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朕並不聰明,無祖上治國之手腕,但絕非亡國之君。
可朕手下的臣子,卻沒有幾個好的,大半皆是亡國之臣!
我大明走到今日,那些貪官汙吏、枉負聖恩的臣子當是罪魁禍首!”
郝光明一聽就想笑。
但他到底記得,如今崇禎時他的準老丈人了,又興許會在幾日內國破身死,於是終究忍住了。
可他仍忍不住在心裡吐槽:崇禎,不愧是你,都這時候了還在甩鍋呢。
崇禎可是盯著手機中的郝光明呢,雖然郝光明沒說話,可崇禎卻看出郝光明神色有異。
於是皺眉問:“怎麽,朕說的難道不對?”
郝光明道:“不能說完全不對吧,但也僅是和正確說法沾了個邊而已。”
“此話怎講?”
郝光明回憶他所看到的各種關於亡國之因的說法,略一沉吟就道:“大明會走到今日,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明建國時便沒考慮跳出我中華數千年治亂循環的怪圈。
所以大明建立後注定是要亡的,後面的皇帝如果只是修修補補,沒有進行天翻地覆的變革,也至多能讓大明多延續幾十年罷了。
兩百多年亡國,還是三百多年亡國,在我們後世人看來並沒有太大區別。
至於說為什麽沒有跳出治亂循環的怪圈,又該如何跳出來,這個問題太大,我一時是沒辦法講清楚的。
這第二個原因,便是大明從建國之初,國家的權利就開始慢慢被士紳地主階級竊取。
早在正德之後,這天下其實暗地裡就易了主。與其說是你們朱明皇室的,不如說是士紳地主的。
等到了你這時,可以說天下早已經失控,不受皇權掌握了。
而士紳地主大多目光短淺,只能看到自己的那點利益。
所以他們在霸佔了朝堂上的多數官位後,只顧爭權奪利、排除異己、謀取私利,對於天下是否敗壞並不在意。
因為這些人很多都看清了,即便把朱明換成了李順,或者別的王朝,依舊要用他們士紳地主來維持統治。
或許早期會像明太祖、成祖時那般,皇帝強橫,士紳地主被壓得抬不起頭來,但只要過幾代人,這天下事就依舊是他們說了算。
所以,當流賊肆虐、建奴入關、天災連連,只要不是殃及到他們的利益,他們是不會真心去應對的,甚至還會見縫插針地謀取私利。
你作為皇帝,站在這天下的最頂端,平民百姓則是在最下面。
中間的士紳地主們欺上壓下,平民百姓為了活命不得不造反。
此時你被士紳地主階級架空權力,又無法和底層的平民百姓溝通,於是被這兩大群體一起對付,大明能不亡嗎?”
崇禎聽到這裡若有所悟,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這時又聽郝光明道:“這第三,眾說紛紜,但要我來說,還是得怪你自己。
就像我之前曾說過的,你既沒有識人之明,用人又不得法。
所以你執政十幾年,大明本來不少的忠臣良將都被你整沒了,最後滿朝文武大半不是奸佞小人就是廢物。”
“朕不服!”崇禎忽然氣呼呼地打斷了郝光明的話,“朕縱然治國手腕不如祖上,卻也不至於像你說的那麽不堪!”
也得虧郝光明如今在另一個世界,如果在眼前,
崇禎都想拔劍砍人了。 “不服?”郝光明笑了,也不再顧及這位準老丈人的面子,“遠的不說,孫傳庭你是怎麽用的?再往前說,盧象升你又是怎麽用的?這兩人又是怎麽死的?
如果不是你錯信楊嗣昌、高起潛這樣沒有能力隻知打壓異己、謀取私利、不顧大局之人,又怎麽會讓盧象升、孫傳庭這樣的棟梁蒙冤身死?
大明人口這麽多,又養士兩三百年,縱然其中大部分都成了這江山的蛀蟲,但有心匡扶社稷的棟梁之材同樣為數眾多。
就如我知前告知你的那些殉國大臣名單,且不說他們能力如何,對大明的忠心是不用懷疑的吧?
這些人之前是有多少得到你信任和重用的?
就說李邦華,在闖軍合圍京城之前,是否曾多次力薦你南下,或者讓太子南下監國,你聽了嗎?
無識人之明又無用人之能,分不清正確和錯誤的建議,多疑反覆,急功近利,沒有擔當,這些都是一個皇帝不該有的缺點,而你全都有。
所以你敢說,這大明走到今天,你作為皇帝不該負主要責任?”
隨著郝光明的話,崇禎明顯越來越憤怒。
可當憤怒到了極點,他不僅沒有爆發,反而徹底沉默了。
等到郝光明說完,朱媺娖見崇禎神情抑鬱、滿臉頹唐,頭上更是白發叢生,不禁關問:“父皇?父皇你沒事吧?郝先生的話你不要往心裡去,畢竟他所說也只是後人言論,未必正確。”
“不,”崇禎搖頭,滿臉苦澀,自嘲地笑道:“他說的對,或許朕真就是個亡國之君。而今,也果然要亡國了。”
見此,朱媺娖氣惱地等了手機中的郝光明一眼。
郝光明過了一番嘴癮後,這時也意識到他說得太多、太過分了。
卻是拋去現代人對歷史的已知和見識不談,一般人坐在崇禎這個位子,真未必能比他做得好多少。
畢竟大明這艘船本就破爛不堪,將要沉了。
再加上受準老婆的眼神殺威脅,郝光明趕緊道:“當然,大明走到今天這一步,絕不全是你的責任。
正如我之前所說,第一是大明建立之初的制度有問題,後面又沒有改革好。
第二則要怪士紳地主階級的龐大、貪婪、目光短淺、自私自利。
第三才是你的一些責任。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也是你之前問為什麽清朝後面能挺過那麽多次農民起義,而大明卻沒有的主要原因。”
聽見這話,想起之前的疑惑,崇禎終於又打起精神,問:“什麽原因。”
“小冰河時期。”郝光明道,說完見崇禎、朱媺娖都露出疑惑之色,他便進一步解釋道:“也就是天災。你難道沒發現嗎,從你爺爺萬歷年間開始,天災越來越多,到了你執政時,更是天災頻發,遍及全國各地。”
崇禎點頭道:“確實如此,但大臣們都說是朕失德,才招至天災懲罰,因此朕繼位至今,前後共下了六次罪己詔,可惜依舊得不到上天憐憫。”
“可笑!”郝光明差點沒人住爆粗口,“什麽皇帝失德招致天災懲罰,都是瞎說。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在你們這個時代,不僅是大明天災連連,世界各地,也即是大明之外的所有地方,全都是如此。
這都是小冰河期到來造成的——氣候的改變,才帶來頻繁的、大規模的天災。
清朝後面能挺過那麽多的農民起義,首要原因就是小冰河期在清朝初年就過去,天災減少,百姓自然好過些。
因此,即便清朝那些人比你們明朝是壓迫得更厲害,可只要百姓能活下去,他們就不會大規模地造反。
另外,清朝時番薯、土豆、玉米等海外農作物的傳入及普及,讓百姓可以果腹的糧食更多了。
這同樣是清朝能養更多百姓,壓迫百姓那麽狠,卻還堅持了那麽久的原因。
然而,即便沒有明末的頻繁、重大天災,糧食也大大豐富,清朝後面一百年仍幾乎是在鎮壓大規模農民起義中度過的,可見它對百姓的壓迫是多麽狠。
它對內壓迫百姓,恨不得敲骨吸髓,對外卻接連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可以說讓我們中華兒女屈辱了幾百年!
現在我們提到清朝都恨得牙癢癢——如果我們這時候的人回到過去,在你們明朝還可能會幫扶大明,可要是到了清朝,那是必須要造反的,絕無第二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