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他可能吃不香,但睡還是睡得很好的。
所謂的心神不寧,那是因為心裡有愧,是覺得做了不對或者是不應該做的事情,但這跟朱瞻壑沒啥關系。
他從不認為那些韃靼部的人不該死,因為他很清楚北虜入套之後大明的處境有多麽艱難。
也知道土木堡之變之中那些戰死的將士有多麽痛苦。
更知道北京保衛戰中大明上下到底是下定了怎樣的決心。
這些人無辜嗎?或許有無辜的,但他們的子孫後代不無辜!
所以,朱瞻壑除了最開始的不適應導致他有些吃不好睡不好外,後來就只剩下過於血腥的場面導致他吃不下了,睡覺是半點問題都沒有。
甚至,他還因為給漢人解決了一個大隱患而覺得安慰呢。
不過即便如此,朱瞻壑還是乖乖的合了老爺子讓人送來的藥,一來是因為那也是老爺子的一片心意,二來是他爹朱高煦逼著他不得不喝。
在捕魚兒海又呆了近二十天,因為處理好了那座京觀,也因為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朱棣還是如同歷史上一般做出了班師回朝的決定。
捕魚兒海北面的小山包上。
騎著馬,帶著狗,朱瞻壑看著下面的京觀,心中突然無端升起了幾分自豪。
或許,殺了十幾萬人算不得是什麽功績,但他也算是古往今來中拔尖的那批人了吧?
以後人們在想起殺神白起的時候會不會順便想起他?
或許會吧?
“瞻壑。”
朱瞻壑正想著,一道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回頭望去,是他那個已經近一個月沒有露面的堂兄朱瞻基。
“堂兄?你怎麽來了?”朱瞻壑有些詫異。
打從開始處理韃靼部和阿魯台部的那些人,也就是開始築京觀的那一天起,他就沒有看到過這個堂兄。
後來他也讓人去問過,得到的答案是皇長孫身體不適,然後朱瞻壑就沒有再問過了。
想也知道,無非就是被那殘忍的景象和衝天的血氣嚇到了,這並不意外。
要知道,朱瞻壑兩世為人,在最開始接觸的時候還是會感到不適,朱瞻基一個十二歲不滿的孩子,接受能力能好過朱瞻壑嗎?
顯然是不可能。
“大軍馬上就要開拔了,爺爺聽二叔說你在這裡就讓人來找你,我就把這事兒給接下來了。”
朱瞻基倒是沒有遮掩,也沒有任何被朱瞻壑看穿後的不好意思。
“該回去了,不然的話大軍就走了。”
“嗯,謝謝堂兄。”朱瞻壑點了點頭,扯動韁繩,操控著胯下戰馬轉了個身。
“堂兄身體怎麽樣?”走在返回大營的路上,朱瞻壑順便關心起了朱瞻基的身體。
“前幾日聽聞堂兄偶感不適,雖然想去看看,但又害怕打擾了堂兄休息所以就沒去,還望堂兄見諒。”
“哪裡的話。”朱瞻基微微搖頭。
“是我沒適應好,在這一點上我和瞻壑你相比要差得遠。”
“呵呵……”朱瞻壑乾巴巴地一笑。
也就是知道此事的朱瞻基沒有那麽多的花花腸子,不然的話他都覺得這個堂兄是在諷刺自己了。
殺了十幾萬人,在這個時代,百姓不會說太多,但文人肯定沒個好屁。
朱瞻基這話像極了嘲諷。
“其實胡廣大學士說的也沒錯。
”朱瞻壑沒有接著朱瞻基的話說下去,而是另起了個頭。 “為人處世,的確是需要仁義,但胡廣大學士可能是受他先人的影響太大了,忘了現在是大明而不是趙宋了,不需要在面對金人南下時一味地防禦。”
“堂兄你作為皇長孫,以後的皇太孫、皇太子甚至是皇帝,仁義之心還是要有的,而且還不能少,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
朱瞻基愣住了,握著手中的韁繩,愣愣的看著朱瞻壑的側臉。
“瞻壑,你……”
“誒,我沒別的意思啊。”朱瞻基的話還沒說完,朱瞻壑就笑著打斷了。
“有些事情我從沒有去想過,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
“有些東西,在伱們看來可能無比美好也無比重要,但不是人人都這麽想。”
“與其忙忙碌碌地過一生,我還是更喜歡悠悠的生活,等以後拿下東察合台汗國,摟著幾個西域胡姬,當個藩王,挺好。”
說完,朱瞻壑扯動韁繩,輕輕地提了一下馬腹,讓胯下戰馬加快了速度。
獨留朱瞻基一個人還在以原來的速度悠悠的前行,愣愣的看著朱瞻壑離開。
當皇帝,朱瞻壑想過,但是不多。
在他的想法裡,最好就是做兩天玩玩兒,體驗一下君臨天下的感覺,然後就將其撇在一邊。
不是他不喜歡,而是因為他知道,當皇帝爽是真的,但累也是真的,相比之下還是做個藩王要更舒服一些。
尤其是大明,而且還是大明初期的藩王。
……
班師回朝的速度要比出征的速度慢上一些。
草原雖然熱,但比起江南來說還是有差距的,再加上還押送著不少的犯人和從韃靼部、阿魯台部繳獲的戰利品,行軍速度慢是自然的。
要知道,征討草原的戰利品可不是尋常的金銀珠寶,雖然也有,但相比中原內部戰爭,草原上最值錢的還是牲畜。
牛是這個時代重要的勞動力,馬匹更是戰略物資,羊雖然是這裡面最不值錢的,但也只是相對而言,更何況基數大了總價也就上去了。
因此,直至十月下旬的二十六日才回到了應天府。
下了船,站在老爺子和自家老爹、三叔的身後,朱瞻壑一抬頭,映入眼簾的全都是烏壓壓的人頭。
打了勝仗,百姓們自然會給足統治者面子,更何況還是中原的世仇草原。
“陛下萬歲……”
隨著朱棣登上輦駕,隊伍朝著皇宮的方向出發,沿途百姓無不跪伏在地,叩首高呼。
朱瞻壑坐在馬上,看著沿途百姓的樣子,心中多少有些感慨。
百姓的想法其實大多時候都是純粹的,從表情上來看這些百姓並不是被那些官員逼著來的,而是自發來的,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興奮。
因為在他們看來,韃靼沒了,那就基本上不用打仗了,就算是打也就剩下個瓦剌了。
但殊不知,歷史上光是一個瓦剌就讓大明頭疼了三代,甚至連皇帝都差點兒搭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