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170章 首战告捷,先取一州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170章 首战告捷,先取一州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1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70章首战告捷,先取一州

战争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政治和外交也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赵俣君臣知道,辽国今年遭灾,各地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饥荒。

所以,赵俣让韩忠彦以宣抚司的名义张黄榜示众:告诉燕京官民,赵宋王朝有粮食,不论番汉,不论男女老幼,皆可来河北投赵宋王朝,朝廷会给他们饭吃,安排他们去垦荒,所得良田,全都归其个人所有。而若能前来献出州县,定能让他们升官发财!

招降榜文是这样写的: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陷没契丹接近二百年,近来,契丹天灾**,以至民不聊生,我大国皇帝哀此良民,重罹涂炭。今御驾亲征,统率重兵,驻扎边境,兴师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

朝廷已在河北境内遍布施粥点,来者皆可进食。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军兵百姓,虽未命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

不难看出,赵俣君臣摆出来的架势,可不是简简单单地防止辽军南下,而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有人可能想问,难道是赵俣君臣的战略目标变了?真准备在收复西夏的同时,还收复燕云十六州,逼辽国发动举国之力跟自己死磕?

当然不是。

《论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这些表述的意思都是,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如果立下一个下等的目标,就可能什麽目的也达不到。

赵俣君臣商量,先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目标恐吓一下辽国,逼辽国不要干涉赵宋王朝收复西夏,更不要往西夏派兵增援西夏。

曾布下令从雄州当地招募勇士,让他们携带榜文穿越边境,深入到辽国境内,四处张贴散发。

以宣抚司名义颁布的招降黄榜,陆陆续续地散发到了辽国易州丶涿州丶燕京等地。

赵俣君臣一边关注着战局,一边在雄州耐心等待着好消息。

很快,就有大量的灾民选择入境。

陈遘等边臣早就带人煮好了浓粥,并对灾民做好登记,有用的人才,一律留下任用,无用的人全都统一迁往内地妥善安置。

初期几天,来投的人中,没有官员,也没有太有用的人,更不见一个前来献出州县的。

对此,赵俣君臣并没有着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而是来拖住辽国的,自然不怕。

让赵俣万万没想到的是,也就七八天之后,有一个在历史上很有名的辽臣伪装成灾民前来投宋。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献了《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之计的赵良嗣。

不过,此时的赵良嗣还叫马植。

历史上,童贯出使辽国,赵良嗣趁机密见童贯,献上「联金灭辽」之策,建议宋朝派人跨海联络女真丶合击辽国,以收复燕云十六州。

童贯将其带回宋朝,赵佶赐姓赵,马植遂改名赵良嗣。他历任秘书丞丶直龙图阁等职,宣和间七次赴金约定攻辽,加官光禄大夫。

宋金双方经过多次使节往来和谈判,最终签订「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金进攻辽中京,宋攻取燕京一带,事成以后,燕京归宋所有,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丶三十万匹绢给金。然而,宋朝因方腊起义推迟出兵,且宋军在攻打燕京时表现不佳,最终燕京被金军攻下。之后赵良嗣奉命与金朝谈判履约交割事宜,因宋朝军事疲软,赵佶又在御笔中只要了燕京并管州县,使得其在谈判中处于劣势。

后来,原辽国汉人将领张觉投降金国后又改投宋朝,赵佶和大部分朝臣欣然接受,但赵良嗣坚决反对,认为此举会惹怒金国,但赵佶君臣不听,赵良嗣因此被坐罪削职。

再后来,金兵南侵,赵良嗣被御史弹劾「轻启边衅,招致金寇」,被贬郴州处死。

《宋史》将赵良嗣列为奸臣,但实际上,其献策是为收复燕云,策略本身没问题,只是执行的过程中,赵佶君臣频频出错,宋军表现得也太过拉胯,后来导致北宋灭亡,才使他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

赵俣了解赵良嗣的事迹,知道他在投宋以后,很是卖力,可以重用。

关键,赵俣现在需要千金买马骨。

于是,赵俣亲自接见了赵良嗣。

赵良嗣在辽国时虽官至光禄卿,但因汉人身份在辽朝官场受到一定限制,难以进入权力核心。

这时的辽国朝政还**,契丹贵族对其他民族存在歧视与压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官赵良嗣,别说见耶律延禧这位辽国的皇帝了,就是那些契丹族的高官,都不会正眼看他一眼。

实际上,赵良嗣之所以跑来投宋,主要就是因为,前段时间,辽国举行盛大的宫廷宴会,赵良嗣也在受邀之列。宴会上,契丹贵族们尽情享受着美酒佳肴,对汉族官员和其他民族官员态度傲慢。赵良嗣看到这种场景,心中十分不满,对辽国的统治也深感失望,他意识到在这样的朝廷中,自己难以有更大的作为,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此外,赵良嗣在辽国期间,还曾目睹契丹贵族对燕云地区汉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燕云十六州本是汉族聚居地,被辽国占据后,当地汉人生活困苦。赵良嗣对此心怀同情,同时也对辽国的统治产生了更强烈的反感,这也促使他更加坚定了回归宋朝的想法。

不想,赵良嗣刚投到赵宋王朝,赵俣这位赵宋王朝的皇帝,就亲自接见了他。

这让赵良嗣大受鼓舞。

更让赵良嗣没想到的是,赵俣竟然特意抽出一个时辰跟他聊了聊辽国的局势,以及充分听取了他对辽国的看法。

过后,赵俣想给马植赐国姓「赵」,喜欢给人起名的张纯,在桌子底下写了「良嗣」这两个字,赵俣看见后,便顺势给赵良嗣起名「赵良嗣」。

赵俣给赵良嗣封了秘书丞,让他当自己的高参,并表明,只要他能立功,自己必不吝啬封赏。

赵良嗣深受感动,他深知自己虽心怀壮志,却曾一度在辽国被埋没,如今得遇明主,自是誓要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他跪伏于地,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陛下如此厚待,微臣定当倾尽所能,为陛下收复易州。」

北宋初期,涿丶易二州犹属于赵宋王朝所有。

直到端拱元年,辽军再次南下,定州守将李继隆将易州静塞骑兵调至定州,涿州和易州的大部分土地被辽国攻取,旧易州所属各县只剩遂城为赵宋王朝所有。赵宋王朝在此地置安肃丶广信二军,得满城南境以益保州,易州大部分土地从此在赵宋王朝的版图中消失。

如果赵俣这次北上能将易州夺回来,虽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但好好宣传一下,赵俣的威望绝对会如日中天。

没说的,赵俣对赵良嗣说:「若爱卿为朕收复易州,朕必不负爱卿。」

除了这样的承诺,赵俣又给赵良嗣带上了足额的一千斤蒜头金,让赵良嗣拿去打点。

赵良嗣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昂与忠诚。他深知,这是赵俣对他无条件的信任与期待。他铿锵有力地说:「微臣定不负陛下厚望,誓将易州之地,重新纳入我大宋版图!」

很快,赵良嗣就跟宣抚司要了二十个人丶二十匹马带着黄金前去易州。

赵良嗣之所以有信心将易州纳入赵宋王朝的版图,那是因为目前易州的守臣是李处温。

赵良嗣在辽朝时与李处温结成莫逆之交。两人见耶律延禧失德,曾想一同南奔赵宋王朝。两人还曾于燕京北极庙拈香为盟,欲共图灭契丹。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良嗣确信,只要他去找李处温,李处温一定会带着易州投降赵宋王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约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岭,东望一马平川,因一条易水而得名。战国时期,燕太子丹送壮士荆轲南去刺杀秦王,就在此处的易水河畔拱手话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赵良嗣来到易州,与李处温一番交谈后,两人竟不谋而合。

——赵良嗣不知道的是,当初李处温出使赵宋王朝时,赵俣就派人跟他接触过,想让他做内应。

当时,李处温就很心动,可那时他对辽国还有期待。希望换了皇帝之后,辽国的政治环境能变好,他能得到重用,所以没有答应赵宋王朝的拉拢。

不想,耶律延禧还不如耶律洪基。他更昏庸,以至于辽国的政治环境更差,汉官彻底没了出头之日。

这使得李处温对辽国绝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处温才和赵良嗣约定一同去投赵宋王朝。

加之,李处温一家老小又都在易州,宋辽开战在即,身为双方交战前沿的易州,肯定会被卷入其中,李处温正在为出路而发愁。

如今,有赵良嗣引荐,赵良嗣又将赵俣一通夸赞,李处温下定了投赵宋王朝的决心,他说:

「你我二人应立即派人去雄州,联系陛下,向他申明我一家南归之意,待宋军北上来到易州时,我们杀尽城内契丹人,里应外合,献城归宋,你意如何?」

赵良嗣说:「大善!然派谁去雄州?此事干系重大,此人须十分可靠方可。」

赵良嗣知道,他回去,李处温肯定不放心。

而且,赵良嗣也怕,他走以后,李处温再反悔,所以才让李处温派人。

李处温没有任何犹豫,就派他亲弟弟李处能连夜带着赵良嗣的书信去了雄州。

这天,赵俣正在和李琳丶张纯丶曾布丶韩忠彦丶苏辙丶蔡卞丶郭成丶种朴丶孙路丶宗泽丶王禀等人研究燕云地区的地形。

——之前他们还亲自登上热气球带上千里镜从天上俯瞰了整个燕地的地形。

突然有人来报:「启奏陛下,门外有个叫李处能的人想要求见陛下,说是有要事相告。」

张纯一听这个人名,立即就冲赵俣点了点头,示意这个人能见。

李彦和陈遘也都向赵俣禀报,李处能是李处温的亲弟弟,可以一见。

赵俣也知道历史上李处能投过赵宋王朝,后来被赵桓君臣送给了金人,所以他很痛快地说:「教他进来罢。」

李处能进来后,立即将赵良嗣的书信交给赵俣。

李彦代赵俣接过赵良嗣的信,仔细检查过,没有任何问题,才交给赵俣。

赵俣看过之后,笑着问:「易州现有多少军马?」

李处能忙道:「现有五千人马,皆愿听从陛下调遣。」

赵俣很痛快地说:「好!你马上回去教李爱卿和赵爱卿准备,明日我大军便可抵达易州城下,请他们开门献城。事成之后,朕定当按功论赏,决不食言。」

李处能大喜,立即回去报信。

赵俣害怕别人办不好这麽大的事,他钦点了稳妥的仇悆和能攻善守的翟兴去。

为了稳妥起见,赵俣不仅让翟兴带上五千新军,还给了他五百神机军,以防万一。

仇悆和翟兴领命了之后,立即率军北上。

在距离易州不远的路上,探马忽然回来报告说,前方大路上尘土飞扬,发现一支兵马从远处奔驰而来。

有人认为这有可能是李处温派来迎接他们的人马。

翟兴淡淡地说:「查看一下不就知道了。」

翟兴当即就让哨探带着千里镜登高一看。

很快,哨探就发现,来的这支人马,竟然是三千辽军。他们赶紧用旗语通知翟兴。

其实,这是从古燕城杀来的一支牛栏军。

所谓牛栏军,是指牛栏都统领司指挥的军队。早在辽圣宗时期,为防御宋军,辽国在牛栏山设立了一个「牛栏都统领司」,隶属于南京都元帅府,下辖「监军寨统领司」和「石门统领司」,两军互为犄角,防御范围是,沿白沟河宋辽国界东西七百馀里。

这支牛栏军闻听宋军已过界北上,遂立即率三千多牛栏军出城,迎面而上。

翟兴立即列阵迎敌。

在翟兴的刻意控制下,神机军在没动用虎蹲炮和轰天雷的情况下,仅靠神臂弓,就击溃了牛栏军,翟兴亲自率领新军中的马军掩杀了十里,才撤了回来。

李处温和赵良嗣听说宋军一来就打败了牛栏军之后,命令李处温的儿子李奭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屠杀城内契丹人,尤其是姓耶律的,一律杀头,一个不留,斩草除根。

易州城内,契丹人口虽不是很多,但一时也是腥风血雨,气氛恐怖。

等到仇悆和翟兴率领宋军抵达易州城下时,易州城内的契丹人已被李奭带人杀绝。

李处温父子闻讯急忙亲自同赵良嗣出城迎接。

出城一看,李处温父子顿时就发现,宋军军容严整,装备精良,纪律严明,气势如虹,而且他们身上有一股肃杀之气,令人望而生畏。

见此,李处温父子彻底放心了,他们赶紧将仇悆丶翟兴等人迎入城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