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诡异的想到了其他的事。
不久后,组织悄然流传起巴罗洛,琴酒和雪莉之间的绯闻。
……看来不管是在地上世界还是地下世界,死对头加三角恋的元素,都是最惹人八卦的剧本。
这一发展就完全不在尼昂的预料范围内了,毕竟不管怎么说,雪莉都未成年,甚至因为亚裔的缘故,个子在尼昂眼里还像个小孩——所以到底什么人会编造未成年的感情生活?
哦。
日本当下的女性成婚年龄还是16岁,不久前雪莉刚满16岁,虽然在185cm的尼昂面前雪莉还像个小姑娘,但对方的的确确到了可成婚的年龄。
那似乎就正常了。。
巴罗洛对自己的名声怎么样无所谓,死对头怎么样就更无所谓,但传言涉及到一位少女的名誉,性质就不同了。
他特地发了消息给雪莉说明情况,然后道了歉,保证他会在一个月内把传言处理好。
“……不用了,传言只是传言而已,刚好能挡一挡我们的合作的事。”
虽然日裔女性普遍比较在意他人看法,但雪莉显然对此不太在意。
她甚至还觉得,这个传言来得正正好。
正好可以作为遮挡,合理化巴罗洛与她的接触。
……不久前,雪莉按照尼昂的要求,收集完了实验体A-3621号的所有资料,并连夜看完了整个研究记录。
残酷的研究内容,没让对这种事已经渐渐麻木的雪莉有所动摇。
只是在无数黑白照片中,她难得找到了一张彩色照片。
那张色泽分明的属于实验体A-3621号的照片,让雪莉缓缓睁圆了眼睛,脑袋一瞬间陷入了空白。
隐隐的预感在这张照片的暗示下,似乎将什么联系到了一起。少女指尖久久悬空在键盘上,一动不动。
尼昂的眼睛颜色非常特殊,是银灰色系里非常明亮的一种。
所以难得见到一模一样色泽的银灰色眼睛,着实让人不得不在意,更别提实验体A-3621号的头发也是和尼昂如出一撤的微卷黑发。
诚然,尼昂和照片上的少女并不是非常相像——哪怕是血亲,碍于男女间的性别差异,在长大后也很少会有相像到一眼能够认出彼此关系的程度。
……但在尼昂无缘无故点名了实验体A-3621号后,这点相似程度,便不得不让雪莉怀疑些什么。
隐隐间,雪莉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大约三年前,尼昂在美国负责接送她回日本时,曾经说过他有一个妹妹。
——和雪莉年龄相仿,和她很像的妹妹。
当然,一个亚裔,哪怕是个混血亚裔,也不会和一个东欧女孩在五官上有所相像。
但相像这种形容词,从来都不只外表,还有性格与脾性。
【……是和你差不多年纪,个头差不多,甚至性格也很像,和你一样坚强又懂事,还很聪明的孩子。】
【不过,我已经很久没见过她了,她如今生活在平凡幸福的家庭里,而身为组织成员,几乎无恶不作的我,总不好去打扰她。】
三年前的尼昂,的确是这么和雪莉说的。
并不清楚尼昂对哪个女性都这么讲的雪莉,阴差阳错地歪打正着,通过自圆了逻辑,猜中了尼昂的部分想法。
……如果与珍视的人分开太久,的确很容易看个有几分相似的人就产生共情。
就像是她自己,留学时期太久没见过姐姐,于是看一个与姐姐仅有两三分相似的前辈,都能从对方身上找到值得怀念的地方。
只是——
雪莉僵硬的看着实验体A-3621号首次接受实验的时间。
十六年前。
……年仅八岁。
【不过,我已经很久没见过她了,她如今生活在平凡幸福的家庭里……】
如果真的是自己猜测的那样,那么那个时候的尼昂先生,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才会用那种笃定的语气,说出这样的话语呢?
雪莉不由想起自己。
在被迫制造毒药的时候,她看着姐姐的照片,想着【至少姐姐现在很幸福】的自己。
她总是这么想。
哪怕她根本不能确定她一年来见不了几次的姐姐是否真的和她认为的那般——或者说祈祷的那般幸福。
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期盼。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雪莉对巴罗洛的称呼,从生疏的代号变回了最早之前的“尼昂先生”。
自此,雪莉对与和尼昂合作一事,从半信半疑的警惕态度,渐渐转变为了复杂的信任。
她好像猜到尼昂的打算。
而那个打算,雪莉虽然并不认为能够成功,但她也没有揭露举报的意思。
甚至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尼昂的行动,雪莉在紧张和惶恐之际,隐隐看见了一丝希望。
一丝能够让她和姐姐彻底脱离苦海,彻底远离组织的希望。
为此,对于收到实验体A-3621号的资料后尼昂所提出的下一个请求,雪莉没有半点拒绝的意思。
她想要攒够求助尼昂的筹码。
因此在尼昂的又一次拜访时,雪莉把自己行动所需要的最低时限认真说明清楚,尽可能的展露着自己的诚意:
“实验体A-3621号分散的那六份……目前在各个研究所,其中还有三个在国外。”雪莉低声说道:“我有办法全部调过来,但至少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
“我明白了。”银眸的绮丽男人笑容温和,“请尽你所能吧。”
然后,他将宫野明美的伴手礼递给栗色短发的少女,并取走了雪莉给他掩人耳目的小巧药盒。
第78章
尼昂从雪莉那里拿了很多药。
这件事并没有进行遮掩。
所以既然他拿了,就必须要消耗掉才行。
还得是合理的、符合组织利益的消耗掉。
……
黑衣组织的保密主义由上至下,苛刻到近乎变态。
只要某个组织相关人员有一点点背叛的证据,或者一点点暴露身份、有意无意给组织带来麻烦的可能性,“灭口”就会被列为优先选择。
每年被处决的人并不少,光是日本地带名为琴酒的这只猎犬,过去咬死的内部成员就能堆成一座小山。不仅是因为苛刻的保密主义,还是因为组织的根须遍布世界各地,基数足够庞大。
……这不由让人怀疑是不是组织的人力资源太多,以至于可以毫不珍惜,肆意消耗浪费到如此程度。
尼昂曾经很嫌弃组织的这种规定。
毕竟畏畏缩缩不敢露面的首领很容易让他联想到下水道的老鼠,而尼昂性格肆意张扬,比起躲避更喜欢和人正对面交锋,在这一基本理念上,他的行事作风习惯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