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一百一十一 今文经学已经失败了

我不是袁术 一百一十一 今文经学已经失败了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他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自己居然会拉跨到这个地步。

他们安排出击的虽然不是身边最值得信任的高才弟子,但也不是门生这种没有亲自传授本领的大路货,都是些受到过亲自点拨的弟子,平常也都显得人五人六,一些抽查检验,他们也都能通过。

怎么这个时候却露了怯?如此拉跨?

而且,仅仅只是辩论战败倒还好说,但是败给了袁树,甚至是败给了袁树的弟子们,连袁树的面都碰不到,这就丢人丢大发了。

堂堂官学,在大汉拥有不可置疑的学术统治力,却在面对一个新成立三年多的学派面前大败亏输,毫无招架之力。

正统学术居然会输给歪理邪说、旁门左道?

大汉朝廷就是被你们这样的一群人所代表吗?

就是你们这样一群人在负责治国吗?

袁树没有公开明确的表达这样的观点,没有明确的向今文学派开炮,现在还不到时候,但是今文学派自己的拉跨是掩饰不了的。

他们甚至斗不过袁树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弟子门生们!

袁树没有刻意针对,甚至没有煽动众人情绪去反击这些曾经攻击过自己的人,没有公开说他们一句坏话。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袁树的弟子门生们获得接二连三的胜利,而那些太学博士、天下名士们的弟子门生则是大败亏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雒阳城内的舆论就更加彻底的转变了。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原先认为高高在上、学究天人的那群人到底有没有真本领,开始怀疑他们到底是靠着什么身居高位,开始怀疑他们所说的一切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怀疑开始了,且一发不可收拾。

原先观望的人们开始不断向袁树和一心会靠拢,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报名申请加入一心会,他们似乎都在心底里把袁树当作了这一次舆论风波的胜利者,已经开始向胜利者靠拢了。

杨赐、张济、勋奇等人发现局势越变越差,他们不仅没有试探出袁树的知识边界,反倒把他们自己辽阔的知识盲区暴露给袁树了。

其他人是什么心态,杨赐不知道,但是杨赐知道的是,他自己已经有点绷不住、输不起了。

继续这样下去,别说议和,他这个帝师的身份能不能维持下去都不一定了。

难道,他也要以帝师之尊亲自下场和袁树辩驳?

万一输了,那不就废了?

教导天子读书的天下名士居然连他们口中侍读都不配做的一介小儿打败了。

杨赐不能接受这种局面。

也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他只能派出他最有能力的一批弟子前往向袁树发起挑战。

其余众人也纷纷派遣他们最后的希望前往挑战袁树。

于是,在建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时候,袁树率领麾下十三大将与杨赐等人的四十六名最强弟子展开巅峰对决。

他们以春秋和尚书为主要战场展开激战,于太学正门口的大广场上,在数万人的围观之下一战到底。

此番对决有不少朝廷官员、达官显贵,乃至于内廷宦官都前来观看。

雒阳城里的各方势力都十分关注这场分量极重的对决。

不少人心里都清楚,要是这些代表官学势力高端战斗力的精英们被袁树击败了,官学势力要想挽回局势,就必须要出动真正的大佬们与袁树正面对决。

否则,他们以后还怎么在太学里厮混?

袁树当然没有一开始就亲自下场,而是先让自己的十三大将们与之对战,双方激战一个时辰,袁树折损八名大将,而对方已经折损三十九人。

最后剩下的程立、魏甲和苏初三人继续对抗对方剩下的七人,又是一**战,两炷香时间过后,袁树这边只剩下魏甲一人,对方还剩三人。

于是魏甲一挑三,在袁树的注视下爆发全部的能量,将对面三人一顿炮轰,战至最后,还是倒下了。

最终以毫厘之差击败了魏甲的人,是杨赐的得意弟子、徐州东海人王朗。

于是王朗也成为了这一次巅峰对决中唯一一个能和袁树面对面抗衡的人。

袁树对他也很感兴趣。

不知道为什么,得知面前这人是徐州人王朗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很想对他喊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看看他会不会大怒之下当场去世。

他觉得要是有这种可能的话,倒也不必麻烦诸葛亮了。不过王朗倒也不是这种人就是了,诸葛亮不曾骂过他,他也没有被气死,相反,他被认为是宽厚的长者。

他是什么人,袁树不是很感兴趣。

让他感兴趣的是,王朗面见他之后,似乎并没有想要辩驳的想法,而是向他提了一个问题。

“袁君,我想知道,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真的可以拯救时局吗?真的人人皆可成圣贤吗?您为何如此肯定?如果做不到,又该如何?”

袁树有些惊讶。

“好不容易走到这里,不与我辩经,却要向我提问?”

王朗点了点头。

“我知道自己并不是您的对手,一定要辩经的话,一定会输,这是毋庸置疑的,与其做一定没有意义的事情,不如用这个时间向您请教心中困惑,我不知道如何解答,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望着面前年轻的“王司徒”那诚恳的眼神,袁树想了想,缓缓点了点头。

“你有困惑,那我就为你解答好了。”

袁树邀请王朗坐下,整顿了一下衣冠。

“挽救时局,我相信是可以的,我不认为做不到,因为如果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我该如何说服众人与我一起前行呢?”

王朗连忙追问。

“那如果办不到呢?”

“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袁树笑着摇了摇头:“关键不是能不能成功,因为能不能成功,并非是人力可以预测的,孔子推行儒学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学说能在数百年之后大行其道吗?他不知道。

他活着的时候周游列国,前往各国推广自己的学说,却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接纳他,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接受他的理念,他屡屡碰壁,直到最后也没有见到自己克己复礼的理想成功实现。

但是他退缩了吗?他或许会失望,却从未退缩,一直都在坚持,不论是否有人愿意相信,有人愿意实践,他从未退缩过,始终如一,这是他能够成为当下吾辈眼中圣贤的重要缘由。

圣贤,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圣贤不会在没有实现自己的主张的时候就去怀疑这条路是否可行,哪怕是一条死路,圣贤也会走到头,看到尽头之后,再作出改变。

所以我认为,我不会改变也不会怀疑我的学说,如果有人认为我是对的,要追随我,那我欢迎,有人觉得我是错的,不追随我,我也接受,但是,我决不允许有人在我没有付诸实践之前就断言我必然失败。

没有实践过的事情,如何能算是失败?没有实践过的学说,怎么就是歪理邪说、旁门左道?没人知道,之所以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心术不正,他们的心脏了,所以看到什么都觉得是脏的。

而对于一个求学之人来说,保持心的纯净是非常重要的,保持信念的坚定是必需的,没有这两点,结果就和那些奸佞小人一样,为世人所不齿,所以我的学说才是心学。”

王朗听后,默默思考,缓缓点头,似有所悟。

少顷,他又抬起头看着袁树。

“所以,您反对今文经学而提出自己的学说,是觉得今文经学已经失败了?”

“对,失败了,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失败了。”

袁树摇头道:“现在活着的,不过是借尸还魂的神鬼之说罢了,只顾抬头望天,不去低头看地,这种飘在空中的学说,如何能让脚踏实地的人获得幸福的生活呢?”

“可当下的大汉国势,真的如同您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王朗疑惑道:“如果已然如此,当下的情况应该更加凶险才是,应该早就混乱不堪了才是。”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袁树叹息道:“昔日文王已经得到三分之二的诸侯的联合,却依然对纣王称臣,认为时机不对,不能伐纣,一直等到武王即位,才终于伐纣成功,这不是因为文王畏惧纣王,而是因为万事万物的演变需要时间。

庄稼不能一天长成,一个国家,无论多么的腐朽堕落,也不会在一瞬间就崩溃,当它出现崩溃的前兆的时候,往往还会坚持很长时间才会走上真正的末路,在此期间,并不会使得所有人都认为它将要崩塌。”

王朗一愣。

“您……认为大汉江山将要崩塌吗?”

“如果没有人可以挽救大汉,那么大汉的崩塌并不是不可能的。”

袁树叹息道:“王君,大汉外有鲜卑、匈奴,内有灾荒、流民,官员贪腐不知凡几,执掌权柄者皆短视,只为自己,不为国家,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掠夺平民,造孽无数,此情此景,王君不觉得熟悉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