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三十七章 筹备法事

伏波录 第三十七章 筹备法事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正在此时,门外脚步声响,柳学功走了进来。陈家旺欣喜不已,恭恭敬敬奉上一杯茶,就心中所思向柳伯请教。

柳学功感叹道:“像你这么大年龄,远没到成家立业的年纪,却不得不万事都要靠自己,也真难为你了。”

他喝了口茶,道:“你说的事,我也已经有所考虑,也和武长信、夏进施商量过了。明日下午咱们一起去看望阿福,他现在这个样子,其它东西也用不上,我们带点人参给他进补是最好不过。我刚才去了趟杏林堂,特意买了根辽东上佳野参,配合薛神医的医术,阿福应该很快就会复原。”

说完柳学功小心翼翼从怀里掏出个杉木盒子。打开盒子,匣子里躺着尺许长、颜色近于紫色的人参,用红丝线缠绕着,根须灵动状如人形。

柳学功轻声道:“这株五匹叶参长的极像人形,已经具有灵性了,用红丝绑着,它就跑不掉了。掌柜的打了折扣,算六两银子,我们几人合伙送给阿福,算是大家共同心意。”

这株参枝叶伸展,香气特异,一看就知十分名贵,对福伯病情必然大有裨益,陈家旺高兴之余,心中虽忧愁银子不够,但表情不变,道:“有劳柳伯辛苦了,稍候我去账房结账,再将人参的钱给你。”

柳学功道:“人参算是我们四人一起准备的物品,但钱是我和武长信、夏进施的事,你还小,没你什么事,有这份心意就行了,不用这么客气。”

陈家旺坚持不肯,踌躇了一下又问道:“柳伯,不知道明天一场法事需要捐多少香火钱?法事后小侄还想寄封家信回去。”

柳学功道:“寄信的事你放心,我来安排。静海寺的法事需二两纹银。”

陈家旺低下头,为银钱的事暗暗犯愁。这时门外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正是好友单思南。

单思南见柳学功也在,打了声招呼,随即转头问陈家旺道:“上午见你有心事,问你又不说。到底有什么事,大家是好朋友,说出来也好参谋参谋。”

他为人热忱,快人快语,陈家旺不忍拂了他一片好意,简要把情况告诉他。

单思南双手一拍,道:“这些事你瞒住大家可说不过去。你父亲明日‘七七’,我是晚辈去祭奠也是应该的。福伯对我们后生晚辈都很好,我也正想去看望他,正好和你们同去。”

陈家旺知单思南家中人口多,日子也很困难,他要去看望福伯,自不好说什么,至于要去参加‘七七’祭奠,陈家旺表示心意心领,劝他明日不必再去参加祭奠了。

柳学功也劝单思南不必参加祭奠,‘七七’主要是死者至亲为逝者举行仪式,别人有这份心意就行了。

单思南点点头,道:“我自有分寸。还有一事,书房那里有不少人等着你开门,刚才周心勤还乘机煽风点火,说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值得担当重任,你最好早点过去。”

陈家旺急忙和柳学功道别,随单思南来到书房。

书房门口站着有十多人,陈家旺匆匆上前打开大门。

他打定主意,笑脸相迎,又有单思南从旁帮衬,也没起多大风波。

众人顺利借到书,也就平静了下来。陈家旺坐下来喘了口气,心中暗暗自责。

正在自我反省之际,王敬得大步走了进来,陈家旺忙起身相迎。

王敬得将他喊进里间的“三不书斋”,低声道:“有人报称你敷衍误事,我来看看。今天是你第一天在书房当值,为什么来这么迟?凡霹雳堂弟子,为人做事当诚信、精细,你虽然年纪小、入门迟,但规矩当一视同仁。”

陈家旺见他口气虽然严肃,但刻意压低声音不引起旁人注意,明显还是有呵护关照之意。感激之余,连忙把福伯、柳伯请静海寺的禅师做‘七七’法事,众人欲一起去看望福伯,自己找柳伯商量以致延误等事情一一禀报。

王敬得静静听他说完,见他身材单薄,言语间低眉顺目、有掩饰不住的孤零神情,想起扬州土地庙他父子两人种种情形,叹了口气,伸手拍拍陈家旺肩膀,一句话没说,转身离去。

到了下午,陈家旺随众人去后山山洞研磨火药。一边磨药一边烦扰,银钱的事情仍旧没有着落。

当天火药研磨结束后,陈家旺随众人往外走,心中仍在盘算如何筹措银两,王敬得在身后叫住了他。

陈家旺见三位师父都在,不知道是什么事,心中有些惴惴不安。王敬得开口道:“明天静海寺的‘七七’法事,掌门已经知道了。常言道佛法无边,师兄让我明天和你一起去静海寺,咱们霹雳堂也去结个善缘。”

原来王敬得回来把“七七”法事的事和秦敬泉一讲,二人都感觉此事原本也与霹雳堂有关,做人不能寡恩薄情,现在陈家旺孤儿寡母,理应照顾有加,秦敬泉就委托王敬得代表霹雳堂去办场隆重的超度法事。

王敬得道:“掌门师兄指示你父亲的‘七七’法事要办的庄重,不能简陋委屈了。之前是柳学功联系的静海寺吧?等会我和他同去再行商议,至于香火钱和其它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陈家旺心中感动,胸口起伏,不知说什么才好。

秦敬泉温言道:“你既入门,便是霹雳堂的一员,当下只需你能够至诚做人,努力做事,其它的无需你操心。等过几年你长大了,若能学得二师父或三师父的本领,你父亲九泉之下想必也会欣然宽慰。”

他语出至诚,就如同教导自家子侄一般,陈家旺重重点头,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师门所望。

出了后山洞,陈家旺直奔账房找丁有方,准备借点钱应急,他心里盘算人参的钱自己是一定要出的,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心诚。

可巧丁有方正比较清闲,见了陈家旺十分热情。陈家旺说明来意,希望可以提前支取掌门额外加发的二两银子。

陈家旺进府时间不长,一来就分了套单间,接着到门房做事,很快又挑起了书房的担子,住进了二进院落,享受弟子的待遇,在丁有方等一些人眼里,这摆明了是掌门青眼有加、额外照顾,照此发展,陈家旺前途不可限量。

丁有方的名字中有个“方”字,但为人和他的算盘珠一样圆。他在心里快速算过了小九九,当即满面堆笑,表示虽然按常规提前支取要掌门或王敬得同意,但是他信任陈家旺,可以不必经过掌门和王敬得,特事特办。

他边说边递过纸笔,请陈家旺写下借据以便日后冲抵。

拿笔在手,陈家旺想到正要寄封家信回去,何不一并寄些银两,还可减轻母亲负担,聊表自己的一点孝心。

想到此,陈家旺试着向丁有方询问,能否一并提前支取下个月的例银。

丁有方开始有些迟疑,但想到本来不出几天也要发下个月的例银了,提前个十多天支取也不是多大的事,既然要卖给陈家旺人情,索性就做的漂亮些。

丁有方当即表示,虽然制度严格,自己以前也从不逾矩,但他相信陈家旺此举必有原因,所以特别破例。

当下陈家旺写好借条,接过银子,心中十分高兴,可以想象母亲收到信和银子将会有多么开心。

他以前在乡下没见过世面,父亡母贫,一无所依,陡然间来到繁华之地,享受了以前从没有过的生活,反而心中惴惴不安,唯恐一个不小心,做错了事得罪了人。

人在屋檐下,无根无靠的滋味,又有几人真正体会过?因此刚进府时,处处小心翼翼,尽量委曲求全。他之前一直担心如果得罪周心勤,会被他暗中算计,万一事态严重到被遣送回乡下,自己颜面何存?如何面对含辛茹苦的母亲?乡下街坊邻居们又会怎么看?

自古“成王败寇”,大伯大婶、三姑四姨虽然绝大多数不认识这四个字,但他们都本能的按照这个标准去判断是非对错。如果灰溜溜的重回乡下,重新回到衣衫褴褛、三餐不继的状态,在他们眼里,那无疑就是嫌苦怕累、胸无大志,被人看不起了。

小时候记事的时候,陈家旺偶尔听乡邻提起过,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曾风光过,好似还在大衙门里做过官吏,那时他蹦蹦跳跳的去找父亲求证,父亲是面色变幻一言不发。

再后来,村里的二蛋、黑子等孩童在和他嬉戏打闹时,吃了亏就口无遮拦,骂他父亲贪生怕死,一世无用,做了逃兵偷偷跑回了家乡。

他气急了哭着跑回家述说了原委,可等了半天,也听不到父亲的分辨。

父亲只是叹了口气,轻轻擦去他脸上的泪水,告诉他道:“爹爹蜷缩在这乡下,让你们娘俩受苦了。爹爹现在没有本事啦,你长大后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住,照顾好你娘、照顾好自己。”

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把他当成小孩子。他虽然还小,父亲的话还不大记得住,可是他看得出父亲的苦痛。

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开始,陈家旺就已经长大。虽然来不及孝顺父亲了,但他要让母亲笑下去,自己再难堪再困难,都算不了什么。

他记住了父亲的话,只是,为什么要到父亲去世的那一刻,这些话才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清晰的记在脑海里?

回到房间后,常志捷、齐友礼和姚善瑞听到风声,每人各送来一两银子作为法事礼金。单思南又专门跑了一趟送上礼金,陈家旺知他家境困难,几番谦让推辞不掉,只好收下他的心意。

晚餐前,柳学功跑来告诫陈家旺要食素斋且沐浴净身,早早入睡,陈家旺一一照做。

注:人参自古以上党及辽东产者为佳,辽东所产上佳人参色泽近乎紫色。据丛佩远先生考证:明初至明中叶,东北产地的人参价格颇为低廉,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人参一斤才约银1钱5分;万历十二年(1584),每斤约银1两;至万历中叶,涨至一斤银3两左右。迨万历三十七年(1609),上好的人参每斤至银11两6钱,毛参每斤银6两2钱,最次的拣参一斤也要银5两。万历三十九年(1611),高级人参的价格是每斤13两,一般人参是银7、8两至10两。而从辽东产地运到江南,价格又贵了五、六倍不止。明代著名诗人冯梦祯在嘉兴乡居时,爱妾生病,须用到上好人参,觉得‘颇难之’。冯梦祯曾官居国子监祭酒,生活不差,还觉难以负荷,平民更是不敢负担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