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五十八章 佛法纶音

伏波录 第五十八章 佛法纶音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无念从四方桌下拿出两只蒲团来,递了一只给陈家旺,道:“你我几番相遇,情形都与众不同,大有殊缘。既然如此,佛说众生平等,今日老衲就与小施主坐而论道。”

陈家旺惊道:“弟子愚鲁,参听教诲,大师面前,岂敢坐而论道?”

“老衲不过痴长年岁,恰巧又执掌般若堂,其实这些都是无形皮相”,无念指指心口道:“无形之相不可凭,明心见性、修身行善乃是本源。”

“因此行事对错,当推本溯源”,无念道:“福伯这件事,你不必自我苛责。所谓‘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他病本来极重,此乃主因。你内心敬重他,购置上佳补品去看望他,都是盼他好,本性向善。”

突然之间,无念暗运佛门“狮子吼”猛喝道:“业障物障,肇源心中,心中坦荡,又有何罪孽?”

清啸之下,迅雷疾声。这“狮子吼”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原本是寺中高僧讲经说法,遇弟子苦思不解、冥顽不化时,陡发高声狮吼,以期当头棒喝,能降服一切烦恼魔障,助弟子修行。

这佛门金刚狮吼果然不同凡响,无念只些许发力,便如天雷滚滚。

陈家旺身子一震,眉头舒展又皱起,反复再三,渐渐身板直了起来,眉眼透出神来。

无念也不催他,等他自己慢慢平心静气。看陈家旺神色,已知他渐渐化解了这个心结,虽然不可能一举而竟全功,毕竟心结已通,其余的留待时间慢慢去消融即可。

过了好一阵,陈家旺长出一口气道:“多谢大师教诲,我已明白,心中好过多了。”

无念合掌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过去事已逝,悲喜不足道也;现在事祸福相依,莫论悲喜;未来事尚不可知,何谈悲喜”他目光炯炯看向陈家旺,道:“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陈家旺随着他轻声念道:“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刹那间又有顿悟。

世事难料,人间复杂,任谁也无法预测下一刻会遇见什么人、碰上什么事。朋友会变为仇敌、对头也会化为朋友,小事会变大、大事亦能化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凡事先预测前程吉凶未免可笑,但只要秉善念、行善事,自然可一往无前、心中坦荡释然。

无念见他若有所思,接着道:“你尽了力还是帮不了柳伯,委曲求全还是被心胸狭隘之人讥嘲嫉妒。你可曾想过,心本向善,缘何受辱?”

寂静的雪夜,一名老僧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一个少年如听纶音、豁然开朗。

“世人只重皮毛色相,你年纪尚轻、根基浅薄,无能无力别人自然瞧你不起”,无念手持念珠,拇指、无名指成数珠印,道:“当初佛祖尚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时,发誓愿要消除人间诸般痛苦而不可得,直至历经劫难悟道成佛具无上法力后,方才能够慑服妖邪、普渡众生。心存善念也须勤修百艺,佛犹如此,何况芸芸众生?”(注)

“我明白了”,陈家旺迟疑片刻,犹豫道:“《庄子.人世间》也曾写道‘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不过如遇他人遭逢困苦艰难,即使力有不逮,不闻不问似乎也有违侠义精神。”

无念赞许道:“小施主读书不少,难得还有自己的见解。”

陈家旺此前习练内力屡次无功折返后,一时气馁,在书房随意翻看了不少闲书,当下脸微微一红道:“这个作不得数,只是略微浏览,不求甚解。”

“好一句‘侠义精神’!”无念赞道:“小施主身具侠义胸怀,既虚心谦恭,又能勤于思索,孺子可教。”

无念是才望兼隆的大德高僧,能得如此人物的鼓励,陈家旺十分感动,道:“大师不以晚辈身份低微、资质鲁钝,亲加抚慰开导,晚辈愧不敢当。”

无念口宣佛号,道:“不过世事难料,诚如小施主所言,自身力有不逮时,如遇他人急难,不救则于心不安,相救则自顾不暇甚至危及自身,此诚千古难事。”

他长长的白眉扬起,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百年来,此事都是见仁见智。不过芸芸大众不必过分执着于此,力所能及随缘即可。”

无念双掌合十,道:“世相百态、善恶并存,但如心中存善则人人皆善,眼中有佛则处处皆佛。故须先秉承善心、力行善事。不过不善水如何能救溺水之人?不具金刚法力如何能降妖伏魔、彰显佛法?故存己亦存人、救人即度己。不持善心不足以立命,不具才能则不足以立身。”

陈家旺叹服道:“大师佛理精深,晚辈受教”。钦佩之余想起自己近一年来武功无甚进展,同门中处于末位,不仅如此,竟然还败于码头无赖,险些丢了师门脸面,不禁有些灰心,忍不住道:“大师德高望重,武功又绝伦超奇,像晚辈这类普通人,是一辈子也望尘莫及了。”

“你不必妄自菲薄”,无念道:“我说个故事给你听。”

“昔时,一位方丈收了一群弟子,每日对他们督促甚严,希望他们佛法精进,日后能传他衣钵。徒弟中有个农家出身的子弟,资质愚钝,念经拜佛都比其他师兄弟慢上半拍,不仅如此,说话还结巴。有一次师父口授新的经文,其他弟子都比较顺利,唯独到了他这里,不仅说的结结巴巴,还说颠倒了。师兄弟们都哄笑看不起他,只有一个出身比他还贫寒的小师兄同情他,不顾及其他人的看法帮助他。方丈看在眼里,对大家嘲笑轻视的行为很不满意。第二天方丈念到那处经文时,故意也念颠倒了,众人也都跟着方丈一样念,只有那位小师兄是唯一没有跟着模仿的人。再后来,方丈宣布已经选定了日后传承他衣钵的人,就是那位小师兄。”

无念见陈家旺听得入神,微微一笑,道:“大家都觉得这次老方丈行事太突兀。方丈说道:那天大家笑话那名念经结巴的同门,只有那个小师兄是唯一去安慰、表达出善意的人。后来方丈模仿结巴小和尚,故意带大家念错经文,那么多弟子,出身各不相同、不乏出身富贵官宦人家的,但只有小师兄是唯一没有盲从的人。像这样胸怀善心、不落井下石,也敢于坚持真谛、不盲从唯上的人,正是传承教义、发扬光大最合适人选。”

陈家旺恍然,无念继续讲道:“小施主出身贫寒,性格坚韧弘毅,虚心懂礼,又自立善思,就和老衲刚才故事中说的相仿,是可造之材。”

陈家旺红了脸道:“大师亲以传闻轶事来晓谕明理,晚辈愧不敢当,我只是个平庸的小子罢了,在霹雳堂这么久也没什么进步,愧对掌门师父呢。”

“老衲所言不是传闻轶事。老方丈便是少林寺前任方丈、老衲的恩师幻休禅师。那个小师兄,就是当今少林寺无言方丈”,无念又微微一笑,道:“至于那个结巴和尚么,正是老衲。”

陈家旺张口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无言自不必说,能接任少林寺方丈,文经武功非比寻常,必有过人之处。更难得是眼前这老僧,又有谁能想到,时光倒流回去,竟然曾是个不过中人之资的口吃小和尚?

他本是个渔家子弟,风里来浪里去,原本性格就是百折不饶,如今受此激发,心中顿生满腔豪气。

不过虽然如此,内心还是有些彷徨,脸上飘过一丝犹豫。他当初念书学文时,基本上一教就会、轻松自如,但现在内功的修行却停滞不前。掌门、师父们也经常过问指导,自己也曾费心劳神、不眠不休的反复琢磨、不断修炼,但一切仍然毫无起色,甚感对不起师父的教导。

他脸上犹豫为难的神情,无念看得一清二楚,遂开口相问,陈家旺也如实作了禀报。

无念道:“这可奇怪了。你之前醉酒睡在雪地上,回来后我替你运气活血时,感到你丹田内有股微弱内力隐隐流动,这说明你已经身具内力了啊!”

陈家旺自己也大吃一惊,伸出手脚左看右看,和平常并无二样,疑惑道:“我真练成内力了?”

无念道:“你是霹雳堂弟子,霹雳堂修习的是武当派内功,你的内息虽然微弱,但确凿无疑是武当正宗内家心法。”

无念是般若堂首座,要论对天下各门派武功的知晓,无出其右。他这样讲,那肯定是错不了的。

陈家旺试着提了口气,胸腹之间空荡荡的,丹田一点反应也没有,喃喃道:“我,…我没有感觉。”

无念奇道:“你自己竟然全然不知?小施主醉倒在雪地上,我找寻到你时已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是你自己体内真气护住心脉,即使老衲再运功活血,你也会受伤,断断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坐在这里,一点事也没有。”

沉思片刻,无念道:“江湖上传闻,曾有人误食了仙芝类天地间的至宝而无意间顿生充沛内力的,不过至今无法可考,尚无实证。老衲执掌般若堂,少林寺中也藏书过万,对天下武功略有涉猎,不论是僧道还是俗家人,内力高还是低,无一例外都是靠自己修习而得,这可半点也勉强不来。正所谓‘一念悟见性成佛、千思寻知机是道’,所差别的只是有人一霎时顿悟而开窍,有人经年累月而后方入门。似小施主这般情形十分奇怪。”

无念两道白眉一蹙,法令纹竖起,竭虑思考。陈家旺心里没底,不知道身体这现象到底属于好事还是坏事,不敢打扰无念,静静的一声不吭。

过了一会,无念沉吟道:“这种情况只是偶然间曾有听闻,极为少见。相传是修行到了无明无暗、一片混沌时,有外感思绪袭来,体内起了感应波动,诸般巧合之下突破了修行的禁锢障碍。如果此说法当真,不知道小施主当时有何所思所想能获得这番际遇?”

陈家旺略一思索,不禁满面通红,连忙以手掩额作回忆状加以掩饰。

那晚的情形事后想起如在梦中,不敢相信。越不相信越怀疑,连自己也以为这只是一场梦。现在经无念点透,心中方才恍然大悟。

不过事涉少年情怀,那可是连父母也不能讲的,虽然眼前老僧和蔼可亲,那也是无论如何不可说、不能说。

陈家旺低了头,佯装苦苦思索,道:“大师,这…这真的想不起来了,我…也不知道。”

无念哪能想到他的心思?思索了一阵,道:“小施主记不得也是很有可能的。所谓神游物外,心在神外,事了无痕迹,缘巧无法门。”

陈家旺迫不得已撒了个慌,心中不安,连忙转移话题,道:“请问大师,我这内力来历不明,如何是好?”

无念微微笑道:“你这纯正武当内功,旁人羡慕还来不及,有什么不好?”

“可是它来无影去无踪,全然不由弟子做主、茫无头绪”,陈家旺颇为沮丧,道:“弟子愚劣,提起这个就实在不争气”。

当下把自己如何努力,师父如何认真教导,可是内力时灵时不灵,至今束手无策的情况讲了一遍。

无念认真倾听,开口问道:“修行内功至关重要的是什么?”不待陈家旺回答,接着道:“所谓‘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修习之要,首在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致虚守静。这其中道理何在?”

陈家旺应声道:“掌门曾经教诲过,六根不净者,是五蕴未空。色从眼入,则魂不守舍;声从耳入,则精摇散;鼻辨香嗅,则魄飞;舌辨味,则神不宁;触及身体,则意念丛生。因此修炼内功,首要是静和入定,如此方能魂归肝、精归肾、魄还肺、神志清朗归于心、四肢不动意归脾。”

他下过一番苦功,虽然内力修习未成,但口诀和师父的教诲都烂熟于胸。

“此言不差,”无念见他回答流畅,点点头,却又道:“小施主其实只是说明了要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绝‘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谓守六根、绝六尘,以此来入静守一。如追本溯源,为何如此?”

各门各派修炼内功,静心宁神最为重要,心乱意飞乃是大忌。一个“静”字,挡住了无数好汉。

见陈家旺回答不出,无念道:“人的元气内劲无形无边,原无定处。修炼就是将无形的气劲化为有形的内力,变无及有、由虚到实,所谓‘空洞及无物,无物衍太极’”。

“空洞及无物,无物衍太极”乃是武当心法,无念执掌般若堂,博闻广识,以武当修习法门来指点陈家旺,让他更容易理解。

“此处的关键,便是入静守一。在此状况下,气机才能发动,经络脏腑才能循天理、法自然。如此方能守六根、绝六尘,使‘眼、耳、鼻、舌、身’五识各返其根;五识返其根则‘精、神、魂、魄、意’五灵各归其所;五灵归其所则‘心、肾、肝、肺、脾’五行不相乱;五行不相乱则‘精、神、魂、魄’四像调和,真气乃发。”

无念年少时口吃,资质也不过尔尔,成名后对那段刻苦磨难的经历感同身受,便千方百计以浅白易懂的道理来阐幽显微。这番教诲条理明晰,清楚易懂,比之霹雳堂几位师父可要高明多了。

陈家旺已有基础,一点就通,拜服之余心中犹有疑问,犹豫再三鼓足勇气问道:“大师所言确是至理,师父也教导晚辈要静下来”,他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老老实实的道:“晚辈愚昧,至今领悟不透其中真谛。有时静不下来,有时貌似能静下来,可也一直没有效果。其中关节何在,请大师指点?”

无念开口问了几个细节,沉思半晌,忽然起身,拿了个茶碗倒了杯茶,又坐回蒲团上。他掌心托了茶碗,手臂伸直向前道:“小施主请看,这碗水平不平、静不静?”

但见茶碗中倒满了水,水面与茶碗上沿齐平,难得的是杯中水波不兴,没有一丝波纹,更没有一滴泼漏。

陈家旺赞服道:“碗中水又平又静。”

“碗里还能再加水吗?”

“自然不能再加了。”

“此刻虽静,可碗中也不能再加水了。水如心,心似水,有容乃大”,无念口宣佛号,道:“内功修行,万法唯心。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静心为要。小施主刻意求‘静’,恐怕疏漏了‘空’。”

陈家旺听在耳内,心中砰砰乱跳,又是紧张又是兴奋,犹如在漫长黑暗的迷宫中兜兜转转,终于依稀见到了前方模糊的光影。当下屏气凝神,两耳竖起,一个字也不漏过。

“所谓‘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修炼内功几乎都是从年幼时开始,因为人幼年时单纯质朴、天真烂漫,本性即空,所以只要小弟子们能静下心来,就容易入门。年岁渐长后人各有志、人各有欲、人各有念,诸心难齐,就如同这茶碗中的水,欲念越多水越满,名利**装多了,心就变小了。故静心之余须兼及空明,如此方能以丹田方寸之地汲天地之精华。”

无念叹了口气,道:“后世各门派多挟技自珍、密不外传,长此以往不究其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时候静不下心来,实乃‘不空‘之故,不可简单归罪于笨拙愚钝或一味强求清净,此中道理不可不知。”

这些道理一字一声,流注心田,陈家旺此前闻所未闻。想了一想,又赫颜道:“诚如大师所言,不过晚辈年龄不大,也没想到过功名利禄的心思…。”

无念见他欲言又止,微笑道:“小施主是否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名利**的困扰,和老衲所讲的不尽相同,所以有些疑惑?”

陈家旺脸上一红,道:“晚辈放肆了,正是有些困惑。霹雳堂中日子平静,晚辈也没有那些世俗名利的烦恼,按说心是空的,应该能静下心来,有所成就,可偏偏就是不成。”

无念徐徐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赤子岂无烦恼,少年亦有愁生。小施主当真无所忧虑、心中果然‘空’么?”

他目光慈祥,眼中满是爱怜神色,道:“小施主年龄不大,按说正是百事无忧的年纪,可是贫苦孩童早当家,小施主从小就开始帮衬父母,早知人间冷暖、世事不易。霹雳堂中的日子表面平静,其实又有谁真正知你心?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自己。”

“霹雳堂的日子安逸富足,故你害怕失掉;内功久练不成,则无安身立命的资本,故你害怕失败;出身贫寒内心敏感脆弱,一言一行常瞻前顾后,怕失了自尊面子,故你害怕失去。”

无念的话犹如响鼓重锤,一下下轰击在陈家旺的心头。

“你害怕失掉,因为你在意失掉;你害怕失败,因为你在意失败;你害怕失去,因为你在意失去。如此患得患失,心还‘空’么?”

陈家旺一颗心剧烈起伏,额头上汗珠一颗颗渗出。室外风起雪涌,他心中也似有万马奔腾,忽而敞亮忽而拘束,忽而觉得大彻大悟、忽而又觉得心窍难解,气血激荡奔流,脸憋的通红。

陡然间无念舌绽春雷,大喝一声:“咄!”,右掌疾向陈家旺头顶“百会穴”击落。陈家旺身子一震,缓缓向后倒去。

---------

注:数珠印是持珠念佛时的四十二种手印之一。以左手大拇指和无名指作圆孔状,孔中贯数珠,右手大拇指与无名指掐数珠,意为十方诸佛远来传经布道、启智明性。此种手印也通运于一切经咒。当下念佛不必过分执着和介怀于手印手相,心中存佛,何须定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