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268章 廊下食中定决议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68章 廊下食中定决议

簡繁轉換
作者:陈恶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8 10:40: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68章廊下食中定决议来到帅帐之后,诸将并没有第一时间列席作军议,而是有人端上铺着咸菜的杂豆粥摆在各个军官面前,复又端上两箩筐萝卜马肉馅的肉馒头。

“大清早跟大郎转了一遭,都饿了吧。”魏胜在首位,同样端着一大碗杂豆粥,笑着说道:“先吃饭,垫饱肚子再说。”

军中都是大肚汉,这几日又是行军,又是打仗,哪怕是精力超然的将领们也是消耗颇大,所以俱是一拱手,坐到各自位置上,大吃起来。

一时间,帐中皆是呼噜呼噜的喝粥之声。

陆游依旧保持着名士风范,细嚼慢咽中,眼睛不停瞟着那一大箱子账册,不知想到了什么,长长叹了一口气。

刘淮已经吃完了第一个肉馒头,正起身去拿第二个,见到陆游放下了碗筷,连忙将手中肉馒头递了过去。

“食少而事繁,岂能久乎?”

陆游差点没把手中瓷碗扔出去,指着那一大箱子账册说道:“你也知晓老夫事繁?既然知晓,为何还要给老夫添乱?”

刘淮强行将馒头塞进陆游手里,讪笑说道:“这不是因为陆先生是老刑名,能发现其中蛛丝马迹吗?”

“你把老刑名当什么了?老夫一介亲民官选上来的官人,在大理寺办了几个月的差,难道就能被称为老刑名了?”陆游几乎将口中饭食喷了出来。

虽然陆游当过大理寺司直,却不是从司法系统这条线上升职而来,他在当通判这个官位之前,那可是敕令所删定官,是编纂整理各种行政命令之人。

敕令所删定官与中书舍人的职责差不多,只是地位更低一些,都是在通过整理行政命令而了解中枢的运转方式,从来都是高官预备役。

中书舍人能被称为‘储相’,而敕令所删定官相当于更低一等的中书舍人,称不起储相,但说一句来日尚书也是可以的。

顺道说一句,如今宋国的中书舍人虽然现在名声不显,可在后世却是有鼎鼎大名。

名字唤作,虞允文。

所以,陆游从敕令所删定官到大理寺司直,虽然看起来升官了,却是从‘来日尚书’的位置撵了下去,成了具体的办事官员。

而陆游之所以有这么一遭,原因可很简单。

他把杨沂中给得罪了。

就是那个‘请斩杨沂中’的杨沂中。

陆游以杨沂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之由,进谏罢免杨沂中。

虽然赵构也觉得有秦桧这种前车之鉴,再亲近的人到最后也会变质,所以就降杨沂中为太傅、醴泉观使。

但‘胡子衙班’哪里是吃素的,只是说了几句小话就让赵构轻易恶了陆游,将其撵到大理寺司直的位置上,去周边巡查冤狱的了。

然后就是陆游在楚州恰逢其会,弃官参与北伐军的戏码了。

这么一份经历,你可以说陆游人情练达,精于俗物,但说他是老刑名就离谱了。

陆游发了一通脾气后,见刘淮依旧摆着笑脸,也是泄气:“反正这件事你靠老夫一人是绝无可能,再给我派几个精干人手。”

刘淮立马拍着胸脯说道:“陆先生,你看上谁了,跟我说,我亲自去劝。”

原本还在看热闹的诸将听闻此言,各自将头埋进碗里,或者各自攀谈起来,装作很忙的样子。

陆游也知道这一箱子账册的重要性,不止能在其中找出武兴军上上下下的家庭住址,还可以从各种送回的口信、器物中大概总结出金国后方的情况。

比如口信中如果嘱咐爹娘赶紧买头大牲口,就说明这家没有牛骡,种地全靠人力,为了应急,就得赶紧买成年却较贵的大牲口;如果是买牛犊子,那就说明这家人力畜力较足,还可以买些便宜幼畜,作来日打算。

再比如,如果口信中让家人用这笔财货给家中添物什的较多,那就说明金国后方经济尚可,如果一地出现大量的还债言语,那就说明此地经济已经行将崩溃。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想要从如此庞杂的信息中,将所要的东西归纳出来,必然是个很繁琐的任务。

做此事之人得满足:认字、细心、聪慧、会算数、可靠、责任心强等条件。

而且此人还不能特别忙,你让刘淮来干这个就扯了。

真是人到用时方恨少啊。

忠义大军的精兵勇将此时已经不少了,但投奔来的文士还是不多。

毕竟不是每个文士都跟陆游一样,听到北伐收复失地就能嗷嗷叫着参军。

见张白鱼已经快把瓷碗扣在头上了,陆游叹了一口气,目光略过此人,指着王世隆说道:“王五郎,你来。”

在一众戏谑的目光中,王世隆不慌不忙的擦了擦嘴巴:“陆大判,我确实有军务,回转不开,但陆先生开口,我也不能拂了面子。我家十五郎,唤作王世杰的,陆先生也见过,聪慧能干,由他来协助陆先生正合适。”

陆游想起此前见到的井井有条的山寨,不由得点头。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王世隆得意四望。

“罗大郎,你来!”陆游复又点将。

罗慎言呛了一口豆粥,咳嗦几声后连忙拱手:“陆大判,我也确实有军务。但我家二弟罗怀言虽然年纪小,却聪慧异常,有勇有谋,能助陆先生一臂之力。”

陆游想了想那半大小子,的确是有勇有谋,并且胆子大。

罗慎言坑了自家弟弟一把,与王世隆对视一眼,有些得意的扬了扬头。

这还没个弟弟了?“辛家小子。这种事,天平军不能没人参与,你来!”

辛弃疾左右看看身边的哼哈二将,叹了一口气,捧着大碗点头应诺。

他是真没精通文事的弟弟。

而且这件事,辛弃疾自认为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要知道,辛弃疾的爷爷辛赞还在的时候,就给他灌输许多抗金的观点,辛弃疾更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以上计吏的身份,前往金国都城燕京考察地形,搜集情报。

再加上辛弃疾是北地汉人出身,作归纳情报的工作简直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先这样吧。”陆游点了这几人后,复又叹气,对魏胜说道:“魏公,我不是抱怨,而是哪怕军中也需要文法吏,现在文吏数量连地方上都满足不了,还大量留用原本吏员,都是取祸之道啊。”

刘淮笑着说道:“陆先生勿忧,这次大战传开之后,大约就会有人来投奔了,到时候还得需要陆先生来把关。”

说罢,也不管陆游反应,刘淮复又对魏胜说道:“父亲,忠义军北伐一月有余,就攻下海州、沂州以及大半个莒州,如果算上东平军那边的近进展,可以说少半个山东东路都已然光复,接下来,咱们是要整顿内政,以待天时;还是要迅速攻灭面前的武兴军,随即席卷山东?”

魏胜见诸将大多都已经吃完早饭,也顺着刘淮的话头开始了今天的军议。

“今日军议就是为此。”魏胜从案几之旁拿出一卷文书,摆在面前:“忠义大军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帐中所有人都要各抒己见,一个一个说。”

陆游清了清嗓子:“在此之前,老夫要说一下,此次伤亡与各部奖惩,所有人都要记录,并且在各自军中军议时,也要将事情与部下说清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