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307章 收复燕京了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07章 收复燕京了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9 15:38:24 来源:源1

第307章收复燕京了

因为事先准备得非常充分,也因为耶律敖卢翰取代耶律延禧当上辽国的皇帝,最符合辽国的利益,在赵侯的帮助下,耶律敖卢翰很顺利地就当上了辽国的皇帝,辽国的抗金事业终于又有了统一的指挥。

不过事情远没有这麽简单。

先不提辽国在前线节节败退,急需增援。

只说赵侯费了这麽大的劲帮辽国,可不是因为他人美心善,而是因为他想要收复燕地五州丶平滦营三州丶居庸关等关也就是收复燕平地区完成大一统。

这是赵宋王朝的核心利益,辽国只有满足赵宋王朝的这个核心利益,赵宋王朝才能真的会帮助辽国复国,不然,都不用金国对辽国动手,赵宋王朝就会先灭了辽国。

所以,耶律敖卢斡刚登基,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就上朝召集众臣,商议应对金军入侵之策和割让燕平地区给赵宋王朝。

在应对金军入侵一事上,辽国方面上下高度一致,都觉得现在必须稳住辽国的防线,不然,辽金之间的战争就没法打了。

具体就是,在蒙古高原南部丶辽西草原丶西拉木伦河流域等区域布置「积极收复失地」的防线,需跳出「筑城死守」的思维,利用草原丶山地丶河流等地形,结合辽国残馀骑兵优势与对游牧部族的掌控力,构建「以机动为核心丶以部族为依托丶以反攻为导向」的动态防御体系。

其核心逻辑是:不设固定防线,而以「前进基地 骑兵集群 部族联盟」为支柱,主动前出至金军控制区边缘,通过袭扰丶牵制丶集中突击,逐步压缩金军的生存空间,伺机收复辽中京及以北失地。

辽人当中也不全都是废物,耶律淳丶萧干丶耶律大石等,都是当世一等一的猛将,对辽国境内的地形又熟悉,所以,他们制定的攻略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只是,辽国目前的军队短缺,尤其是燕京这里的军队,实际上只有五万左右,算上平滦营三州的军队,都不足八万。

如果要守燕平地区,辽国就抽不出来太多的军队去增援前线,

而若无法有效增援前线,那麽前线崩溃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这是辽国所不能承受的。

当然,这事也好解决,那就是按照赵宋王朝的主张,将燕平地区全都交给赵宋王朝,耶律淳等人率领驻守在燕平地区的辽军去增援前线。

其实,辽国的前线不是没有军队,事实上,前线还有几十万辽军,只不过,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前线的辽军只能各自为战,加上皇帝失踪了没有一个靠谱的领袖,再加上有熟悉辽军的耶律余睹当反骨仔,还帮金军招降辽军,这才让辽军节节败退。

如今,辽国的皇帝从耶律延禧换成了辽人都想要的耶律敖卢斡,赵宋土朝文愿意跟辽国联合抗金,再有点援军,只要组织好了,前线应该就有得打。

只是有一点,有些人,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太想将燕平地区给赵宋王朝。

老实说,这些辽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

辽中京被金军攻占后,燕京就成为了辽国残存势力的政治心脏一一它不仅是辽国官僚体系的运作中心,更通过维系朝廷的形式,向各地(尤其是未被金军占领的区域)传递辽国未亡的信号,维持辽国统治的合法性。

还有,燕京地处燕山山脉南麓,北靠军都山丶西临太行山,是金军南下中原的天然障碍。辽国在此部署了燕京统军司,下辖汉军丶奚军等精锐,依托居庸关丶古北口等关隘构建防线。对此时的辽国而言,燕京的防御功能直接关系到残存势力的生存一一若燕京失守,金军可长驱直入华北平原,彻底切断辽国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燕京地区还是辽国农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依托永定河丶潮白河冲积平原,盛产粮食丶桑麻,

人口密集。同时,作为辽国与赵宋王朝贸易的榨场中心,燕京的商业税丶手工业(纺织丶冶铁)收入占辽国财政的近三成。中京失陷后,草原地区的畜牧业被金军破坏,燕京的农业丶商业收入成为辽国维持军队和官僚体系的核心财源。

而平滦营三州位于燕京以东丶渤海湾西岸,是连接燕京与辽东的关键节点,其价值聚焦于防御缓冲与资源连接:

平州是三州核心,自古为幽燕之东门,北接燕山丶东临大海,地势险要。辽国在此设平州节度使司,驻军数万人马,作为燕京的东部盾牌一一若金军从辽东西进,平滦营三州可依托滦河丶青龙河等水系迟滞敌军,避免燕京陷入两面夹击。

历史上,金军攻打平州时,守将张觉曾凭藉三州地形顽强抵抗,为燕京争取了数月的防御准备时间。

平滦营三州还控制着两条关键通道:一是陆路「榆关道」(从平州经山海关至辽东),二是海路(从营州港至辽东半岛)。辽中京失陷后,辽国在辽东的残馀势力与燕京的联系,完全依赖这两条通道。三州的存在,能让燕京获得辽东方向的少量兵员丶马匹补充,同时通过海路从辽东转运盐丶铁等战略物资,维持战争潜力。

平滦营三州又是渤海湾沿岸的「鱼盐之乡」,平州的盐业丶滦州的铁矿丶营州的渔业均十分发达,其产出可补充燕京的资源缺口。

此外,平滦营三州自唐末以来就是汉民聚居区,人口约二十万,既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是辽国募兵(尤其是汉军)的重要来源,对弥补中京失陷后的人口流失至关重要。

燕地五州与平滦营三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双核联动的防御体系:燕京作为「主堡」,承担政治与核心防御功能;平滦营三州作为「侧翼屏障」,保障东部安全与资源通道。

这种协同关系,让历史上辽国在中京失陷后仍能维持近两年的抵抗,直到燕京被金军攻占丶平滦营三州降金,辽国的残存势力才彻底失去立足之地,最终走向灭亡。

简而言之,对此时的辽国而言,燕京是「生存的灵魂」,平滦营三州是「生存的筋骨」,两者共同构成了其最后的「生存地盘」。

这也就不怪很多辽人舍不得将燕平地区给赵宋王朝了,实在是没了这里,他们就等于是无根的浮萍。

萧普贤女早就料到了,有些辽人会反悔,所以,耶律敖卢翰刚登基,她就以前线战事紧急为由,令耶律大石和萧干各率领两万人马立即去增援前线。

萧瑟瑟知道,萧普贤女在施展调虎离山之计。

好吧,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萧普贤女在施展调虎离山之计。

可金军继续驰骋南下,已经快突破辽军的防线了。

这个消息,令辽国的朝臣们一下子慌乱起来,他们也知道,不得不派军队去增援前线了。

于是,萧普贤女将燕京地区的所有辽军大概两全都交给了萧干,让他立即率兵北上。

同时,萧普贤女将燕京城的国库打开,又招募了两万辽军,让耶律大石带着北上。

萧干和耶律大石很清楚,他们将燕京的兵马全都带走,是为了给宋军腾地,等他们再回来,燕京就易主了。

可给赵侯当了近十年幕僚的萧干和耶律大石,十分清楚,赵侯对燕平地区势在必得,尤其是在金国越来越强丶辽国越来越弱的情况下。

也可以说,赵侯不认为辽国能守得住燕平地区,所以,他必须先将燕平地区牢牢地抓在手上。

为此,如果不能用政治手段收复燕平地区,赵侯一定会动用军事手段来收复燕平地区。

这才是赵侯亲自率军北上的原因。

而一旦赵侯用军事手段收复燕平地区,那麽辽国可能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赵宋王朝或许就不会再跟辽国联合了。

那样的话,辽国可能会彻底失去复国的希望。

基于此,萧干和耶律大石觉得,将燕京的兵马带走,其实是在帮助辽国。

所以,萧干和耶律大石欣然领命,率领燕地的军队北上,分别从古北口和松亭关进入草原前去增援辽军。

萧普贤女猜对了,等到他们商量将燕平地区割让给赵宋王朝时,耶律淳出列说:

「大宋雪中送炭,又愿助我大辽复国,按说应将燕京路及平州路割让给大宋,奈何此二路乃我大辽复国关键之地,若割让给大宋,我大辽只怕覆灭在即,恳请二位太后奏请大宋皇帝陛下开恩,

容我大辽再保留此二路些时日,待地方稍定丶民心渐安,必当恭谨筹备,亲奉图籍丶户籍,将此二路交还大宋。此非拖延之辞,实乃肺腑之言,万望大宋皇帝陛下理解!」

知道赵侯不可能答应这样条件的萧瑟瑟,摇摇头:「此事已定,九大王莫要误国。」

怕耶律淳等人拎不清,萧瑟瑟又说:「今燕地无兵无粮,自顾尚且不暇,如何能增援前线?唯望大宋出面调停,先给我大辽争取一些喘息之机。再望大宋借些粮草丶兵甲给我大辽,方能解我大辽燃眉之急。若不将燕平之地割让给大宋,大宋为何要帮我大辽?即便大宋皇帝陛下宅心仁厚,亦何以向国内臣民交代。」

说到这里,萧瑟瑟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此事早已敲定无须再议,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将燕平之地交割给大宋,与大宋签订盟约,为我大辽尽可能多地争取到支持,而非在此已无法更改之事上再浪费时间,以至横生枝节。」

萧瑟瑟话音一落,李处温丶萧奉先丶耶律胡卢瓦等辽臣也纷纷站出来坪击耶律淳以及那些不想将燕平地区交割给赵宋王朝的辽臣,有人甚至骂这些人言而无信丶鼠目寸光丶不分轻重缓急,还有人明说了,燕京周围有赵宋王朝的「百万大军」,他们要是冥顽不灵,宋军肯定会打过来。

此人话音一落,迎春门方向就传来了炮击声。

殿中之人全都大吃一惊,包括萧瑟瑟。

只有萧普贤女稳坐钓鱼台,她淡淡地说:「此乃神机前军在接管城门,不用管他,一个时辰后,陛下便会进城,你等速去组织民众僧道父老准备迎驾。」

这就是萧普贤女的果断。

燕京城里的主要军队,只剩神机前军了,那老娘还跟你商量个屁啊,当然是在第一时间拿下燕京城了。

想谈?

也不是不行。

不过得等我将核心利益先拿到手上,然后咱们再慢慢谈。

很快,神机前军便接管了燕京城的所有城门。

哪里用得上一个时辰。

也就半个多时辰,赵宋王朝的数万精锐骑兵就陆续来到了燕京城下。

接下来,北府军和虎贡军陆续全都开到了燕京城下。

赵侯也亲率神机中军丶神机左军丶神机右军来到了燕京城下。

此时,萧普贤女已经令萧奉先等人派人沿大街小巷张贴告示,并用汉语和契丹语向市民喊话:

城内之人,不论军民,不论番汉,若即拜降,不杀一人,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燕京城百姓被马蹄声和喊叫声所惊醒,他们很快就明白:宋军进城了。

一一他们早就知道会有这麽一天,所以并不感到意外。

得知赵侯快抵达燕京北门。

萧普贤女丶萧瑟瑟带着耶律敖卢翰以及辽国两府官员,开门列队迎接赵侯入城。

赵侯身披金甲,坐骑汗血宝马,威风凛凛,身后是三支神机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城去。

在萧普贤女丶萧瑟瑟丶耶律敖卢斡丶耶律淳丶李处温丶萧奉先丶刘彦宗等人的陪同下,赵候来到内城皇宫,缓缓登上万岁殿。

这里是耶律延禧丶耶律敖卢斡父子曾经发号施令的地方。

皇宫内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赵侯神情肃然地端坐在大殿宝座上,耶律敖卢翰率文武百僚僧道父老大礼参拜。

赵侯朗声说道:「从今日起,燕京重新回归我汉家怀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