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作為接替當年慶歷新政的王安石變法,但是卻被當年范仲淹的各種同僚朋友那叫一個阻攔。
可以說恨不得將王安石變法給徹底的摁在地上摩擦。
其二,王安石的變法是有基礎的,當年在地方上的時候,他執掌地方可以說是做得十分不錯。
所以神宗才會對他這麽的憧憬,覺得王安石絕對是一個惡意幫助自己成為千古明君的臂助。
但最後的事實卻是,並不恰如人意。
其三,王安石的變法延續了很久,但是北宋末到南宋初,無數人都在拚命的上奏,希望朝廷叫停王安石的變法,說這是禍國殃民之道。
這裡面甚至包括了嶽飛的後盾之一,南宋四大名相之一的趙鼎。
甚至在諸多名臣的點評上,王安石變法都是貶大於褒。
這到底是古人都是沒良心的大傻子,還是說現代人都是目光睿智的大聰明?
崖山海戰的氣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品格,難不成都是愚蠢?
在還有足夠氣節的宋,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麽簡單。
要是想要理解王安石變法,我們需要先理解兩件事情。
其一,孔仲尼的治理之能如何?
畢竟在禮記之中,孔子提出來的夜不閉戶這個概念,加上他在一切記載之中也有過治理一地的經驗並且相當的不錯。
那麽是不是就可以說,孔仲尼是一個治國之才?
很明顯不是!
孔仲尼帶著自己的那些弟子,這些人有的做到了國相,有的做到了將軍,最起碼也都是識字明白道理的人。
一百多人治理一個城池,還是一個春秋時期的城池。
說句不要臉點的話,這叫殺雞用牛刀。
如果就這還不能治理好,孔仲尼他廢了。
那麽將這些人再次放到了一個朝堂上面,去治理一個國家呢?
甚至讓他身邊的那些人減少一些,再去治理國家,這會換來什麽結果?
很明顯,他做不到。
為什麽?
難不成是孔仲尼他之前是欺世盜名,治理地方的有問題,是儒家的人在瞎編?
他要是有這個能耐,他把後面也編一編唄,何苦留這個一個玩意讓人罵?
這就是引申出來了第二個問題。
你在公司裡作為一個領導,尤其是高層領導,你成天去基層去和一群工人在一起,這是不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古人曾言,上下尊卑有別,這句話最開始的意思咱們先放在一邊。
其實說到底就是上位者和下位者的不互通,他們沒辦法去坐在一起。
為什麽這麽說?
比如你是一個挺大的公司的董事長,你如果想要去了解一個公司,你想要真的去了解公司的聲音該怎麽辦?
對,去傾聽,請聽下面人的聲音。
可,這個下面人是誰?
底層員工!
說出這句話來的要麽就是都市小說看多了,要麽就是還沒畢業的學生。
因為底層員工不是一個人。
你有太多太多的底層員工,而且魚龍混雜,各式各樣什麽樣的人都有。
你去傾聽哪一個?
有的人家庭條件還可以,來工作就是為了一個工作經驗,有個事兒做,他們不需要你給多少多少錢,輕松愉快,乾得開心。
你聽他的?
這種人少麽?
一丁點都不少,我家裡寵著我,父母說的最多的就是沒事兒我們乾得動,不喜歡咱就不乾,別讓人欺負了你就行。
大不了辭職回家,咱們乾點別的,
考考研,考考公務員!這種人有麽?
我就是為了個開心啊。
那麽還有另外一種人。
加班?可以沒問題!
工作量大?可以沒問題!
出差喝酒潛規則?可以沒問題!
就一點,給我錢!
我不但從家裡拿不來錢,我還得養家糊口,一家子等著我照顧,我就要錢。
只要錢到位,玉皇大帝我給你乾個粉碎。
那這種人多不多?
更多啊!
請問,你聽誰的?
一個是我不要加班不要業務量,就要一個輕松,公子有點就行,反正我一個人也不花啥錢,沒什麽娛樂項目。
另一個孩子奶粉錢沒著落呢,不怕工作累,就怕沒工作。
這兩個哪個不是底層員工?
那麽什麽才是聽底層的聲音,誰才是底層,亦或者說這個時候誰更加的重要?
而從這兩個種人裡面選出來一種人當主管的話,對另一種人還有活下去的可能麽?
我這為錢愁的要死要活的,新主管告訴我你不用加班,加班也沒錢,趕緊回家陪老婆孩子去。
掙多少錢都沒有家庭重要啊。
這話說得,弄死他的心都有啊。
換而言之,你成天樂呵的上班,突然新主管告訴你,你不能這麽成天吊兒郎當的,你得努力奮鬥拚搏啊。
以後為了養家糊口,你現在就得多努力了。
來,這些工作都是你的,加加班,錢少不了你的,經驗更重要。
我去你丫的!
王安石就遇到了這個問題,他在地方的是,他就是公司主管,這個人需要錢,他就以利誘之。
那個人不需要錢但是頗有幾分才華,那就折服他,讓他出力。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用法。
王安石的才華面對這種一州之地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問題,畢竟現在的一州又不是當年漢末十三州的一州。
壓根不是一個概念。
可當他上位之後,王安石變法啟動的那一刻,他的地位變了,那麽他下面的人也就變了。老總還是那個老總,主管已經不是那個主管了,對於下面的人,自然也就不是他的這種態度。
當我們明白了這兩點之後,再去看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的變法動機說白了就是兩點,一是富國強兵,二是摧製兼並。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宋朝正處在封建王朝的拐點,玩的好了就是從主農耕變成主貿易,這是過渡階段。
同時財力和物力比唐朝雄厚得多,這一點宋朝的富庶是誰也不能否認的。
可就算是如此,比唐朝多得多的賦稅收入,卻被龐大的官僚軍事機構吞食罄盡,甚至都到了入不敷出,財政赤字的地步了。
這就是所謂積貧!
加上在與遼、西夏的對峙中,經常被動挨打,這就是所謂積弱。
所以王安石的變法是想要從根子上改變這兩點,富國強兵從而改變貧弱,最後達到一統天下。
這事兒好不好?
好!
而抑製兼並....他肯定是想要抑製兼並的,但是最後的結果,的確不是那麽回事了。
之前說過了,他王安石的變法說白了就是兩個字兒,開源!
開源是什麽,實行免役法和青苗法!
什麽叫做實行免役法和青苗法,就是給朝廷增加兩筆收入而已。
一筆叫役錢,另一筆叫青苗錢。
在宋一朝,州縣衙門公吏和鄉裡基層政權頭目,按照規定,基本上由鄉村上三等戶輪流差充。
這就是所謂的治理國家靠地方土紳,或者再往前倒騰倒騰叫做門閥,再挪一挪叫做世家。
差役本質上是鄉村上三等戶的特權和肥缺,雖然也有些許倒霉催的因為當上了這玩意直接被乾的破產了。
但畢竟主流還是很肥的。
可就是這麽一個都算是特例的事情,讓王安石找到了把柄和理由。
他以有些民戶因當差服役而賠錢破產,役法已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為理由,直接對這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說到底,收錢!
就是收錢!
王安石等人發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規定,開封府的鄉村上三等戶分八等納役錢,四、五等戶不納役錢,並且明令各地也依此原則分攤役錢。
這麽一來,沒問題,畢竟這個東西本身就和那些貧苦人家沒有任何的關系。
所以繳納錢的時候,自然是上三戶交錢,下等戶不需要交錢了。
可這件事情真正到了地方上的時候,立刻就不同了,而這個不同還不是因為他王安石下面有人搗鬼,也不是因為司馬光的保守派毀他。
是單純的王安石自己玩脫了。
據《歷代名臣奏議》卷二五六馮山奏中可以看得出來,免役令前後共發布了四道。
後面那三道的原文我們已經是找不到了,但是可以從諸多奏疏之中看出來那都是什麽玩意。
首先,這四道是在半年之內接連出現的,半年之內頻繁的改變,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急躁的事情。
而這種事情,其實和王安石的性格,也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他就是一個很果斷的家夥,說做就做,但不修邊幅也能夠看得出來,這家夥不摳細節,所以一出現什麽問題,立刻就要更改。
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沒問題,是好事兒,不拖延。
但是對於一個朝廷來說,三天兩頭改政策,這玩意誰受得了,而且為什麽改政策。
因為之前的有漏洞,漏洞帶來了什麽?
給那些有心有力之人來到了投機取巧的機會和利益啊。
而且你放一百個心,這種事情和普通老百姓沒任何的關系。
就比如哪怕你明知道股市裡面哪裡有BUG,你也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湊出多少資金來,最重要的是,普通老百姓你也接觸不到這些。
第二,這剩下的三道其實就是再說一件事情,這錢不能只是上面出,還得是下面跟著一起出。
也就是說,本來差役這種事情是朝廷給那些富戶的,然後呢,王安石說不能這樣了。
咱們得改成雇傭製,不但是要用雇傭制度,就是這些人的錢還得你們給交!
交給誰,交給朝廷!
理由是啥?
之前你們乾這個你們破產了,現在為了不讓你們破產,朝廷替你們解決了,你們不得給朝廷表示表示麽?
這就是純純的不要個臉了。
可就算是這個樣子最後在一陣交鋒之後變成了,你看富戶都交錢了,你這沒錢沒事沒本事的。
你不得交錢表示表示麽?
什麽,你和這事兒本來就沒關系?
有沒有關系那是我說了算,我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
這個時候,就衍生出來了第一個大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你見過窮人變老賴的麽?
我欠錢不還了,我鑽了律法的空子,所有的財產都不在我名下,所以我就是不還。
這是富人的玩法,那窮苦人家呢?
欠個信用卡都要想辦法讓你給補上這個窟窿,你不補上你孩子就要受罪了。
那麽現在人有這個問題,古代就沒有麽?
在面對這種錢的時候,本來應該是主力的上三等人,他們想辦法將這個錢拖了,免了,逃了。
可要什麽沒什麽,連逃走都辦不到的窮苦人家,那下等戶,他怎麽辦?
交!
你必須得交!
到了宋朝後期,所謂“免役錢”實際上已成下戶的“常賦”,而對於上戶那是沒有什麽大的變化的。
本來是一個減免支出,減少下方兼並,還能擴充自己財源的好事,如今在這麽一頓折騰之下直接就變成了剝削最底層的利器。如果僅僅是這個,說白了那也就是加個稅而已。
這玩意別說北宋了,哪兒沒有,遇到了算你倒霉了。
後面偏偏還有青苗法。
所謂青苗法,說到底就是借貸錢。
官方借貸。
青苗法是以限制高利貸為借口,發放貸款,所謂“散惠興利,以為耕斂補助”,“抑民豪奪之意”。
高利貸這玩意也不是什麽現代人才有的,甚至不是那影視劇裡面賭徒才會出現的。
自從人們有了差距之後,這高利貸,借貸,水錢,不管叫什麽名字,這玩意就已經出現了。
說白了就是在你需要耕種啊,需要用錢的時候,借給你錢,等你收成了加倍還回來。
這一直是民間的事情,直到王安石的青苗法出現,將北宋的民間借貸變成了官方借貸,同時也成為了一個進項,減少了百姓的利息。
你這麽看,是不是特別好!
到現在誰借給我錢,這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啊。
這亂七八糟的民間貸款弄得烏煙瘴氣,還不是因為我家親戚不借給我,國家也不借給我。
我急用錢了怎麽辦,還不是得找他們。
好,北宋告訴你,有辦法了,國家借給你錢,還只有二分利!
這件事情最開始也是地方上的政策,李參在陝西“視民腳乏時,令自度谷麥之入,預貸以官錢,谷麥熟則償,謂之青苗錢”。
這玩意最開始說白了就是來買軍糧的辦法,並無利息。
但是王安石得給朝廷掙錢啊,所以就加了個利息,二分利,比普通地方上,要好的太多了。
那玩意都是驢打滾,哪有他乾得好。
在地方上,有的是二分,有的是三分,也都不算高。
但這衍生出來了第二個大問題。
請問,你什麽時候會借錢!
答:我沒錢的時候才借錢!
請問,你借錢之後幹什麽?
答:用錢生錢,讓我自己變得有錢!
請問,你有錢了還會借錢麽?
答:我如果做生意我還會借錢!
親衛,你如果不做生意就種個地,你還會借錢麽?
答:馬德,你有病?
能看明白麽,我借錢是救急,不是因為我賤得慌非得天天給你送兩分利息。
我借著這一回之後就沒事兒了,等我緩過來我該幹嘛幹嘛去了,就不需要再靠借錢過日子了。
所以....現在我不窮了,是不是不用借錢了?
王安石變法告訴你,不行!
無論是坊郭戶,還是鄉村上戶、下戶和客戶,都被抑配青苗錢,強製納息。
就這一點事實,你把天王老子叫下來,他只要讀了史書的,他就反駁不了。
因為這真的就是事實。
這是開源的第二大財路。
民間借貸還是說你願意借錢才借給你錢,雖然我要的多,但我好歹是告訴你這個東西了。
王安石變法可倒好,我強製你必須用我們的錢,然後你還得還利息。
如果還不上怎麽辦?
你見過半窮不窮的人家,出老賴麽?
出來了怎麽辦?
那還不好弄他麽?
所以王安石的兩大開源,政策好不好?
那必須得好,是真的開源。
可問題是,想法和現實他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就導致了本來是利國利民的東西,最後生生的變成了禍國殃民之道。
而這是他失敗的原因麽?
當然不是,你看朝廷收錢多了,禍國殃民就禍國殃民唄,你錢多了我貪的也多啊。
這好事兒,我一個既得利者幹嘛要敢對你啊。
我有病不成,有錢還不賺?
反正挨罵的是你王安石,得到好處的是咱們這群官吏,多好的事兒啊,無非就是裝裝樣子。
蔡京都裝成了道德君子了,裝樣子誰不會啊。
事實是這個樣子麽?
在反對王安石的人裡面有兩種,一種是堅定反對王安石的司馬光,這一脈,他明著反對你。
還有一脈,拿著他的錢,罵著他的娘,他們是誰?
就是被王安石變法乾掉的那群人。
這大宋最操蛋的一群人,下層既得利者!
換而言之,在大宋是什麽人當胥吏?
在大宋又是什麽人才能夠有錢去放高利貸?
你想明白這些事情,就知道王安石的變法為什麽被毀得這麽徹底了。
喜歡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請大家收藏:()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