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實不是不知道陳暮是劉備的結拜兄弟,殺了陳暮,就是得罪劉備。
所以實際上,他並沒有那麽蠢到真的要殺陳暮。
在派出華雄徐榮西涼鐵騎去追殺陳暮的時候,明面上打的旗號是直奔蒲陰,誅殺陳氏一族。
內地裡,董卓給華雄徐榮的暗令是活捉陳暮,綁回洛陽,以此要挾劉備。
你劉備現在是青州牧,坐擁一州之地,我董卓確實忌憚你。
但你不是標榜仁義君子嗎?
曾經為了你的結拜兄弟陳暮,在蒲陰誅殺豪強,仁義之名也因此傳天下。
如今我抓了你兄弟,請問你還敢不敢搞事,敢不敢聽我的話,敢不敢再嚷嚷著反對廢帝?
要是你不顧兄弟情誼,還敢搞事。那就證明你的仁義是假的,你是個偽君子。
要是你顧忌兄弟情誼,乖乖俯首聽命,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董卓這算盤,打得精得很。
這是李儒給出的主意,作為董卓現在僅次於閻忠的狗頭軍師,李儒的地位日漸高漲,儼然已經是董卓麾下第一忠犬,騷操作一個接一個。
閻忠雖有心阻止,但陳暮的叮囑銘記於心,一旦他為陳暮以及劉備集團說好話,將來出事,就得被定為同黨內應。
所以閻忠和趙琳都閉嘴不言,事實上他們想著,既然陳暮早就察覺,還提前叮囑,肯定有主意。
因此在董卓發布命令,要追殺陳暮這件事情上,他們全都放寬了心,認為應該沒事。
陳暮真的沒事嗎?
有事。
很麻煩的事。
他從洛陽監獄密道出來,就是為了躲避追兵,隱藏自己的蹤跡。
結果董卓比他狠,居然打的是要滅他宗族的名義。
如此一來,他不得不暴露自己的行蹤。
不過他走得果斷,一點都沒有拖泥帶水,而且早在河內懷縣安排了張飛接應,倒不至於讓董卓的追兵趕上。
從密道出洛陽,騎上準備好的馬匹,一路奔行,來到黃河邊,坐船抵達平皋縣以南上岸。
陳暮經常在孟津關乘坐船隻去濟南,和當地的船夫都熟得很,非常順利。
黃河從春秋時期就是北方人航運的主要水道,像秦晉時期著名的“泛舟之役”,就是通過渭水與黃河水道,由秦國向晉國輸送糧食。
《水經注》記載,彼時的黃河根本不叫“黃河”,而是叫“大河”,水質清淺,一不泛濫,二不改道,脾氣非常好。
究其原因,是因為漢時黃河上游水土並沒有流失。如今的雍涼地區,也就是後來的陝西甘肅那一塊地方全是豐茂的水草,羌人匈奴人鮮卑人在這一塊定居放牧,自然環境並沒有遭受破壞。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西涼人如果想來洛陽或者去冀州等地,可以選擇從馮翊郡的夏陽縣龍門渡過,坐船抵達洛陽孟津,然後從孟津繼續坐船,到兗州陽平縣,也就是後世的山東陽谷縣附近,再改換成陸路繼續往東或者南北。
之所以到了陽平縣要改換陸路,是因為黃河上中遊沒有問題,但下遊地區的水勢特別湍急,不利於客船行進。
像西漢初年和西漢末年就曾經有過兩次黃河下遊泛濫,導致青州地區淹了十幾個縣,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修河,
花費了數十萬的人力物力,最終修築了千裡黃河大壩,使得黃河800年來都沒有改道。所以正因為黃河下游水勢迅捷,導致當時航運隻到陽平,不去水流無比湍急的下遊平原地區。
但陽平離濟南也就咫尺之隔,因此陳暮每次坐船去濟南的時候,都非常輕快。從孟津到陽平這一段是黃河中遊地區,在漢朝從未泛濫與改道過,水流平緩,十分便利,出行也非常方便。
如果就這麽一路回濟南倒也不錯,不過陳暮之所以讓張飛在懷縣等他,實際上還是打算回蒲陰,因為繼續下去,未來大戰在所難免,他就得考慮宗族那邊的問題。
雖然三國時期,滅一族的情況極少。比如司馬家哪怕奪了天下,也沒有把孫曹劉三家殺絕,除了少部分人被夷族以外,基本不會禍及宗族。
像劉備後來都在川蜀割據一方,準備立國了,曹操佔據了北方,劉備在涿縣婁桑的劉氏族人,也並沒有被曹操打擊報復。
但這種事情說誰得準,畢竟以後會形成對立面,發狠了拿家人做威脅,在亂世不是沒有人乾不出來。
像董卓就曾經用袁隗威脅袁紹袁術,可惜他倆兄弟不在乎叔父的命,導致袁隗被屠滿門。
因此陳暮是打算與張飛一同北上,前往冀州,並不是要跟著劉備回青州。
在數十名護衛的保護下,陳暮登上了漢朝樓船,順河東去。
從孟津到平皋不過百裡,他上午登船,中午就抵達,然後與張飛匯合在一起,準備秘密前往冀州。
沒想到四日後,他們才到鄴城,就在鄴城看到了朝廷下達的搜捕文書,通緝陳暮。
當時像這樣的公文都是六百裡加急送達,因此通緝告示比他們先到一步,原來的魏郡太守張則已經調任它處,現在的魏郡太守叫龐勃,同樣也是黨人。
聽聞陳暮是與黨人一樣,反對董太后與董卓無故廢帝而棄官被通緝,當即找上門來,說是願意藏匿他們,不會向朝廷告密。
“郡守毋庸多言,天子無過,董太后與董卓倒行逆施,強令廢帝,天下有志之士,皆不願意附從他們。我等棄官,亦是向朝廷表明心中之正義,郡守大可將我等行徑上報,若董卓真要我死,慷慨赴死便是,正所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頭可斷,血可留,志不能消!”
陳暮嚴詞拒絕,大義凜然。
龐勃感動得涕泗橫流,發自內心地佩服道:“我等黨人中亦流傳者陳子歸忠義無雙的佳話,也曾經聽聞尚書令在廷上慷慨激揚,嚴詞反對董卓廢帝。今日有幸一見, 果然名不虛傳。尚書令請放心,除非朝廷過問,否則今日我從未見過你!”
看。
名望這個東西,不就很快體現出來了嗎?
當初為什麽幫荀和那幫黨人?
真當自己是大好人?
還不是為了名。
在朝議時怒斥董卓,甚至拔劍裝腔作勢,可不就是為了今天。
如果說當初漢孝康帝一道詔令,讓他名滿天下,是為孝名。頂多是讓他成為一個名士,而不是所謂的正義之士。
那麽很快,再過不久的將來,隨著黨人們的幫忙傳播,說不好以後跟李膺那樣,成為天下楷模也說不定。
要知道,劉備如今的名望已經很大了,陳暮的名望也不低。他們兩人一來有仁義孝悌的美名,二來張飛可是一矛戳死了張讓。
這誅殺宦官的名頭,在有心人的宣傳下,也會被按在劉備頭上。
到時候頂著誅殺宦官,又是仁義之君的聲望。
等到討董的時候,再撈一筆。
以後那就是桃園四結義,忠孝仁義悌。
哥幾個四兄弟很快就要跟竇武劉淑陳蕃李膺荀昱那幫人一樣,名滿天下,成就一段佳話了有木有?
大家元旦快樂,新年快樂。現在我均訂1000,追訂大概300-400左右。但書評區還有人說我寫得好,沒有毒點,為什麽不火?所以我許個願,希望明年能追訂1000,均訂到2000,要求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