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310章 大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10章 大宋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9 15:38:24 来源:源1

第310章大宋

燕云十六州自五代时被石敬塘割让给契丹后,便成了宋朝历代皇帝心头挥之不去的执念。

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便将收复燕云地区提上日程。他深知刚经历战乱的中原需要休养生息,不愿意贸然动武,于是设立「封桩库」,打算用积攒的钱财向契丹赎回燕云地区一一若契丹同意,便用这些钱来买回燕云地区;若不同意,便用这些钱来发展军队,强行收复。

可惜的是,赵匡胤尚未实现这一计划便突然离世,「封桩库」的构想也随之搁置。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对收复燕云地区的态度更为激进。他认为契丹占据燕云地区是中原王朝的耻辱,且燕云地区若被契丹掌控,中原将无险可守。

于是,在灭北汉后,赵光义不顾军队疲惫,立即挥师北伐,直逼幽州。

起初,宋军进展顺利,一度包围幽州,但契丹援军迅速赶到,在高粱河大败宋军,赵光义中箭仓皇逃窜,第一次北伐以惨败告终。

此后,赵光义仍不死心,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北伐,却因指挥不当丶各路军队配合失调,再次被契丹击败,名将杨业也在此战中被俘牺牲。

两次北伐的惨败让宋朝元气大伤,赵光义不得不放弃武力收复燕云地区的想法,转而采取防御策略。

到了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契丹大举南侵,直逼擅州,宋朝朝野震动。

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赵恒亲赴前线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退了契丹的进攻。

随后,宋辽双方签订《擅渊之盟》,约定宋朝每年向辽朝缴纳「岁币」,辽朝则承认宋朝的正统地位,双方罢兵休战。

《擅渊之盟》虽换来了宋辽近百年的和平,但也意味着宋朝暂时放弃了收复燕云的诉求,以金钱换取苟安。

此后,宋仁宗赵祯和宋英宗赵曙,尤其是前者,被官僚士绅集团架空,没有了先祖那般挥斥方道丶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他们在位期间,宋朝与辽朝的关系相对稳定,虽偶有摩擦,但大规模战争并未爆发。

到了宋神宗赵项时期,他支持王安石变法,试图通过富国强兵为收复燕云地区做准备,却因变法引发的内部矛盾和对外战争的失利而未能如愿,最终只能留下一句:收复燕云者王。

再到了宋哲宗赵煦时期,宋朝虽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一些胜利,但面对强大的辽朝,仍无力改变燕云地区被占的局面。

宋朝的历代皇帝之所以对燕云地区如此执着,核心原因在于:从战略上看,燕云地区多山地,

是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失去燕云,北方骑兵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中原腹地;从经济上看,燕云地区农业发达丶人口稠密,是重要的财富和兵源产地;从象徵意义上看,燕云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领土,被割让给契丹是奇耻大辱,收复燕云是宋朝皇帝证明自身正统性丶彰显王朝实力的重要标志。

也正是这些原因,让宋朝的历代皇帝始终将收复燕云视为己任,从赵匡胤的「封桩库」到赵光义的两次北伐,再到后世皇帝的隐忍与筹备,这份执念贯穿了宋朝前期的历史,成为影响宋辽关系乃至宋朝国运的重要因素。

直到赵侯登基,又经过了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赵宋王朝才终于彻底收复了燕云地区,完成了大一统,再也不会被人笑话是一个偏安一隅的残缺王朝了。

如今的赵宋王朝,比历史上的大明后期只差云南和辽东,但多了一个河套,实际上已经相差不大了。

以后赵候终于可以称赵宋王朝为大宋了。

事实上,这也一直是赵侯的执念。因为没能收复燕云地区,他始终不愿意称呼赵宋王朝为「大宋」,因为他觉得赵宋王朝不配「大宋」这个称呼。

收到张觉率领手下的三万多人马离开平州,出了榆关,北上进入辽西走廊,虎责军接管了平滦营三州的所有堡寨以及榆关丶辽西走廊等关隘重地,并且宋江和吴用已经开始按照大宋事先制定好的军事计划布置「关宁锦防线」后,赵侯和大宋的大臣全都很兴奋。

赵侯此次御驾亲征,最不放心的人就是赵信,没有人能威胁到赵误的皇位,更没有人能威胁到大宋的安全,所以,赵便将赵信带了出来。

为以防万一,赵侯甚至将赵佶唯一的儿子赵桓都给带了出来。

当初,在辽金之间的战局还不明朗,甚至是辽国还占了巨大的优势的时候,赵就断定了,辽金两国中,胜利的一方肯定是金国。

赵模还以此为由,夺走了赵信的状元之位,

老实说,那时赵信是很不服气的,他觉得赵实在太武断了,女真人只不过是一群极度落后的野人,他们怎麽可能打败强盛一时的大辽帝国呢?

要知道,大辽可是曾经让北宋王朝闻之色变的强大存在!其铁骑如风,横扫北疆,使得中原王朝在其阴影下颤栗不已。

然而,事实却证实了赵的远见卓识,

女真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崛起,不仅击败了辽国,还一路势如破竹,几乎要将辽国的版图整个吞噬。

这真是赵信始料未及的。

由这个结果再看当初,赵信才知道他错的有多离谱。

如果是他赵信来当大宋的皇帝,那麽他肯定会选择联金灭辽,用以收复燕云地区。

那样的话,辽国一定会灭亡,大宋就要跟金国成为邻居了,双方之间不会再有缓冲地带,而且,金国吞并了完整的辽国,一定会变得空前的强大。

再看金国崛起以后,烧杀抢掠丶坟掘墓的所作所为,明显就是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贪婪狡诈,若与之相邻,大宋恐将永无宁日。

想到这些,赵信不禁后怕,暗自庆幸自己并非那个需要做出决断之人。

赵信看向坐在龙椅上的赵侯,心中五味杂陈。他这个弟弟,深谋远虑,每一次决策都似乎能洞察未来,将大宋引向更为稳固的道路,可以说是,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

就像这次,赵候不仅充分利用了辽金战争收复了燕云地区,还将在大宋与金国之间建立一道屏障,尤为关键的是,只要大宋操作的好,未来辽金两国就将一直相互消耗下去,而大宋则将坐收渔翁之利,绝对可以说,里子面子好处全都有了。

更让赵信佩服不已的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宋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充分保留了国力,完全可以在接下来三国的博弈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直到这一刻,赵信才是真的服了赵侯,也终于承认,当初由赵侯继承赵煦的皇位确实比他继承要好。

心结放下了,作为大宋宗室,赵估肯定是收复燕云地区大宋变得更强大了的受益人之一。

所以,此时的赵信也很高兴,他在激动之馀,向赵侯建议:「今陛下收复燕云全境,完成大一统,是一件大喜事,臣建议陛下设宴相庆,君臣共欢。」

赵侯虽然不是很喜欢办宴会,但赵信说得也有道理,自己都完成大一统了,肯定要庆祝一下,

尤其是在后面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的情况下。

于是,赵接受了赵估的提议,命梁师成在瑶池殿安排曲宴。

瑶池殿外便是瑶池,碧波荡漾,风光明媚,别有一番风情。瑶池就是一个美丽的荷花湖,水面广阔,呈马蹄形,位于燕京皇城宫殿区的核心地带。瑶池中有一个小岛叫瑶屿,而瑶池殿就坐落在这个岛屿之上。

赵候君臣在这里,饮酒属对,填词作诗,唱歌演戏,寻欢作乐。

参加宴会的不仅有大宋的赵佶丶蔡卞丶童贯等一众宗室大臣,还有萧普贤女丶萧瑟瑟丶耶律敖卢斡丶耶律胡卢瓦丶李处温丶萧奉先丶刘彦宗丶时立爱等「辽人」。

殿外高竹崇桧,林木郁,殿内筹交错,欢声笑语。御宴所用之器血,瑰丽无比,光彩照人。美酒加佳肴,韶乐配美女,香气四溢,犹如天境。君臣欢聚一堂,其乐何其融融。

见到这一幕,不提大宋的大臣如何激动,如何兴奋,只说不少辽人,虽然表面上在强颜欢笑,

而实际上,哪怕是耶律胡卢瓦这样的懦夫丶萧奉先这样的奸臣,在想到昔日无比强盛的大辽帝国,

如今都快被宋金两国给瓜分了,还是不免感到一阵凄凉与无奈。

尤其是耶律敖卢斡。

不管耶律延禧有多昏庸有多无能,把大辽帝国害到了何种地步,哪怕差点赐死他,可这都无法改变耶律延禧才是他的亲爹丶才是大辽帝国的皇帝这个事实。

所以,在耶律敖卢斡心中,不论赵侯做什麽,都永远比不了耶律延禧。

更何况,赵根本就没为耶律敖卢翰做过任何事,就算是逼耶律延禧让位给他,也只是为了大宋丶为了自己而已。

而且,耶律敖卢翰永远都不会忘记,赵废掉了他们大辽帝国的皇帝,睡了他们大辽帝国的皇后和元妃以及他的母亲萧瑟瑟。

这都是赵侯给大辽帝国带来的耻辱。

有朝一日,等大辽帝国复国中兴了,他一定会跟赵侯丶跟大宋算这笔帐。

这麽说吧,在耶律敖卢翰的心中,赵候和完颜阿骨打没什麽两样,都是他立志要打败的敌人。

只不过,现在辽国的形势实在太差,他都是赵侯手上的傀,没有半点自主权,所以他只能隐忍,在夹缝中求生存丶求发展。

「我要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酒过五巡,菜过五味,喜欢搞艺术的赵估,忍不住赵侯留一份墨宝,纪念一下这个特别有意义的时刻。

赵候真不喜欢搞这种事,但赵信说得也没错,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加上又喝了不少酒。

于是,赵误豪情万丈地说:「取笔墨纸砚来!」

听赵侯这麽说,一众宋辽两国的大臣,也都兴高采烈。他们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赵侯挥毫泼墨的情景。

毕竟,赵候是很少干这样的事的。

那位可能问了,赵会书法吗?

肯定会啊。

在艺术上,原主虽然不如赵信有天赋,但也是向太后调教出来的,怎麽可能不会书法?

而赵的书法就继承于原主,后来又融入了赵侯的心境,成了赵候的书法。

当然,赵的书法,肯定不具备多少艺术性,只能说,还可以,能看,够用。

等梁师成带人铺开宣纸赵估亲自为赵侯研磨,耶律敖卢斡则像个孝子一般帮赵误擎笔。

赵侯从耶律敖卢斡手上提笔凝神,屏气片刻,然后轻轻下笔,接着龙飞凤舞起来,洋洋洒洒的一篇巨幅千字文,一气呵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晨,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好吧,赵候这篇字,其实比较一般,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气势如虹,霸气侧漏。

不过,这丝毫都不影响在场之人赞不绝口。

赵估第一个捧臭脚:「陛下这草书,如腾猿过树,逸得水,舒展自如,气势宏伟!」

耶律敖卢斡人虽小,但可能是已经适应了这种「汉献帝」一样的生存环境,他紧接着盛赞道:「父皇草书,或连或断,既像绽开的春花,又像散乱的珠玉,妙哉!」

童贯说:「陛下草书,像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蔡卞说:「陛下草书,像翠松卧高岭,奇石立鸿沟。」

耶律胡卢瓦说:「陛下草书,跌岩起伏,变幻多姿,恰似行云流水,又似电闪雷鸣,不输张旭丶怀素。」

萧奉先说:「诸位只看到皮毛耳,纵观全书,飞动若虎踞龙腾,飘然若风云际会,汪洋恣肆气贯长虹,实是借书法以抒怀也,非胸怀天地者不能为之!」

一时之间,殿内殿外,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赵侯也被捧得有些飘飘然了。

说老实话,谁又不愿意听奉承的话呢,尤其是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

「哈哈哈~」

赵侯忍不住开怀大笑,继续与群臣畅饮,

直到赵候面红耳赤丶醉眼朦胧,萧普贤女和萧瑟瑟也不避嫌,而是一左一右扶着赵候去后面的寝宫休息。

一一那里原来是耶律延禧在燕京城中休息的地方。

耶律敖卢斡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如刀在绞,怒火中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