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市井之妇 > 195、番外

市井之妇 195、番外

簡繁轉換
作者:往来熙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7 04:18:20 来源:源1

小婉回到客栈,已是黄昏时分。天边最后一抹余晖洒在窗棂上,映得屋内一片暖黄。她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摩道着一封刚刚收到的密信,信纸略显粗糙,却字迹工整,正是她托人送至府城的那位旧识所回。

“白小姐,”阿兰轻声唤她,“信中说了什么?”

小婉缓缓展开信纸,目光微沉:“李大人已收到周典史的密折,但尚未表态。不过,我那位旧识在信中提到,李大人近日频繁召见几位幕僚,似在商议对策。”

阿兰皱眉:“难道李大人也在犹豫?”

“李大人是官场老手,不会轻易表态。”小婉将信纸收入袖中,语气平静,“他必是想看清局势,再做决断。”

阿兰咬牙:“可周典史步步紧逼,若不尽快反击,恐怕私塾会被他彻底污名化。”

小婉抬眼,目光坚定:“不急。周典史越是急躁,越说明他已无计可施。我们只需再等一等,等他露出破绽。”

阿兰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是,老师。”

夜色渐深,客栈内灯火昏黄。小婉并未休息,而是召集了几名私塾中的老成学生,低声叮嘱:“这几日,若有差役再来查账、查讲义,你们务必配合,但所有账目、讲义都必须一式两份,一份交予他们,一份立刻送往府城,交到李大人手中。”

学生们皆点头应命。

待他们离去,小婉才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处的县衙方向。夜色中,那座府邸依旧灯火通明,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她心中却异常平静。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只是在明面上。

翌日清晨,县衙再次派人前来,这次却是要彻查私塾的藏书。

“奉周大人之命,彻查私塾藏书,以防有异端之书流入民间。”差役领头之人,正是王书吏。

小婉神色不变,亲自引领他们进入私塾藏书阁。

“请。”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语气淡然。

王书吏扫视一圈,随即挥手示意差役开始翻查。

书架林立,藏书众多,差役们一本本翻阅,却挑不出任何破绽。所有书籍皆为正统儒家典籍,注解详尽,旁引历代名儒评述,无一丝异端之嫌。

“白先生,”王书吏冷笑道,“你倒是准备得周全。”

小婉淡淡一笑:“私塾所藏,皆为圣贤之书,岂敢逾矩?”

王书吏脸色微沉,却未再多言。

差役们翻查良久,最终只得悻悻而归。

待他们离去,阿兰低声问道:“老师,他们果然还是没找到任何把柄。”

小婉点头:“周典史已无计可施,只能一查再查,试图扰乱我们的心神。”

阿兰皱眉:“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小婉缓缓道:“继续按兵不动。他若真想动手,便让他动手。只要我们稳住阵脚,他便无法得逞。”

阿兰点头:“是。”

数日后,县衙果然再次派人前来,这次却是要彻查私塾中所有学生的言行。

“奉周大人之命,彻查私塾学生言行,以防有煽动民乱之嫌。”差役领头之人,仍是王书吏。

小婉神色不变,亲自召集所有学生,按名册依次列队,供差役盘问。

学生们皆镇定自若,回答皆中规中矩,未有半点逾矩之言。

王书吏脸色阴沉,却无可奈何。

差役们盘问许久,最终只得草草收场。

待他们离去,小婉回到书房,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递给阿兰:“送去府城,交到李大人手中。”

阿兰接过信,迟疑道:“老师,这是……”

“这是周典史与盐商勾结的证据。”小婉轻声道,“我那位旧识已将此事呈报李大人,并附上相关证人名单。李大人若真想查,便一定会查。”

阿兰点头:“是。”

她立刻动身,连夜赶往府城。

与此同时,县衙内,周典史书房中,灯火未熄。

王书吏站在一旁,低声道:“大人,白婉已派人前往府城。”

周典史冷笑:“她这是在做垂死挣扎。”

王书吏皱眉:“可若她真将那封信送到李大人手中……”

“李大人不会轻信。”周典史语气森然,“他若真信了,那便说明,他也已站在白婉那边。”

王书吏心头一震:“大人的意思是……”

“赵典史临走前留下的那封信,是我们的最后杀手锏。”周典史缓缓道,“若李大人真要追究此事,那便由不得他了。”

王书吏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

翌日清晨,府城传来消息??李大人召见白婉。

小婉接到消息,神色不变,立刻命人备马,准备启程。

阿兰急道:“老师,此行危险,不如让我随行。”

小婉摇头:“你留在县中,继续盯着周典史的动向。若他有异动,立刻派人通知我。”

阿兰咬牙:“是。”

当夜,小婉独自启程,前往府城。

一路上,风高夜黑,山路崎岖,但她毫无畏惧。

数日后,她抵达府城,顺利见到了李大人。

李大人翻阅她带来的讲义、账目、学生名册,以及那封周典史的密折,神色渐渐凝重。

“白婉,”他缓缓道,“你可知周典史控告你私藏**,意图谋反?”

小婉神色平静:“大人明鉴,私塾所用讲义,皆为正统之书,绝无异端之嫌。至于**,更是无稽之谈。”

李大人沉吟片刻,道:“周典史所言,若属实,你便有大罪。若不实,那便是他在诬告。”

小婉道:“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彻查私塾,所有讲义、账目、学生名册,皆可公开查验。若真有异端之书,我愿承担一切后果。”

李大人看着她,良久,终是点头:“好,我会派人彻查。若真如你所言,那周典史便需向你赔罪。”

小婉微微一笑:“多谢大人明察。”

她起身告辞,走出府衙,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明媚,洒落在她身上,温暖而坚定。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她已无所畏惧。

因为她心中有光,有信仰,有守护。

而她,也终将赢得这场战斗。

祠堂外,夜风渐起,吹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小婉站在窗前,目光沉静如水,仿佛能穿透夜色,看到那隐藏在暗处的步步杀机。

“老师,”阿兰低声唤她,“周典史那边,我们真的能拖住吗?”

小婉缓缓转身,嘴角微扬:“拖住?我们不是要拖住,而是要让他陷入泥潭,越陷越深。”

阿兰一怔:“老师的意思是……”

小婉走到桌前,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轻轻展开:“这是我从府城一位旧识处得来的密信。周典史在府城时,曾与一位盐商暗中勾结,挪用公款,私贩盐铁。虽因证据不足未被治罪,但此事在府城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阿兰眼中闪过一丝惊色:“若此事属实,那周典史岂非……”

“岂非早已身败名裂。”小婉轻声道,“可惜,他命好,换了地方,又做起官来。如今,他若敢动私塾,我便将此事公之于众,让他在李大人面前无地自容。”

阿兰咬牙道:“老师,那我们还等什么?直接把这封信送上去,让他身败名裂!”

小婉摇头:“时机未到。周典史此人,表面温和,实则阴险。他若察觉风向不对,定会反咬一口,嫁祸于我。我们必须等,等他先动手。”

阿兰沉思片刻,点头:“明白了。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小婉道:“你去通知私塾的几位主事,让他们密切注意学堂的一举一动。若有差役再来查账、查讲义,便让他们查,但所有账目、讲义都必须一式两份,一份交予他们,一份立刻送往府城,交到李大人手中。”

阿兰点头:“是。”

小婉又道:“再安排几个人,暗中盯住周典史的一举一动。他若私下与县令接触,便立刻通知我。”

阿兰应声而去,小婉则坐回案前,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随即将纸张小心封存,放入一个锦囊之中。

她望向窗外,夜色深沉,心中却一片清明。

这一夜,私塾的灯火未熄,而县衙内,周典史书房中,也燃着一盏孤灯。

王书吏站在一旁,低声道:“大人,白婉今日去了一趟府城,似乎见了李大人。”

周典史脸色微沉:“她果然早有准备。”

王书吏皱眉:“那我们是否还要继续查账?”

周典史冷笑一声:“查,当然要查。但这次,不能只查账,还要查人。”

王书吏一愣:“查人?”

周典史缓缓道:“私塾中,有个学生,是赵典史临走前特别提到的。他说,那个学生曾在府城听闻过什么不利于赵典史的言论,还说,那言论是从私塾中传出的。”

王书吏心头一震:“大人的意思是……”

“赵典史临走前留下的那封信里,提到过这个人。”周典史语气森然,“若能从他身上打开缺口,白婉便无处可逃。”

王书吏迟疑道:“可若那学生真与私塾无涉……”

“无涉?”周典史冷笑,“只要我说有,那便有。白婉若敢反驳,便等于在质疑赵典史的遗言。”

王书吏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

翌日清晨,私塾外来了几位差役,领头的正是王书吏。

“白先生。”王书吏拱手,“奉周大人之命,请私塾中一名学生随我等前往县衙问话。”

小婉神色不变:“不知是哪位学生?”

王书吏取出一封信,缓缓道:“赵典史临终前曾提及,私塾中有一学生,在府城听闻了不利于他的言论,而那言论,似乎与私塾有关。”

小婉眉头微皱:“赵大人临终前的话,是否可信,尚需查证。但若真有人听闻过什么,那也未必与私塾有关。”

王书吏笑道:“白先生果然谨慎。不过,周大人之意,是要请那学生亲自说明。”

小婉沉吟片刻,道:“既如此,我便请那学生前来。”

不多时,一名少年被带至堂前,正是春生。

春生神色镇定,上前拱手:“学生见过大人。”

王书吏打量他一眼,问道:“你可曾在府城听闻过什么不利于赵典史的言论?”

春生点头:“听闻过。”

王书吏眼神一凝:“从何听来?”

春生答道:“在府城时,学生曾听几位商贩议论,说赵大人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私吞赈灾银两,还与盐商勾结,贩卖私盐。”

王书吏脸色微变:“你将这些话带回私塾,与人议论过吗?”

春生摇头:“未曾。学生只是路过听闻,并未深究。”

王书吏转向小婉:“白先生,此事你可知情?”

小婉淡然道:“学生所言,我并未听闻。若真有人议论赵大人,那也是民间流言,并非私塾所授。”

王书吏冷笑道:“可赵大人临终前,却说此事与私塾有关。”

小婉神色不变:“赵大人临终前,神志未必清醒。若他真有遗言,那也应由县令大人亲自查证,而非由周大人单方面采信。”

王书吏一时语塞。

小婉又道:“更何况,赵大人若真认为此事与私塾有关,为何不早些查证?如今他已辞世,却由周大人来追查,未免有些蹊跷。”

王书吏面色微沉,却无法反驳。

片刻后,他起身拱手:“今日多有打扰,告辞。”

待差役离去,春生看向小婉:“老师,他们果然来试探了。”

小婉点头:“不错。他们想从你身上打开缺口,若你稍有动摇,便会成为他们手中的证据。”

春生郑重道:“学生明白。学生已按老师吩咐,将听闻之事如实道出,未添一字,也未删一字。”

小婉满意地点头:“很好。记住,无论他们如何问话,你只需如实回答。他们若想栽赃,便让他们自己去编造。”

春生应声而去,阿兰则上前低声问道:“老师,周典史此举,是否意味着他已无计可施?”

小婉微微一笑:“恰恰相反。他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若我们稍有慌乱,他便会趁势而上。”

阿兰皱眉:“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小婉道:“继续按兵不动。他若真想动手,便让他动手。只要我们稳住阵脚,他便无法得逞。”

阿兰点头:“是。”

数日后,县衙果然再次派人前来,这次,却是要彻查私塾讲义。

小婉早已做好准备,讲义早已整理妥当,每一篇皆有注解,解释其义,并附上历代名儒的评语,以证其正统。

差役翻阅讲义,挑不出任何破绽,只能悻悻而归。

周典史见状,脸色阴沉,终于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而是一个心思缜密、手段老练的对手。

他开始频繁与县令密谈,甚至几次秘密派人前往府城,似乎在谋划什么。

小婉察觉到这一点,心中已有预感。

果然,几日后,一封密信送至她手中。

信中写道:“周典史已秘密向府城上呈密折,指控私塾中藏有‘异端’之书,煽动民乱,并称白婉私藏**,意图谋反。”

小婉看完信,神色不变,只是将信收起,随即命人准备行装,亲自前往府城。

阿兰急道:“老师,此行危险,不如让我代劳。”

小婉摇头:“不行。此事必须由我亲自去办。若我不出面,李大人未必会信。”

阿兰咬牙:“那我随你同去。”

小婉点头:“好。”

当夜,小婉与阿兰悄然启程,前往府城。

一路上,风高夜黑,山路崎岖,二人却毫不畏惧。

数日后,她们抵达府城,顺利见到了李大人。

李大人翻阅小婉带来的讲义、账目、学生名册,以及那封周典史的密折,神色渐渐凝重。

“白婉,”他缓缓道,“你可知周典史控告你私藏**,意图谋反?”

小婉神色平静:“大人明鉴,私塾所用讲义,皆为正统之书,绝无异端之嫌。至于**,更是无稽之谈。”

李大人沉吟片刻,道:“周典史所言,若属实,你便有大罪。若不实,那便是他在诬告。”

小婉道:“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彻查私塾,所有讲义、账目、学生名册,皆可公开查验。若真有异端之书,我愿承担一切后果。”

李大人看着她,良久,终是点头:“好,我会派人彻查。若真如你所言,那周典史便需向你赔罪。”

小婉微微一笑:“多谢大人明察。”

她起身告辞,走出府衙,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明媚,洒落在她身上,温暖而坚定。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她已无所畏惧。

因为她心中有光,有信仰,有守护。

而她,也终将赢得这场战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