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十九章 神游天外

伏波录 第十九章 神游天外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倭乱事件也渐渐平息,秦淮两岸依旧恢复了丝竹缥缈、轻歌曼舞的景象。

听说兵马司的刘指挥因部下在聚宝门杀倭有功官升一级,伍捕头也因指挥得当、亲临险地,救下了琉球国的太学生,维护了邦国之好而获褒奖,李巡抚、季府尹等大小官员俱论功行赏。

霹雳堂门人陆陆续续的回来了,受伤的门人也基本康复,除了在后面的祠堂里多了两块牌位,霹雳堂上下基本恢复如初。

这一日,秦敬泉找陈家旺谈话。先是夸奖他表现英勇、不畏倭寇,协助无念救下莺梦,待遇从此和弟子一样,每月3两纹银,治病疗伤的费用另算。接着又褒奖他在书房勤勉尽责,自阿福去世后,书房没要师父们额外操心。因此想让陈家旺从今而后专职书房,不用再每日辛苦早早起来练功,也不用费心再学那些枯燥的火药知识。

听了掌门的话,陈家旺心里一片悲凉。该来的还是要来,自从患上怪病,他已经有了准备,掌门的话虽然剥夺了上进的希望,却未尝不是替自己考虑。

他谢过掌门的关心照顾,一口气却堵在胸口抑郁难伸。整个白天心情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舒服,心里闷得发慌。到了晚上,他念了几遍佛经,想压一压心中的无名邪火,却收不到效果。

一气之下,他突然升起了自暴自弃的冲动念头,随着他念头一动,一股热流从丹田升起。但这股真气内息却似有灵性一般,好像知道狂泻直冲会导致痛楚磨难,因此真气一路轻柔游走,经会阴沿着背后尾闾穴缓缓而上。霎时间,久违的融融温暖浸润全身。

其实,他之前一动真气便受伤的经历,导致了经络穴道皆与之有所适应。所谓意在气先,意念一动,身体即有感应,真气自然而然便缓缓升起,起到了自我保护作用。

体内真气循环往复,胸中那股郁闷不安之气随之散去,全身说不出的舒服。

陈家旺大出意外,不禁愣了愣神,接着心中大喜,难道苍天有眼,身体终于恢复正常了?随即他便醒悟过来,看来是薛乙临终前开的药方起作用了。

他心情激动,过了片刻,又小心翼翼试着提息运气。真气在体内轻盈运转、流畅自如,好似一切顽疾皆去,身体真的大好了。

尽管如此,陈家旺还是有些不确信。他想了想,双目紧闭,内视丹田,长长吸了一口气。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次他要全力以赴测试一下。

他猛然吐气开声,强提内息,真气轰然而上。就在真气将出而未出丹田之际,陡然腹部一阵剧痛,丹田疼的噏噏震动,刚提起的真气被一震而散。

陈家旺抹了抹头上的汗水,颇不甘心,又重复试了几遍。几次下来,结果一样,轻柔运气时一切正常,一旦发力迅捷过了头,丹田便承受不住。不过也有可喜的转变,那就是虽然大部分真气都被经脉淤积堵住了,但已有一小部分能冲过阻碍,通达身体各处。

他静下心理了理头绪,如此看来怪疾只是大有好转,但并未彻底痊愈。他心中微微有些失望,随即又大感侥幸,要不是那时薛乙连晚想出了药方,又找谁去诉苦?要不是喻昌还能记得药方主要成分,又找谁去诉冤?

他随口念了两句佛经,想起临别那晚无念诵念的偈子“世间诸事,求时甚苦,既然得之,守护亦苦,得而失之,思恋复苦,喜乐悲愁,诸漏皆苦,得失从缘,由此安详”,不禁嘴角微微上翘,心气渐渐平和。

第二天碰到喻昌,便把昨晚的情形告诉了他。喻昌想了想,认为是师父开出来的药发挥了作用,但因为不是原方,没能根治,遂道:“师父治病的手法,鬼神难测,有时看他配出来的方子,当真是羚羊挂角、妙手天成。我和几位师兄再怎么推敲研究,都不抵师父的原方。”

可能是调整后的方子不如原方,也有可能原方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到一定时候也需要添加或者删减、调整药材的组成。不过薛乙已去,空留遗憾,喻昌感慨了一番,却也无法可想。惟有叮嘱陈家旺再服几剂药看看效果,如果没有什么新进展,就没必要再服药了,只有另想办法,徐谋良策。

陈家旺心里明白,所谓“徐谋良策”,只是好友的一番安慰之意,这次再治不好,恐怕一辈子也好不了。

日子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如往昔,只是对陈家旺而言却改变了很多,不仅仅是一种无言的寂寞,还有一些说不出来的失落。面对空旷的书房,他时常忆起热火朝天的练武场和火药场,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失落。

喻昌年龄不大,但学医之人,讲究“望、闻、问、切”,观察入微,见陈家旺精神不振,内心空虚,便请他协助整理薛乙留下的医案,以此为名,帮助他打发时光,调整恢复情绪。

单思南和程筹量两人都不善表达,不知道怎么安慰陈家旺,只是尽可能的多陪他说说话。只是两人除了正常的练武、学习,还要参加师父额外的教导训练,实际上也没多少富余时间。

这段时间陈家旺又连续服药二十余剂,再没有取得新的疗效。他虽然心里还是不免有些苦涩,却也无可奈何,命已如此,看得开如何,看不开又能如何?

这一日,小纤又来喊他到“三不书斋”。这段时间二姝早早就到书房,很迟才回去,不避嫌疑,想着法子陪他开心。陈家旺心里过意不去,更无法回绝她们的好意,何况能像现在这样陪在莺梦身旁,本身亦是求之不得。

这日莺梦又讲了两个笑话,和前几天一样,其实这两个笑话陈家旺早就听过了。这也不奇怪,莺梦生活封闭,自倭乱事件发生后,更是寸步不离霹雳堂,能接触到的新奇好玩的事物少之又少。为了让陈家旺开心,每天两个笑话,哪里来那么多故事可讲?

不过既然莺梦想要自己开心,而自己开心大家就开心,那岂不是挺好?陈家旺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他笑了几声,却见莺梦神色变幻,注视着自己的眼神又是怜惜又是同情。

陈家旺的心忽然一阵刺痛,不愿看到莺梦同情怜悯的眼神,不想她看到自己内心的伤痛。他故作轻松,道:“师姐句句珠玑,真是让人胸怀畅快。这些天每天有大把的时间,读了不少闲书,可是呢,闻君一语,胜读百书。幸甚、幸甚。”

听了陈家旺的夸奖,莺梦脸色微微一红,道:“你没见过京师的舞衣姐,那才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她无所不知,又善解人意,说的每句话都透到你心窝里去了。我呀,可差得远了。”她顿了顿,道:“不过师弟要是喜欢,我就天天讲给你听,只是时间长了你可别嫌腻味。”

果真如此,便是面对面相对一言不发,也是有如天堂。但是一年后、三年、五年后呢?那时莺梦已经不知嫁到哪里去了,自己大概还是书房里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莺梦见他神情忽然有些伤感,不知道哪里说错了,忙岔开话题道:“师弟刚才说这段时间读了不少书,不知读了哪些书?凭师弟的勤奋好学,肯定大有收益。如果学有所悟,还望不吝赐教。”

陈家旺道:“就…就随便翻了些唐诗,让师姐见笑了。”

小纤眼珠一转,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家旺师兄不必过谦,不如露一手让我们开开眼界吧。”

陈家旺叹息道:“古人惊才绝艳,让人望尘莫及,像我这样愚钝不堪的,还是趁早免了吧。”

小纤小嘴一撇,道:“作首诗有什么难的?”

莺梦和陈家旺闻言,都吃惊不小。莺梦道:“这些诗人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你虽然聪明伶俐,这话可说大了。”

小纤盯着陈家旺道:“你信不信?不信但看江中浪---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陈家旺听她话中语义,有鼓舞激励之意,似乎就是说给自己听的,但一时猜不明白她的心意,不好接口。

小纤问道:“唐朝诗人中最出名的是谁呀?”

莺梦道:“有唐一代,大诗人灿如星河,李太白、杜子美、白乐天、杜樊川、元微之…都是无人不知、如雷贯耳。其中的佳句名篇雄视千古、气象万千,每每难分高下。如论淋漓酣畅、气势磅礴,我还是比较喜欢谪仙的诗句。”

小纤大眼睛狡黠的眨了眨,道:“如果让我来作,还要胜他一倍。”

听小纤大夸海口,连莺梦都迷糊了。就听小纤道:“诗仙写了首《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莺梦点点头,道:“不错。这首诗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中唐诗人徐凝同样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和诗仙名篇一比,未免给人局促之感。”

陈家旺插话道:“这个徐凝也是有真才实学的,曾经写过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扬州东南有城门名‘南便门’,本地百姓也有称‘徐凝门’。因其下有古运河与长江相通,平时运河水波不兴,等八月十五中秋涨潮时,波浪上下翻卷、喷珠溅玉,又是一种景象。此处眼界开阔,月色水声让人流连忘返,实是湖波融汇、赏月佳处。”

莺梦轻轻“嗯”了一声,对小纤道:“观徐凝已是高山仰止,你又如何胜过诗仙一倍?”

“这个容易,张嘴就来”,小纤吟道:“我的诗是:飞流直下六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这一句‘六千尺’,便超过他一倍。我是手下留情,否则胜过二倍、三倍也不是什么难事。”

陈家旺先是一愣,禁不住笑了起来。

小纤瞟了他一眼,道:“王季凌也不过尔尔,‘欲穷万里目,更上二层楼’,岂不也是胜他一倍?我如今是才思如泉涌,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万金散尽还复来’。”

莺梦、陈家旺二人见她一本正经的胡说,都忍俊不禁,笑的前仰后合。

莺梦掩嘴笑道:“这样作诗,我也会。想不到读书十载,直到今日方才明了作诗的真谛。”

李白和王昌龄的这两句诗写的洒脱飞扬,极富感染力,陈家旺笑了两声,心中情不自禁默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恍然如身临其地,如见其景。再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念了两遍,胸襟顿时为之一开。

他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小纤的心意,油然而生感激之情,深深一揖道:“多谢小纤姐妙语解烦。我明白了,男儿汉何必自寻烦恼、惺惺作态?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既然世事如此纷扰、不如展眉一笑,自得逍遥。”

小纤见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眼神里透出来喜悦的神情。

自从陈家旺在大报恩寺舍身将她救下后,她心里便一直百般牵挂。虽然陈家旺一直不愿多谈伤病情况,在人前表现的神色如常,但却瞒不过小纤女儿家心细如发。

她见陈家旺身患暗疾难以治愈,如今又以弟子身份从事了一个书童杂役的事情,担心他委屈难受,这段时间和他说话都小心翼翼的。这样子虽然礼节周到,却少了一份之前的熟不拘礼、轻松自在。

她本是个明快的女子,时间长了,好不别扭,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今日灵机一动,借以插科打诨的方式,一方面是以先哲的诗句鼓励、激励他,另一方面也是纾解陈家旺胸中的郁闷。

话一说开来,陈家旺自己也觉得坦然透气多了。他歉然一笑道:“这些天我混混沌沌的,可真没用,反而比小时候差劲了。小时候出去打渔,遇上坏天气,有时候二、三天都可能空网,那时虽然沮丧,却从来不灰心,照骂老天爷、照做美梦。现在日子不知好到哪里去了,却患得患失,其实有什么拿不起放不下的?我能够出些力,师姐和小纤姐无恙,那比什么都开心,便是手脚全断了、豁出去这条命,那又如何?”

他最后几句话言辞恳切,不知不觉间真情流露。莺梦脸颊微红,叹了口气道:“师弟怎能妄言轻身?”

她顿了一顿,又轻轻笑道:“看师弟现在谦和有礼,原来自小便敢骂老天爷,英雄气概不小。不知道大英雄小时候做的是什么美梦啊?”

陈家旺笑道:“小时候不懂为什么起早贪黑打来的鱼自己吃不到,反而要去送给酒楼。因此做梦便是想开个小酒楼,不用辛苦打渔、点菜吃酒又不用付钱。”

“再长大一点,便想开个大酒楼,这样就可以放心招待乡里乡亲,还有徐师爷他们了。”

小纤头一歪,佯怒道:“怎么就这么小气,没想到招待我和小姐吗?我们也不白吃白喝,可以去帮忙的。”

莺梦笑道:“小纤又不会做菜,要你何用?我么,可以帮忙卖酒。”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不禁脸上一红,连忙偏过头去。

陈家旺深感二姝之意,一刹时只觉得什么凌云志、英雄气、江湖情、好汉意就随风而去吧。等过个几年再存些钱,如果莺梦出嫁了,那就在她附近开个小小酒店,每年能见上几面,也足够宽慰人生了。

一时间神游天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