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立陶宛聯邦自從七十多年前成立,就一直是歐洲人口最多,地盤最大的國家。
這個國家有波蘭立陶宛王國、波蘭共和國、波蘭立陶宛邦聯等幾個名稱,政治制度也是亂七八糟,什麽貴族議會,選舉國王,封建軍頭的大雜燴等等。
連宗教信仰也是亂成一團,波蘭人信仰天主教,烏克蘭地區的哥薩克信仰東正教,猶太人信仰猶太教,立陶宛人則是西部南部的信仰天主教,東部的信仰東正教。
其他國家因為宗教信仰和種族問題都能打成一鍋粥,可在波蘭立陶宛邦聯就沒有發生,所以說這是有著最豐腴的土地和廣袤的疆域、大量的人口的國家,是在如今這個17世紀四十年代算是穩壓沙俄一頭的東歐第一的強國。
不過奧拉夫對這個所謂的強國根本不看好,這不是因為他知道波蘭球被瓜分三次的可喜可賀的遭遇,也不是他清楚波蘭擦腳布的馳名商標,純粹是奧拉夫知道十幾年後就要爆發波蘭人口減少三分之一的大洪水事件了。
這個事件的起因是波蘭境內的哥薩克首領赫梅爾尼茨基因為土地兼並問題而帶領哥薩克爆發起義,然後烏克蘭獨立並命名為哥薩克酋長國,同時還成為了俄羅斯的附庸,緊接著瑞典和沙俄參戰把波蘭徹底打廢。
奧拉夫很清楚土地兼並問題絕對不是十年內才嚴重的,在赫梅爾尼茨基起義之前波蘭境內也絕對擁有農民起義的土壤,可能就差一股力量推波助瀾,又或者哥薩克的運氣好,沒能誕生張獻忠和李自成這等自主創業的大佬。
不過奧拉夫覺得自己去了就可以調查一下,未必不能想個辦法給波蘭找點麻煩。
掌握波蘭缺點信息又不怕戰敗的奧拉夫十分願意去跟波蘭立陶宛碰一碰,因為他想要多立軍功,培養嫡系,同時在東部戰場上為冰島文蘭招納流離失所的戰爭難民。
心中對愛沙尼亞一行充滿鬥志,奧拉夫先是選了2000名皇家憲兵,接著又安排好剩下的憲兵團看護好王宮。
最後就入宮向愛麗奧諾拉太后和克裡斯蒂娜大帝辭行。
知道國難當頭,王太后點頭就應下了,克裡斯蒂娜則詳細的詢問了情況,當得知烏克森謝納不給奧拉夫派兵的情況後,她臉色十分難看,說道:“教父,您把所有的皇家憲兵團帶去吧。”
奧拉夫搖搖頭說道:“那可不行,首先是不合規矩,第二王宮也不能沒有士兵守護,我帶走兩千人就夠用了。”
克裡斯蒂娜想了想,說道:“那您去波羅的海東岸還需要我做什麽嗎?”
奧拉夫想了想,說道:“您還未成年,權利都在太后手上,所以不用多想,只要用心學習,同時安心等待就好了。”
“可恨我是個女兒身,又是國王,不能陪教父您征戰沙場……”
克裡斯蒂娜嘟囔著,然後就依依不舍的送別了奧拉夫。
第二天奧拉夫就把梅爾克爾送上了波美拉尼亞公國的商船,並且派了十幾個護衛,在吻別後,奧拉夫看著商船漸漸的離港,這才轉身去樞密院。
經過一夜的思考,奧拉夫對於自己抵達波羅的海東岸要做的事情已經有了計劃,所以這次他是去找烏克森謝納要人的。
在表達了自己需要精通波蘭話和俄語的人員後,烏克森謝納沒有遲疑就讓人去留守的瑞典軍隊中挑選了幾個俄國人和波蘭人。
奧拉夫很滿意的帶著自己需要的翻譯離開了,等了兩天奧拉夫受到了父親哈達爾寄過來的信件,上面說了奧拉夫給海涅的信已經發往文蘭,而笛卡爾也已經帶回冰島。
但是東印度公司也告訴了他們一個噩耗,那就是黃平和帶來的明國工匠醫生等乘坐的荷蘭商船在走到印度洋的時候遭遇台風沉沒了,船上無一人幸免。
除了噩耗,哈達爾還告訴奧拉夫,哈爾夫已經和查理一世談妥了雇傭維京軍團的事項,並且回國組織了3000人的維京軍團出發了。
奧拉夫看完書信就搓搓臉長出一口氣,從信上看自己上周寄過去請他組織一個維京軍團隨時準備開赴歐洲戰場的事情他還不知道,不過現在應該已經收到了。
想了想,奧拉夫又給父親寫了一封信,信裡表明了自己要前往波羅的海東海岸與波蘭交戰和談判的事情,同時要求他做好隨時前來支援的準備,還要鼓勵冰島商人多往瑞典這邊賣肉干魚乾烈酒、飴糖等,同時讓他們買一些白奴送去文蘭。
畢竟要打仗了,想賣糧食肯定搶不過荷蘭人,但是其他文蘭和冰島特產的物資就不怕賣不出去,同時因為戰亂家破人亡的德意志人也是最好的白奴。
信的後半部分則是歐洲局勢和戰事的最新變化,雖然特隆赫姆的烏拉夫也在收集,但是絕對沒有奧拉夫得自烏克森謝納的信息及時準確。
給父親寫好了信,奧拉夫想了想也給哥哥烏拉夫寫了一封信,提醒他注意挪威和丹麥的動向,防止他們煽動和支持特隆赫姆的民眾造反。
等到信件被冰島商船的負責人帶走後,奧拉夫就長舒一口氣,去找那幾個波蘭人和斯拉夫人的瑞典士兵翻譯說話,既是準備學學外國話,也是準備給他們灌輸一些諜戰情報的基礎知識,希望抵達愛沙尼亞後,把他們派出去能有些用處。
雖然烏克森謝納以及大多數人都不看好波羅的海東岸,甚至做好了丟棄土地換取和平的準備,但是奧拉夫並不這樣認為。
由於自己從參與已經改變了冰島,改變了瑞典甚至歐洲的格局,奧拉夫現在已經十分的自信心自己能夠解決掉波蘭立陶宛聯邦進攻的問題,甚至很大可能抱住領土不丟或者少丟,而且即使瑞典領土出現損失,自己也不會吃虧,冰島更不會吃虧。
對於波蘭立陶宛這種國家,奧拉夫心中毫無敬意,不同於英格蘭和沙俄、哈布斯堡,波蘭立陶宛這種國家只要挑釁根本不需要割地求和,只需要重拳出擊。
即使沒有瑞典軍隊的支持,即使波蘭的哥薩克和騎兵很厲害,即使是駐守波羅的海東岸的芬蘭總督可能不好駕馭,但是奧拉夫還是覺得自己可以,最主要的也是輸了賠的也不是自家的維京士兵,贏了則收獲十倍百倍。
於是帶著信心,奧拉夫幾天后就乘坐運載了物資軍火的船隊從斯德哥爾摩出發,最終抵達了波羅的海東南岸的愛沙尼亞。
下了船,奧拉夫沒有看到迎接的自己的人,於是冷哼一聲,叫來一名港口的士兵,問道:“耶斯尼來寧總督大人呢?”
耶斯尼來寧是芬蘭人,但世代都是瑞典的忠誠,父親在當年芬蘭大公的叛亂中一直堅定地站在卡爾九世的陣營,所以父子兩個一直得到重用。
耶斯尼來寧今年六十多歲,但是擔任芬蘭總督已經二十多年,同時還兼任著波羅的海東岸愛沙尼亞地區的總督,是典型的實權派。
奧拉夫來之前就知道耶斯尼來寧應該不會太把自己當回事,更不會把戰爭指揮權交給自己,可是真的看到了他對自己的冷遇依舊有些生氣,語氣就十分冰冷。
那名士兵十分有眼色的恭恭敬敬施禮,然後才說道:“尊敬的伯爵閣下,總督大人帶領大軍正在前線和波蘭人交戰,所以他沒空過來,但是走之前吩咐了,要我們歡迎您。”
總督不來,其余高級軍官也一個沒有,只是幾個大頭兵還沒有絲毫的熱情,顯然這位總督是在給自己下馬威。
奧拉夫心頭冷笑, 但是表面上卻滴水不漏。
先是問了一些戰況,又問了瑞典軍力和駐守情況。
基本上是波蘭大軍已經進入了愛沙尼亞南部正在大肆搶劫侵擾,同時試探性的攻打瑞典駐守的個別城市,而波羅的海東南沿岸的普魯士公國飛地梅梅爾堡地區卻因為普魯士公國脫離波蘭成為瑞典的附屬國而正在遭受波蘭軍隊的進攻。
想了想波羅的海東岸的局勢,點點頭,奧拉夫就指了指後面的船,說道:“你去把這裡最高的指揮官找來,我這船上帶的都是軍火物資,耶斯尼來寧總督不在就不知道你們需要多少,所以也就沒法給你們。
我只等半天,下午3點鍾要是見不到耶斯尼來寧總督,我就先去梅梅爾堡給普魯士士兵送去,他們頂在第一線跟波蘭人戰鬥可能更需要軍火物資。”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92章 對波蘭立陶宛就要重拳出擊)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冰島崛起》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