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年會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景。
二月二,龍抬頭。
雨季如期而至。
楊定穿著一身苦力服,好像鄉間行走的勞力,踏足硬化的土地,打量著五羊城西邊的耕田。
說是耕田,其實五羊城附近的田已經不怎麽種水稻了,反而是果蔬牧場比較多。
“這雨還得下蠻久,蔬菜不好種,反而水果比較多。”
農部的官員英祿指著邊上一塊田內,滿座的木瓜笑道:“木瓜已經開始結果,過段時間青木瓜就可以采摘下來,送去切成瓜片炒菜,市面上還是蠻多人購買的。”
“產量多,還便宜對吧?”
楊定打量了一眼,這些木瓜都是九十二年末種下的,現在都已經一人多高了。
木瓜是全年瓜果期,所以只要看到開花,就要要是對同一批次進行修剪,保證一側能張一到兩個果,一年下來,單單木瓜的產量,就足以支撐五羊城內所有人人家吃上大半年。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吃木瓜嘛!
總會配套點其他的。
走在農場附近看看,許多的牛羊馬匹在撒歡,由於靖國缺少大量的牛馬,因此農部花費了不少心思在全國各地都有培育場所,看著從北面走私來馬兒後代,楊定不由得感慨:“確實不錯,不過還得好好的培育才是。靖國缺馬,希望能在有朝一日,能組織起一批騎兵來。”
“會的。”
農部官員笑著應和楊定。
除了參觀一下五羊城郊外的農場,楊定還去微服視察了鄉村的學校。
小學通常是一個鄉聚集在一起創辦的。
禮部尚書陳丹,為了減少朝廷的支出,勒令給每座學校配備專屬的學田,這些天並不是弄來出租的,而是從課程上就開始調整,要求所有學生必須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種地,不管收成如何,所獲的食物全部用來供給孩子們日常食用,用來頂扣夥食費。
這一門課算學分,沒有學分,你就別想畢業了。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是殘疾人,那麽朝廷允許孩子不用參與體力勞動,還會給補貼。
但前提是,你得有殘疾證。
那玩意兒辦理起來十分麻煩,而且一般的農家也不會把殘疾的孩子送去上學。
畢竟生活很艱難,養一個殘疾孩子更艱難。
學田制度楊定是肯定拍手叫好的。
放在地球,其實多少學生能有這種農業體驗?
雖然他沒上過學,但是去的地方不少,也有電視可以看,多少孩子是五谷不分,四體不勤,只會刷題的?
所以多動動,就當鍛煉身體和培養珍惜糧食的信仰了。
正巧,楊定去的農場最近的農場小學裡,學生們只有五六歲大小,已經在先生的帶領之下,開始進行翻耕。
其中幾個孩子揮舞著長鞭,學著大人模樣,冒著雨拉著犁耙在地裡將土翻出來。
年紀小的前去溫室,搬出青苗,開始在已經翻好的地裡開始插秧。
在靖國,尤其是熱帶,一年就是三季,搶的就是時間,所以當雨下來的之後,就可以開始插秧,然後等到雨停,活下來的水稻就能長得又大又好,兩季之後肯定豐收。
每年豐收的糧食,都能支撐學校一年的用度。
楊定看了一會兒,親自上場。
“陛下,不至於。您也是萬金之軀,何必如此?”農部尚書大驚,趕緊上前來阻攔。
不過楊定可沒給他說話的意思,拿起秧苗,踩在一塊濕潤的泥地中,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插秧。
一板一眼,十分標準。
老實講,自從穿越到這個世界之後,他就好幾年不曾下地,忙了一會兒,頓時感覺腰酸背痛。
站起來看向四周,學生們卻不覺得疲憊一樣不停忙碌,不由得讓他汗顏。
“他們都會是我靖國未來的棟梁。”
楊定有感而發,一副聖賢明君的形象直接拉滿。
陳安一邊讓角落裡的畫師畫楊定與民同樂的畫像,一邊悄咪咪摸過來:“爺,不知道您有沒有什麽想要寄語給學生們的?”
楊定瞥了他一眼,不愧是深得朕心的太監,銜接得完全沒問題。
不過楊定想了一下,笑道:“寄語就不用了。只是忙碌之後,朕想到了曾經看過的兩首詩。一位叫做李紳的詩人這樣說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農民不易,糧食更不應該被踐踏。咱們靖國必須勸導百姓珍惜糧食,萬萬不可學辰國那世家,一個個對百姓敲骨食髓,吃相難看至極,實在令人作嘔。”
“陛下大才啊!”
隨行的幾個起居注和史官聽罷不由得眼前大亮,接著在實錄上寫:“帝幸農場小學,親插秧,觀後生,遂感慨農事艱難,有感而發作《憫農》二首,其一:‘鋤禾……’,其二:‘春種……’以此規勸我靖國百姓當珍惜糧食,萬萬不可學辰國之卑鄙世家,驕奢淫逸,迫害良民……”
總之寫完之後,也插玩了秧後,楊定就帶人回去了。
今天他出來微服,目的就是看看今年的糧食產量會如何。
大體的數據已經得到,經濟作物相較於水稻而言,種植量反而少了很多,而靖國南部的熱帶地區,理論上不需要種植那麽多水稻的,應該盡快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給靖國換來更多的收益才是。
但是民間的小地主, 不肯流轉加入合作社的家夥,就是這麽頑固,看來還是要多多推廣合作社,以及生態立體農業才是。
這樣才能倒逼小地主朝著大農場方向邁進,同時完成集約化生產和城鎮化的產生。
否則生產效率這一方面,會大打折扣。
忙了一天,楊定也是累壞了,不過他還是悄悄把小光淑妃悄摸請到了交泰殿,許久不見,甚是想念,很快就顛鸞倒鳳起來。
陳安則是在交泰殿外的小亭子裡,拿到了明日發行的帝國日報看了看說:“打回去重寫,《憫農》這兩首詩遍觀書籍,也未曾聽過,必定是陛下所言。而陛下假拖什麽李紳所言,那不過是謙虛而已。還有,此二首詩交給禮部尚書,讓他看著辦。”
“喏。”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54章 微服私訪)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我從替身成為皇帝》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