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省五萬三千四百三十二戶,口二十四萬六千二百零九人,耕地二百九十七萬六千四百零三畝,熟地盡數發放完畢,糧食富裕十萬石左右。”
“漠東省十七萬八千六百九十七戶,口七十一萬五千人整,耕地一百九十六萬四千三百零九畝,糧食缺口三百萬石左右。”
“北山省三萬一千三百二十七戶,口一十三萬二千七百九十三人,耕地四十一萬六千五百二十七畝,糧食缺口一百二十萬石左右。”
“另外,遼東……”
“算上遼東,東北四省的人口是八百八十九萬四千三百二十九人,耕地數量是三千六百六十二萬一千七百四十二畝,糧食缺口約一千三百余萬石。”
七月中旬,當戶部尚書畢自嚴帶著關外四省的最新數據來到長春殿,向著朱由檢回稟的時候,朱由檢大致了解了東北的情況。
“不過,四省有草場八億余畝,足夠放養牛羊馬匹千萬,如果肉食提供得當,那糧食的缺口或許可以下降到六百萬石。”
畢自嚴把東北的情況一一說了出來,而朱由檢聞言,便靠在椅子上回道:
“也就是說,按照東北四省平均一畝七鬥米的畝產來說,國朝最少還需要開墾九百萬畝耕地,才能滿足當地所需,讓其自給自足?”
“正是……”畢自嚴作揖回禮,而朱由檢聞言則是算了算這筆帳。
如果用人力的話,東北平原的開墾難度並不大,九百萬畝耕地對於四省近九百萬人口來說,也就是一年時間罷了,第二年就可以直接耕種,只是產量基本只有五鬥,後續慢慢會漲上去。
也就是說,純粹的人力開發,最少需要一千五百萬畝,因為新開墾田地糧食畝產不夠。
不過,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下,因為眼下東北四省的大量人口,本質還是聚集在了遼東,因此必須加大開墾力度,才能讓百姓前往遼東開墾。
“殿下,是否將拖拉機都盡數調給東北四省,按照您所說的村集體來分村遷移。”
畢自嚴忽的開口,讓朱由檢略微皺眉。
分村遷移,這個是朱由檢定下的政策,即強製性遷移一個村落一半的人口,也就是將眼下七百八十萬人的遼東省人口瞬間分割,強行遷移三百九十萬人北上。
當然,這種強製遷移不是無償的,而是會以村集體為單位,發放一定數量的拖拉機。
例如眼下大明有拖拉機三千多台,如果按照一個村莊一千人,一個村子發三台來算,東北村落會增加三千九百個村莊,但大明要最少出一萬兩千台拖拉機。
這個過程是慢慢進行的,但就算以眼下的三千台拖拉機來說,也可以遷移最少一千個村子北上,也就是一百萬人。
不過,畢自嚴這個提議,等同是在齊國口裡搶飯碗,耽擱了齊國的發展。
朱由檢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個人原因而皺眉,覺得畢自嚴說的不好,而是他覺得畢自嚴在知道齊國需要拖拉機,且拖拉機已經調往齊國的情況下,還提出這個提議,那實際上就是不想讓朱由檢前往齊國,想讓齊國建設變慢。
對於畢自嚴這樣為了大明殫心竭慮的老臣來說,朱由檢不忍苛責,因此他解釋道:
“三千多台拖拉機已經運走了,目前估計已經抵達瀛洲,和金鉉一起在前往齊國的路上。”
“至於齊國的事情你不用擔心,齊國建設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初具規模。”
朱由檢說的這話很隱晦,也就是他會在齊國初具規模後才離開大明。
畢自嚴聞言,沒有說什麽,而是躬身作揖。
朱由檢見狀,也開口說道:“你的話說的不錯,但孤有孤的考量。”
“這樣吧……”朱由檢想了想,準備出一些吸引遼東省百姓北上的政策。
按照原本的政策,十人一台拖拉機來算,一千人的村落最少要有一百台拖拉機,而大明今年的拖拉機是肯定都要運往齊國的。
至於明年的,舊港或許可以暫時停止工業開發,畢竟太遠了,糧食北運需要時間,先滿足北方再說。
因此,明年六千台拖拉機裡,除了齊國和北山的四千台,那還有兩千台拖拉機可以供朱由檢使用,也就是可以滿足二十個村子。
“明年開始,拖拉機三分之一運往齊國,三分之一運往北山,剩下的三分之一發給遷移關外三省的百姓。”
朱由檢說完自己的遷移安排,畢自嚴連忙詢問:“那之前遷移的百姓呢?”
“有熟地的暫時不用管,讓他們等待開荒百姓都有了拖拉機再發給他們。”
“沒有熟地,而是在開荒的百姓,就按照十戶一台發放。”
“這……”聽到朱由檢說十戶一台,畢自嚴愣住了,並立馬作揖道:“十戶一台是否太多了?”
“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那國朝每年頂多遷移兩萬戶百姓……”
兩萬戶百姓聽起來很多,但算下來頂多十萬人罷了,一年遷移十萬,這得多少年才能遷移三百萬人?
畢自嚴的擔心對於朱由檢來說並不算什麽,他拂袖道:
“不想多發放遷移糧,便只能出這個辦法。”
“況且,工業區每日都在建設,明年只有兩千,但後年或許就能有四千,大後年就是六千!”
“另外,這拖拉機也是要排隊的,北遷的百姓按照十戶一組,二十組為一村進行遷移,拖拉機由北向南供應。”
越往北越難開墾,而拖拉機首要供給的就是靠北的百姓,讓他們盡早自給自足,為朝廷繳納賦稅。
“可如果是這樣,那國朝每年發放的機器裡,便只有發往齊國的能收回成本了,而另外三分之二的拖拉機,國朝只能每年虧損幾十萬兩了。”
畢自嚴提前告訴了朱由檢這個事情,並在說完之後繼續道:
“今歲戶部已經積欠金融司一千多萬銀子,如果東北進行遷移,按照發放糧票和拖拉機的手段,那今年的積欠恐怕要達到一千六百萬兩。”
大明沒錢了,畢自嚴在透露這個消息,但朱由檢聞言卻道:
“積欠金融司的銀子就不用還了,戶部管好自己的賦稅就可以。”
朱由檢讓戶部不用還金融司的銀子,變相等於向天下金融放水一千多萬兩銀子。
對於大明的生產總值來說,這一千多萬兩,也就是三四百分之一的放水量罷了,還不足以擾亂市場經濟,畢竟大明每年的新生兒都佔據百分之二三了。
“拖拉機的去向,由錦衣衛監察司負責監察。”
朱由檢忽的開口,畢自嚴聞言立馬作揖應下。
他們都很清楚,發放拖拉機,確實屬於是把銀子砸給百姓,並且是每人砸好幾兩的程度,等於他們平日做工好幾個月的工資。
這種事情,砸給百姓是砸,砸給地主也是砸,但大明不能砸給地主。
砸給地主,一些佃戶就會失業,因為一台拖拉機面對熟地,半個月的時間它能輕松犁三百畝地,而如果用人力,這三百畝地最少需要五十到一百人。
也就是一台拖拉機,足以讓五十到一百人失業,因此朱由檢從未想過在未來十年時間裡,把拖拉機用於關內。
關內只需要穩定就足夠,關外、尤其是東北地區和舊港地區,西南地區才是大明半機械農業化的施行地。
換而言之,東北和西南、舊港地區都是農業區,而關內將作為人口輸出地,向這三個地方外加藩國輸出人口。
同時,關內傳統的兩京十三省也會不斷地增加工廠,以此在關內人口降低到某一種程度的時候,徹底完成兩京十三省的人口工業化。
大明的工業化得慢慢來,機械農業化也得挑選對了地方。
如果地方挑選不對,那就是百姓的災難。
朱由檢可以打包票,如果他今天對內出售拖拉機,哪怕一台拖拉機售出一千兩,那訂單也會絡繹不絕的湧來。
很簡單,三個人加一台拖拉機,加一年幾兩銀子的煤炭銀就可以耕種三百畝耕地,頂多就是收割的時候需要雇人,這麽算下來,地主可以省下最少四十兩銀子。
拖拉機是皇店出產,這個是包維修的,因此對於地主來說,一千兩的拖拉機也就二十五年的時間就能賺回來。
更何況,除了農忙的時候拖拉機需要耕地,其它時候它都可以拿去開荒,二十五年的時間足夠開墾出最少三百畝,這三百畝耕地的價值又是兩三千兩銀子。
因此,拖拉機如果在關內販賣,那生產出多少拖拉機,就會有五十倍、一百倍於它數量的人被淘汰。
正因為如此,朱由檢才要把拖拉機國有化,把鄉村集體化、組織化。
只有拖拉機一直運用在關外,它才能對大明帶來正向的收益,反之則是負向收益了。
“退下吧。”朱由檢往前探了一下身子,準備拿起朱筆繼續處理奏疏。
畢自嚴見狀,躬身回禮後便退出了長春宮。
倒是也在他退出長春宮的時候,在他們兩人談話中的那三千六百多台拖拉機確實在海軍船隻的護衛下,成功的抵達了瀛洲港口。
“這些就是拖拉機對吧?”
一處船隻內,當昏暗的空間出現了光亮,只見舉著燈籠的金鉉來到了瀛洲港九千料船隻的貨倉裡。
在這裡,一台台被包裹油布的機械出現在了他的面前,金鉉讓人解開一個看了看,時不時點頭,並轉頭對身後的兩名參將詢問道:
“工匠帶了嗎?”
“帶了一千名工匠,他們會教導勞工如何建造城池房屋和碼頭,如何操作拖拉機開荒的。”
一名參將作揖回答,金鉉聞言很滿意的點頭。
他帶著兩名參將在這貨倉之中來回走動,把這艘船貨倉內的六百多台拖拉機全部看完後,他們才心滿意得的回到了甲板上。
此刻的瀛洲港熱鬧非凡,從上直各拱衛營湊過來的兩營六千多兵馬在不斷地搬運補給物資上船,這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糧食、煤炭和澹水。
寬闊的瀛洲港內,此刻停靠著一支乙等艦隊和五十艘九千料到六千料不等的貨船。
船隊有一萬兩千人,之後還會再北州府的東極港接收一萬勞改工。
他們將會在楊炳文的帶領下前往齊國,但抵達的時間會比之前預計的要晚,估計十月中旬才能抵達京兆府的金門港。
說著是府和港,但實際上當地只有兩千人建造的簡單營地和碼頭罷了。
真正的建設,要金鉉帶人過去之後才能展開。
金鉉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因此在簡單的補給結束之後,他便命人揚帆起航,帶著上百艘船隻組成的龐大艦隊向著北方的東極港進發。
一路上沒有遭遇什麽波折,當他們抵達東極港的時候是七月十九,而楊文嶽已經帶著自己的一千兵馬和一萬勞改工在碼頭靜靜等待。
楊炳文被擢升為了齊國京兆總兵,因此在黃龍沒有前往齊國前,他就是齊國武將第一人。
不過,考慮到他的能力,如果他真的有別樣心思,恐怕會在戰場上被金鉉擊敗。
金鉉是直臣和文臣不假,但他的兵科也是他們那一批次的佼佼者,不是楊炳文這種隻指揮過一營兵馬作為探險隊的新手能對抗的。
因此,當金鉉帶著船隻開始靠岸的時候,和楊炳文一起迎接金鉉的楊文嶽便撫須道:
“金鉉這個人知兵,有些什麽不懂的事情,你可以問問他。”
“是……”楊炳文也知道金鉉不好惹,畢竟當著皇帝的面,噴的皇帝狗血淋頭還能活下來的人,金鉉還是天啟朝的頭一個。
“噔——”
船只靠岸,船梯也放到了東極港碼頭上,金鉉穿著一身圓領袍,沒有穿官袍,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
在楊文嶽和楊炳文的注視下,金鉉走下了船梯來到二人面前作揖:
“齊國長史金鉉,參見布政使,楊總兵……”
“金長史……”二人作揖回禮,而金鉉也沒有說什麽客套話,而是看了看碼頭上的兵馬和勞改工,然後才詢問道:
“請問楊總兵是否準備好了?”
“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登船。”
“既然如此那就登船吧。”金鉉毫不顧忌楊文嶽的面子使喚楊炳文,但楊文嶽沒有覺得難堪,反而理解了朱由檢為什麽要讓金鉉去建設齊國。
說白了,齊國就需要這種雷厲風行的人,所謂上行下效,如果建設齊國的人是一個遇人先談情面,事事總論人情的人,那齊國的風氣估計也是這樣。
反之,如果齊國的人是金鉉這種人在管理,那金鉉的下屬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向他靠攏,因為他們都知道金鉉喜歡什麽樣的下屬,因此他們會往那個方向靠攏。
這麽一來,齊國的建設就會免去了許許多多的人際往來,而成為一個嚴謹辦事的地方。
楊炳文的性格有些優柔寡斷,因此楊文嶽倒是覺得,在金鉉手下,楊炳文或許能改掉自己性格上的缺點。
“楊布政使,敢問眼下北州府的耕地情況如何?”
楊文嶽還在欣賞金鉉,但金鉉卻作揖向他詢問了起來。
“約六百七十三萬畝,目前可以耕種,並且在秋收之後的田畝有一百二十七萬六千余畝,估計能產出八十余萬石米。”
“糧食的事情你不用擔心,齊國的糧食,殿下已經手書給我了。”楊文嶽解釋道:
“今後每個月,北州府會向齊國輸送五萬石米,三百噸鐵和十萬斤火藥,直到殿下手書提高標準或中斷為止。”
說著,楊文嶽看了看齊國的船隊和不遠處正在登船的勞改工,然後才道:
“建設齊國恐怕需要不少水泥和生鐵,金長史恐怕要勞累一段時間了。”
“無礙,為了殿下和大明,累些也無妨。”金鉉倒是沒感覺到頭疼。
當然,他之所以那麽自信,也是因為朱由檢為他標準了齊國南北地圖上該有的礦產。
這些東西加上船隻上的那幾十台工業蒸汽機,金鉉完全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在齊國建造起一個個水泥、冶鐵、冶金工廠。
說難聽些,這一萬勞改工,隻負責開采原料罷了,種地這種事情,估計前期還需要齊國的三營兵馬自己來。
只要齊國稍微穩定,那勞改工的遷移就會提上日程了。
想到這裡,金鉉也將目光放到了正在上船的勞改工和楊炳文等人身上。
看到一車車糧食運送到了船隻上面,金鉉也想起了蒸汽機的燃料問題,然後作揖道:
“若是下官沒有及時找到煤炭,那恐怕要從瀛洲采買不少煤炭,因此下官想讓楊布政使截留一部分煤炭,當然,這些煤炭下官會用金銀支付,不會出現帳目虧空的。”
“言重了……”楊文嶽望著不卑不亢的金鉉,不知怎麽的,總感覺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絲孫傳庭的氣質。
孫傳庭那廝也是明知規則而違背規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他和金鉉在某種情況下,倒是還挺類似的。
楊文嶽想到了孫傳庭,一時間不由有些出神,直到所有勞改工上了船,楊炳文走回到了二人面前時,他才回過了神來。
“父親,那小子就先暫時離開了……”
楊炳文對楊文嶽作揖,背躬得很深,楊文嶽見狀笑著點了點頭,雖然心中有些不舍,但還是示意他趕緊上船。
楊炳文見狀,只能作揖退後了幾步,隨後轉身離去。
落日的余暉下,伴隨著“叮鈴鈴”的港口風鈴聲不斷響起,這規模龐大的船隊也在楊文嶽等人的注視下漸漸離開了碼頭,向著已知的航道駛去。
望著船隊離去,楊文嶽撫了撫須,沒有多說什麽,只是等船隊的身影徹底消失,他才坐上了回府的馬車。
等他回府的時候,曹鼎蛟已經等候已久了。
“如何?”楊文嶽走進了書房內,對準備起身行禮的曹鼎蛟抬手示意無須行禮。
曹鼎蛟沒有去迎接金鉉,是因為他被楊文嶽安排了別的事情,而這個事情就是對勞改工叛亂的鎮壓。
“已經平定了,就是死了不少人。”
曹鼎蛟坐下回應,並且說道:“朝廷要我們支援齊國,又要我們支援遼東,以瀛洲的實力,多少有些不濟了。”
“照這樣下去,即便秋收之後勞改工們會消停不少,但瀛洲的糧食也頂多讓他們吃飽到來年五月,屆時恐怕還是會爆發不小的叛亂。”
“無礙……”聽到曹鼎蛟的話,楊文嶽渾不在意,他想了想勞改工的數量,然後又想了想齊國,隨後才開口道:
“金鉉他們今日出發,頂多十月中旬就能抵達齊國。”
“他們手裡有一萬勞改工和三營兵馬,哪怕作為先遣隊的那一營兵馬撤回,他們也還有六千多人。”
“以他們的人數操控拖拉機,估計等待春耕前就能開墾出一萬多畝耕地。”
“那拖拉機精耕出來的土地,據傳開墾出來後就可以耕種,如果是真的,那他們這一萬六千多人在瀛洲的支持下,估計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加上臘月、明年五月各自還有兩支船隊會前往齊國,按照我的估計,恐怕齊國對瀛洲勞改工的需求量會逐步增大。”
“他們這邊要走勞改工,那我們的壓力就會小上不小。”
“齊國那邊聽聞有數千萬野牛,有這些肉食在,恐怕金鉉自己懂得怎麽管理勞改工。”
“數千萬野牛?”聽到齊國居然又這樣豐富的資源, 曹鼎蛟不免倒吸了一口涼氣:“那還要拖拉機幹嘛?直接馴化它們不就行了?”
在曹鼎蛟看來,馴化野牛並不困難,但他這個問題,楊文嶽也無法回答:
“具體的不知道,但是從殿下沒有給金鉉下達馴化野牛的命令來看,要麽就是馴化成本太高,要麽就是拖拉機更符合實際,我更傾向後者。”
說罷,楊文嶽把話題拉了回來:
“無論如何,瀛洲勞改工大概率應該會在三年內不斷遷移出去,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他們遷移出去前,把北州府開發出來。”
“至於這一過程會死多少人?這個就不是你我應該考慮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