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清穿康熙四公主 > 32、第 32 章

清穿康熙四公主 32、第 32 章

簡繁轉換
作者:陌小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9 10:41: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康熙当然知道曹家有钱。

曹寅的父亲曹玺是康熙亲自任命的江宁织造,亦是康熙在江南放的一把钱耙子。

这些年来内库的许多银钱都来自曹家,而曹家从中略有贪墨,康熙心里有数,也是默许的。

不过曹玺为人素来低调,如今又有两江总督于成龙在他身边盯着,他兜里的银子便只敢藏着不敢拿出来花。

这次借由赈灾的名头,让曹家出出血,也是给曹家一个“免罪金牌”,今后便是被抓到贪墨的把柄,以此赈灾之功,也好周旋。

曹寅初时并没有想通,只是将在那里,只能咬牙应下,后来回去后仔仔细细琢磨康熙的态度,突然就悟了,连夜叫人给京城和江宁都送了信,不要银钱,只要米粮。

有曹家这么一插手,丹卿和大公主那点银子就不够看了,不过这赈灾的名头还是由她们担着。

大公主是完全不清楚她们的银子能买多少米粮,丹卿虽然能算明白,但对于实物也没什么概念,所以并不知道曹家到底出了多少。

太皇太后心里有数,却并不说破,只是叫苏麻喇姑取了五十两金子来,说她也添一份善心。

太皇太后都出钱了,皇太后自然也得出,她拿了二十两金子出来,又替胤祺出了一百两银子,说自己不要这功德,想叫胤祺能跟两个公主一样。

但这话还没传到康熙那儿,就被太皇太后给回绝了。

“你糊涂了吗,五阿哥跟公主们怎么能一样!”

太皇太后背着人对皇太后道,“此次赈灾是两个公主发起的,曹家在背后帮衬,连皇上都没出手,太子亦不知情,如何能轮得到五阿哥!”

康熙素来忌惮蒙古势力,宁可许下公主抚蒙的承诺,也不肯叫更多的蒙古嫔妃入宫,其用意,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胤祺给了皇太后抚养,是对科尔沁部的安抚,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祺此生都会挂着科尔沁部的影子,对他而言,安分守己低调行事才是最好,怎么还敢出来争名声?

赈灾之事,传扬出去是天功,公主们要这慈悲的好名声大有助益,可若是给了一个身后站着科尔沁部的阿哥,便是在作死。

这样简单的道理,只怕连丹卿那么小的孩子都能想明白,皇太后却是年纪越大越糊涂了!

“我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五阿哥和公主们在一起,若是只叫公主们出头,岂不是显得五阿哥不懂事?”

皇太后忍不住辩道。

太皇太后冷下脸:“不懂事怎么了,要的就是他不懂事!你记好了,如果你心里还盼着五阿哥成材,那就不要养他,回宫之后便将他送走,让他去过普通阿哥们的日子,你若是舍不得想叫他留在身边,就别盼着他有出息!”

这人啊,得懂得知足,世上怎么可能会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呢?

康熙绝不会允许一个跟科尔沁有关的阿哥支棱起来同太子抗衡的。

皇太后被吓住了,也不敢再多说,但瞧着两个公主每日忙前忙后的打理赈灾的事情,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便推脱身体不适,连着两日都不见来请安的公主们。

康熙听闻此事后,只是笑了笑,叫人给公主们传话,让她们不要总去打扰皇太后休息。

大冷天儿的,闺女们又忙,反正见不到人,干脆别去了。

其实若是放在平常,康熙断不会如此行事。

皇太后虽然只是他的嫡母,但他也是很尊敬亲近的,也一直教导阿哥公主们要孝敬祖母。

以前皇太后闹脾气的时候,他都会亲自去哄,便是让孩子们受点委屈也无妨,总是得叫皇太后高兴起来。

但这一次,在康熙看来不仅仅是祖孙之间有些龃龉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五阿哥,甚至涉及到了他对科尔沁部的态度。

他知道皇太后在生气什么,但他不认为公主们做错了,更不会顺着皇太后让五阿哥插手。

因为若是这一次他让步了,蒙古诸部就会认为他的态度松动了,届时他们想争的就不只是赈灾的虚名,还会觊觎更多实权。

康熙对蒙古的态度始终不变,决不允许他们干涉大清内政,更不会让他们跟皇位传承扯上半点干系。

所以不管这次的事情到底是有人利用皇太后存心试探,还是当真是皇太后拎不清想替五阿哥争一争,他都绝不会同意。

得了康熙的旨意后,大公主还有些犹豫,丹卿却是万分乐意,甚至百忙之中还抽空画了一幅画叫人送给了康熙。

当初丹卿刚开始试图画图的时候,曾经遭到了康熙的严重嫌弃,觉得她作画的理念过于呆板,只求其形不求其意。

如今过了半年再看丹卿的画,康熙嫌弃如旧。

丹卿是就地取材,画的正是太皇太后在菩萨顶祈福的场景。

立意是极好的,但这画风,却是让康熙忍不住想翻白眼。

且不论为什么画中的庙宇都只是一个方形加个盖子的奇怪形状,就说场景里的人物,怎么各个都是圆脑袋方身子外加四个支棱着的手脚呢?

这哪里分得出来谁是谁!

纳兰性德今日当值,看过丹卿的画后,低低笑道:“四公主的画还是十分传神的。”

康熙转头看他:“容若,你跟曹寅学坏了。”

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是曹寅最擅长的,纳兰性德素来实诚,很少刻意恭维。

纳兰性德却道:“皇上,四公主才五岁,您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她的画。”

边说着,他边伸手指点:“您看,其实公主把每个人的特征都画出来了。这是太皇太后,一耳三钳带着东珠耳环,这是皇上您,衣服上画着龙,这是四公主自己,她要比其他人矮许多,头上带着花儿,这是五阿哥,辫子明显要比成人细很多,被奶娘抱着。”

被他这么一说,康熙觉得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他伸手指向画中的“他”身边一个看起来有些像猴子的奇怪东西,问道:“那这个呢?”

纳兰性德忍笑:“这个是子清。”

康熙:......噗。

多大仇多大怨啊,怎么别人都是差不多的人形,偏就曹寅被画成了猴子!

“奴才斗胆猜测,四公主这是在委婉告状,”

纳兰性德猜测道,“奴才听说子拿了账册来给四公主复核,公主许是,看不太懂。”

康熙笑骂:“她才多大,能看懂才怪!曹寅这个混账玩意是故意在欺负四公主呢,等会儿你叫他亲自去给公主讲解,公主若是听不懂,就不许他回来!”

曹寅觉得自己很无辜。

他既然负责统筹调运赈灾粮食,那便理应向两位公主汇报情况,还有什么比账本更清晰明了的呢?

至于公主看不看得懂,又有什么关系,他只不过是要证明自己没有渎职给一个态度罢了。

不过康熙让他亲自去教公主,他也不敢不去,只能苦着脸到了两位公主的住处门前,心想着大不了就在这儿罚站,最多站到天黑,就肯定会赶他走了。

可谁知丹卿竟然叫人来请他进去。

虽说两位公主还小吧,但曹寅一个侍卫进公主的寝殿还是有些打怵的,进去之后也不敢走太近,就远远的站在帘子外面请安。

丹卿正在跟大公主研究账本。

这账本是流水账一样的明细,大抵就是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购买多少粮食,花费多少银子之类的,所有花销进项全都混在一处,看着眼花缭乱,不知所云。

于是丹卿便叫重新拿了空白的纸来,用带着来的尺子自制了几张表格。

她拿着账目一条条看,大公主帮着往表格里填,按照粮食的采购地逐条分开,按日期排序。

表格里填上购买的数量、单价、总价、运费以及运输路线,后面还留了几个格子,准备填写到达本地的时间、清点的数目以及存放地点,何时取用之类的。

虽然重新整理一遍用了不少时间,但这些表格填好后,就连大公主也能看出一些门道来。

“果然江宁的米粮比京中更便宜些,“

大公主仔细对比着两地的粮价,“不过为何后面的单价越来越高了?”

坐在外面听着的曹寅正要作答,就听到丹卿说道:“因为咱们采买的多,影响了当地的市价,略微有些涨幅是正常的。”

曹寅顿时愣住,早就想好了要如何才能让公主们明白他没贪墨的话全都咽了下去,突然感觉自己太过自负,完全低估了皇家公主们的能力。

他还等着她们看不懂账本的笑话,但如今却觉得,自己这般小人心思,才是真正的笑话!

公主们哪里是不懂啊,她们简直是太懂了!

四公主才五岁,他五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好像还觉得皇上也没什么大不了,整天想方设法的胡闹,故意招惹皇上生气呢!

可四公主却不但已经知道体恤百姓,拿出银子赈灾,还能清晰的整理账目,甚至知道大量采购会导致价格上涨,这简直是??

多智近妖。

这四个字在曹寅的脑海里盘旋着,叫他额上浮现出冷汗来,心道自己可真是有眼无珠,一直觉得四公主可爱,总想着去逗她玩,却不知自己是惹上了个什么怪物。

“曹侍卫,你很热吗?”

研究明白了的丹卿拿着表格出来找曹寅,却见他一头汗水,便问道。

她们屋子里一直生着炭火,怕是曹寅穿的太多,可别给热晕过去。

康熙的侍卫要是晕在她们屋里,指不定传出什么离谱的话来。

大公主也觉得不对劲,赶紧叫婢女开开窗,又叫拿凉一点的茶来给曹寅喝。

曹寅可不敢多留,立刻起身说道:“奴才没事,一会儿出去散散就好了。不知公主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奴才。

曹家是诚心要办好这次的差事,所以做得严谨,以丹卿的眼光,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将那表格递给曹寅道:“你回去叫人将这表格誊抄一遍,以后每日填好当天的进展后叫人送来给我们看就行。”

曹寅双手接过那几张纸,然后恭敬的告退。

刚出了院子,还没来得及好好散散汗,他就又被康熙传召过去了。

康熙原本让曹寅来教公主们看账本,也是抱着看曹寅笑话的心态,本等着他求饶,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出来了。

康熙翻看着曹寅带过来的表格,觉得有点意思。

这表格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将账本上的事项重新誊抄了一遍,但再横竖一对比,又发现这样记账确实比原先的账本更清晰明了。

若说有什么不便的地方,那便是用了好大一张纸。

毕竟要用毛笔写字,不可能写的像现代硬笔那般小,所以丹卿在画格子的时候就留足的地方,故而这张表格的“占地面积”着实不小,摊开来几乎铺满半个书案。

这就意味着这表格平时只能折起来或者卷起来存放,不如账册那般既便携又查看方便。

虽说这表格目前看起来还不算那么实用吧,但它出自两个小公主之手,就已经足够惊艳了。

“梁九功,去赏两个公主。”

康熙龙颜大悦,然后又指着那表格道,“叫人去裱起来挂在墙上,每日填写好叫公主们来看!”

宣纸薄脆不易保存,但若是像画作一般装裱起来,就不会轻易损坏了。

这可是他闺女们第一次做事交的“作业”,非常值得留存下来。

于是康熙的临时书房背景墙就从之前的朝拜图变成了记载赈灾事宜的硕大表格,往来的众臣都会好奇的问一句,在得知是公主们做的,不免都要上两句。

等到几日之后赈灾粮陆续运到之时,两位公主仁善聪慧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五台山。

对此,大公主觉得有些羞愧。

外面都将她跟丹卿的功劳并肩而论,甚至因为她更长些,便以为是这件事是她主导的,可只有她和丹卿知道,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丹卿的主意,她只是跟着做罢了。

大公主不想贪功,便悄摸摸的去问太皇太后该如何说明这一切,太皇太后听罢后笑了。

“傻姑娘,你妹妹若是要争这个功,当初干脆自己去做,不要带着你就是了啊,”

太皇太后含笑道,“她既然事事都带上你,就是想让你一起领这个功劳,而你愿意拿银子出来赈灾,也一直帮着处理事务,这份功劳本就是你的,又为何这般忐忑?”

大公主还是纠结:“我是帮了忙,但主要还是四妹妹的功劳,如今外面传的离谱,竟成了我的主意,我若冒领,还有何脸面面对四妹妹?”

太皇太后干脆直接叫人将丹卿请来,让她们姐妹两个当面“对峙”。

丹卿听了大公主的纠结后,也是笑了。

“大姐姐你也太多心了,外面愿意怎么传就怎么传呗,左右咱们本就只想救济百姓,并不是冲着什么好名声去的,“

丹卿要比大公主洒脱许多,“再说了,我才多大,如今这好名声给你不是更有用吗?”

大公主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到了可以开始相看的年纪。

虽说都知道她要嫁去科尔沁,但嫁给谁目前还没定下来。

若是大公主能有个仁善聪慧的好名声,那科尔沁部自然也会更加重视她。

估计康熙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也不会纵着底下的人这么传话。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大公主还是会觉得有些亏欠的丹卿,之后对丹卿更是愈发的体贴了。

丹卿如今也觉得大公主秉性不坏,是个好姑娘,愿意与她多亲近,姐妹两个每日黏在一起同进同出,就连常宁见了都觉得酸。

“皇上,您能不能管管您闺女?”

常宁气鼓鼓的坐在康熙的书房里,“我从京城过来,就想跟大公主多说说话,可四公主一直都杵在那儿!”

康熙挑眉:“是丹卿不愿意回避?”

常宁更气:“是大公主不让四公主走,还拉着她挑我带来的礼物!那些可都是我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

康熙:………………

敢情是你管不了你闺女,就来为难朕?

朕的闺女白得好东西,朕为啥要管!

康熙懒得搭理常宁,只叫他要是闲得慌就去山下帮着赈灾。

正巧丹卿和大公主携手而来,试探着问康熙,她们能不能去看看赈灾的情况。

太皇太后要在五台山上住足四十九天,如今还有余,康熙琢磨了一下,觉得拘着闺女们在这禅院里也没意思,干脆就叫常宁陪着她们一起下山。

正好行宫附近就有粥棚,公主们可以回到行宫里去住,倒也方便。

康熙派人问过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也同意了,于是宫女们便开始收拾起行装。

丹卿倒是稍微有一点点舍不得。

虽然她们在这里已经住了十余日,但只有法事开始的第一天她被允许一起去寺里参拜,再之后便一直留在这座殿院内,还没来得及多看看五台山的美丽风光。

当然,也并没有见到她曾猜测住在五台山上的顺治皇帝。

临下山之前,丹卿实在没忍住偷偷问苏麻喇姑,她的皇玛法是不是真的在这里,苏麻喇姑强忍着笑意叫丹卿晚上早些睡,不要总熬夜。

Age:......

她,没,有,做梦!

她就是单纯的好奇而已!

送走了两个公主后,苏麻喇姑回头就讲这件事当乐子讲给太皇太后听。

太皇太后听罢却是若有所思:“你说嘎珞是不是真的瞧见了什么?”

小孩子灵台清明,能见大人不能见之物,这也是为何太皇太后不让公主们往前面法事那边去的缘故。

原本以为没有什么妨碍,可丹卿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让太皇太后不得不多心。

因为这次的法事说是为万民祈福,但其实也有为顺治祭奠积福之意。

这些时日太皇太后日日去前面诵经,却从未曾在梦里见过儿子,今日丹卿这一句看似天真的话,却叫她觉得儿子是来过的,只是去见了他的小孙女,而没来见她这个额娘。

太皇太后这些年总是回忆过去种种,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顺治,如今觉得顺治不肯来见他,心里便万分难过,晚膳也没用,只是一个人偷偷垂泪。

苏麻喇姑劝不好,只得叫人去请康熙。

康熙听说了始末之后,对太皇太后道:“祖母,汗阿玛仙去已久,早该转世轮回,又哪里还能托梦?丹卿不过是在宫里听了些离谱的传言当了真,才会有此一问,并不是真的遇到汗阿玛托梦了。”

太皇太后兀自不肯说话。

康熙继续哄道:“您想啊,丹卿那么孝顺,若是真的梦到了汗阿玛,她怎么可能会不对您说呢?怕是早就仔仔细细的描述给您听了!”

这句话,太皇太后却是听进去了。

“你说的对,他要是真的回来了,嘎珞不会瞒着我的,”

太皇太后总算是缓过神来,“我没事,就是有些思念你汗阿玛了。也不知道她们到行宫没有,就叫她们两个住在山下,我总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康熙安慰道:“有常宁跟着呢,您放心吧。他虽然不靠谱了点,但对自己闺女还是极好的,行宫里什么都不缺,不会亏待了她们。”

此时丹卿和大公主的确已经住回了行宫。

虽说这次只有她们两个人了,但她们也没叫多整理宫殿,依旧一起挤在东配殿里。

常宁这次过来运了不少物资,皇太后不在,行宫膳房便依着两位公主的口味,多做了几道小菜。

丹卿和大公主两个人自然是吃不了的,但常宁的饭量大,也不挑嘴,剩下的菜基本上都进了他的肚子,倒也不浪费。

一夜好眠过后,第二日丹卿和大公主便亲自去看了存储赈灾粮的库房,晌午的时候,又套了马车去了粥棚。

虽然一直都知道五台山附近灾情严重,但只看文字记载和亲眼看到灾民,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

因为知道要施粥的缘故,所以大批的灾民早早就聚集了过来,他们几乎各个都破衣烂衫,甚至衣不蔽体。

可如今,已经是深秋。

寒风之下,他们只能尽量围在一处,但依旧每个人都瑟瑟发抖。

丹卿突然间就意识到自己忽视了什么??

她忘了这些灾民少粮自然也会少衣,只怕家里好一点的衣裳早就拿出去典当换粮了!

当初设计粥棚位置的时候,她们只顾着计算单个粥棚覆盖的面积更大,减少人力成本方便管理,却没想过在这样的天气里,让灾民们出门领粮食,本身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早知道,就不该节省这个成本,将粥棚设得离村里更近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