一片蕭條”
“也不用擔心他們做大,歐洲人的勢力已經大量進入到那裡,何況,無論如何我還是該國的駙馬”
“而中間的馬拉塔聯盟,既然是聯盟,就是一個個邦國,既然已經將莫臥兒人的實力驅逐出去,恢復了他們婆羅門教的傳統,關起門來穩固自己的奴隸和財富才是上策”
“萬一他們聯合起來攻打我國,就會同時面臨北面恆河平原的莫臥兒帝國、東邊的孟加拉總督轄區、西邊的犍陀羅轄區的夾擊,他們除了竄入高原深山之中,便是跳進大海一途”
......
塔諾布拉距離達拉沃特只有十余裡路,當晚,圖雷帶著一個旅以急行軍的速度很快就抵達了其西邊!
距離如此之近,米爾阿裡顯然知曉了他們的動靜,得知只有圖雷一個旅前來時,他立即將正在忙睡夢中的人馬叫了起來,準備就在這裡與圖雷決一死戰。
米爾阿裡也不慌,此時他已經得到了胡尼斯部就在左近的消息,一旦圖雷發動,就是胡尼斯部發動的時候!
不過,圖雷的行動卻大出米爾阿裡的意料,圖雷旅抵達這裡後,並沒有馬上展開進攻,而是就在米爾阿裡大營西邊河谷的出口處用草袋子裝填泥土建起了兩道矮牆。
一道向著東邊,一道向著西邊!
“這是要將我們困死?呵呵,就看誰困死誰”
不過米爾阿裡隻高興了一會兒,就得到了東邊又有特魯琴大軍趕到的消息!
自然是呼日吉旅抵達了,抵達後,他讓一個團騎在馬上警戒,剩余兩個團如法炮製,在谷地東邊也建起了兩道矮牆!
如果米爾阿裡在兩支特魯琴軍甫一抵達的當口就不顧損失展開進攻沒準他還有一線生機,但他心裡總想著此時胡尼斯會從附近殺出來,便只派了少數騎兵騷擾,讓特魯琴人輕易就完成了矮牆修建!
作為坐船而來的軍隊,圖雷不可能攜帶沉重的加農炮,還是短管火炮、迫擊炮的組合,在兩道矮牆之間的營地裡吃過早飯後,便立即用迫擊炮對敵人展開了攻擊!
雖然迫擊炮只能打到米爾阿裡大營的邊緣,但隆隆的炮火聲顯然將他們本來平靜下來的心態再次搞亂了。
前面說過,就算在米爾阿裡部內部,也是由一個個小部落組成的,既然是一個個小部落,就有不同的訴求,在面臨險境的情形下就有可能各自為政。
於是大營就亂了起來,雖然還不至於自相殘殺,但爭吵、喧鬧、劍拔弩張顯然是有的,米爾阿裡見狀便知曉如果再不進攻的話,還沒等到敵人正式攻擊自己就開始互相攻擊了。
他將大軍分成兩部,一部由他親自帶著,向西攻擊圖雷部,剩余一部向東攻擊呼日吉部。
這正中圖雷下懷。
當鋪天蓋地的俾路支輕騎兵蜂擁而至時, 迎接他們的則是連綿不絕的彈藥風暴!
戰鬥持續了半日之久,打到這個時候時,米爾阿裡的兵馬至少損失了一半!
不過此時胡尼斯部終於出現了!
他同樣帶來了一萬部族騎兵,一部五千人馬沿著胡布河南下,潛抵到達拉沃特附近,剩余五千人則東出印度河平原,從呼日吉東邊逼近達拉沃特!
如果之前特魯琴軍沒有修建兩道矮牆,面對著兩萬部族騎兵的衝擊,就算只是冷兵器部隊也夠他們喝一壺,但有了兩道矮牆的阻擋,就可以依托矮牆從容射擊。
後世的英國人用燧發槍就扛住了俾路支人的進攻,何況是有了新式步槍的特魯琴人?
又到了半日,裡面的米爾阿裡部估計只剩下兩三千人馬了,外面的胡尼斯同樣損失慘重,兩邊都只剩下了三千人左右,這在胡尼斯看來是不可忍受的,他們拋棄了米爾阿裡就離開了。
此時,臨近黃昏,又是慌不擇道之時,東邊的軍隊不顧一切往印度河平原上衝,西邊的軍隊則往胡布河逃去。
在卑路支荒原,所謂道路,大多是沿著山谷或者河谷,只有這樣的地方才不會有缺水之虞。
於是,他們逃竄的道路、方向就很明確了。
兩路人馬都沒逃多久就遭到了另外一支特魯琴軍的埋伏!
這自然是鄧杜克旅了。
戰鬥一直持續到次日一早,此時,除了少數俾路支人竄入大山逃掉外,大部被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