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二 两岁明句读、三岁读经典

我不是袁术 二 两岁明句读、三岁读经典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袁树方才正在和马融府上最漂亮的小舞女眉来眼去,想着啥时候把这个小舞女骗到手带回家玩养成游戏,骤然听到马融喊他的名字,转过视线,看向了一脸板正的老不修。

咋的?

就准你设红纱帐置女乐奢侈享受,不准我揩揩油捞点好处?

想敲打我?

第一次正式面授就要针对我?

袁某人最喜欢和有实力的人交手过招。

于是袁树微微一笑。

“老师方才说到左传云: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

看着袁树嘴角挂起的邪笑,马融一阵郁闷。

这小子难道一边看美女一边还能听他讲经?

一心二用在这小子身上难道是真的?

他不死心,继续发问。

“于此可有疑惑?”

“无。”

“那为师有所疑惑。”

“老师请说。”

看着袁树一脸坦然的模样,马融决定正儿八经试一试这小子的深浅。

“传何云夷吾无礼?”

马融问毕,堂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袁树身上。

包括方才与他眉来眼去的小舞女。

袁树则想了想左传这段记载的前因后果。

“申生不自明而死,夷吾改葬之,是为无礼。”

“…………”

马融有些意外。

袁树的回答还真是屁股上面挂水壶——有一定水平,甚至和他自己心中的答案都较为接近。

但是他所得出的感悟是他多年苦学之后抽丝剥茧方才得出,袁树得出如此解答,除了他天资聪颖外加名师指导,似乎也没有别的解释了。

只是他家传孟氏易,乃今文经家族,区区十岁小童,就算家族有意培养,又如何能对古文经典的左氏春秋如此熟悉,甚至能窥见传文记载之后的奥妙?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学问精深的经师深藏于心中的奥妙,一般只传授有天资、能为政的高足弟子,稍微愚笨一些的弟子都没有学到的机会,袁树没有得到他的传授,居然无师自通?

倒也不是马融没有见识,实在是这段记载背后的水太深,牵扯太大,没有高人指点,几乎不可能在这个岁数就把这潭水给趟明白了。

而且袁树的这个回答非常隐晦,既没有让旁人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意思,又能让有一定能耐的人听懂自己的意思。

马融顿时升起了浓浓的好奇之心。

他看了一眼周边众人,见幼童弟子们都是一脸茫然地看着袁树,更别说其余侍者了,于是便放下心来,准备与袁树把话说明白一点,看看这小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这个事情。

“术,申生为何而死?”

“为晋嗣位而死。”

“何人致其于死地?”

“献公,骊姬。”

“夷吾为何改葬之?”

“为安抚人心耳。”

“可有成效?”

袁树稍微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夷吾先杀里克而后改葬申生,既铲除权臣,又宣布铲除行动到此为止以安抚人心,效果斐然,遂稳坐国君之位,纵有怀异心之人于内外,亦不能动摇之,然不知报恩、反复无常者,纵有通天之能,必不能长久。”

马融不说话了。

这四个问题,让他意识到袁树是真的明白这段记载背后的牵扯。

这小子,是真的把这潭水给趟明白了。

谁指导他的?

袁氏的某个神秘学问家?

袁氏家族内部还有这样愿意钻研学问的大家?

好吧,就算有,可他才十岁,有必要把这种事情讲得明明白白?

你袁氏为避祸生存,是否做得太多、太过了?

让一个孩子了解这些,就算他真的很聪明……

至于吗?

马融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实在是这段记载背后的故事过于曲折离奇,且史料匮乏、珍稀。

他若不是因为得罪邓氏太后而在东汉皇家藏书地东观坐了十几年冷板凳,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和那么好的条件博览群书,从而为他全面了解记载背后的真实故事打下基础。

而在他的记忆之中,袁氏家族并没有在东观工作的族人。

那么,是袁氏家族的私有藏书揭示了这段真相吗?

要知道,这简简单单的“夷吾无礼”四个字,可真是牵扯大了去了,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马融的猜测也没错,但这个事情不是袁树家族内部的某个神秘学者传授给袁树的,纯粹是袁树自己博览群书的结果。

而博览群书,其实也不是袁树本意的行为,他之所以选择博览群书,纯粹是因为无聊。

袁树是很不幸的魂穿婴儿派系的选手,来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袁术”还是一个婴儿。

最开始,袁树并不知道自己占据的是“袁术”的身体。

被婴儿身体禁锢着的他只能被迫和婴儿一样吃了睡睡了吃,除此之外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尿和拉,偶尔清醒的时候也只能被迫喝奶吃粥,过着人类幼崽应有的生活。

好容易熬过了倒头就睡、看也看不清听也听不清的婴儿期,他惊愕的从便宜老爹老娘的聊天内容中听到了“大将军梁冀”、“五侯”、“李膺”之类的词语,这让他意识到自己身处的时代可能是东汉。

再往后,他听到了“光武皇帝”“孝明皇帝”“孝章皇帝”之类的词语,便确定自己的确身处东汉时代,具体是啥时候倒是不清楚。

再等他某天听到自己所属的家族是“袁氏”,自己身处的地方是“汝南郡”,还有老爹单名一个“逢”字,还有个兄弟单名一个“隗”字,顿时就感到大事不妙。

错不了。

袁逢,还有兄弟袁隗,这绝对错不了!

汝南袁氏!

汉末最牛逼的翻车家族!

但是自己究竟是谁?

是袁逢的嫡长子袁基?

还是嫡次子袁术?

亦或是庶子袁绍?

可不管是谁,这三位的下场都不算好。

袁基,和袁隗一起被董卓所杀,连反抗之力都没有,平白有个四世三公袁氏嫡长子的身份,死的最便宜,可谓是庸人一个。

袁绍,倒是河北雄主,可是有着顺风翻车王的属性,居然被小弟曹操给逆袭了,最后活活气死,为后人所耻笑。

袁术,汉末最有梗的男人,浑身是梗,路中捍鬼、要喝蜜水、冢中枯骨、刘备是个厚道人,一生经历足以写一本汉末梗百科。

最后在山穷水尽之际因为喝不到一口蜜水而活活气死,死都死的那么戏剧性。

三兄弟一个比一个逆天,一个比一个有梗,一个比一个会翻车,翻车鱼都没这么能翻车。

袁树感觉自己无论变成了谁,都会是一个悲剧。

或许是因为年龄太小,还没有被正式取名,所以最开始袁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位人才,直到某天他清醒的时候,从老爹和老娘口中听到了基、绍这两位人才的名字。

这也就是说袁基和袁绍已经存在了。

那么……

爷是袁术?

这可真是老太婆换姿势——给爷整不会了。

袁树当场懵逼。

坏了,我成冢中枯骨了!

这还怎么操作?!

袁树花了很长时间才不得不接受自己成为冢中枯骨的事实,不得不接受自己未来会因为喝不到一口蜜水而活活气死的事实,那叫一个颓丧、痛苦。

但是过了没多久,某天他正在用力喝奶奶的时候,忽然间想明白了。

就算自己未来会以冢中枯骨和喝不到蜜水的男人的身份死去,可在此之前,“袁术”的人生还是相当精彩的。

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他都经历了,为非作歹作威作福,一辈子高高在上,甚至还他娘的做了一个“仲氏皇帝”,差一点就是真正称帝了。

而且死掉的时候年龄也不轻。

在这个人均寿命不过二十多岁、三十六岁就能自称老夫的时代,能活到四五十,还能经历人间那么多趣事、享受到那么多的福报、掌握那么多的权力,这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四世三公袁氏家族的重要子弟,就算是躺平摆烂,厚实的家底也足够自己混吃等死大半辈子,也就是运气不好重生在这个时候,要是早一点,混吃等死一辈子不是难事。

多少穿越的前辈都穿越到了平头老百姓的身上吃尽了苦楚,而自己啥都没做,眼睛一闭一睁——嘿,我成人上人了!

我应该痛苦吗?

不。

我应该欢呼雀跃!

这样一想,袁树瞬间完成了自己的悟道,反转了自己的思想,决心健康长大,然后肮脏腐朽的活下去,在死之前把这个时代最顶级的享受全都体会一遍!

虽然没有手机和短视频了,但是……

爷就是主角!

如此,死而无憾!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不是称王称霸,不是家财万贯,不是妻妾成群儿孙满堂,而是——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怀着如此的觉悟,袁树激动的也不管未来成为“冢中枯骨”的可能性,立刻就想做些符合身份的事情。

比如欺男霸女、为非作歹,争取在“冢中枯骨”之前为自己赢得“汝南金枪小霸王”的称号。

可惜婴儿纯洁的身体承载不起一个龌龊的灵魂,他有心而无力。

与此同时,他又没有手机和短视频打发时间,灵魂被禁锢在小小的身体里动弹不得,天天除了吃喝拉撒之外无聊的要死。

被逼无奈,当他好不容易可以脱离襁褓、穿上衣服在地上走动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的找书看,以此解闷。

袁氏家族这种大家族自然不会缺少藏书。

于是袁氏家族便有了一个【两岁明句读、三岁读经典】的神童。

袁树自己只是为了解闷,不那么无聊,但是他两岁开始就哇哇叫着要读书认字的事情还是让袁氏家族惊喜莫名。

袁树显然是错误的估计了自己为了解闷而作出的行为对于袁氏家族来说到底是多么的有意义。

从古至今,无论是什么阶层的人,只要你“好学”,总是能博取旁人意外的好感。

所以袁氏家族对这个神童投注了相当的重视与关怀。

家族藏书资源向他敞开,想怎么看怎么看,看不懂还有专门族学大家给他讲解。

老爹袁逢一有空就亲自教他读经,老爹没空的时候,三叔袁隗也会亲自上手教他读经。

袁树只想自己安静的看书,最多看到某些不懂的古字的时候找人帮忙解读一下,告诉他那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并不想让很多人对着自己叽叽喳喳。

他只是需要一本活字典——有问题的时候快速解答,没问题的时候就当他不存在。

而他这一行为落在家族长辈眼里则是彻底坐实了“神童”的名号。

句读,不到半个月就完全掌握了。

三个月不到就没有不认识的字。

然后就开始博览群书,甚至不喜欢别人打扰,安安静静的看书,有不懂的地方就问,特别不喜欢有人在他看书的时候随便插嘴,他老爹和三叔也不可以。

袁逢十分欣慰的看着抱着竹简一字一句阅读的袁树,感叹自己生了一个好儿子。

袁隗十分羡慕的看着抱着竹简一字一句阅读的袁树,感叹自己没有这样一个好儿子。

在身体还撑不起他龌龊思想的时候,袁树就只能这样度日。

一本书一本书的看,一卷竹简一卷竹简的摸索,从三岁到六岁,三年多的时间,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看书,最后,在七岁之前,他基本上把袁氏家族的藏书看了一遍。

当时,他的身体初步具备了为非作歹的能力,要想搞点什么事情的话,确实已经可以开始操作了。

可除了偶尔带着许崇把对着自己投射出羡慕、嫉妒眼神的袁绍摁在地上狂扁之外,他忽然感觉自己对欺男霸女、为非作歹这种事情兴趣不大了。

读书读得多了,了解的东西多了,见识广博了,抽丝剥茧追寻的真相多了,他忽然觉得做这种事情实在是很low,完全配不上他的身份。

那些春秋战国时代的牛逼人物们从小到大都在阴谋罐子里泡着,睁眼闭眼都是生死相搏,稍不留意就死于非命,称王称霸也不过**凡胎,就和玩大逃杀一样,那叫一个惊险刺激!

好几个有趣的故事里,所有参与进去的人那叫一个全员不当人,全员恶鬼,拟人之辈都甚少存在。

一些他原先以为很是正派的人物,读完藏书之后就发现原来是个心思深沉的阴谋家,千里之外算计他人于无形,然后自己再被最亲近的人算计死。

比如晋文公重耳。

那实在是太精彩太刺激了。

所以,小儿科式的打架斗殴欺男霸女在他看来成为了特别没品、浪费生命的事情。

他不想浪费生命在这种事情了,现在,他有更高的追求。

原本那个不学无术的袁术肯定没有掌握那么精深的学识,天天就知道斗鸡走狗当游侠儿,一点也不知道精进学问,所以袁树现在知道的,那家伙十之**是不知道的。

可现在,袁树都知道了。

他全都知道了。

并且,还会知道更多,更深入,更加能够了解到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脉络,了解到历史的走向为何如此。

作为袁术,他只能一辈子为了喝上蜜水而奔波劳碌。

但是作为袁树,他觉得自己完全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袁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我不要做冢中枯骨。

我也不要喝血水!

我要用一身学识逆天改命,干翻这个混帐的吃人世界,让它嗷嗷叫着涌出一股又一股的一辈子都喝不完的蜜水,滋润干涸的土地!

这不比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有意思多了?

当然了,每当袁绍没事找事阴阳怪气的时候,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指使许崇这颗肉弹冲上去扛揍,自己在后面对着袁绍一顿输出,打得他满脸桃花开。

后面袁绍觉得自己年龄更大却总是挨揍,很没有面子,就把自己那头的许攸给拉上助阵。

结果许攸是个战五渣,后面就演变成袁绍和许攸一起被许崇摁在地上,袁树挥着拳头招呼上去,让他们两脸桃花开,感受到春的温暖。

除了会毫不犹豫的对袁绍发起痛击之外,袁树简直就是个三好学生。

没办法,他完全爱上了这种从简短的历史记载之中发现异常然后抽丝剥茧追寻真相再毛骨悚然继而大彻大悟的感觉。

在这其中,“夷吾无礼”其背后的一系列事件其实就很有代表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袁氏家族对他其实有过一番安排,最先安排他学习的就是《礼》和《春秋》。

对于今文经学体系来说,《礼》和《春秋》是最重要的两本,《易》、《诗》和《尚书》都只是表面功夫,正儿八经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礼》和《春秋》。

通俗一点来说,在今文经学为汉帝国构建的政治生**系里,《礼》就是宪法,《春秋》则是民法、刑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法律法规的综合体。

作为今文经典传承家族,尽管袁氏家族家传孟氏《易》,可袁氏族学里着重教导的也就是春秋经和礼经。

袁树学习春秋经的首选自然是今文经学派体系之中的公羊传。

对于马融的这一问题,公羊传解经的时候是从里克弑君的角度入手的。

它着重批判里克之死的必然性,顺带着黑了一把过河拆桥的晋惠公,把除了自杀的荀息之外所有人全都骂了一遍,感叹礼崩乐坏的悲惨世界,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件事情的本身。

公羊传就是站在正统、合乎规矩的角度上解读春秋经,试图以此树立起符合儒家基本道德模式的政治模式,规范君臣伦理,树立君上的威严和地位。

基本上就没把春秋经当作一本史书去看待。

所以一开始袁树也就以为这个故事就是那么简单的线性关系,是春秋版的王子复仇记。

不过因为这个时期古文经学已经在民间大规模流传开,影响力日渐广博,袁氏家族作为有灵活底线的家族,当然不会只让家中子弟学习今文经典。

更有甚者,袁氏家族都没怎么让自家子弟多么在意今文经典。

族中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脱离课本,被家里人带着四处交际、结识友人、外出游荡,甚少出现在家里钻研学问的老学究。

没办法,时代变了。

二十年寒窗比不得人家送妹入宫、挥刀自宫,士人们被外戚、宦官这“两宫高手”打得头破血流抱头鼠窜,要想生存下去,总得有点长进。

很多今文经典传承家族都开始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走上钻营苟且的道路而非“继往圣绝学”,为了让家族得以传承,更是从小就教导子弟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知识是要有的,见识是要广博的,所以依然要让家族子弟好好儿的读书。

但是读完书之后,更重要的是读出书中深藏的本意,找寻历史脉络为自己所用,不能读了之后就忘掉。

族中有学识有见识的人都会在传授子弟学识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传授子弟与人交际、钻营苟且之道。

须知一个篱笆两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三千弟子,孔夫子也不敢周游列国,所以,人脉才是王道!

袁树作为家中难得出现的“神童”,家族更是生怕他读书太多把自己给绕进去了,结果走了当好学生的歪路。

所以在他读书的时候,袁逢、袁隗也会不遗余力的传授给他更多的社会现实知识,让他知道书本上写的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培养他的狼性。

更有甚者,袁逢和袁隗还都鼓励他去做点出格的事情锻炼锻炼胆气。

比如欺男霸女为非作歹什么的,实在不行杀个人也好,为此还拉着袁树传授击剑、挥刀、射箭、御马驾车的技术。

袁逢就差直了明白的告诉袁树——好儿子,别看书了,出去欺男霸女为非作歹一下好不好?

可袁树作为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好少年,怎么会做这种事情?

要不是袁逢是他的便宜老爹,他高低要指着袁逢骂一句【武大郎做生意——你食不食油饼】?

我什么身份?

欺男霸女?

low不low?

但是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当时袁树的两条胳膊都比不上袁逢的一条小腿,为了获得读书的安宁,所以就时不时揍一下袁绍应付了事,把袁绍揍趴下之后继续看书。

家里长辈发现袁树比起为非作歹还是更喜欢读书之时,还甚是忧虑,再看到袁树暴揍袁绍和许攸的时候一点也不留手,出手犀利,这才相对放松一些。

别看书看傻了就好。

只要袁树还愿意揍袁绍,家族就不怎么干涉袁树的自由阅读,于是袁树得以阅读更多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左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