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歇卻異常憤怒,他看著這玉璽,恨不得將其摔碎。
“等?還要我等多久?如今秦二世大行分封,燕國已經是秦國贏氏之物,再無複起的可能,至於齊國,被一分為四,分別佔領鎮壓,田氏這幫小人,除非狗急跳牆,否則是絕不會主動起義。”
“至於魏國,秦二世在魏楚之地駐扎了三十萬水軍,實力強大。魏國和楚國倒是相鄰,可以共謀為事。但我趙國,最靠近虎狼之秦,且腹地之處,遍布秦國精銳。一旦起事,齊國自顧不暇,怎麽會來援助我。至於楚魏,我看魏國也是看楚國的臉色行事,更加不會前來援助我趙國。”
“至於韓國——”
趙歇說著,冷哼一氣。
“韓國雖然是在我趙國被滅之後才被秦國吞並,但是韓國早就一步步被秦國蠶食,如今韓人還有幾人記得自己是韓人。張良此人雖有復國之心,但是我只能可惜他生錯了地方,他若是願意為我趙國出力,那便為我幕僚,我會禮遇他。但他一心為了韓國遊走。如今他韓國王室盡數無後,他想要複起韓國,怕是得從旁姓找起。”
“韓國早就衰落,一直在秦、楚、趙三國之間遊走。我三國卻也都不肯滅掉韓國,只是因為韓國為我們三國之間的屏障。韓國一旦滅亡,趙魏楚都會暴露在秦國的眼皮子低下。”
“如今這韓國更是不堪,更不會對我趙國有益。我們趙國,如今只能自己為自己圖謀。”
說著,趙歇對著張耳和陳餘道:
“二位都原出自魏國,我今日說這些話,也無意讓二位難堪,只是時局如此,容不得我趙歇依賴他人。”
“如今秦二世繼位,大肆宣陽鼓吹仁政,減免賦稅以贏取人心,如今又大肆驅逐假幣劣幣,推行圓形方孔錢於市上通行,百姓受其利,已經有許多人背著我對趙國諸地郡守縣令獻殷勤。久而久之,他們必定不肯再聽我的話。”
“非但如此,秦二世下令大肆焚燒林木開墾荒地,此舉更是讓不少流民賊寇落了秦國戶籍,另辟他處居住。”
“事到如今,我們已見到二世的手段,若是還不能加以回擊,這天下就徹底被秦國吞入腹中了。”
“我若是再不動手,等著聯合其他人的力量,便是眼睜睜看著趙人陷入二世的陷阱,忘記自己的國家。”
趙歇對此感到非常憂慮。
他雖然有成王之心,但是這驅動這成王之心形成的卻是復國之願。
“我等趙人,原本與秦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當初秦國發動長平之戰,屠殺我趙國四十萬將士,使得我趙國滿城批白掛素,這樣血海深仇尚且未報,如今我找人卻把這回事都忘在了腦後似的。”
“我趙歇若是不站出來帶領大家起事,我趙國將不再是丟了城池,而是徹底趙國將徹底滅亡在我趙人心中。”
趙歇這一番話,倒是教張耳和陳餘大受震動,兩人心中都騰起一股激情。
這兩人雖然都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能成為像張儀那樣的人物,心中並無國家觀念,但是今日也被趙歇這番言辭給深深的打動了。
“趙族長有此心,難怪趙族族人都甘願為趙族族長出力。張耳佩服。”
陳餘亦然作揖表示佩服。
“雖然族長決意盡快起事,但是如今二世即將駕臨,又有張良前來邯鄲,但是不明白他的動機,族長打算如何呢?”
趙歇隻道:
“二世既然敢來我趙國邯鄲,那我趙歇就讓他有來無回!”
陳餘聽了,隻覺得自己身體裡熱血滾燙起來。
“不知族長接下來作何打算?”
趙歇看向張耳,卻問:
“我打算來個甕中捉鱉,二世既然要閱兵,邯鄲城可絕不是好地方。秦國的大軍一般都駐扎在藍田,是為藍田精銳。此次駐扎在我趙國的,正是藍田精銳。這批精銳本來是由蒙恬統領,如今換了董翳統領。”
“這董翳,出自兵家,深諳兵法,是昔日攻打我趙國的一員悍將。如今他帶兵駐守趙地,其駐軍地方我已經打探到了。距離我邯鄲城非常遠,在上黨之地。”
“原本我擔心我等拿下邯鄲城,會被秦軍很快撲滅,但是現在我不會有這樣的擔心了。”
“二世此番閱兵,想必是在秦軍駐地在渠所駐守在我邯鄲邊界上的,不過一萬人。二世既然前來,所帶人馬也不會超過萬人。一旦他入城,我到時便發兵。到時候,神不知鬼不覺。我們便可以擒住秦二世,到時候,讓其退兵,而我們也可威脅二世讓其退兵。”
“到時候,我趙國必定得以重立。”
張耳聽了,未說好,也未說不好。
“如此,太過冒險了。難道真的不能等一等了嗎?”
趙歇直言:
“非我急躁,只是如今秦二世大改秦國,推行關中本位製,修律法,立儒學為治國之術,樁樁件件,都是在一步步把控蠶食地方人心,若乾年之後,天下或許還有人記得齊國、越國、楚國但是當真無人還記得趙國了!”
“如今已經是箭在弦上,我不得不發,我若是稍有遲疑,我趙人就個個都成了忘祖之輩。”
張耳聽了,上前道:
“族長既然決意盡快動手,那我們二人也會盡全力幫助族長。只是此事務必得從長計議。畢竟這場行動入境已經不再是推翻暴秦,而是要襲擊秦二世。如今我們只是得到一點風聲,斷然不可貿然行事,否則這十幾年來的蟄伏,便前功盡棄了。”
“族長如今倍感壓力,其他諸侯王之後必是同感。二世突然來到軍中,這說明帝國內部也有問題。秦二世在秦國立儒,遭到了國中諸多法家之士的阻擾。他之所以會興師動眾前來趙國之地,也必定是迫於國中壓力,想要出來暫避。”
“二世不比始皇帝,他自詡要施行仁義,這話出了口,反而讓他束手束腳的,不可濫用刑殺,我等正好可以利用此事。”
趙歇疑惑:
“張耳先生這是何意?”
張耳捋了捋山羊胡。
“秦人皆畏懼始皇帝,是音位秦皇好用刑殺立威。臣屬辦事,稍有不合其心意,動輒刑殺,如此震懾群臣。而如今二世的政策,與始皇帝之策大相徑庭,如此無威也。一國之主無有威嚴,群臣如何能服。”
“秦二世此人,繼位之時正是盛年,難免心高氣傲。他想要天下歸心,致力於做懷柔之君。他不懂漸行過渡,貿然廢除秦國之根本,施加仁義於天下,素來重刑罰治國的秦國,如今忽的換了國策,群臣吏民勢必無所約束。”
“秦國雖然強盛,但也不是無懈可擊。族長何不坐下來靜靜聽我等食君之祿者為族長出謀劃策呢。”
陳餘挺胸道:
“我看二世也確實只會做些花拳繡腿的功夫。而我們這些年吃夠了秦人帶給我們的苦頭,這些年來又厲兵秣馬,囤積糧草,交遊諸國,為了復國之事,做了不少準備。倒也無須如此悲觀。”
“如今族長已經拿到玉璽,到時候宗室諸臣再擁立族長為趙王,齊楚迫於壓力,一旦得知趙王起義,到時候也必定揭竿而起,雲集響應。”
趙歇卻在原地搖著頭。
趙歇挺著凸起的小腹,黑色的深衣在他身上和夜幕一樣凝重。趙歇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原地走來走去。
“話雖如此,我趙雖然素來多慷慨俠義之士。但是我國人其實早已經被秦軍打怕了,真要起義,怕是又將是一場惡戰。我怕我趙人才剛剛立在城頭上,見到秦人前來,就會丟旗而去。”
趙歇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趙國作為天下燕國、齊國、魏國的屏障,總是承擔最多的傷亡。
趙國和秦國交戰,已經損失了百萬的兵力,如今國力虧空啊。
“我趙國,可謂經不起折騰了。”
張耳見趙歇身上壓力重重,非要去做那非常之事,他便覺得此事不成。
“張耳先生也知道,我和趙國宗室之早就達成約定,約定夏月起事。如今秦二世突然駕臨,我以為我們應當按時動手。”
“有勞張耳先生繼續為我探聽秦人的動向,我好準備提前舉事。”
“也勞煩陳餘先生和我的人一同前去給齊國田氏,魏國魏氏,楚國宋氏孫氏等通風報信。”
趙歇看向這兩人,張耳自然是一口答應了,但是陳餘卻遲遲不動。
“我與張耳先生雖然歲數相差甚大,但是這十幾年來,我們二人都是一起行動。”
趙歇見此,也就知道這陳餘不肯答應。
“趙族長怕是忘了,我與陳餘都是被秦國通緝之人,如今讓陳餘回去魏國通報魏國人,不是送羊入虎口嗎?”
趙歇聽到,只是裝作恍然大悟的模樣,他瞪大雙眼,作出吃驚的模樣。
“怪我怪我,我竟然把這件事給忘記了。”
陳餘臉色微微發白,他們當初來投奔趙歇,正是因為趙歇有能力給他們提供方便的身份,能夠讓他們活命,但是如今看來,這趙歇大有連自己都保不全的意思。
趙歇見這陳餘並不肯為他賣命,心中自然不快。
這些年來,趙歇可謂是給這兩人提供了一切供應。
“族長,此事仍需詳細計劃。我二人明日再去拜訪族長吧。”
“可。”
說罷,趙歇便起身了,他身旁的其他武士已經前前後後都將其圍住。
幾人作別後,張耳卻留在了陳餘家中。
張耳作揖:
“其實我可以冒險為他遞送消息,但是為何先生不允許我這麽做呢。”
“你也看到了,自從二世繼位,族長便開始沉不住氣了。先是分封,如今改革幣製,這些舉措都對他趙歇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他已經失去分寸了。”
“聽聞二世要前來邯鄲,竟然決定行刺殺之事,做出這樣冒險的決定,他這樣的人,如何能成為一國之主呢。”
陳餘素來佩服張耳,但是他也不是凡事都聽張耳的。
“先生的意思是,我們如今要袖手旁觀。”
“秦人三十萬精銳駐扎在上黨,大軍開拔,不出三日,便可兵臨城下,而趙歇卻只能控制趙國一半的城池,秦趙一旦開戰,誰勝誰敗,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陳餘聽了,卻一臉沉重。
“而且,就連趙歇都認為魏、齊並不會出兵援助他,那麽你又怎麽能認為,即便你去通知了齊國和楚國,這些人就一定會起兵反抗秦國呢。”
張耳說的自然句句都在理。
陳餘聽了,自然頓時萬念俱灰,他頹喪的坐在地上。
這燭火變得越來越暗。
“難道真的是上天要幫助秦國?當初公帶我隱姓埋名,卻因為一點小事我被秦人鞭笞,我當時想要反抗,殺死那個秦國士卒,但是公用腳踩我,告訴我不要因為一時小小的屈辱,就忘記大事。”
“可如今,我等蟄伏多年,等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教我如何甘心呢!”
幾乎要捶胸頓足了。
他雙手搭在膝蓋上,不住的搖頭晃腦唉聲歎氣,像極了失去獵物的狼。
張耳枯瘦的手搭在陳餘肩膀上,格外有力。
“天無絕人之路,你我蟄伏如此之久,也結識了眾多俠士。 ”
陳餘聽到這話,眼中亮起希望。
“先生的意思是……”
“趙歇必敗,但我等劍走偏鋒,未必不可取勝。”
“先生這是何意?”
“趙歇為趙國族長,他身邊耳目眾多,這種事一旦稍微走漏風聲,趙氏族滅。更不用說他要圍困秦二世。他如今已經是黔驢技窮,只有出狠招。趙歇雖然人多勢眾,但是行刺這種事,人多卻十分不利。但我們不同,我們雖然人少,但是行動起來卻快速迅捷。而且我們都是亡命天涯過的人,不乏劍術高超者。”
陳餘一臉驚訝。
“先生怎麽會想到行刺呢、”
“秦國不會放過我們,而趙國沒有能力抵抗秦國。我們如今想要投奔他處,只有前往楚國,要去楚國,必定經過韓國和魏國,失去趙歇的掩護,我們很快就會暴露身份,怕是死的更快。”
“我們如今退無可退,倒不如行當年張良所行之事。雖未必能成功,但是卻可以不必抱憾終身。”
“我已經老了,余生唯一的心願就是推翻秦國。你比我年輕,未來還有可圖,若是你不願意隨我去,那就趕快帶著妻兒離開邯鄲去燕國逃命去吧。”
“燕國地方遙遠,雖有秦國諸侯,但是卻是藏身的好去處。你留在邯鄲城,必定會被我牽連的。”
張耳不說這番話倒也罷了,陳餘未必想要和他同去,但是入境說了這番話,陳餘斬釘截鐵道:
“我與公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