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407章 宗族乡党难以弃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07章 宗族乡党难以弃

簡繁轉換
作者:陈恶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8 10:40: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07章宗族乡党难以弃说句实话,东关举义反正这三人中,刘淮最看好的也就是陈如晦了。

其余两人都是早早接到了杨春的密信,却连拉人头都拉不起来,串联了的许多日只拉拢了不到二百兵马,有大义在身还不如吕元化那厮能收拢人心。

这其实也怪不得他们,毕竟蓝君皓与龚二川二人一直都是都头之类的基层军官,骤然身负重任,难免有些手足无措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有了陈如晦作为对比,还是让人想要问一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别看陈如晦面白如玉,方头大耳,双耳垂肩,笑起来跟个弥勒佛似的,但做起事来堪称心狠手黑,异常果断。

别的不说,就单单在第一时间率领家中奴仆护卫守住东关其余城门,封锁消息,陈如晦就已经算得上战场嗅觉极其灵敏了。

更别说人家连宋字大旗都已经预备好了!因为陈如晦与杨春事先完全没有沟通,这种自发的反抗也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陈将军,你是此次夺取东关的首功,照理说应该着重表彰,但此时孤悬敌后,事事繁杂,千头万绪,所以,若是陈将军有意从军,可来我靖难大军当一名统制官,与你两千兵马的军额,如何?”

刘淮给出的条件还算是诚恳,上来就是一个统制官,与张小乙、张白鱼等人并列,可以算是破格提拔了。

然而陈如晦思量片刻,终究还是摇头:“刘太尉,我不是什么将军,只是东关的一富户而已,为了保全家业乡党,才去当了签军统领。此时反正,还是因为金贼丧尽天良,压迫百姓。此时既然已经驱逐金贼,愿从太尉这里求一个父母官之位。”

陈如晦的意思很简单,他虽然觉得靖难大军战力还算可以,处事也公道。但宋国重文轻武,当将军哪有当士大夫滋润?这也就是天下大乱,否则陈如晦一个地主豪强能捞到主簿之位就顶天了,哪里能当上知县?

对此结果,刘淮虽然有心理预期,却还是有些失望的。

这种豪强之家即便愿意从军,那也是就近行事。到时候有宗族乡党的助力,无论做什么都是事半功倍。

就如同靖难大军的根子在山东一样,陈如晦的根子也在东关。难道让他见到刘淮的第一面,就抛家舍业,生死相随吗?不可能的。

他是刘淮,不是刘备,更不是刘邦!哪怕这两个魅魔,也有三顾茅庐与韩信夜奔的经历。

虎躯一震,纳头便拜终究只是评书话本中的故事而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割舍之事,根本不可能一句话之内就让对方誓死相随。

但反过来说,那些为了大义,为了理想而放弃一切之人才是最值得尊重,值得传唱的。

回到眼下,刘淮也只是暗自感叹,山东群豪之所以追随他,是因为他有恩德加于山东。而两淮豪杰不愿意誓死相从也是因为对两淮没有恩德。

不过来日方长,天下英雄又不是瞎子,总会看到究竟是谁在担当天下重任的。

“既如此,暂表陈如晦为东关县令,政事人员任免之责,一应委任。”

陈如晦拱手说道:“谢将军。”

“蓝君皓、龚二川,虽然梁子初已经约定要将你们纳入军中,但我还是要问一下,可愿加入靖难大军?”

蓝君皓同样犹豫片刻:“刘太尉,此处你的官阶最高,即便梁统领乃至于杨知州也得在你麾下听令,到时候我们自然也会服从太尉的军令,何必要加入靖难大军呢?”

这同样也是婉拒了。

刘淮再次点头:“那你们二人且去收拢原本是巢湖水军却投靠金贼的兵马,分辨出究竟谁是迫于无奈,谁是死心塌地为金贼卖命,还要揪出罪大恶极者,枭首示众。”

“喏!”

蓝、龚二人拱手应诺。

随后三人就退出了中军大帐。

其余两人不谈,今日立了大功的陈如晦迈步回到了自家大宅之中,在门厅脱掉身上的甲胄,随即来到后堂。

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者在此闭目养神。

“父亲久等,孩儿回来了。”陈如晦跪在地上,叩首之后方才说道。

陈太公吹了吹胡子,幽幽转醒:“三郎,地上凉,起身吧,此行可有所得?”陈如晦点头:“回父亲的话,孩儿此时已经是东关县令了。”

老者一愣,随后问道:“为何没有从军,难道是因为靖难大军不收你,或者说那刘都统太不成样子?”

陈如晦叹了口气:“并非如此,这靖难大军的军纪与战力堪称我所见过的大军之冠。刘都统虽然年轻,却是做事十分沉稳,礼贤下士,虽然手握数千大军,却也是对我们三人和蔼有加,没有颐指气使。”

说到这里,陈如晦顿了顿:“唯一可虑者,就是他们并不是两淮兵马,而是自山东而来的义军,终究还是要回山东去的,彼时我若是随军而走,咱们陈家怎么办?”

老者闻言缓缓摇头:“三郎,你各处都好,只有这一点,实在是过于瞻前顾后了。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底,不去当将军,反而当县令,简直是舍本逐末至极。”

陈如晦问道:“父亲,这个县令,可有什么不妥吗?”

“不是不妥,而是不合时宜。”老者用浑浊的双眼看着自家这名最有出息的儿子:“如今天下大乱,战事已起,而且这并不是一州一县的得失,而是不知道要打多久的宋金国战。

若是在平日,手中有权自可以维持自家安康,我陈家在东关也会有所依仗。但在今日,只有一种人才可以算得上有权,那就是手中有兵之人。你作为县令,且不说走仕途能不能稳妥,就凭县中的几十衙役弓手,你能命令得了何人?金军还是宋军?”

“乱世乃是重新厘定上下,分得贵贱之时,不能以常理度之。”

一番话说完,虽然有些零碎,却也将其中意思表露出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宋国是重文轻武不假,但在乱世中,没有武力的文官根本指望不上,纵有经天纬地的鬼神之策,也得将金军赶走再说。

所谓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战争是阶梯,是让人往上爬的最快方式,就算这个权县令到最后稳固,陈如晦一名没有任何跟脚的豪强,又得在官场上打磨多少年才能出头?

现在陈如晦贪图区区一个县令,就放弃了参与军中的机会,确实是有些可惜。

须知道,这靖难大军看起来就是个规制齐全的,在这种军队中作战,只要能活下来就根本不用担心升迁问题。

陈如晦听着父亲的劝告,思量片刻还是摇头:“正因为天下大乱,所以我才要以东关乡梓为念,不能随着性子来。唉,若是吕元化那厮没有踏错,他是可以托付大事的,然而如今……唉……”

说到最后,陈如晦连声叹气。

在这个时代,乡党也是一种组织方式,只要有服众的领头羊,就可以将一地百姓组织起来,在乱世中保境安民,甚至成就一番大业。

如同刘邦的丰沛元从,如同朱元璋的淮西功臣,都是这么组织起来的。

这领头之人有权力的同时,也有义务保证地方安靖。

具体到东关县这个地方,有威望有能力有精力的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吕元化,一个是因为在之前执意抗金而被吕元化杀害的主簿侯云,还有一个就是他陈如晦了。

如果刘淮吞并两淮,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使东关变成大后方,那陈如晦根本不会废话,直接就会变成封建主义的一块砖,哪里有用往哪里搬。别说弃了这个县令,就算为刘淮牵马执蹬也是寻常。

但现在东关依旧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威胁,陈如晦终究不敢放弃家乡与乡人,去追求自家功名利禄。

“唉……”陈老太公也是直接叹气:“你大哥只能守成,二哥早夭,其余人皆是碌碌,几个支脉还有几个混账。老夫也是垂垂老矣,帮不上什么忙,万事都只能靠你了,无论如何,你要保重。”

陈如晦艰难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无论如何,都先在东关落下跟脚,就眼前这形势,金国如果派遣大军来攻,说不得还得在东关大战一场,到时候走一步算一步吧。

世事如潮,人皆争渡,谁都不知道是不是在下一刻就会船覆人亡。

想到吕元化与侯云这两名老友最后的下场,陈如晦心中也变得有些艰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