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三十七章 瓶颈

伏波录 第三十七章 瓶颈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七夕”之后,陈家旺在邓敬华指导下勤学苦练,专心备战即将到来的大考。他内力虽然仍然不能运使自如,但“千峰叠翠”的招式是越来越纯熟了,不过寄予厚望的火药却在这期间出了岔子。

这倒不是火药技不如人,相反在霹雳堂所有的弟子门人中,陈家旺已经技高一筹,只是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之后受到了制约,很难再有提高。

这就如同修习内功一样,练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先天体质、资质等诸多原因的限制,很多人再也难以提升分毫。

只不过陈家旺还指望通过火药这一项来弥补武功的不足,故而对目前火药的威力他仍然不满意。如何能在大考中出人头地?如何赢得秦敬泉的首肯?

但这段时间,任凭陈家旺如何刻苦努力,制成的火药样品状态却不稳定,威力忽高忽低,各项性能几乎没有提升。这倒不是出了什么差错,原因还在于邓敬华的笔记上。

霹雳堂有“武功”和“火药”两派之争,而师祖是严禁弟子私下研习火药的,邓敬华能凭一己之力取得如此成就已经是绝无仅有了。后来邓敬华为情所困,又试制火药失败,灰心丧气之下再也没心思研习新火药,故笔记里最后几篇封笔之作,只不过是纵其想象,力求变化而已,已然似是而非。

屡次三番没能取得突破,陈家旺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加上年轻人胆大气盛,于是配置火药时剑走偏锋,行险峻之法。结果程筹量在试验时被火药炸伤,伤势虽然不重,但火药炸伤的痕迹很是明显。

为防止事情败露,程筹量称病回家乡养伤。秦敬泉出于关心,派周心勤前来探视。为免穿帮,陈家旺只好请来喻昌,将程筹量头脚裹了个严严实实。在喻昌帮忙遮掩下,这才瞒过了周心勤,总算没有掀起轩然大波。

经历上述一系列事件,陈家旺心神憔悴,沮丧不已。邓敬华看在眼里,积极开导鼓励,并不惜放下身段,亲自操刀试验,当起了程筹量的角色。

莺梦获悉内情后,也是温言慰藉。女性在这方面更显得细腻贴心,让陈家旺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甜蜜可人的温馨恋情和理解包容的师生情是两种巨大的力量,支撑陈家旺恢复信心、很快走出了低谷。然而,火药问题的症结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横亘在陈家旺面前的难题依然存在,好似永远也没有答案。

邓敬华纵然有心帮徒弟一把,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他对火药没以前熟稔,一时不能很快上手,竟然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

一连过去很多天,试验没有任何进展,绞尽脑汁谋划出来的火药配方,一个接一个被否定。

这天晚上,师徒两人一如既往,枯坐在油灯之下苦思冥想。三更的梆子已经敲完了,看着陈家旺双眉不展,邓敬华宽慰道:“你也别太紧绷了,这也不是一时三刻的事,该放松就放松。火药研制本来就极其困难,想当年我们师兄弟在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多年通力合作才研制出‘伏地冲天雷’。那时我们四人各有分工,为师负责查阅典籍,曾经一晚上通读了三本兵书…。”

说到这,好似想起了什么,拍掌道:“《纪效新书》!”

陈家旺道:“《纪效新书》是戚少保写的兵书,徒儿也曾经看过。”

邓敬华脸色舒展,道:“《纪效新书》是元敬师叔写的不假,不过你在书房里看到的都是简本。元敬师叔在拒倭御虏的战事中,将咱们霹雳堂的火药用的出神入化,后来在军中又集众人之智进一步推陈出新,《纪效新书》中便有若干关于火药火器的使用记载。”

“此书还有真本不传于世,元敬师叔是本门弟子,故秦敬泉那里存有真本。我们当年研制‘伏地冲天雷’时便曾从中受益。”他想了想,摇摇头道:“看来人真的老了,又想起来有一本秘籍或许能有助益。那年翟、王两位师兄不是费尽千辛万苦从苗疆边地弄来本火药秘籍吗?也就是倭寇在扬州土地庙伏击你们的那一次,那一次据说带回来的秘籍效果独到。”

邓敬华的话燃起了新的希望,让陈家旺心头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邓敬华便带回了两本书,一本是《纪效新书》,另外一本书用牛皮包裹着书页四角,封面正中写着《播苗神火秘要》几个字。

邓敬华拿起《播苗神火秘要》,道:“这本书就是那年翟、王两位师兄带回来的火药秘籍。因该书成于边地播州,此地多苗人,故称播苗。”

他的语气中并没有流露出多少兴奋之意,反而叹了口气,道:“我去找秦敬泉要这两本书,他虽然感到此举比较突兀,但也没问原因,只是说费尽千辛万苦弄回来的《播苗神火秘要》,仔细研究之后却发现作用不大,有如鸡肋。”

直到现在,陈家旺才完整的见到此书的真面目。那年翟敬承、王敬得和一众弟子在扬州土地庙遇袭,事后大家谈论起此事,也曾怀疑过倭寇的用意是打算劫夺火药秘籍,但亦无定论。

陈家旺来到霹雳堂后,便再没听说过这本书的消息。本来以为是藏了起来秘而不宣,现在听说书是鸡肋,不免有些吃惊。

邓敬华道:“为了这本《播苗神火秘要》,花费了极大代价,还引来了倭寇,真是得不偿失。当初商议此事时,我认为边陲之地教化未开,能有什么不传秘籍?但秦敬泉以为播州距离礼社江不远,江边沿岸的岩穴特产高品质的硝石和硫磺,以此推断播州火药或许真有独到之处。此外,秦敬泉也曾透露过,《播苗神火秘要》本是播州宣慰使杨应龙的秘藏,经多方辗转方从其府上何总管处取得此书。既然来之不易,所以当初对此书寄予了厚望,谁知不过尔尔。”(注1)

陈家旺翻开《播苗神火秘要》,看了几页后确实有些失望。此时的他在这方面已经颇具功底,一看便知高低深浅。这本书叙理粗糙,除了几个火药偏方外,没什么出奇之处。

陈家旺指着书中的火药偏方,道:“这些偏方材料奇特,斑螯、断肠草、蛇含石、烂骨草…都难以寻找采集。”

邓敬华点头道:“确实如此,当初为这本书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可惜了。”

陈家旺还有些不甘心,生怕有所遗漏,又花了大半天时间研究《播苗神火秘要》,直到确信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之后,才将目光投向《纪效新书》。

邓敬华带来的这本《纪效新书》是足本,排兵布阵、行营守哨、兵器拳法等等记述周全,难怪朝廷列为**。

书中亦有关于火药火器的记载,但在此后的实际试验中,参照书中的记述制成的火药威力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没有特别出奇之处。

反观陈家旺和程筹量两人之前做过的尝试,效果也不比这个差。程筹量曾经自豪的讲过,他曾师从叔叔程大位学过算筹,计算统计严谨周密,那是绝不会错的。(注2)

问题出在哪里?陈家旺苦苦思索不得要领。好在邓敬华经验丰富,斟酌之后指出了其中症结所在。

《纪效新书》是本兵书,当初戚继光写成之后交予兵部,是用来指导实战的,故纸面的配方和实际的配方存在一定差异。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硝的提取煮炼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损耗,为了减少制作过程中的损耗,只能额外多添加些硝。再则火药在长时间储藏过程中,会慢慢受潮或者被水淋湿后,都必须添加硝重新舂磨方可合用。所以在生产时略提高硝的含量,就能省去兵卒开封火药桶后还得重新加工的繁琐劳作,否则经过长久存储的硝被耗去,必然威力不足。

由此延展开去,火药各种成分的配比因地域不同、气候差异等原因,配方会各有差异。这种差异由不同的人记录在不同的书籍中,加上本来理解就各有偏差,再流传至今,很多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自相矛盾,让后人难以适从。

邓敬华讲到此处,叹了口气,道:“除了硝石、硫磺和木炭这三种主料外,还要准确调和清油、麻茹、皂角、巴豆、狼毒、砒霜、松香、烟膏等数十上百各种辅料,稍有差错后果堪忧。历代研制出的各色火药,每一样背后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智,甚至鲜血和人命。正因为这样,要想研制出新的火药,可谓困难重重。”

邓敬华经历过这一切,错过最好的年华还落下残疾,实不想陈家旺再步后尘。

“弟子原本只是一个江边渔童,能得师父教导已是万幸,恰逢三年一次的大考,弟子当行不避难、事不避易,绝不会畏难退缩半途而废。”陈家旺紧紧抿住嘴唇,本来柔和的脸上显示出决然的神情,道:“弟子身体不好练不成高深武功,但父仇未报,总有一天要让倭寇知道火药的厉害。”

邓敬华见他决心坚定,称赞之余不无愧疚的道:“为师老了,帮不上多大忙了。自从当年出事之后,只要再动脑筋,就头昏神伤不能自制,也因为此,才把笔记封藏起来。哎,年华已逝,英雄不再…,以后啊,你要多靠自己了。”

他当年私下研制火药,出了事也只好认命,但他始终负疚于心,认为是那次误炸惊动了师嫂的胎气,以致师嫂难产。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心结一直难解,而且多出了心病,再遇到火药方面的事需要动脑筋长考,便会头晕眼花、不由自主的分神想起当年的种种情形。之前他指导陈家旺学习,粗浅的部分尚无大碍,要继续深研下去便力有不逮了。

邓敬华不愿再提沉重的话题,话锋一转道:“大考在即,《纪效新书》可以多读,祖师爷的《火龙神器阵法》可以略览,至于其它书籍不读也罢。”

陈家旺点头称谢。邓敬华又想了想,道:“即便是祖师爷的《火龙神器阵法》、戚师叔的《纪效新书》,你研读的时候都应有所取舍,所谓‘十分学、七分抛、三分存’即可。无论古今之书籍,犹抱琵琶半遮面已经成为了传统,看着书中明明白白所记录的是一回事,而实际上用却是另一回事。为师曾亲听沈师叔讲过,本朝兵部尚书曾专门告诫将领,不要生搬硬套戚元敬的兵法,因为‘其精妙之处不言,恐泄其巧也’。纵然是本帮保存下来的《火龙神器阵法》、《纪效新书》是足本,亦恐书不尽言,真功夫在书外。”

邓敬华仰头打了个哈哈,道:“这些书秦敬泉他们奉为圭皋,不敢脱离半个字,可为师却不这么认为,你休要被缚住了手脚。”

邓敬华这些话如果被其他人听到了,定然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疯言疯语。不过陈家旺此时见识大有长进,听了反而觉得大有其理。

当下陈家旺点头道:“无念大师也曾讲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陀所讲的,意在言外,不可望文生义。又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和师父讲的是一个道理。”

邓敬华对无念甚为推崇,颔首道:“少林大和尚深明佛法佛理,这也是少林一门昌荣的原因啊。”

他嘴上这么讲,又担心陈家旺激功冒进不注意安全,当下承揽了火药实地试验的职责,让他只是专注于研究。陈家旺心里感激不已。

世上万事万物莫不是知易行难,陈家旺废寝忘食,个中的辛苦难与人说,但一时看不到任何进展。

--------

注1:战国时期,播州属于古夜郎国,明朝时设播州宣慰司使,由苗疆土司杨氏世代统治,除今天的遵义市全境外,还包括黔东、黔东南、贵阳、铜仁和重庆的一大片地区,极盛时更是广袤贰千余里,疆域跨云、贵、川数省,是明代四大土司之一。史载“土地旷远,跨接溪洞,西北堑山为关,东南附江为池,地介川、湖、贵之间,其域广袤千里”。朝鲜战争期间,播州土司杨应龙起兵反叛,引发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

2、程大位是明朝著名的数学家,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流传极为广泛。在《算法统宗》第三卷中,记载了他发明的“丈量步车”(卷尺)。这个古代卷尺由木制的外套、十字架,竹制的篾尺,铁制的转心、钻脚和环等部件组成,既便于提携,又便于准确测量田地。之前如果想要测量土地,传统的方法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差错率太高,“丈量步车”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算法统宗》传入日本后,相传在丰臣秀吉开展的著名变革“太阁检地”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致于日本每年均要举行纪念程大位的活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