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進來。”
趙佗一進來,扶蘇就道,“朕知道你要來找朕說什麽。先坐吧。”
趙佗微微笑了笑,“看來陛下也不放心冠軍侯啊。”
“冠軍侯,那是帝國的驕傲。他雖然不似你穩重,但是勝在軍心所向。同樣的兵力在他手下,往往能發揮十倍的力量。”
“可那隻適用於在熟悉敵軍的情況。末將研究過冠軍侯的作戰方法,看似莽撞,實際上每一步都要經過嚴密的考量。為了每次都取勝,冠軍侯每次作戰前都會派大量的斥候前去摸排情況。如此才能達到他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目的。”
“但是任囂老將軍,李信並不了解他。老將軍經歷了兩代君王還有先帝,年紀輕輕就跟著王翦作戰,目睹了無數戰役,指揮過士兵作戰,也曾堅守城池防止反攻,實在是難得的老將。”
“他敢在建國南詔,說明他根本不怕被怎們秦國,他手中唯一的法寶就是佔據了有力的地形。可是讓李信去作戰,他怕是會折在這位大將軍手中。”
扶蘇聽了,並不反駁。
“這一戰,是朝中眾將士萬眾期待的一戰,就算朕不讓他們打,他們也會逼著朕去打。任囂建國南詔,確實有不把我大秦放在眼中之意。但是你覺得如果李信出戰,他願意帶四十萬大軍嗎?”
“他喜歡衝鋒陷陣,不喜歡坐在營帳後面指揮,給他四十萬大軍,他必定會讓一部分大軍原地扎營,如此那些留守的將軍必定心生不滿。末將當年雖然在陳郡駐守,但是也聽說了昔日馮將軍與他在軍中反目成仇的事情。”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
趙佗聽了,也就不再多問。
“可若是此戰敗了……”
“冠軍侯,大秦男兒都可做。”
趙佗聽到二世輕飄飄說了這樣一句,顯然陛下對此事胸有成竹,他是另有打算。
“末將明白了。”
……
……
……
同年八月,三十萬大軍齊備,舉兵南下進攻。
大軍越過大江,騎兵歷經一天的跋涉,便來到了南詔國的國界。
李信來參與這場戰爭,不為別的,他生來就喜歡打仗,有仗就要去打,否則就是浪費生命。這一次他又帶了他的小兒子李亞夫。
皇帝給他配的這兩個副將,一個是王離,一個是章邯,他隻覺得多余。
李信到達國界地點,第一件事就是下令燒。
“放火,一直向南燒。什麽時候火停了,就去給我抓人,務必要抓活的。”
緊接著,李信展開輿圖,“給本侯派一百個斥候出去,分別從東西繞路,前去探查地形。三天后務必回來。”
“唯!”
安排完這兩件事後,李信下令,“大軍原地休整。此地瘴氣重,先生狼煙熏一熏。”
將士們領了命,這就該幹什麽幹什麽。
王離好歹也是個侯,這次出戰帶了王氏過去的軍隊十萬。而李信自然被迫帶了他訓練出來的十五萬士卒,不僅如此,他還要指揮幾個小將,尤其是這個趙子易。
他伯父是趙賁,當年和他一起攻打匈奴,趙賁也算得上是猛將。趙子易這個小子,看著年紀輕輕,野心很大。李信不太喜歡這小子,不夠純粹,打仗的時候雜念太多可是會要命的。
倒是蒙秋這小子,看著斯文,說起話來像極了他父親。
李信老了,看到這些年輕的面孔,不免想到自己年輕時候。皇帝讓這些小將出宮,顯然也是為了帝國的未來。這個李信知道,他已經想好了,既然帶著他們來到了南詔,那就一定把他們都帶回去。
“蒙秋,等到出戰的時候,你敢隨我一起打頭陣嗎?”
蒙秋嬉笑,“這有什麽不敢的?太尉敢上,我也敢上。只是我擔心我搶了太尉的風頭。”
“就你小子,也想著搶我的風頭。別到時候連箭都射不出去。”
“太尉,子易有事想問。”
“說罷。”
“這南詔國國界邊上,為什麽連個眺望台都沒有,而且我們大軍壓境,難道南詔國的人都害怕的逃跑了嗎,竟然一個人影都看不到。”
李信笑笑,“他們就在這附近,只是躲在樹林裡看著我們。他們能看到我們,我們卻看不到他們。”
“所以太尉用火攻,是想著把樹都燒光了,然後就可以看見他們了。”
“小子,凡事不要那麽心急。打仗這種事,比得不僅僅是誰的騎術箭術好,而是比這個——”
李信說著,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比心?”
“看誰能穩得住,誰先穩不住,誰就輸了。不要把戰爭看的太嚴肅,放松些,權當做是下棋盤遊戲。”
章邯在側聽著,“難怪太尉能被拜為冠軍侯,攻打南詔這樣的事情,尚且能談笑自若。”
李信見到章邯走了過來,卻被他身後一個小將所吸引目光。
“你身後這人是誰啊?怎麽看著有些眼熟。”
“小將馮敬,家父乃先武信侯馮毋擇。”
“你就是馮劫的堂弟。”
“正是。”
上次的事情,李信也自己吃了不少虧。雖然他打贏了仗,但是二世明著責罰了馮劫,反而把他李信的臉面都給丟光了,諸臣都因為這件事在背後說他小氣,目中無人。
吃過的虧,李信也不想再吃。
李信拍了拍馮敬的肩,“你這小子,成親了沒有?”
“尚未。 男子漢大丈夫,沒有立下功名,我才不想這些兒女情長的東西。”
“有點意思。此行參戰是為什麽?”
“自然是為陛下盡忠。”
這話太官腔了,要麽是入過太學被夫子教壞了,要麽就是城府太深。
李信便問:“你入過太學?”
“在太學讀過兩年書,不願意做文吏,想著男子漢大丈夫,還是應該走四方,而不是待在府中寫文書。”
眾將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好小子!說出了老夫的心裡話,到底是將門出身,一身血氣。”
“太尉言笑了。敬唯恐此番不能得勝,辱沒了馮氏的名聲。”
7017k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