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二十四章 宣抚相公争名利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二十四章 宣抚相公争名利

簡繁轉換
作者:陈恶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0 11:46:1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事实证明,纥石烈良弼实在是太小瞧宋国了。

尤其是小瞧了宋国两淮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江淮宣抚使叶义问叶相公。

作为主战派的一名大将,历史已经将叶义问推到了这个位置,他又如何不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不过叶相公此番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他的副手,江淮宣抚使虞允文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本来按照之前的政治妥协,叶义问也应该给虞允文分权。

但是虞允文手伸的实在是太长了,他竟然文武一把抓,甚至将叶义问完全架空,使得两淮主政成了人形图章,这让人如何能忍?

叶义问一怒之下,随后怒了一下。

没办法,虞允文的本事要比他大太多了,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方面,叶义问根本难以望他项背,更何况虞允文还深受新帝赵的信任,军事上有山东义军作为盟友,政治上有蜀中士大夫为强援。哪里是他这个无能老朽能撼动

呢?

最让叶义问嫉妒的则是,虞允文引为外援的刘淮刘大郎明明是他先发掘的,陆游也是他先引为心腹的,到了现在都倒向了虞允文。

明明是我先来的!

叶义问派遣到山东的官吏被收拾了一顿,撵了回来,更是几乎将双方最后一丝体面都撕扯下去。

若不是陆游连续发了许多书信来解释,说不得叶大相公就得被气出病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叶义问一无是处。

最起码亲身抵达淮西的孔端起慧眼识珠,迫不及待的烧起了冷灶。

直到此时,叶问才猛然发现。

我靠,山东竟然还有这么强悍的天平军啊!

我怎么不知道?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叶大相公的能力了。

辛弃疾此时已经凭借着许多高质量的诗词,在宋国出了好大的名声,东平军歼灭威毅军的捷报也已经上报许久了,然而叶义问到了现在才搞明白山东的势力范围,堪称标准的宋国官僚了。

只能说这厮被虞允文排挤成这副德行当真一点都不冤。

亲自来拜见叶义问的孔端起面对这名宋国相公的诧异,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

不会吧。

宋国的相公即便庸碌一些,也不至于庸碌到这种程度吧?

想到这里,孔端起直接出言试探:“叶相公,我天平军有精兵十万,秋后就会出兵伐金,还望叶相公能发兵支援!”

叶义问饮了一杯茶之后方才笑着说道:“孔参军,你就莫要说这些话来诳老夫了,老夫虽然不知兵,却也不是傻子,山东三州之地,如何能养得起十万大军?”

孔端起立即放下心来。

原来叶相公不是傻子啊,那就应该只是被人排挤了。

他立即讪笑说道:“自然是没有十万大军的,这只是一个虚数,但五万兵马凑一凑还是有的。’

叶义问眼前一亮:“那岂不是说明天平军比忠义军与难军加起来还要强盛。”

孔端起嘴角抽搐。

这五万大军得算上辅兵与后勤辎重民夫,真正能上阵厮杀的正军也就不到两万。

而刘淮所能控制的兵马,正军无论如何也比两万人多。

操,高兴早了。

这叶相公行不行啊?!

而叶义问此时却言语不停,直接起身来回踱步:“如此说来,天平军此次出征,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河北,一路直驱中原,收复旧都了?”

孔端起被吓了一跳,随之起身连连摆手:“叶相公,金国此时兵力犹存,天平军虽然可以出征,却无法兵分两路,否则金贼若是聚起重兵,我军恐有灭顶之灾。”

话一出口,孔端起就有些后悔了。

果真,叶义问止步,随后缓缓转身,似笑非笑的问道:“那以孔参军之见,天平军应该往何处进攻呢?”

叶义问对于这种战略是真的不明白,此时也是真的是在出言询问。

但在孔端起看来,叶相公仅仅用一句荒谬的言论就将他逼到了墙角,可谓心思深沉。

就连那副人畜无害的面孔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孔端起避无可避,只能沉声说道:“自然是大名府,也只能是大名府了!”

叶义问缓缓点头,作沉思状,良久之后方才说道:“天平军既然选择攻打大名府,而不是徐州,老夫身在两淮,又能做得何事呢?”

叶义问是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却不耽搁孔端起肃然起敬。

这叶相公是真的不得了,各路人马的困境与前途在他眼中犹如明镜一般。

想到这里,孔端起不由得对之前自己的腹诽感到羞愧。

宋国毕竟是万里大国,选出主政两淮的相公即便不如前途无量的虞允文,又如何能是个颟顸人物呢?

见叶义问看着自己,孔端起敛容说道:“叶相公说的是,如今的局面堪称僵持。

大宋聚集在两淮的兵马,只能威胁到邳州徐州以及涡口一线。却与忠义军和靖难军一样,经历了连番大战,师老兵疲,仓促之间根本难以出动大军北伐。

而金军经过大败与分裂,同样难以主动出击。

所以,我天平军愿意破开这个局面,攻破大名府,为天下先!”

这话说的正气凛然,然而叶义问却只是看着孔端起不说话。

孔端起自然知道这番言语无法说服叶义问,只能继续说道:“我天平军攻破大名府,就可以斩断金贼之间的呼应,唯一可虑者,乃是金贼在徐州的兵马。

虽然魏公与刘大郎二人会牵制金贼,但金贼可是有三万兵马,若是趁着我天平军攻打大名府之时,出兵攻打东平府,那么万事休矣。

还请叶相公能出兵,替我等牵制金贼兵马。只要攻下大名府,我天平军就可以与大宋兵马配合,夹击汴梁,届时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叶相公也会千古留名了!”

叶义问矜持点头,面上不显,心中却也已经是翻腾起来。

克复中原,还于旧都,这可是诸葛武侯都没有完成的事业,如果他叶义问完成了,岂不是说明他比武侯还要强?

不过叶义问毕竟宦游多年,也不会轻易表明态度,只是让孔端起住下,随后就招来心腹来询问此事。

叶义问的心腹们倒是都觉得此事可以一做。

一方面这些人都是中人之才,论具体事务倒也是言之有物,但论及天下大势的大战略,他们就要差上许多了。

另一方面,现在叶义问的处境并不是很好,权力几乎都被虞允文揽走了,无论如何都得挣扎一下,就算做错了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因此,在晾了孔端起几日之后,叶义问再次出现,郑重的做出了口头承诺。

大宋一定会出兵牵制徐州金军,让他们无力北上攻打东平府。

在巡视地方的宣抚使虞允文回来之后,叶义问这个正经宣抚相公就要带头正式上报朝廷,随后调动马步军与水军抵达山阳,作势北伐!

孔端起欢天喜地走了之后的第四日,虞允文终于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庐州,待他听到叶义问与天平军的承诺之后,鼻子差点没有被气歪。

虞允文毕竟是宋国的传统士大夫,并没有要当王莽或者曹操的意思,所以并没有安插人手监视同僚,所以直到叶义问亲自将文书放在眼前的时候,他方才知晓此事,随即几乎是当场失态。

待到将文书与参军全都撵出去后,虞允文终于对着叶义问正色说道:“叶相公为何不与我商议,就答应了天平军的游说?莫非天平军给了你什么好处不成?”

叶义问也沉下脸来:“虞相公,老夫若是不想与你商议,何不直接在文书上署名,送到朝廷中呢?你我身为宣抚相公,到两淮不就是为了对金国的兵事吗?此乃老夫恪尽职守,如何会收受好处?“

虞允文被叶义问的态度气笑了。

合着还是争名夺利的这一套啊!

虞允文毫不客气的说道:“想要开战,最迟也得是明年秋后,如今粮草物资都不充足,军兵也依旧在训练,不是可以用兵之时。

叶问也火了,直接站了起来:“虞相公,你莫要忘了,老夫才是真正的江淮宣抚使!”

虞允文嗤笑一声:“那就请叶相公变出一些钱粮来吧!粮食是得春种秋收,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匹是得一匹匹织出来的,而不是靠叶相公空口白牙,从嘴里说出来的!

叶相公,经历兵灾的两淮现在是何等艰难?你知不知道有些地方已经易子而食了?!”

说罢,虞允文直接拿起面前的文书挥舞了一下:“而且这天平军做的是什么狗屁军略,吃饱了撑得去攻打大名府!”

叶义问梗着脖子说道:“只要攻下大名府,就可以斩断金国的东西呼应!”

虞允文再次被气笑了:“呵,叶相公,如今金国哪里有什么呼应?完颜亮在汴梁,完颜雍在辽东,咱们只要稳坐即可,他们自己就会打起来!

只要他们全力厮杀两年,双方无论胜负,都会元气大伤!彼时才是咱们出兵的时机!”

“现在天平军说要攻打大名府,若是胜了,直接隔开了完颜亮与完颜雍,推迟了他们之间的大战,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对大宋是好事还是坏事?”

“若是败了!”虞允文看着脸色有些苍白的叶义问:“叶相公,这可是官家登基以来的第一战,如果不能开个好头,那些想要与金国媾和之人再次起复,你我就皆是千古罪人了!”

“因此这第一战需要慎之又慎,需要集合我大宋所有精锐兵马,联合山东的魏公与刘大郎,再寻找金国最虚弱的时机,拼尽全力奋力杀出去,方才能以大胜彻底安稳主战士人之心,才能让朝廷彻底定下收复中原的决心。”

“叶相公,你我可是国家的相公,如何能仅仅为眼前小利而忘却国家社稷了呢?”

叶义问在虞允文说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瘫坐在椅子上,到最后更是脸色苍白如纸,嘴唇蠕动,难以言语。

“那......那天平军那里......”

虞允文强行平复着呼吸,却也不得不为上司擦屁股:“倒也不能不管,你我共同署名发文书,说明利害,让天平军暂缓进攻大名府;

同时通知忠义军魏公,让他们做好应变准备;如果天平军真的出兵大名府......那咱们终究不能坐视,令张子盖、刘宝二人率军入驻山阳。”

如此说罢,虞允文方才叹气说道:“叶相公,你知道我为何不去联络天平军吗?”

叶义问有些茫然的摇头。

“因为他们节度使耿京私心实在是太重了。”虞允文缓缓说道:“魏公乃是一心为国之人自不必说,刘大郎性子偏激,却也是实实在在到两淮与金军厮杀了;东平军张公更是临阵斗死,为国捐躯,堪称拿稳了立场。”

“唯独这个耿京。”说到这里,虞允文皱起了眉头:“竟然只是派遣了部将南下。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虽然此举有排除异己之嫌,却也算是对朝廷的一片忠心。

可这竟然在攻下东平府后就止步不前,却并没有攻打济州徐州,以支援魏公......”

说到这里,虞允文立即住嘴,他的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

虽然这是他心中所想,但宋国哪有资格指责别人?

任由魏胜在邳州拼命,追击兵马逡巡不前的难道不是张子盖那群人吗?

话止于此,但叶义问还是明白了虞允文言语中的意思,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

果真自己不是能成大事的料子吗?为什么别人一眼能看透的事情,自己却会轻易的踏进陷阱之中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