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 第954章 三方采购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第954章 三方采购

簡繁轉換
作者:风中折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8 02:33:47 来源:源1

第954章三方采购(第1/2页)

肖卫国这么问其实是有原因的。

之前还是太理想化了,一直在忙着养鸡场和养猪场的建造。

而对采购鸡苗和猪崽没有太上心。

但是等到两个养殖场真的要投入使用的时候。

才发现,大量的鸡苗和猪崽是真的难搞到。

这年头想要大量的获取到鸡苗和猪崽,基本上只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上面直接调拨,提前几个月进行计划,农垦部统一分配雏鸡,种猪场调配幼崽猪崽。

肖卫国就这种途径特意询问的县农业局那边,答复是今年的计划全部占满,如果需要的话,再等半年,等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可以进行计划内调拨安排,而且量不会太多。

让他再等半年,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渠道只能作罢。

而第二个途径,则是联系大量的公社或者供销社,让他们进行代购或者派购工作。

这种途径一方面需要和供销社有很深的关系,另一方面确实也太慢了。

小批量养殖的话,倒是还行,但是肖卫国需要的量有些多,走这个途径能急死个人。

还有一个变种则是可以去黑市采购,但是有风险不说,量也不可能太多。

第三个途径就是农场自建繁殖场,一切都从零开始。

养鸡的话倒是勉强还行,采购受精的鸡蛋进行孵化,最终会晚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养猪从零开始,等到规模提升上来以后,黄花菜都凉了。

没有办法,肖卫国将主意打到自己老东家纺织厂这边。

石光林聚集了所有采购员,群策群力,最终还真的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去收购那些国营养殖场计划外的鸡苗和猪崽。

现在大方向上肯定是统购统销,但每一个单位不可能全部都严丝合缝的按照计划生产及使用。

必然会产生盈余,这就是计划外的来历。

特别是当下饥荒时期,很多单位都靠着计划外的物资去给其他单位换取相应的粮食等物资。

所以计划外的产量相比于前几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但询问了一圈四九城内的养殖场,全都不理会他们,这年头,将鸡苗和猪崽养大以后,妥妥的挣钱,谁会随意将金疙瘩随便送人的。

要知道,粮食和肉食是这几年最硬的货币。

哪怕肖卫国表示能优先供应反季节蔬菜,对方也没有同意,毕竟天气冷的时间也就这么几天,接下来会有大量新的蔬菜上市,没必要换取贵死人的反季节蔬菜。

直到刘一成有个关系,能联系到津门地区的几个养殖场,这才有了希望。

津门在各种方面还是比不上四九城,现在有几个养殖场,面临着有种苗都换取不到任何好东西的前提。

毕竟这些玩意养的时候,还要消耗大量饲料的,四九城的各单位能撑得起前期消耗,但是津门的底子太薄。

在撑不住这等消耗的前提下,只能想办法将自家计划外的种苗卖掉或者换掉。

如此,也就有了肖卫国的这一次成行。

红旗农场方面出动了肖卫国、李爱国以及先锋队的五名同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54章三方采购(第2/2页)

分散开来坐在五辆车上。

因为红旗农场没有解放大卡车,肖卫国用自己的脸面,向石光林那边借出来了五辆解放大卡车,配司机的那种。

采购员刘一成作为沟通枢纽,是必然需要跟车的。

除此之外,纺织厂那边知道是肖卫国用车以后,居然还批下来了一个六人保卫小组随车行动。

分别坐在第一以及倒数第一的车上,随时警戒。

要知道,这年头可不太平,荒郊野外的随便杀个人,丢个尸,谁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干的。

除了六名保卫有六条枪之外,每个司机也都配备有枪,而农场先锋队也配备了三条枪。

加起来,整个车队居然有十四条枪,可以说安全感拉的满满的。

刘一成这时听到肖卫国的问话,也不再理会怂人李大牛。

想了想后,说道:“卫国,多了我不敢保证,但是咱这次要去津门的五家养殖场,一圈下来收个五千只雏鸡,五百头猪崽,想来问题不大。”

“不过你们那小农场,能养这么多鸡和猪吗?”

“我可提前说好,要是养出来了,你们农场以后的成鸡,成猪,以及所有的鸡蛋,我们纺织厂包圆了,除非上面提出强制统销。”

肖卫国让刘一成使劲的摇下玻璃,把车厢内的烟味散散,也让李大牛更冷静一些。

思索了后说道:“五千只雏鸡,五百头猪崽,虽然有些少,但是勉强够用了,后续我们农场会自己搭建繁育基地的,以后再也不求人。”

“至于能不能养的活,你等一段时间不就知道了嘛。”

“到时候上面没有特殊要求的话,肯定优先提供纺织厂,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会都算到你的采购业绩内。”

刘一成仿佛已经想象到,自己过段时间,强势压过刘柱他们几个,登顶采购三组的采购一哥的场景。

嘿嘿的笑了起来。

冷不丁的,后脑勺直接被肖卫国拍了个正着,马上耳朵里就听到肖卫国说:“问你话呢,发什么呆,那几家养殖场有什么条件你给提前说说?”

“嗨。”刘一成无所谓道:“还不是要布嘛,咱处长已经安排好了。”

“我们会进行一次三方采购,由纺织厂提供成品麻布给到各养殖场方,养殖场将种苗提供给红旗农场,而红旗农场再使用反季节蔬菜以及部分现金抵扣这方面的货款。”

肖卫国点了点头,这种三个单位,或者更多单位来回采购的情况,在这几十年可以说很是泛滥。

由此,又催生出大量三角债的问题。

在**十年代,三角债问题拖累了无数的国营工厂。

那时候的工厂们会有一个现象,就是自己手里明明有无数的应收账款账单拿在手里,但是愣是要不到一分钱。

因为基本上所有工厂账面上全都没有现金,只有账单。

欠别人的账单,以及别的单位欠自己的账单。

不得不说很是奇葩。

这种经济问题,归咎于没有流动性,只要有一大笔资金流入,那就会瞬间疏通整个网络。

有一个小故事生动的解释了这个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