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294章 京城風雲

家兄朱由校 第294章 京城風雲

簡繁轉換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37:36 来源:搜书1

乾清宮內,當朱由校激動地下旨聲響起,他帶著魏忠賢、王體乾、劉若愚三人走進了宮中,手拿捷報,舍不得放下,嘴裡滔滔不絕。

他所說的每一句話,發出去的每一兩銀子對於魏忠賢來說,都無異於是在割肉放血。

不過為了讓皇帝的信任一直在自己這裡,魏忠賢還是硬著頭皮賠笑道:

“內帑尚有白銀四百一十余萬兩,按照報捷之上的首級數來發,也綽綽有余。”

“萬歲犒賞三軍,乃是聖天子之舉……”

魏忠賢在拍著馬屁,而朱由校聞言也將捷報遞給王體乾:

“讓戶部的人馬上把賞銀和撫恤銀,撫恤田的數量算出來,再按照朕之前說的犒賞三軍。”

“奴婢領命……”王體乾聞言看了一眼旁邊還在硬著頭皮陪笑的魏忠賢,隨後讓人將捷報送往了戶部。

朱由校在這期間一直很高興,沒有處理奏疏,而是在養心殿內左右渡步道:

“弟弟此戰揚了我大明國威,些許奇珍異寶的賞賜他怕是也不在意,銀錢他又不缺……”

朱由校在糾結,而魏忠賢卻投其所好的上前獻媚道:

“萬歲、對齊王殿下來說,萬兩白銀,不如萬歲為殿下多弄一套家具實在。”

“對對對……”聽到魏忠賢的話,朱由校臉上也露出笑容,隨後轉身命令道:

“若愚、讓人從庫房尋一些金絲楠木,我要為弟弟弄些家具。”

“奴婢領命……”劉若愚應下,隨後下去辦差去了。

也在朱由校高興的坐下,伸手拿茶杯的時候,魏忠賢眼疾手快從一旁桌上端上了一杯酸梅湯道:

“萬歲、天氣炎熱,喝些冰飲比較好。”

“嗯”朱由校接過飲了一杯,隨後才暢快道:

“忠賢,再派出人讓弟弟快些把此戰需要升遷的將領名錄送來,另外讓弟弟帶大軍凱旋,我要親自為弟弟擺下國宴慶功!”

“萬歲、如此怎麽能顯現出殿下的功績呢?”魏忠賢不僅想討好朱由校,也想討好朱由檢。

況且他很清楚,明面上的討好朱由檢,實際上就是討好朱由校,二者關系都差不多。

只要明面提出討好任意一方,另一方都會很受用。

“你有好點子?”朱由校放下了手上的酸梅湯,興致勃勃的詢問,而魏忠賢則諂媚道:

“哈剌溫山距離捕魚兒海不過八百余裡,不如請齊王殿下代萬歲您前往捕魚兒海祭天,祭告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如何?”

“封狼居胥嗎?倒是不錯,不過以弟弟的武功,捕魚兒海倒是不如。”朱由校先露出笑容,又皺眉道:

“霍去病、竇憲一介武將都能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捕魚兒海還不如狼居胥山向北……”

想到這裡、朱由校皺了皺眉,下一秒又笑道:

“北方不行,南方倒是可以。”說著、朱由校連忙說道:

“命黃龍在極南之地勒石刻碑,表弟弟對舊港收復的功績。”

“萬歲、這極南之地也沒有幾個人去,刻碑雖然不錯,但還是無法表示殿下的武功。”魏忠賢連忙說道:

“不如讓諸國上貢,集齊諸國之鐵在燕山腳下修築鐵碑一塊?”

“不錯!這想法不錯!”魏忠賢的話讓朱由校眼前一亮,不過他補充道:

“不過燕山算什麽?從內帑撥銀十萬兩,在哈剌溫山脈最高的地方修一條石階,在山頂修石碑,立金鍾!”

朱由校眼睛越說越亮:“立一座鍾樓,收集諸國與大明各省之銅,立一個比永樂大鍾還要大的大鍾!”

朱由校一開口,魏忠賢立馬心裡發虛了起來。

永樂大鍾是中原王朝最大的青銅鍾,大鍾高二丈二尺二寸,重七萬六千余斤,幾乎是呂宋府銅礦三分之一的年產量了。

拿來鑄錢,最少能發一千余萬枚銅錢,而這只是它的材料價值。

永樂大鍾的難度在於,鑄造時,它整個鍾體內外遍鑄經文,共二十二萬七千字。

想要鑄造這樣的一口鍾,恐怕需要花費數萬兩銀子,集結天下鑄鍾巧匠才行。

不過為了討皇帝和齊王歡心,魏忠賢義正言辭道:

“萬歲所言極是,依奴婢看,這大鍾不僅要鑄,還要鑄的足夠大,三丈三尺三寸如何?”

“倒是不錯!”朱由校不自覺的點頭,不過他身為木匠也知道,鑄造這樣的一個山巔鍾樓需要耗費多少,因此連忙道:

“傳旨,將天下囚犯盡數發往開平府,鑄造哈剌溫山鍾樓之後,再將他們遷往泰寧府。”

“奴婢遵旨……”魏忠賢連忙跪下接旨,恭恭敬敬的模樣讓朱由校十分受用。

也在他受用之余,王體乾雙手呈著一份算好的文冊快走進養心殿道:

“萬歲、經戶部核算,此戰當發賞銀、撫恤銀九十二萬六千四百二十兩整,另外尚需發撫恤田一萬二千四百畝。”

這一戰、明軍斬首北虜、建虜、假虜八千余人,自身死傷一千二百四十人。

就這樣的戰損比來說,已經算是明軍自身的巔峰之一了。

九十余萬兩加一萬多畝田地雖然多,但朱由校也不是拿不出來。

“發吧,弟弟說過不要讓將士們寒心,如此大捷,九十二萬兩銀子也不算多。”

朱由校一擺手,就基本定下了賞銀的下發,而魏忠賢雖然心在滴血,卻還是獻媚的附和:

“萬歲愛兵如子,想必三軍一定會對萬歲感恩涕零的。”

“行了、你也別拍馬屁了,好好操辦鍾樓的事情吧。”朱由校說罷,就伸出手開始處理龍桉上的奏疏,而魏忠賢也在一聲“奴婢告退”後離開了養心殿。

在他離開之後,王體乾也跟著離開了養心殿,而朱由校則是表情很快松懈下來,露出一絲平澹。

他低頭處理奏疏,只不過當劉若愚返回的時候,他才忽的開口說道:

“西廠如何了……”

“回萬歲,奴婢已經聚攏一千余人在東廠、錦衣衛之內。”劉若愚低頭回應,而朱由校聞言則是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劉若愚見皇帝不說話,便繼續說道:

“朝中東林言官被魏秉筆打壓,打殺,眼下萬歲再將袁可立等十八人調走的話,朝中便只剩下孫承宗、韓爌等二十余名東林了。”

“萬歲、如此一來,恐怕朝政不安……”

劉若愚牽扯到了一個政治問題,也可以說是數學問題。

在數學上,三角是最穩定的平面結構,沒有之一。

這個穩定的結構、放到政治上也是一樣的。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而三是維持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一個天下最少的一個定數。

所謂專治,多國鼎立,往往都是表象,深挖總結下來,能維持這個世界、這個國家、朝廷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必然是三足鼎立。

一般來說、除非天降猛人,不然三方之爭往往能爭鬥許久。

放大明朝來說,明初的淮西、浙東、江南、皇權四方勢力是大明維穩的一個重要節骨眼。

然而這個朱元章以為能持續很久的政治局面,往往會爆發許多動亂的事情。

反倒是淮西倒下後,浙東和江南、皇權出現了一個長穩的平衡。

哪怕浙東和江南在長時間中相融,發展為泛江南文官集團,可皇帝也懂得扶持太監來製衡。

這樣的扶持、也能讓政治上的局面稍微平穩,保持大方向的不變。

倒是到了嘉靖破壞泛江南文官集團,分解了他們之後,大明朝似乎就進入了無休止的黨爭。

張黨、高黨、浙黨、齊黨、楚黨、宣黨、東林黨、秦黨、川黨、閩黨、東林黨……

這些黨派你方唱罷我登場,甚至很多時候發展成為多方勢力共同出現,隨後黨爭不斷的政治局面。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朱由檢使手段,把浙黨一群老臣掃下台,強行逼迫五黨抱團自保才宣告結束。

東林、齊王黨、五黨聯盟……

三方平衡的局面讓大明朝平穩了兩年,之後五黨勢弱,朱由校又放進去了一個魏忠賢。

不過現在看來,魏忠賢顯然是一個利己者,只要可以完成他要完成的事情,他才不會在乎用什麽手段。

栽贓陷害、嚴刑逼供……

這不過上台兩年不到的時間,東林之中只剩下了大貓小貓幾十隻,反觀閹黨……

如果不是朱由檢一直用軍功和大捷的聲勢來推動齊王黨,說不定閹黨已經壓齊王黨一頭了。

現在東林勢弱,偏偏還難以扶持,三方政治局面出現了動蕩,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局面處理不好,類似天啟元年那種激烈黨爭的局面又要爆發。

怎麽穩定局面,是一個朱由校需要急忙解決的一個問題。

劉若愚作為朱由校的心腹,自然而然的就提醒起了對方。

對於他的提醒,朱由校也是沉默許久,隨後起身來回渡步,但一時間也沒有想到好辦法。

東林他不可能幫扶,因為被搞下台的大部分東林都是誇誇其談的言官之輩,重新登上朝堂,只會讓黨爭的矛盾愈發尖銳。

若是扶持袁可立這樣的人入閣,雖說能強勢東林,但閹黨能不能壓住袁可立就兩難了。

袁可立可以算是半個齊王黨,他如果入閣,無疑代表齊王黨壓過了閹黨。

齊王黨是不能再壯大的,繼續維持這樣的局面才是齊王黨要做的事情。

一旦齊王黨再壯大,黨爭的矛盾就會從東林和閹黨,慢慢燃燒到閹黨和齊王黨了。

到時候盡管朱由校可以打壓任意一黨,但這樣的打壓是有限的。

閹黨之中的五黨已經是壓無可壓,而齊王黨如果強壓,那在五軍都督府的一些將領怎麽看局面,就很值得玩味了。

文官亂,禍國……

武官亂,禍天下……

啟用扶持武將勢力,這是朱由校和朱由檢的無奈之舉,大明朝許多時候並不是軍隊拉跨,而是政治上拉跨。

但凡朱由校和朱由檢能操控朝堂,二人都不用去使用武將勢力,就能讓大明平穩的渡過小冰河期。

然而當時的局面時,除了武將勢力,似乎就沒有人可以被他們拉攏了。

甚至這種尷尬不僅僅是沒有武將主動來依附,還存在於皇權沒有自己的勢力。

這種尷尬的局面促使了朱由檢主動去學習兵法,練兵、拉攏戚金和秦邦屏等人。

按道理來說、軍隊應該是朱由校的勢力,是皇權的延伸。

問題在於、朱由檢乾的太好,導致了軍隊慢慢脫離了皇權,變成了齊王黨。

現在的軍隊和武將勢力看似是皇帝扶持起來,屬於皇權的延伸。

但這延伸出去的枝乾十分脆弱,作為兩者連接處的樞紐,全靠朱由檢一個人維系。

二者的關系薄弱,新興的軍隊勢力都想要立功,實現階級躍遷。

朱由檢對外征戰不僅僅在於穩定邊疆,不僅僅在於用大捷來壓製文官,而在於平衡軍中的利益所需。

原因很簡單、按照朱由檢所制定的勳爵世襲制度,實際上就已經決定了明軍需要不斷征戰來維持內部穩定。

眼下的新人需要戰功來授爵,福蔭子孫。

日後的勳貴需要戰功來保持爵位不被奪去。

這兩點,將是明軍內部需要維穩的一個平衡,朱由校還是比較清楚的。

齊王黨需要的不是壯大,而是穩定,因此不能幫扶他們。

想到這裡、朱由校停了下渡步的腳步,片刻後皺眉道:

“讓顧秉謙來一趟……”

“奴婢領命。”聽到皇帝的話,劉若愚當即讓人去通傳顧秉謙。

這樣的通傳沒有讓朱由校等待太久,只是兩刻鍾的時間,顧秉謙便來到了養心殿內。

“萬歲……”

顧秉謙作揖行禮,而朱由校面對他則是開門見山道:

“司禮監下發內閣的奏疏,你都看過了吧?覺得如何?”

“修建哈剌溫山鍾樓是宣揚國威的事情,臣以為,理當修建。”顧秉謙侃侃而談:

“此外、將士們的賞銀,內帑和禦馬監也拿得出,自然需要犒賞。”

“至於外出征戰的將領們,臣以為,對於其中三人有些難封。”

“說……”朱由校眯了眯眼,而顧秉謙也道:

“經略熊廷弼、都督滿桂、都督孫應元三人……”

“後者倒是可以加封太子少保、少師來表彰功績,但前者……”

顧秉謙點到即止,而朱由校也明白對方的意思。

熊廷弼的功勞,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封爵的程度,但尷尬之處在於,他是文官……

這並不是說文官不能封爵,而是自成化之後,封爵的文官大多在封爵不久後就退出政治了。

除了偶爾皇帝詢問之外,他們幾乎就跟透明人一樣。

如果朱由校要加封熊廷弼為勳貴,那自然可以,甚至他也可以讓熊廷弼繼續在朝堂之外任職。

但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

朱由檢正在做的,是軍政分開,而熊廷弼、孫傳庭、洪承疇、吳阿衡,楊文嶽等幾人顯得十分尷尬。

把他們放到朝堂吧,太可惜……

把他們放在邊疆吧,又和朱由檢所定的軍政分開有些違和。

所謂經略這種官職,日後必將慢慢被淘汰,所以怎麽冊封熊廷弼需要朱由校和朱由檢好好商量才行。

不過、朱由校叫顧秉謙來,並不是為了討論這三人的問題,他眼下想讓顧秉謙做的,是讓齊王黨幫持東林黨……

“熊廷弼三人的事情,朕自會處理。”

“這次吏部十七名官員調往關外,吏部空虛,我想讓你推薦一些官員,前往吏部、都察院任職。”

朱由校一開口,顧秉謙就察覺到了不對勁。

果然、他沒有猜錯,皇帝準備讓他和閹黨開戰,或者說對壘。

東林空缺處的位置,用齊王黨官員補充,這看似是加強了齊王黨在朝中的力量,但實際上卻是在掀起兩者的矛盾。

這樣的安排,讓站在角落的劉若愚心裡打鼓。

誰也不知道,朝堂上的齊王黨和閹黨之爭,會不會從朝堂發展到地方上。

“臣目前,暫時沒有尋到可用之人……”

顧秉謙猶豫再三,還是選擇拒絕了皇帝的意思,而這舉動讓劉若愚心裡一緊。

朱由校同樣,雖然表面不露喜怒,但還是從說話的語氣裡讓人察覺到了一絲不滿意:

“嗯、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臣告退……”顧秉謙作揖告退,而朱由校全程看著他退出養心殿,乾清宮。

直到他遠離宮殿後,朱由校才在臉上流露出不滿的神情。

對此的劉若愚也很清楚,如果顧秉謙不動,那有一方勢力就必須動……

“萬歲、奴婢願意舉薦一些人。”

劉若愚忽的開口,這代表他願意親自下場為皇帝做馬前卒來扼製閹黨。

對於他的主動下場,朱由校十分欣慰,但是對於他的能力,朱由校卻很難支持他。

因此在片刻的沉吟過後,他答非所問道:

“王安在南場也休息夠了,傳信讓他返回京城,執掌西廠吧。”

“奴婢領命……”劉若愚心裡松了一口氣。

畢竟作為太監,親自下場也就代表他要參與黨爭,就有了身首異處的危險。

他願意為皇帝下場,但他同時也怕死。

劉若愚很清楚,僅憑他自己是玩不過魏忠賢和王體乾手下那群人的。

眼下皇帝重啟王安,那其中的意思就值得尋味了。

朱由檢將王安安排在禦馬監南場已經近五年,這代表王安在禦馬監南場自有一個小班底。

他一來、那就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帶著一個成熟的小班底來了。

況且、這內廷之中,有多少人受過王安的恩惠?

別的不說、就單單曹化淳……

“調曹化淳前往南場督事。”

劉若愚的猜想還沒結束,朱由校又下了進一步的旨意。

顯然、朱由校也知道,王安若是歸來和閹黨鬥到一起,那曹化淳必然會下場幫自己的義父。

但曹化淳一旦下場,那就代表齊王黨也下場了。

朱由校不可能在動了王安的情況下,還去動齊王黨的勢力。

正好王安離了南場後,南場需要一個太監鎮守,而作為曾經建立起南場的曹化淳,將他調往南場顯得十分合適。

況且、王安有一個天然的優勢。

東林外援……

作為朱常洛手下二十余年的隨身太監,一直支持朱常洛的東林黨大多都和王安熟絡。

一旦王安重返京城,加上東林被閹黨打壓的怨氣,恐怕王安能團結東林來共同抗衡閹黨。

“手書一份給弟弟,讓人八百裡加急送去,同時催促王安北上。”

明細了一切,朱由校最終下達了所有旨意,而劉若愚見皇帝沒有再說什麽,也慢慢退出宮殿,讓人將信送往了天南地北兩處地方。

不過相較於一千九百余裡外的泰寧城,沿途都有驛站,並且距離只有一千三百多裡的王安首先拿到了調遷的聖旨。

當雙手接到沉甸甸的聖旨時,王安還有些不敢相信的暗中用指甲刺了刺自己的皮肉。

近五年的南場之行,不僅沒有讓他變得憔悴蒼老,反而讓他看上去精神、年輕了不少。

“恭喜廠公、恭喜廠公!”

一時間、禦馬監南場衙門內的所有太監和書吏紛紛上前為王安祝賀,而王安則是在祝賀聲中慢慢清醒了過來。

看著手上的聖旨, 他很清楚,以他的年紀,恐怕這一次是皇帝對他最後的利用了。

這一次結束後,要麽他遠離朝堂,回家做一個富裕的賢宦,要麽就做一個不討喜的內廷太監。

“你們退下吧,收拾收拾咱家的東西,咱家明日便出發返京。”

王安瞥了一眼四周的太監和書吏,暗自在心中開始了數人頭。

他要帶一批班底返回京城,不然無法掌控西廠和魏忠賢抗衡。

況且、以他和東林的交情,在他返回京城後,或許可以從中操作,拉攏一批內廷之外的外援。

想到這裡、王安在所有人離開後輕笑一聲:

“李進忠,咱家回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