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心想兒子劉和說得在理,自己理政治國是遊刃有余,但是很少有行兵打仗的經驗。自己對待幽州異族的策略向來以懷柔為主,極力反對動用武力,從來就沒打算把精力放在訓練軍隊上。
覺得懷柔施恩以德服人,就足以治平天下了。
行兵打仗是大老粗的武人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憑兵力壓製就行,沒想過那麽多。
“阿翁,汝還是把動兵打仗看得簡單了,以為堆人就能平掉公孫瓚,殊不知兵在精不在多。”
劉和繼續勸說劉虞,“兵者國之大事,兵員調動集結、糧草輸送、道路疏通、後勤補給,統統都要考慮到,幽州城暫時不具備與公孫瓚開戰的條件,不動尚有存續之道,若是妄動必遭滅頂。所謂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阿翁仁政愛民,就不要強逼自己領兵打仗了。”
劉虞服氣劉和對自己的分析,可又不甘心,“幕府屬吏們也勸我不要輕舉妄動,可難道就任由公孫瓚不尊法令以下克上為所欲為嗎,我咽不下這口氣!”
“當然不能放任他,得讓公孫瓚明白,這幽州是咱們家的,沒他什麽事!”
劉虞似懂非懂,“子玉,你的意思是……”
劉和說:“治政、治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從今天開始秣馬厲兵備戰備荒,阿翁隻管治理州郡百姓耕種采礦經商,軍隊的事情就交給我好了。我明天就會寫一道奏折派人快馬加急送往朝廷,接下來將有一批新的任命下來,燕趙大地將很快迎來新氣象。”
“秣馬厲兵備戰備荒……”
劉虞品一品覺得不對自己治國理念的味道,失聲道:“在幽州擴充兵力增加軍隊開銷,汝這是要窮兵黷武,與公孫瓚有何區別?”
“阿翁,你這個觀念迂腐之至!”
劉和當即予以反駁,引經據典有理有據,“試想咱們老劉家中興之祖大漢光武帝若不整軍治武積蓄軍力,又怎麽能覆滅新莽再續國祚?”
劉虞瞪起眼睛,“豎子!竟敢自比世祖光武皇帝,汝這是要造反嗎!”
劉和不以為然道:“咱們這一脈本是當年太子劉疆的子孫,從法理上難道不可麽。汝敢說去年袁紹、韓馥等人勸進立你為帝的時候,汝一絲一毫的心都沒有動?”
“祖宗,快特麽閉嘴,這可是誅滅三族之罪啊。”劉虞嚇得用手來捂劉和的嘴,“這些年送你在帝都陪君伴駕,你都學了些什麽啊,蒼天啊大地啊,雒陽朝廷都是什麽虎狼之輩啊,把我好好的兒子給教成這樣!”
“你要是再不好好聽我說話,我就大聲喊叫,說你剛剛誹謗雒陽朝廷。”
劉虞嚇得直擺手,“行行行,祖宗,我好好聽就是,你千萬別亂講。”
“劉伯安啊,你以後可長點心,戟矛杆子裡面出王朝,而不是隻憑你那以德服人。”
劉和喝了點水,繼續給劉虞灌輸,“你想想,要是沒有強大軍力保護多年治理幽州換來的不易局面,公孫瓚一旦動兵打過來,你積蓄的這些糧食和財富,豈不是都給他做了嫁衣?”
劉虞道:“他敢如此妄為,朝廷豈能袖手旁觀?”
“那個朝廷指不上了,要想保住眼下局面,只能靠自己。”劉和說道:“朝廷衰微日薄西山,只有自己足夠強方可自保。汝想施行仁政,就要有一隻鐵拳為你橫掃一切攔路虎狼,
否則你害了自己不打緊,可就害了天下百姓啊。” 劉虞夢想以仁德之名傳世,老百姓就是他的軟肋,他點點頭道:“汝說得有點道理。可是我該怎麽做?”
“長安朝廷馬上便有變故發生,未來各方豪強的爭奪將越發激烈,幽州也要趕快行動起來。”
“還有變故,這些年的震動還少嗎?”劉虞覺得心慌慌。
“拭目以待吧,是足以震動全天下的變故。”劉和篤定地說:“阿翁,今天就以州牧名義下達命令,征召各郡良馬和能工巧匠往薊城來,同時選募青壯擴充兵員,要使幽州城隨時能調動支配的精銳之師達到五萬以上才行。”
劉虞腦袋盤算下來,不禁直冒冷汗,“這要耗費多少銀錢啊。”
劉和給他畫餅,“等天下天平百姓安居樂業,會有百倍千倍萬倍的回報增長,劉使君,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不是你的夢想麽,現在機會來了,你可千萬要把握住啊。”
“……好吧,我聽你的。”劉虞應道,覺得有點言不由衷的架勢,“祖宗啊,我怎麽覺得你在把我往火坑裡推呢。”
“哪能啊,此興國發家之舉措,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也。”劉和繼續忽悠,心說這不算啥,我要是給你整兩個皇帝妃子來睡一下,那才叫猛藥呢。
劉虞沒來由打個寒戰,“豎子,想那董賊夜宿皇宮讓宮女公主侍寢, 簡直是喪心病狂令人發指,我覺得董賊只怕就要惡貫滿盈無疾而終了。”
劉和笑笑,“那誰知道,搞不好會有個方天畫戟捅他兩下也未可知。”
父子兩個的密謀也就暫時告一段落。
劉虞當天就以州牧身份發布公文,令代郡、上谷郡、涿郡、廣陽郡、漁陽郡等郡征調能工巧匠和良馬、精鐵等重要軍資,往治所薊城來。
漁陽以西這幾個郡的控制權基本都在劉虞手上,他政令一下,都會積極響應的。
而右北平、遼西、玄菟、遼東、樂浪等郡的地盤,就在其他勢力手上,除了公孫瓚的發跡之地右北平之外,其他地方的勢力不招惹劉虞,卻也不會聽從他的調遣。
但他現在控制的一半土地,動員能力卻也是非常可怕的。
董卓進京執掌權柄這些年,中原大地戰火頻仍,幽州相對平靜一些,得到一定程度的休養生息,就劉虞收容安置的一百多萬人口,就具備相當大的潛力,這個人口紅利只要挖掘好了,足以支撐稱霸北方。
劉虞又按照劉和的提議做了幕府人事調動。
重用鮮於輔、鮮於銀、齊周、魏攸、程緒等人,讓他們走入幕府中心。
請孫瑾暫代漁陽太守之職,帶著張逸、張瓚一起治理漁陽政務。
從元氏帶過來的百姓,也陸續抵達幽州城,由漁陽太守孫瑾負責接管,都安置在漁陽郡中。
古時候地廣人稀,未開墾的荒地有的是,就缺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