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东湖书院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院内古木参天,檐下风铃轻响,藏书楼内书卷泛黄,散发着淡淡墨香。秋日午后,我与张文远、李铁牛、王守礼聚于藏书楼,手中捧着《传习录》,为翌日的辩论会做准备。
张文远推开窗,秋风拂面,他皱眉问道:“悟清兄,阳明先生言‘知行合一’,可为何世人多知而不行?”
我放下书卷,沉吟道:“子明兄,知而不行,或因心志不坚,或受外物牵绊。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修心之道,正在于此??时时自省,方能知行相合。”
李铁牛拍案笑道:“林兄弟说得好!修心如登山,知是路径,行是步伐,缺一不可!”
王守礼却摇头:“世事如棋,心乱者众,如何能日日自省?”
我微微一笑:“守礼兄,乱中求静,方显心性。儒道之学,皆教人澄心静虑耳。”
正议论间,一位须发如雪的老者缓步走入藏书楼,他是书院资深导师陈老先生。他目光扫过我们,颔首道:“诸位学子,辩论将至,可有心得?”
我拱手道:“陈老师,学生正研读《传习录》,欲明‘知行合一’之真谛,望不负明日之争。”
陈老先生捋须笑道:“好,心学之道,重在体悟。明日以理服人,莫逞口舌之快。”
我恭敬应是,心中暗下决心。
翌日,讲堂内座无虚席,檀香袅袅,学子们衣冠整齐,神情肃穆。辩论会由书院学正赵子昂主持,他面容俊朗,目光如鹰,素有“书院第一才子”之称。今日辩题为“知行合一之实践意义”,气氛紧张而热烈。
赵子昂率先起身,声如洪钟:“诸位,阳明先生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然在下以为,知乃心之根本,行不过外在之形,故知重于行。”
言罢,他环视全场,嘴角微扬,似有挑衅之意。台下学子议论纷纷,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我深吸一口气,起身反驳:“赵兄之言,恐有偏颇。知与行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若知而不行,则为空谈;若行而无知,则为盲动。”
赵子昂冷笑:“林清扬,你不过新入书院,焉能深谙心学?知乃根本,行乃枝叶,本末不可倒置。”
我正色道:“赵兄,阳明先生有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本是一体。知而不行,非真知也。”
赵子昂脸色微变,强辩道:“世人之知,常超出行,知行岂不可分?”
我摇头:“知超出行,乃心性不坚,非知行可分之证。吾辈,当以知导行,以行验知,方能致良知。”
此言一出,台下掌声如雷,陈老先生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赵子昂恼羞成怒,厉声道:“林清扬,休要巧言令色!心学之道,尔等浅薄之人安能领悟?”
我淡然道:“赵兄何须动怒?辩论为求真,非争胜。若有理,自当以理服人。”
赵子昂冷哼一声,拂袖退场,辩论会以我的胜利告终。然我心中明白,此举或已得罪赵子昂,日后须多加小心。
辩论会后,我独自行至东湖边,湖面波光粼粼,远山如黛,秋风送来阵阵凉意。方才的激烈争辩让我心绪难平,我席地而坐,欲借湖光山色平复心境。
忽地,一阵雾气自湖心升起,一道身影缓缓走来。他身着青灰道袍,须发飘然,目光深邃如星,此人便是书院中鲜少露面的道玄子。
他停下脚步,微笑道:“林公子,今日辩论,老朽旁观,见你才思敏捷,心性不凡,颇有感触。”
我连忙起身,恭敬道:“道玄子前辈,晚辈何德何能,得蒙前辈谬赞?”
道玄子摆手:“不必自谦。老朽观你,似有困惑未解,可愿一谈?”
我点头:“前辈明察。晚辈修行多年,兼习儒学,然儒道之理,时有冲突,心中常存疑惑。”
道玄子颔首:“阳明心学言‘心即理’,道家则云‘道法自然’,二者看似相悖,实则相通。心静则理明,理明则道现,修行之人,当明心见性,方能证大道。”
我若有所悟:“前辈之意,儒道交融,方为正途?”
道玄子笑道:“然也。”他自袖中取出一卷古籍,递与我,“此乃《心学要义》,老朽赠你,望你细读,或许能解心中之惑。”
我接过书卷,感激道:“多谢前辈厚赐,晚辈定当勤勉。”
道玄子微微一笑,身形渐隐于雾中,湖面复归平静。我凝视手中书卷,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此后数日,我沉浸于《心学要义》的研读,其间妙语连珠,令人叹服。书院生活亦丰富多彩,与张文远、李铁牛等人切磋学问,探讨修行,友谊愈发深厚。
某日,我于藏书楼偶遇柳如烟。她一袭淡绿长裙,手捧古籍,眉目如画,见我进来,笑道:“林公子,近来可好?听说你得道玄子前辈指点,想必大有进益。”
我谦逊道:“柳姑娘过奖,不过略有所得。姑娘琴艺精湛,今日有暇,可否赐教?”
柳如烟欣然道:“林公子若不嫌弃,请至琴舍一叙。”
琴舍内,檀香袅袅,琴声悠扬。我与柳如烟合奏《高山流水》,琴音相和,意境深远。曲罢,我叹道:“柳姑娘琴艺超凡,令人心醉。”
柳如烟道:“音律之道,在于心静。心静则琴美,修行亦然。”
我深以为然:“心静则道显,姑娘之言,与道玄子前辈异曲同工。”
夜深人静,我独坐厢房,窗外月光如水。我翻开《心学要义》,细细品读,运转功法,体内灵气缓缓流转,心境愈发澄明。书院的学术争鸣、道玄子的指点、朋友间的相处,皆如涓涓细流,汇入我心。
儒家的“知行合一”教我入世担当,道家的“道法自然”令我超然物外,二者在我心中交融共生。我隐约感知到,修行之路似有更高层次在前,如元婴境的微妙气息,虽遥远,却不再虚幻。
我推开窗,秋风拂面,心中默念:“心即理,道即心,证道之路,渐行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