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壑的眼睛眯了起來。
這句話,如果是出自那些武將的口中,甚至是出自老爺子的口中他都不奇怪,但出自這陳循的口中,朱瞻壑的心裡就升起了幾分名為警惕的情緒。
很簡單,單單新科士子這一個身份就足以讓朱瞻壑警惕了,更別說這陳循還是今年的新科狀元。
今年的文臣,乃至整個天下的士子都被打壓得非常狠,這一點別人不知道,朱瞻壑還能不知道了?
畢竟,他可以說是始作俑者啊。
不過,這次他可想錯了。
“瞻壑,你認識他?”老爺子那邊父子情深,朱瞻基也沒有插進去的可能,就來到了朱瞻壑這邊。
“認識……”朱瞻壑滿含深意地點了點頭。
“剛剛認識的。”
朱瞻壑來了這麽一句,讓朱瞻基有些不知道該怎麽接話。
如果是其他人,那倒也無所謂了,朱瞻基畢竟是皇長孫,現在還是皇太孫,官場上的那些話術他雖然不及他爹朱高熾,但也是會幾分的。
但是面對朱瞻壑,他還能用那些話術嗎?
“看來,世子殿下對在下的敵意頗深。”對於朱瞻壑的態度,陳循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卑躬屈膝,甚至還有幾分灑脫的意思。
“不過,世子殿下可能需要時間去適應了,因為在下準備近日奏稟陛下,請去雲南。”
陳循的一席話可以說將眾人雷了個外焦裡嫩。
朱瞻壑的眼睛眯了起來。
從周圍人,以及自己那個堂兄的表情上來看,陳循所說要奏請去雲南這事兒他們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之前沒有半點風聲走漏。
你要說朱瞻基雖然是皇太孫,但畢竟也只是皇孫,不是太子,知道的事情不會太多的話,那周圍人呢?
今日可是除夕夜宴,來的人無一不是五品以上的官員,能夠靠近到朱瞻基、朱瞻壑這種人不遠處的,就算不是金幼孜這種內閣大學士和夏原吉這種戶部尚書,那也是個侍郎什麽的。
這些人都不知道,那就代表著這事兒極有可能是陳循自己決定的,成不成功那另說。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朱瞻壑想不到其他的原因。
老爺子特意派他去的?朱瞻壑不覺得,對於這個人,他基本上沒什麽印象,最起碼不是永樂年間的名臣,應該不會有那種被老爺子看好的可能。
“瞻壑。”
就在氣氛陷入僵硬的時候,一道聲音打破了這個局面,把所有人的眼光都給吸引了過去。
朱瞻壑起身,朝著老爺子的方向走去。
在朱瞻壑空下來的座位旁邊,夏原吉不動聲色地挪動了兩下。
“你想做什麽?”
說這話的時候,夏原吉的眼睛是眯起來的,讓人乍一看竟然有一種……
陰冷的氣息。
“夏尚書誤會了。”陳循灑然一笑,躬身行禮。
陳循還只是士子,雖然有個狀元的頭銜,但他還沒有官職,那見到夏原吉就得行禮。
這也是為什麽他要奏請去雲南的原因。
“在下並沒有任何對世子殿下不利的想法,只是覺得世子殿下的所作所為雖然激進,但不得不說也是很有效的。”
“世子殿下是永樂七年處理倭寇的時候開始嶄露頭角的,而自永樂七年到現在已經有六個年頭了。”
“在這六年的時間裡,大明有了什麽樣的變化別人不知道,夏尚書還能不知道嗎?”
夏原吉聞言沉默。
的確,大明的變化別人或許不知道,但他這個戶部尚書是最為清楚的,因為戶部既負責大明的錢糧,還負責大明的戶籍。
但問題在於,陳循是士子。
士子向來都被默認為是文官,是太子一脈,和朱瞻壑是最不搭邊,甚至是針鋒相對的那個群體。
經朱瞻壑的手死了多少官員?又有多少官員因為朱瞻壑的緣故而死?
或許這個數量沒有幾個人清楚,但有一點基本上是個人就知道。
不管是經朱瞻壑的手而死還是因為朱瞻壑而死,那些人加起來的話,整個大明都是會受到影響的。
“聊什麽呢?”
兩人正說著,朱瞻壑已經給老爺子行禮回來了。
“沒什麽。”夏原吉朝著朱瞻壑微微欠身。
“世子殿下,馬上就會進入正題,維喆是戶部尚書,一會兒是要忙的,就先告退了。”
朱瞻壑也沒有在意,直接點了點頭,還做出了一副擺手趕人的姿態來。
“去去去,伱趕緊去吧!”
“每回我進京你都得找我,還真把我當你夏原吉的散財童子了?”
夏原吉笑笑,沒有說話,而是朝著朱瞻壑使了個眼色,然後就轉身離開了。
朱瞻壑一愣,順著夏原吉的目光看去,挑了挑眉。
有點兒意思,夏原吉給他指的人,和金幼孜指的人是同一個人。
這是哪個國家的使臣?怎麽讓夏原吉和金幼孜都注意到,而且還都提醒自己要小心?
“怎麽了?”朱高煦也走了過來,他的位子就在自己兒子的旁邊。
“沒什麽……”朱瞻壑微微搖頭。
“好像是有人想要針對我,只不過現在還不太清楚對方的身份。”
朱高煦聞言頓了一下,然後順著兒子的目光看了過去。
……
朱高煦父子倆的到來讓人們為之側目,但也並沒有特別關注,因為這件事已經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
從雲南到應天,朱高煦父子倆可是走了快三個月的時間,那些消息不夠靈通的地方官不知道那還情有可原,能參加今日晚宴的一個個都是人精,能有不知道的?
很快,朱高燧也來了,他是在朱高煦父子倆後面的,不過他只是規規矩矩的給老爺子行了個禮,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反正,和朱高煦父子倆是沒得比的。
落座在朱高煦父子倆對面,朱高燧全程沒有看這父子倆一眼,只是兀自低著頭。
不去找別人,也沒有人去找他,看著還真是有點兒可憐的。
朱瞻壑見狀只是笑了笑,沒有說什麽。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買單,他朱瞻壑買了,就連老爺子都買了,他朱高燧自然也是不可能例外的。
沒有人在意一個已經失了勢的藩王,本來朱高燧就不是很受人關注,現在自然就更沒有人關注了。
不過,不被關注不代表著這個人就失去了一切。
……
主要的主角兒都來了,宴會也很快就進入到了下一個階段:各國使臣朝拜,同時也是進獻貢禮的時候。
今年朱瞻壑沒有像去年那樣跳出來,上次他完全就是興之所至,再加上老爺子的委托,這次老爺子什麽都沒說,他自然就沒什麽興致了。
在這一點上,今年和往常年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也就是各國朝貢的貢禮數量和價值相較往年都提高了不少,甚至還有不少國家直接給翻倍了。
這就是在示好了。
要知道,朝貢這件事情是很麻煩的,大明一般都會根據往些年那些人朝貢的貢禮數量和價值制定賞賜。
為什麽賞賜的價值總是要高出那些貢禮的價值一倍多?原因就是賞賜都是提前準備的,在不能低於對方所進獻貢禮數量的情況下,禮部大部分時候都會給出一個大概的估算,然後交給戶部去解決賞賜的問題。
最後,等那些使臣進京並且進獻貢禮之後,禮部才會按照規製給予相應的賞賜。
但現在,這麽多的國家都提高了自己貢禮的數量,你說要是小幅度的波動,只要在三成以內都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但是翻倍的話……
這很有可能意味著大明這邊的準備不夠。
以如今大明的威勢來說,這些國家聯合起來給大明難堪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活膩了,想要走倭國和暹羅的老路。
那麽,剩下的就只有一種解釋了,討好唄。
當然了,也不排除有些國家暗戳戳的想要讓大明難堪,但這種國家他們也是不敢明說的,而且在明面上還得推脫大明的賞賜,說一些場面話。
比如說這都是貢禮,是從屬國應該的,再比如說進獻貢禮不是為了賞賜這種話。
很虛偽,但還是必須得說。
朱瞻壑對此沒有啥興趣,因為現在的他不屬於應天,這種環節他自然就沒什麽興趣了,不過真要說起來的話倒也不是一點兒都沒有。
首先,他得留心一下剛才金幼孜和夏原吉給他示意的那個使臣是哪個國家的人。
其次,他對朝鮮、瓦剌這些去年被他刁難過的國家今年的反應有些好奇。
至於暹羅……
他們今年來不了了,因為在暹羅都城素可泰被攻破之後,暹羅王室盡數葬身火海。
雖然因為是火攻的原因無法詳細統計到底有沒有漏網之魚,但就算是有,今年的朝貢也不可能參加了。
真要是參加了,那豈不是羊入虎口?
其實啊,陳循的那句話還是有道理的:這天下,唯武可安。
如果不是出了朱高燧和李褆的事情,那朝鮮無疑就是大明的頭號狗腿子,所以今年的朝鮮也是第一個站出來的。
去年他們第一個站出來是因為往些年都是這樣,但今年不完全是,他們還得自證一些東西。
今年的朝鮮使臣不再是李裪了,而是一個朱瞻壑不認識的人,但這人在出發之前顯然是被囑咐過了。
態度無可挑剔,甚至還比往些年更加恭敬,貢禮的數量足足翻了一倍,而且這些多出來的貢禮還不是打著朝貢的旗號來的,而是說大明去年負責向倭國運送補給的船隊有兩艘船擱淺在了對馬島,這是補償。
要說這船隊的事情的確是有,但跟朝鮮沒啥關系,完全就是因為趕上大退潮,王景弘的判斷出現了問題。
大退潮預判到了,但是退潮的程度超過了想象。
木質的船體因為擱淺而受損,而且還是在對馬島上,這顯然跟朝鮮沒有關系,但朝鮮卻硬攬了過去。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
朝鮮之後不是瓦剌,而是張輔。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駐扎在倭國的張輔也回來了,不過只是短期,應該用不了三天他就得回去。
張輔匯報了一下他今年在倭國的情況,也匯報了一下倭國現在的局勢,然後就退下了。
朱瞻壑對此絲毫沒有感覺,原因無他,這和他征討倭國的時候差得遠了。
就算是不跟他這個殺神比,和錢勇、祝三鳳也是沒法比的。
張輔還是那個張輔,衝陣殺敵他毫無顧忌,但是殺俘虜和平民……他還真的做不到。
張輔之後就是瓦剌了,他們是目前為止除了朝鮮最靠近大明的國家了,其他的像暹羅、南掌等國都因為朱瞻壑對老窩司和八百大甸司的控制而被迫南推了。
瓦剌今年也換使臣了,不再是馬哈木的兒子脫歡,而是換成了賢義王太平的人。
瓦剌現在是三王並立,分別是順寧王馬哈木、賢義王太平和安樂王禿孛羅。
馬哈木不是黃金家族的血脈, 就算是他的實力最為強大,但只要不是大汗,那他就不可能在瓦剌一手遮天。
瓦剌今年也安分了不少,雖然也有越界放牧的事情,但只是極少數,一看就知道是那些被貴族逼到沒有辦法的平民才出此下策。
其實想想也是,小冰河期的前鋒時間段,草原的日子是真的不好過。
直到第四波人的出現,朱瞻壑終於是打起了精神。
終於到了之前金幼孜和夏原吉提醒他的那波人了。
“滿剌加國王拜見大明大皇帝陛下,陛下聖躬金安。”
滿剌加?國王?
一聽到這話,朱瞻壑是滿頭的問號?
滿剌加?這特麽不是橫亙馬六甲海峽的那個國家嗎?自己好像沒有去撩撥他們吧?怎麽就會對自己發難?
朱瞻壑想不明白,不過他也沒有著急,反正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的,他又不害怕。
一個在永樂元年朝拜大明,通過大明的威信才勉強立足,直到永樂七年鄭和帶人過去,才讓滿剌加徹底站穩了腳跟。
一個連暹羅都乾不過的小國家,能掀起什麽風浪?
“嗯,之前永樂七年的時候馬寶帶人去過你們那裡是吧?當時還給你們解決了暹羅的問題。”
朱棣也不知道是不是事先見過這滿剌加的國王,一上來就是如數家珍。
“今年你親自來朝拜,誠心可見一斑。”
“不知道你們這兩年的發展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