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十三章 辞别广陵

伏波录 第十三章 辞别广陵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王敬得想来想去不得要领,他转回庙内,见那病汉靠在妻子身前,脸色灰败,情况大大不妙。村妇嗓子已哭哑了,眼泪大滴大滴成串滑落。

翟敬承悄悄向他递了个眼色,缓缓摇头。王敬得上前伸指搭向病汉脉搏,但觉脉象微弱,几乎难以觉察。

病汉咳嗽一声,又吐出一口血来,翟敬承拔开药塞,取出药丸欲再喂他服用。病汉已无力抬手,缓缓摇头,轻声道:“不用…了…”,他自知时光不多、命不久长,深情凝视妻儿,眼中满是不舍离别的情意。

村妇也沉寂下来,握住丈夫手,又搂住小渔童,一家三口紧紧抱在一起。病汉努力用胸前衣襟将小渔童裹在怀里,用下巴轻蹭孩子额头,凝目注视一阵,脸上神情眷念难舍,舔犊之情自然流露。

翟敬承知他们生离死别在即,别过头去,不忍再看。

病汉轻抚孩童脸颊,忽然道:“孩儿,你将来…长大之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个好人…要…要勤奋善良…”。

看到父亲深深的注视着自己,满眼不舍怜惜之情,小渔童努力点头,把父亲的话拼命往心里记,只是他此时却不知道,此生已到了与父亲诀离的时候了。

王敬得虽是豪爽汉子,此时也眼角湿润,想到这一家三口从此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心中热血翻腾,大声道:“这位世兄请放宽心,今日之事由霹雳堂而起,如不嫌弃,霹雳堂愿照拂世兄妻儿,必不教他们受那世态炎凉之苦。”

病汉精神一振,抬眼看向王敬得。

王敬得握住他手,道:“霹雳堂在江湖小有名望,官府衙门内弟子门人众多,日后必不让他受人欺负辱没家门。”

病汉听他言语恳切,握住他手激动发抖。乡下孩童,无知无识,很多人困于乡野,一辈子都不出周围三乡四村,能得霹雳堂照顾,也不啻于鱼跃龙门、一步登天了。

想到此处,病汉脸色潮红精神焕发,郑重道:“孩儿,…你回家将…墙角衣柜打开,里面有…灰布包裹,…包裹里有件…长衫,…本想等两年…你身材高了,再、再给你,…你回去…把它拿来,…给…你,”

乡下穷苦人家,往往过年才给孩子做一件新衣,还得当年风调雨顺、日子景气,能得一件好衣服,是件大事。小渔童见父亲连连催促自己,遂站起身来,道:“那我现在就去啦!”

病汉轻轻颔首,村妇嘴唇动了动,终未开口。小渔童转身撒开小腿,眨眼间跑远不见。

庙外轻轻刮来一阵微风,风中隐隐有稻苗青涩之气。村妇低头将吹落额前的发丝向后盘齐,安慰病汉道:“你现在精神比刚才好多啦,咱们拜了土地公公,再去找城里杨大夫开两剂药,你可就全好啦。”

她话说完,不见丈夫回应,惶惶然转过头,只见病汉垂眉闭目,头颅深深低垂,呼吸停止,气息已不可闻。

那柳帮主内力非同小可,中年汉子身体有病,又挨了一掌,虽服了霹雳堂伤药,能拖到现在已是奇迹,刚才回光返照只是一时假象,终于油尽灯枯。

村妇喉头哽咽,咕咚一声昏了过去。王敬得轻掐她人中,村妇苏醒过来,眼一睁,扑到丈夫身上,大哭两声又昏了过去。如是再三,到第四次终于不再昏厥,喉头咝咝作响,眼泪早已流干。

翟敬得上前劝道:“上天有安排,生死有定数,请节哀顺变。你还要振作精神,料理后事,照顾好儿子啊!”

村妇良久不发一言,听他说到自己儿子,身体一震,哑声道:“你们…刚才讲照顾我儿子,此事可当真?”

翟敬承道:“师弟所言,即是我们共同允诺。大丈夫言出如山,你放宽心。”

村妇左手拂上丈夫脸颊,喃喃自语道:“孩儿他爹,恩公们答应照顾我们儿子,你在天有灵,就放心吧。你身体不好,没人照顾,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我再见儿子一面就…”。

这时庙外响起踢踢踏踏奔跑声,小渔童扬声道:“爹、娘,我来啦!”一头冲了进来。

村妇陡见儿子,双手张开,将儿子拥入怀内,开口欲讲话,可是浊气堵住喉咙,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小渔童瞧见父亲胸前地上兀自凝结着大摊血迹,身体一动不动,一霎时也已明白,顿时嚎哭不止。

他咧嘴大哭,带动村妇的哀思,本已干涸的泪水又淌个不停,母子俩个抱头恸哭不已。

霹雳堂众人看他母子二人哭的凄惨,心里也各自难受,大家陪伴在一旁,相顾无言。

小半个时辰过去,日头开始西斜,王敬得看他们母子犹在悲泣不停,忍不住叹了口气,道:“这位大嫂,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顺变。当务之急,是让逝者入土为安,妥善料理后事。”

听他所言,村妇如梦初醒,嘴里碎碎念叨,道:“是呀…该早早安葬…好好安葬…”

王敬得看她乱了心神,全无主意,道:“大嫂,该当禀报长辈,请长辈亲邻出面,择吉日选风水处理后事。”

村妇抱着丈夫尸体,抽咽道:“没有什么长辈在世了…他病了这么些年…一些亲戚,也早不往来了…”。

王敬得道:“那该当请乡邻里长做主。”

村妇道:“嗯,又要去请前庄钟阿伯了”,她强撑身体,欲站起来前去喊庄邻,转头看到丈夫直挺挺躺在地上,心中不忍离去,身体晃了晃,一跤跌倒,又放身大哭。

王敬得劝慰道:“这位大嫂请放宽心,我们在此看护遗体,必不会有失。你去把乡邻请来,我们必全力配合,把后事办的妥妥贴贴。”

又过了半晌,村妇心智稍明,起身牵了小渔童手,谢过霹雳堂众人,前去通报乡邻。

庙内外狼污一片,待会乡民来时不免惊慌失措,当下众人合力,齐动手将有碍观瞻、醒目之处清理一遍,累的众人气喘吁吁。还有很多地方一时无法清理到位,也只好将就将就。幸喜迷药药性终于缓缓消退,内力渐生,外伤虽重,霹雳堂众人却不放在心上。

刚坐下歇息,远处奔来一群人,到了近处,看出是小渔童母子带了乡人前来。

虽早已有小渔童母子报信,众乡民看到庙内外情况,大吃一惊,倒抽凉气。

双方见面行礼之后,王敬得略去火药爆炸等中间要紧之处,把前后经过简要叙述,只说是路遇贼寇,见财抢劫。他长年在外行走,口齿灵便,又有小渔童母子帮腔作证,乡人听得频频点头,齐声痛骂贼寇泯灭良心,猪狗不如,更有人义愤填膺,顿足捶胸,表示恨不能活捉了贼寇,千刀万剐,更无人生疑。

王敬得掏出银两,请乡民帮忙安置病汉后事。乡民心地良善,纷纷推辞,称街邻理应相互帮助。王敬得再三相劝,表示病汉仗义助人,自己好生敬重,愿意相助料理后事。乡民纷纷竖指称赞。至于其中细节,王敬得不提,忙乱中也无人理会。

王敬得又掏出银两递给乡民,言道经商之人已遭打劫,行旅艰辛,不愿再惹动官府,烦请他们将现场一并清理收拾。

乡民为首之人钟阿伯,年纪虽老但颇有主见,召集乡民商议。众人认为小渔童母子本已陡遇横祸,凄惨万分,如再报官府,衙役虎狼之性,保不准再旁生枝节,万一差役贪污勒索,不仅害了小渔童母子,还将苦了一众乡邻,现苦主自愿早些安葬,余人非至亲家人,不必多事。众人商议已定,就此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翟敬承打听到当地风俗,死者三天后方才下葬,他担心敌人去而复返或再有其它阴谋诡计,和王敬得等人商量,准备让王敬得带着货物先走。

王敬得也有此虑,极力劝翟敬承带弟子和货物先走。翟敬承伤势很重,急需回霹雳堂治疗,自己伤轻可以留下,待三日后料理完丧事再带小渔童母子二人一起走。

翟敬承遂叮嘱王敬得小心在意,请乡民雇了一艘船,即刻带了几个弟子和黒木箱扬帆而下,直奔金陵。

人多势众,又有孔方兄相助,乡民做事甚是灵活积极。贫寒之家,没有什么繁文缛节,众乡民七手八脚,也不用小渔童母子操心,诸事办的妥当顺利。乡民们又将庙门内外倭寇尸体马匹,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把骨灰抛入长江。

第二日午时刚过,霹雳堂派来接应的人即赶到了小村,和王敬得接上了头。带队之人邓敬华,人称“玉面阎王”,早年间也是江湖十分有名的人物,传言他的功夫、火器都不在掌门秦敬泉之下。

邓敬华风华正茂之时,因故致残,二十多年里绝少出门,若非事态严重,也不会亲自赶来救援。

王敬得知道这位师第性格有些古怪,平时少言寡语,也不待见陌生人,遂找了间偏僻民舍,将他单独安排住下。

霹雳堂这次派来的人数不少,除了邓敬华亲自率队之外,队伍中好手众多,王敬得自身体力也在恢复之中。这次被算计中伏,霹雳堂吃了大亏,险些全军覆没,人人心中忿忿不平,决意复仇。可敌人一击不中,就此销声匿迹,多方查探也是踪迹全无。

到了第三日,众人一早就出门安葬病汉。王敬得感其恩义,请邓敬华等人在村庄等候,自己也扎了孝带随众送行。墓穴离庄较近,诸般仪式后将病汉缓缓下葬。

除了当天在土地庙,小渔童这几日之内不再哭喊,每日就喝两口稀粥,就此浑浑噩噩。今日站在棺木旁,见乡亲将父亲抬入棺内,又有人盖上棺盖,缓缓合上。眼见父亲身躯一点一点消失不见,他蓦然如遭雷击,身躯颤抖,大叫一声扑上棺木,如疯虎般将乡民推开,不许众人抬棺下葬。他势如拼命,力气惊人,旁边的成人竟制之不住。

王敬得叹口气,伸指按上他头顶百会穴,内力到处,小渔童身体放松,闭目倒下。王敬得将其接住,小渔童母亲神色慌张,冲上前紧紧搂住儿子。

王敬得向她颔首,示意小渔童无碍。村妇眼见丈夫棺木缓缓沉入墓穴,乡邻一锹锹往棺木上铲土,泣不成声,

喃喃自语道:“当初…你年少…出门从军,我在家尽心服侍二老直到善终…你很感激我,…发誓从此一辈子对我好…可我好命苦…等不到白头到老的那一天…”,她言辞恳切,人皆动容,旁边几个妇女忍不住留下泪来。

她接着哭道:“你从军受伤,…回家后就一直身体不好,可是…你要照顾我们娘俩,…什么事都抢着干,不让我们母子受苦,…其实我抚养公婆、照顾你…都是本分,虽然你身体一直有病…可我们在一起,很快乐…,现在你一个人去了,没人陪你…”她喃喃自语,缓缓放下小渔童,忽然起身,一头向棺木撞去。

王敬得一直在暗暗留意,见状迅疾上前按住她。几个村妇上前来搂住她,众人哭成一团。

此时小渔童呻吟一声,缓缓醒来,村妇听到儿子声音,忽然神智醒转,上前搂住儿子。钟阿伯不失时机,上前劝慰,他年纪大,深得乡邻信任,几句话说下来,颇有份量。

村妇听钟阿伯责备自己惧怕畏难,辜负丈夫期盼,弃子轻生,想到刚才果真轻生随丈夫而去,年幼儿子世上将再无亲人,心中既难过又伤心,忍不住哭出声来。

王敬得待她哭声稍弱,上前劝慰道:“大嫂,有生必有死,早死不必悲,晚死未必喜。你如追随丈夫一走了之,独子在世,孤苦零丁,想来你丈夫泉下有知,必不能安生。他临终托子,就是希望你能够抚养儿子成人。令郎气宇轩昂,小小年纪知节守义,来日不可限量,你千万不可做出傻事。稍候还请你们收拾妥当,和我一起动身。”

钟阿伯和王敬得人生阅历丰富,知道此时唯有儿子才能够牵住母亲的心,因此都拿小渔童来劝她,果然收到效果。

村妇一动不动,呆呆发愣,忽然拉着儿子向王敬得跪拜行礼,道:“恩公说的对,想想孩子,我也不能做傻事。孩儿他爹临走前就一个请求,还盼恩公日后管教好我孩儿。孩子就拜托给恩公了,我一个乡下妇女,什么也不会,就不给你们添乱了,我留在家乡不走了。”

王敬得劝她起身,再三相邀母子同去金陵。村妇道:“再苦还是家乡好,我习惯了乡村生活,到了大地方也不会做其它事,就不去了”,坚辞不走。

王敬得明白她不愿靠人同情接济,虽是普通乡村农妇,自有一付傲骨,也不再相劝。

安葬已毕回到村庄,余人散去。小渔童家中贫寒,也没有什么需要收拾,除了一件日常随身的旧衣服,就带了他父亲传下来的包袱。村妇看出王敬得归心似箭,主动催促他们动身。

王敬得伤势未复,骑不得马,须乘船而归。一行人到瓜洲江边大观楼码头雇了艘快船。大观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长江四大名楼”,楼势巍巍高耸,极为壮观,不过出发时天色黯淡,浑浊的江水呜咽东流,显得一片肃穆苍凉。

临别之际,村妇领着小渔童向丈夫安葬方向跪拜行礼,严肃道:“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父亲都在天上看着你。记住父亲的话!”

别人母子别离,母亲都是心中不舍,言语温柔,村妇却口气严厉,道:“你父亲为你挨了这一掌,以命换命,你一定要争口气!”

这几日事多,村妇也顾不上儿子,自父亲下葬到如今母子分别,小渔童都是一滴泪未流,昏昏噩噩。如今面向父亲坟墓跪拜,母亲正色教导,小渔童浑身一个激灵,扑到母亲身前,抱住双腿大叫:“妈妈,妈妈!”村妇轻抚儿子头顶,道:“无论何时何地,自己别看轻自己,也别让人看轻了。”

小渔童年龄虽小,性格刚毅,分别之际居然忍泪不哭。

霹雳堂众人早已上船,船夫等王敬得和小渔童上船后,即解缆起程。顺风直下,船速飞快,小渔童站在船头,看着母亲身影越来越小,终至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