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自己提出了發誓,還是讓一邊的秦少羽有些動容的,隨後陰弘智也是看著秦少羽道:“少羽呀,以前我的侄子,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一定不是一個好人。
不過,現在的我的侄子,我可以打著保票的告訴你,他已經改變了,你可以去長安城打聽一下,不知道有多少長安的百姓受過我侄子的恩惠。
敦化坊中,一兩萬人全部都依靠我的侄子。
所以我也可以用我的人格來擔保,我的侄子已經改變了,希望你可以給他一次機會,一次彌補的機會。”
李佑和陰弘智的雙雙保證,讓秦少羽露出了糾結的表情,他想了好一會,才看著李佑和陰弘智道:“李佑,衡兒你可以帶走,你要一輩子對她好,因為這是你欠她的。
不過,我不會去你的地方,希望陰先生可以收留我,我可以在你的府上一邊做侍衛,一邊跟著師傅練習刀術,如果有一天,當我知道你對李衡不好,我一定會用我的刀找你...。”
這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了吧...李佑和陰弘智四目相對的看了一下,跟著陰弘智笑著點頭:“可以...而且你放心,如果李佑敢對衡兒不好,我這個舅舅也一定不會放過他...。”
.............................
李佑這邊得到了結果,這個結果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但是回敦化坊的陰妃那邊,卻還是一頭的麻煩,李衡的這個名分到底該怎麽解決,陰妃一直到現在還是沒有一點的辦法。
李衡的娘親是秦怡,這位秦怡進入了宮中之後,一直都在立政殿工作,雖然秦怡長的很好看,但是李世民那個時候卻並沒有對這位長相漂亮的小宮女有什麽心動。
李世民的后宮一共娶妻十五位,一位長孫皇后,十四位后宮妃嬪。李世民最愛的女人,當屬正妻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比李世民小兩歲,在她十三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李世民。
其次李世民現在最喜歡的女人名叫徐惠,就是徐賢妃,這位徐惠在五個月的時候就會說話了。在四歲時,已經熟讀《論語》,徐惠八歲時,就能寫文章。
徐惠的才情在很小時候就已經顯露出來,她的作品深受坊間推崇,李世民知道後,便將徐惠召進宮廷,冊封她為才人。入宮後,徐惠的才氣深受李世民的親睞,冊封為充容。在政事上,徐惠大膽諫言,深得李世民的賞識。
有人一定會詫異,不對呀,不是說李世民喜歡武則天武才人嗎?
事實是李世民並不喜歡武則天,當然了,對於李世民時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但是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李世民馴馬一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李世民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
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立即耍了個小聰明對李世民說:”我能製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
李世民哈哈大笑,連忙誇獎武則天的志氣,但是武則天卻不知道,她已經出局了。
首先你看這段話武則天對於馬的態度,可以看出不是一般女子。
普通男人都會對於這樣的女子忌憚,更何況皇帝,皇帝的心思是最難猜的。武則天回憶說李世民誇她志氣,但是真的是這樣,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李世民對武則天的不小覷。
你覺得一個皇帝會對心橫手辣的枕邊人很喜歡,更何況那個時候的李世民已經老了,皇帝已經老了,更不能留隱患。
所以武則天一直都是才人,她後來表現的越聰明,就越讓李世民你忌憚,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就是證據,相反之下,徐惠這個人溫柔,貼心,沒有心機,且事事都以李世民為主,有點像長孫皇后,這也是李世民喜歡徐惠的主要原因。
秦怡就差很多了,雖然也有些稚嫩的漂亮,但是她還接觸不到李世民,長孫皇后在的時候,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全部,長孫皇后走了,那段時間,李世民是真的沒有什麽心思去接觸女人。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之間的愛情。
長孫無垢十三歲就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那是他們都小,不懂愛情為何物,但是,他們卻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一起成長和生活,而朦朧的感情,就在年輕的歲月裡慢慢沉澱。
此後他們一起度過了二十三年的風風雨雨,李世民后宮佳人無數,但是唯有長孫皇后,一生一世與他相伴,李世民生命中每一個重用時刻,身邊伴隨他的唯有長孫皇后。
從不受李淵喜愛的秦王,一步步攻打天下,玄武門之變、加冕稱帝、開創貞觀盛世...可以說,長孫皇后是這段歷史唯一的女主角。他們有一種默契,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一個權利的顛覆,必然伴隨著無數的流血犧牲,風聲鶴唳,一將功成萬骨枯。李淵一生疼愛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並早早立他為太子,可以說李世民的稱帝並不是什麽偶然,這是李世民的王者野心。
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奪權,逼父親李淵退位。李世民知道,自己已經是破釜沉舟一役,如果失敗,就是萬劫不複,甚至歷史上都會背負累累罵名,但是他不甘心,所以他來了一場豪賭。
風霜蕭瑟的玄武門,李世民身邊沒有別人,他隻帶了長孫無垢在身邊,緊緊握住她的手,他們同生共死。
這並不是李世民強行帶上她,而是她主動請纓來到戰場,給予他無限的心安,讓李世民安心戰鬥,他的身後便是那繞指柔,永遠陪在他身邊的長孫無垢。
後來,李世民不負眾望,成為唐太宗,他勵精圖治,后宮也漸漸充實,都說守得住清苦,不一定耐得住繁華。后宮千嬌百媚,姹紫千紅,但是李世民的真心卻沒有變過,長孫皇后在位二十三年,盛寵不絕,夫妻恩愛。李世民和她有七個孩子,可以說李世民的絕大多數孩子,都是長孫皇后所生。
長孫皇后去世前一年,還剛生下了李世民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愛,可以說是愛屋及烏。
陰妃的兒子李佑(可憐呀...!)叛亂,李世民毫不留情的殺了,他本是篡位登基,對這種事非常敏感,無論妃子如何哭訴,都沒有動搖過他的心。
但是長孫皇后的兄長安業叛亂,李世民雖然生氣,但是卻還是問了長孫皇后的意思,長孫皇后勸李世民不要殺了他,畢竟是她的哥哥,李世民便免了他的死罪。
並不是所有人的請求李世民都會答應,但是長孫皇后不同,在李世民的眼中,她是智慧的、才華無雙的,正因為如此,他會顧及長孫皇后的顏面和尊嚴,對她周圍的人愛屋及烏。
有大臣直言不諱,在朝堂上令他顏面掃地。他的怒火一直延續到后宮,在她面前,碟碟不休地責罵、抱怨。
說得興起,一轉臉,卻不見了皇后的身影。正疑惑時,忽見皇后從室內走出,著隆重朝服,對著他行了大禮。他心下一驚,不明白發生了何事,剛剛皺起眉,她已鄭重其事高聲恭賀,恭賀他得一良臣。他怔了半晌,忽然笑出聲來,皇后這勸政的招兒可真是特別啊,心裡的陰霾頓時煙消雲散,看著她繃緊的臉,忍不住笑了又笑。
有她在身邊,似乎連惱怒之事都變得有趣了。累了倦了,他便躲進她的宮殿裡,哪怕只是奪過她正翻看的書卷,隨便瞅一眼,心裡也是歡悅滿足地。
她一直躲在他身後,做著最安靜的皇后,不曾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伯載入史冊,但她卻是歷史上無人能及的千古一後。她的功績,都藏在日常的點點滴滴裡,藏在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用柔情似水,一點點滲透進他的血液裡。
以為這一生,歷經苦難,終於一切安穩,從此便可以相依相偎,永不分離,猶如初遇時,那青梅竹馬的兩小無猜。
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小他三歲的皇后,會一病不起。看著纏綿病榻的她,他的心早已如亂雨落池塘,當所有的藥物都失去功效時,他以九五之尊親臨寺廟為皇后祈福,下詔修複天下名勝為皇后增歲。他握著她逐漸瘦弱的手,恨不能時光停留,再不流逝,若能換她安好無恙,他願拿這天下去換。
只是,在生離死別面前,一個人的願望顯得如此渺小。縱使他能左右全天下人的命運, 卻終是改變不了他和她的命運。
長孫皇后逝世時年僅三十六歲,自十三歲初嫁,與李世民攜手走過了二十三年的風風雨雨。
從此,思念如潮水,將李世民淹沒。他在宮中建了高台,日日夜夜站在高台之上,眺望著皇后的陵墓,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鋪開。少年時的初相遇,悲傷時的彼此安慰,戰時的互相牽掛,身處險境時的默默陪伴。他征戰一生,被父親猜忌,被兄長排擠,在親情裡傷痛沉浮,唯有她,無論身處險境還是置身榮華,哪怕他被全世界拋棄,她都始終默默站在他身後,陪他風雨同舟,不離不棄。
從此,茫茫人海,再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撫平他眉間的皺紋,再也沒有一個人,與他抵頭相依,訴盡綿綿情話。
有人說,他們是世間絕無僅有的帝後,也是一對恩愛夫妻,世間苦,唯你甜,如此情深義重,令人感動...他對她的兄長長孫無忌重用有加,立她的兒子李治為皇帝,這一切,只是想要告訴她,他對她的情意,縱使隔了生死,亦鮮亮如初。
猶如十三歲那年,她微笑瑩瑩地走進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