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879 章 进度如何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879 章 进度如何

簡繁轉換
作者:伟栋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24 14:55:21 来源:源1

朱元璋稍纵即逝地浮现一抹微笑,随即迅速隐去恢复严肃。

“就这么区区半个城墙就想打发我?”

他故意板着脸,“给朕加码,三分之二如何?”

沈万三立刻应承:“遵命!遵命!小人愿修筑三分之二的城墙!”

见其态度恭敬顺从,朱元璋心中颇为满意。

这一回威慑已够,可以收手了。

于是他又补充警示数句,“暂且就饶过你这次。”

“但若再犯,朕绝不会再手下留情。”

“是,是,小人再也不敢逾越半步。

今后无论陛下差遣何事,必定照办无误,并断绝不涉及海上贸易!”

沈万三毕恭毕敬答道。

待到走出皇宫大门,他偷偷擦拭额头冒出的汗水,庆幸刚才及时收起了犒赏三军那份心意。

按照女婿建议谨慎行事果然明智之举。

按部就班遵旨行事的结果就是顺利脱困。

朱元璋挥退他,但很快又觉些许怪异。

这厮未免太过乖顺吧?

“且慢!”

他召回正要离去的沈万三试探性追问:“你说……”

“沈万三,最近你是不是招了个女婿?”

沈万三老老实实地答道:“回陛下,小人确实新近招了个女婿,名叫叶轩。”

“好了,你退下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

沈万三随即退出大殿,快步离开了皇宫。

他心里暗松一口气,心想总算有惊无险。

刚被朱元璋叫住时,他还吓了一跳,以为是对方反悔不再放过自己,结果只是问了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就让自己离开。

看着沈万三急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的眼神略微变得锐利。

“毛骧。”

“在。”

一边的人应声而立。

“让人盯紧沈万三,若是发现他有任何逾矩之举,立刻来报。”

“属下遵命!”

毛骧点头答应,转身安排手下人手。

---

大殿中依旧华丽夺目,身着绣金团龙红袍的朱标此刻从一侧屏风后走了出来,面上难掩喜悦:“父皇,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怎么?”

朱元璋抬眼看他。

“那沈万三愿意出资修建京城城墙的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国库就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也解了筑城缺钱的燃眉之急。”

大明初建之时,战乱之后虽然渐趋稳定,但国家财政捉襟见肘。

尽管京城城墙不能不修,却没有足够经费支付。

经过权衡,朱元璋想尽办法逼那些有钱的豪商掏钱。

正好沈万三露出破绽,于是他就用这个机会给对方一个教训,同时提出条件:以资助修建城墙换取自己的罪名得以豁免。

这表面上看是一次双方互利的合作。

但如果沈万三不愿出这笔钱,想必也会有另一种更为残酷的结果等着他。

只是刚刚见面时,沈万三的态度异常谦卑和谨慎,这让朱元璋感到有些异样。

平日里那个敢作敢为的大商人,怎么忽然这般低调?

“难道他背后有人指点?”

这个念头在朱元璋脑海闪过。

随后他对身旁的儿子说道:“标儿,你难道没觉得这次沈万三太过分小心了吗?”

“什么?”

朱标皱着眉回应,“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吗?”

朱元璋瞅了儿子一眼,心想这家伙还真是单纯的很,完全看不出来其中的端倪:“最近,沈家千金沈蓉嫁了人。”

“这个孩儿知道啊。”

朱标一脸迷惑地说:“我还亲自前往庆贺了。

但不知为何提这件事……”

“嗯?”

朱元璋轻哼一声,满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既然沈蓉已经嫁给叶轩,而后沈万三就这般乖巧听话起来,你就一点猜想都没有吗?”

经过提示后,朱标似乎明白了几分,顿时震惊不已,“父皇,您是说这中间与叶轩有关?是叶轩帮沈万三出了主意,所以才让他如此恭顺么?”

“没错,不过这些现在都可以放在一旁,等到城墙修建完成后我们再清算账本也不迟。”

朱元璋缓缓开口,眼中带着一丝深沉:“目前国库匮乏,正可以借沈万三这只大肥羊填补缺口,或许对缓解局势有很大作用。”

朱标听了这话,眉头锁得更紧了。

他心性善良,自然不愿意看到有人因此蒙受祸端。

“父皇,这么做恐怕不合适吧,毫无理由加害沈家会引来世人指责。”

朱元璋听罢沉默片刻,并未回答,只是眼神愈发幽邃。

朱元璋沉思片刻,心中隐约认同这个看法。

如果无缘无故动沈家,那么整个大明的商贾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反抗他。

这让他感觉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在以往的历史里,沈万三曾经提出犒劳大军的想法,正好给了朱元璋借题发挥的机会,将此事作为把柄惩罚沈万三,并把他流放外地,再将沈家庞大的财富悉数纳入国库。

然而这次,在叶轩提醒之后,沈万三明智地没有再次提及犒赏之事,让朱元璋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机。

他的目光微微闪烁,意识到唯有另寻借口才能够对沈家采取行动。

实际上,朱元璋觊觎的目标仅仅是沈万三那足以抗衡朝廷的巨大财宝,并无意致其于死地。

即便在历史上,沈万三做出那样冒失的行为,他也不过是选择了流放这样的处罚罢了。

“标儿,试官的工作进度如何?”

朱元璋转移了话题。

处理掉沈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无疑是“试官“制度。

当叶轩最初提出“试官“构想时,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此制度确实合理可行。

于是正式实施推广开来。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监督效果,他特地委任给太子朱标来主导这项计划。

“目前为止整体进程顺利。

“朱标回答道:“此次科举中榜的士子都已经分配至各地方出任职务。”

朱元璋抚须点头表示赞许。

他认为这是对“试官”

系统的一种测试运行,绝不能掉以轻心。

“若试验效果明显,则可扩大规模依据叶轩所建议,让全民都有机会为官从中发掘真正具备治理国家才能的人才。”

如此一来大明就不怕缺乏能干的大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