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諾夫王朝時代,隨著國力的增強,他們更進一步,將防線前移到更南的蘇梅--哈爾科夫--頓涅茨克一線,修建的堡壘、邊牆、壕溝更多,號稱俄國版的“萬裡長城”。
拿下沃羅涅什一線後,特魯琴並沒有廢棄那些本來用於防范克裡米亞韃靼騎兵的大大小小的堡壘,而是在這些堡壘的基礎上重新修建了大量的碉堡。
對,就是碉堡,在面臨俄國邊境的地方,修建了幾千座碉堡,碉堡群蔓延在整個北部邊境線上,非但伏爾加河以西的地方有,就連東邊的奧倫堡省的邊境線也有。
碉堡群長約幾千裡,寬約二十裡,都布置在關鍵地方,碉堡群裡擁有機槍、手榴彈、短管火炮,各做碉堡之間的距離正好在機槍的射程之內。
每排碉堡群之間則是用草袋子堆砌的矮牆,後面同樣是以步槍、機槍、短管火炮、迫擊炮、野戰炮組成的密集火力陣地。
實際上,乞塔德還是太過持重了。
就在波蘭的戰事打響時,經過晝伏夜出的俄國農奴兵已經抵達了那道防線上!
與乞塔德估計的差不多,這次俄國人可謂是傾巢而出,他們動員了高達六十萬的農奴兵,正規軍則在後面跟著,鋪天蓋地撲向了這道防線!
對於農奴兵來說,如果運氣足夠好,他們的功勞沒有被軍官霸佔,就有獲得土地搖身一變成為平民的可能,但大部分人只是簡易消耗品,幾乎沒有這個機會,服兵役,對於農奴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俄國東正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臨戰時,他們被允許喝上滿滿一瓶伏特加,然後端著上了刺刀的燧發槍就開始衝鋒了。
雖然人員眾多,他們在中途中擁有重新裝填彈藥的機會,但對於因為酒精的作用已經有些暈暈乎乎,並異常亢奮的農奴兵來說,打完一發子彈後多半不會重新裝填了,而是衝上去與敵人拚刺刀。
他們是不怕死的,這一點在羅曼諾夫王朝崛起後參與的歷屆歐洲戰事裡早就得到了證明,他們的兵力一般來說遠多於歐洲各國,而且都是義務兵,依著十七世紀、十八世紀前半世紀歐洲各國普遍火力堪憂的狀況,戰術、訓練、火力稍微佔優的對方在人海戰術下完全沒有優勢。
七年戰爭中,腓特烈最心有余悸的不是遇到了奧地利名將道恩和勞東,也不是法國,而是俄國人!
他們的東普魯士一度被俄國人全線佔領,首府柯尼斯堡也曾淪陷,全城還遭到了洗劫,如果不是俄國將領的昏庸,沒準早就打到柏林城下,讓腓特烈俯首稱臣了。
不過他們遇到了有些逆天的特魯琴軍。
在西線戰場上,庫圖佐夫一氣投入了四十萬農奴兵,自己帶著十五萬正規軍再後面跟著,在動線則投入了二十萬農奴兵,陸軍中將吉爾迪科夫同樣帶著十五萬人在後面跟著。
這便是八十萬大軍!
沙皇若是早有這樣的決心,恐怕特魯琴也不複存在了,不光是特魯琴不複存在,恐怕整個波蘭、普魯士、烏克蘭、黑海沿岸都被他們拿下了!
歷史的轉折點是彼得三世的上台,他是堅定的親普派,是腓特烈二世的鐵杆粉絲,在明明取得了大勝的情況下突然終止了戰爭,讓腓特烈二世獲得了喘息之機。
如果是他那同樣出身於德意志,但頭腦精明得多的老婆葉卡捷琳娜,普魯士早就亡國了,腓特烈大帝的稱號也會不複存在了。
在獲得了整個波蘭和普魯士的人口、工匠、科學家後(值得注意的是,俄國人雖然是農奴製,但他們對於科學同樣重視),恐怕就能俯瞰整個歐洲了。
但彼得三世阻止了這一點,特魯琴的崛起則完全阻斷了這一點。
乞塔德的策略實際上奏效了。
特魯琴帝國的火器雖然大大佔優,但也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彈藥消耗太快,雖然早就步入蒸汽時代,但如果面對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那麽他們火力上的優勢就會大大降低。
而且,歐洲的科技除了特魯琴以外目前領先全球,還在特魯琴的刺激下加快了科技進程,不光是英國、法國、普魯士等國快速進入蒸汽時代,連一向慢半拍的沙俄帝國也進入了這個時代。
雖然效率偏低,但畢竟是蒸汽時代啊。
至於特魯琴,雖然在蒸汽時代還是領先一步,但想要在一場面對近乎百萬大軍的戰事裡備足足夠的彈藥也是一件挑戰巨大的事情。
自從拿下沃羅涅什一線後,乞塔德早就考慮到了傾國而來的情況,除了重修蔓延幾千裡的防線,讓沃羅涅什成為前線的軍工中心便是重中之重。
蒸汽時代,想用鐵殼子彈難上加難,他只能大量使用銅殼子彈和炮彈以利用銅料更好的延展性。
俄南平原一帶,銅礦資源並不豐富,不過原屬於哈薩克地區的阿克托別卻有著大量出產,最近三年,那裡出產的銅錠被大量送到了沃羅涅什,保證了戰事沃羅涅什子彈彈殼的海量需要。
另外,印度的硝礦、各地通過冶煉硫鐵礦得來的硫磺也大量運到了這裡,如果之前他們沒有開通阿玉奇運河以及打通各省省府之間的乾線鐵路,由於產量偏低,就算沃羅涅什的彈藥工廠二十四小時不停地滿負荷生產,也不可能滿足像炮彈、子彈、手榴彈這樣的海量需求。
對於特魯琴帝國來說,雖然在歷次戰爭中佔優,但顯然也不是絕對的,而沙俄帝國就是壓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他們真用海量人口來進攻,帝國還真不一定抵擋得住。
不過,從來就有未雨綢繆習慣的乞塔德提前謀劃了一切。
特俄戰爭打響了,俄國真是傾國而來,正面戰場就用上了五十五萬大軍!
沃羅涅什的上空滿是黑煙,一方面是還因為前線大量的火炮、步槍、機槍、手榴彈在發射時形成的,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沃羅涅什的各大工廠正在真正的二十四小時滿負荷開工!
對於只要喝上一瓶酒就能毫不畏死地往前衝的農奴兵來說,沒有什麽比充足的彈藥更重要的了,而且,槍支、火炮也有可能在戰爭中損傷,也需要及時補充。
延世太就是在一家製作機槍子彈的專門工廠當學徒,當他剛剛抵達這裡時,就被這裡的環境驚到了。
這是一家規模在沃羅涅什位居前列的大型工廠,工廠內部又分成了好幾個車間,後世有的諸如壓延機、剪板機、鍛壓機、成型機、組裝機都有,不過像成型彈殼裡裝填火藥這種工作顯然還只能用大量的人工來進行。
戰事緊急,在薩拉托夫高等技工學校學過機械操作的延世太顯然沒有機會來跟著有經驗的師傅來操控那些大大小小的用蒸汽機來控制的機器,只能跟著他人一起在銅殼子彈裡裝填彈藥。
而在火藥工廠,同樣也是熱火朝天,時下特魯琴人的火藥配方與歐洲的幾乎差不多,區別就在於硫磺、硝粉、碳粉的純度了,對於化工工藝技術傲視全歐洲的他們來說,製作出來的三者質量和純度顯然同樣高於歐洲。
質量和純度越高,就能在同樣份量彈藥的前提下達到更大的威力,加上特魯琴煤鋼複合體出產的槍支、火炮在添加諸如錳料等輔料方面的日益成熟技術,又能做到在同等重量下的槍炮可以裝填份量更足的炮彈和子彈,威力也更大。
特魯琴的機槍顯然還有很多缺陷,一場戰役後一架機槍估計就報廢了,故此,機槍製造廠,也在開足馬力批量出產機槍。
戰事已經過去十日了,雖然傷亡極其慘重,但對於雖然已經是俄國前幾名既開明,又對槍炮彈藥製造頗為熟悉的庫圖佐夫來說,用六十萬農奴兵總能將特魯琴人的彈藥消耗殆盡吧。
他是知道的,一旦發動了戰爭,就是俄國人唯一一次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若是錯過了,那麽俄國從今以後將永遠匍匐在特魯琴腳下。
這樣的情況,是血液裡已經融入了大量西征蒙古人血統的俄國人不能容忍的,他們可以容忍西方歐洲人對他們“蠻夷”的嘲諷,但絕對不能容忍自己在戰場上一敗再敗!
信息差,這就是乞塔德為了應付這一場遲早到來的傾國大戰取得的先機。
沃羅涅什的天空,烏沉沉的,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味兒,看起來一時半會還不會散去。
俄國人顯然沒有見過這樣的作戰方式,雖然他們不大憐惜農奴兵,但也不會一股腦幾十萬蜂擁而上,而是一個團一個團派上去進攻,他們自然無法突破乞塔德苦心孤詣打造的那條防線,不過也讓戰事變得曠日持久起來。
這幾日,冬日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風雪來臨,這樣農奴兵們在近乎絕望中看到了希望。
風雪似乎掩蓋了一切,雪花也是鵝毛似的一大片一大片,整個視線都被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