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刚过,京城便传来消息:皇帝在春祭大典上突然昏厥,虽经御医紧急救治苏醒,但病情反复,朝野震动。太子与二皇子各自调动亲信,加强宫中守卫,局势愈发紧张。
林家这边,莉亚早已预料到这场风暴迟早会来。她命人将江南各地的账目重新梳理一遍,确保一旦有变,林家能在最短时间内调动足够的资源自保。同时,她密令阿南加派人手潜入京城,密切关注皇宫内外动向,并随时准备接应可能需要的人手。
正月初八,皇帝驾崩的消息终于传出。朝廷封锁宫门,太子与二皇子同时召集心腹大臣商议继位之事。一时间,朝堂之上剑拔弩张,暗流涌动。
“小姐,现在动手吗?”阿南低声问道。
莉亚却依旧沉稳:“不急。”
她知道,此时贸然出手只会被各方势力当作眼中钉。她要等,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再以调停者的身份出面,既可赢得新君信任,又能稳固林家地位。
果然,不出三日,太子与二皇子因皇位继承问题爆发冲突,禁军内部也分裂为两派,局势几近失控。最终,在礼部尚书李文远的主持下,群臣推举年仅十二岁的三皇子登基,由太后垂帘听政,太子与二皇子分别被封为摄政王与辅政王,共同辅佐幼主。
这一安排看似平衡,实则埋下隐患。太后出身寒微,根基不稳;太子野心勃勃,不甘居于人下;二皇子阴险狡诈,暗中拉拢旧部,意图东山再起。
而林家,则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始终保持低调,既未支持任何一方,也未表现出对皇权的觊觎。然而,正是这份冷静与克制,反而让新帝母子对其刮目相看。
正月十五元宵节,太后召见林德明入宫,赐宴嘉奖其镇北之功,并亲自为其指婚??将前户部尚书之女许配予他,以此拉拢林家。
这桩婚事传开后,朝野哗然。有人猜测这是太后有意拉拢林家,以制衡两位王爷;也有人认为此举不过是缓兵之计,待局势稳定后,林家仍会被清算。
然而,真正明白内情的人都清楚,这是莉亚精心布局的一环。
林德明成婚后,很快便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正式进入中枢权力核心。与此同时,莉亚也在江南加快了她的计划。
她在苏州设立“林氏义学”,专门招收寒门子弟,教授治国之道、兵法谋略,为将来储备人才;又在扬州建立“林家武馆”,训练一批忠于林家的死士,作为关键时刻的底牌。
这些举动表面上是为了培养地方人才、增强林家实力,实则是在为将来掌控全局做准备。
与此同时,京城的局势愈发复杂。
太后虽掌权,但朝中大臣多倾向太子,二皇子虽表面恭顺,实则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反击。朝堂之上,党争不断,政令难行,百姓怨声载道。
莉亚深知,若不尽快打破僵局,整个国家都将陷入混乱。而她,必须成为那个破局之人。
二月中旬,一封来自北境的急报送至林府??赵子安传来消息,称西域诸国已联合前朝残余势力,正在边境集结兵力,意图趁中原动荡之际挥师南下。
“终于来了。”莉亚看着密信,嘴角微微扬起。
她立刻召见林德明与阿南,下令调集林家私兵五千,秘密前往北境支援赵子安,并派遣使者前往京城,请求朝廷增援。
与此同时,她亲自修书一封,送往礼部尚书李文远处,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由林家牵头,联合江南各大世家,组建一支“义勇军”,协助朝廷抵御外敌。
这封信一经送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朝中许多大臣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林家此举纯属越权,甚至有人怀疑她意图借此机会扩充军力,威胁皇权。
然而,太后却在朝会上力排众议,批准了林家的提议,并授予林德明临时统帅之权,负责协调江南各路义军。
这一决定,无疑将林家推向了风口浪尖。
三月初,林家“义勇军”正式成立,共计一万两千人,由林德明亲自统领,浩浩荡荡奔赴北境。
与此同时,京城局势也趋于白热化。
太子与二皇子的矛盾彻底爆发,双方在朝堂之上公开对峙,甚至一度动刀。太后震怒,下令将二人软禁,暂时停止一切政务。
朝中群龙无首,百官惶恐。
就在此时,莉亚悄然现身京城。
她并未高调入城,而是乔装打扮,只带了几名亲信随从,悄悄住进了李文远府中。
次日清晨,她便通过李文远,向太后递上一封密奏,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由她亲自出面,调停朝中纷争,并推荐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暂代政务,直至新君亲政。
太后犹豫良久,最终点头同意。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变革悄然展开。
莉亚先是说服李文远等人,联合几位老臣组成临时内阁,暂理朝政;又亲自拜访几位重臣,劝说他们放下门户之争,共度国难;最后,她更是设法安抚太子与二皇子,使他们暂时收敛野心,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短短半月,原本动荡不安的京城恢复了秩序,朝堂重归平稳。
而莉亚的名字,也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史册??《大康纪事》中记载:“太初九年,国难当头,林氏女莉亚挺身而出,调停朝局,安定人心,实乃巾帼奇才。”
四月初,林德明率军在北境大破敌军,斩杀前朝余孽首领,彻底粉碎了西域联军南下的阴谋。
捷报传回京城,太后亲自下旨,封林德明为“征西大将军”,并赐“护国侯”爵位,林家自此正式跻身皇族亲信之列。
而莉亚,则再次选择隐退幕后。
她回到江南,继续经营林家产业,并着手推动一项更为宏大的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林氏学堂”,推广教育,培养人才,为未来铺路。
她知道,真正的天下之争,不在一时胜负,而在百年根基。
而她,已经布好了第一步棋。
夏风轻拂,白梅依旧盛开。
莉亚站在林家花园的亭中,望着远方的天际,眼神坚定如初。
“这一世,我不会再输。”
夜色沉沉,林家府邸灯火通明。莉亚独坐书房,手中执一卷密报,神情凝重。
这封信来自北境,由赵子安亲自送来。信中提及,边军之中仍有残党未清,甚至有传言称,前朝余孽已在暗中联络西域诸国,意图联合起兵,图谋中原。
“他们竟敢勾结外敌。”莉亚低声喃喃,眼中寒光一闪。
她缓缓合上信纸,将它收入袖中,随即唤来阿南:“传我命令,即刻召集林家核心幕僚,半个时辰后在议事厅集合。”
阿南应声而去,不多时,林家几位老成持重的管事与谋士便陆续抵达。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众人神色肃然。
“今日召集各位,是有一件大事要议。”莉亚开门见山,“北境局势尚未彻底平定,边军之中仍有不稳之兆。若不早作应对,恐生大患。”
一位年长的谋士皱眉道:“小姐的意思是……”
“我要派一支精锐人马,秘密前往北境,协助赵将军清除残党。”莉亚目光如炬,“同时,林家需在京城设下眼线,密切监视朝中动向,以防有人趁机发难。”
此言一出,众人皆面露迟疑。
“小姐,此举风险极大。”另一位管事谨慎开口,“若被朝廷察觉林家私自调动人马,恐怕会引来猜忌。”
“猜忌?”莉亚冷笑一声,“若我们不动手,等敌人先发制人,林家还能安稳立足?”
她站起身,环视众人:“林家如今虽受皇恩,但终究只是地方豪族,根基尚浅。若无自保之力,只靠朝廷庇护,终有一天会被抛弃。”
众人沉默片刻,最终纷纷点头。
“属下遵命。”
---
三日后,一支伪装成商队的队伍悄然离开林家,奔赴北境。
与此同时,阿南亲自带队潜入京城,在礼部尚书李文远府邸附近设立暗哨,随时掌握朝中风向。
而莉亚,则开始着手另一项更为长远的布局。
她在江南各地开设学堂,资助贫苦学子读书,以培养未来可用之人;又联合各大商会,成立“江南义仓”,储备粮食,以防灾荒;更是在暗中训练一批死士,作为关键时刻的底牌。
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表面上,林家依旧是那个富甲一方、忠于朝廷的世家大族。
然而,只有真正了解莉亚的人才知道,她的野心早已不止于此。
---
冬至那日,一封来自京城的急报打破了林家的平静。
皇帝病重,御医束手无策,太医院已下令封锁皇宫,禁止任何人进出。
朝堂震动,群臣惶恐。
“小姐,这是个机会。”阿南在书房中低声道,“若是皇帝驾崩,新君未立,朝局必然动荡。届时,若能扶持一个对我们有利的皇子继位,林家便可顺势掌控朝政。”
莉亚却摇头:“时机未到。”
她深知,此时贸然插手皇位之争,只会引来各方势力的围攻。更何况,皇帝虽病重,却未必便会驾崩。贸然行动,反而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我们要做的,不是选谁做皇帝。”她缓缓说道,“而是确保,不管是谁登基,都要倚重林家。”
阿南闻言,恍然大悟。
---
新年将至,京城局势愈发紧张。
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朝中大臣各自站队,暗流涌动。
就在此时,皇帝忽然病情好转,宣布将在年后举行春祭,并亲自出席。
这一消息令所有人措手不及。
原本以为可以借皇帝病重之机夺权的势力纷纷收敛锋芒,生怕触怒龙颜。
而莉亚,则在这场风波中始终按兵不动。
她知道,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