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341章 太子眼中的五女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41章 太子眼中的五女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7 04:31:00 来源:源1

第341章太子眼中的五女

亲自参与了平金城这一战的赵寿,感慨良多,尤其是当他听那些老兵说起当初大宋没有李琳炮等火器与夏军交战时只能藉助防御工事以命相搏才能勉强阻挡住夏军的攻击了之后。

从很小的时候起,赵寿和其他皇子和皇女就知道,后宫中有五个女人身份地位与其她妃嫔不同,连他母后都不愿意招惹她们,甚至不敢招惹她们,她们相当于后宫中的五霸,横行整个后宫,想干什麽干什麽,侍寝之数乃后宫之冠,甚至都超过了他母后。

由于前朝皇帝宋哲宗赵煦宠妾灭妻纵容自己的宠妃刘清菁抢夺自己的皇后孟相的皇后之位,导致跟孟相有关的人全都遭到了连累,从小就早熟的赵寿,有一段时间特别担心,他父皇也会为了这五个女人,而将他母后打入冷宫,然后将他的太子之位废掉,换成这五个女人的某个儿子。

后来,直到看见他父皇和他母后的感情一直都很好,这五个女人跟他母后相处得也非常融洽,赵寿才打消了这样的疑虑。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五个女人的儿子对他的挑战。

赵棣丶赵存丶赵擎丶赵樘都是他们兄弟中的佼佼者,各个都很优秀,从小在文韬武略方面就没有输过他,尤其是他的十四弟赵樘,不仅没有输过他,还始终野心勃勃,就差直说他想当太子了。

后来,甚至就连稍小一点的赵兴和赵盛也已经在下一批皇子中崭露头角了。

小时候,赵寿一直不明白这五个女人多什麽,他父皇又喜欢这五个女人什麽?

直到长大了一些,赵寿才明白:

袁倾城解决了大宋乃至是全人类都缺的粮食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女人;

麻晓娇发明了众多先进的机械设备丶工业材料,大大改变了大宋人民的生活,甚至是改变了人类的进程;

叶诗韵不仅创造出来了救人无数的《叶诗韵医典》,还是大宋经济的幕后操盘手,大宋实际上的女财神。

赵寿扪心自问,要是让他遇到了这三个女人,也会给她们这些特权。

就是,赵寿不知道,哪能找到这样的奇女子?

值得一提的是,袁倾城丶麻晓娇丶叶诗韵的本事与贡献赵寿知道,与她们齐名的张纯和李琳有什麽本事和贡献,赵寿就不太清楚了,他只知道,他父皇走到哪都带着张纯和李琳。

当然,赵寿也听说过一些张纯和李琳的本事。

比如,张纯精通推演之术,可做谋士。

比如,李琳精通健身之术和具有一定的军事技能,可陪他父皇健身和给予一定的军事建议。

直到现如今,赵寿才知道,李琳发明的李琳炮成了宋军的杀手鐧,而且,所有火器的战法都是李琳发明的,她现在都有「女战神」的绰号了。

已经亲自试过和亲眼看过李琳炮丶李琳铳丶虎蹲炮丶轰天雷丶炸药包等火器威力和完全压制金军的火器战法的赵寿,也觉得李琳配得上「女战神」这个绰号。

至于剩下的张纯,能跟袁倾城丶麻晓娇丶叶诗韵丶李琳齐名,还能天天跟在他父皇左右,他相信肯定还是有不凡之处的。

「我听闻与女真野战过的虎贲军一个兄弟说,他那里虎蹲炮丶轰天雷都用上了,也只是跟女真打了个五五开,那女真兵擅长抵近攻击,即不要命一般冲到近处射箭,一箭一个,极为厉害,我等若想战胜他们,便只能在远处以虎蹲炮丶神臂弓丶火铳猛攻,不教他近身,到了近处,便以轰天雷炸他,若真被他靠近,唯有拉响轰天雷冲上去同归于尽,不然难以取胜。」

「恁地时,便是血战咧。」

「血战也得战啊,战死光荣,朝廷万事皆管;畏战,军法无情,亦必死无疑,还得教祖宗蒙羞,教妻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得不偿失之极也。」

「还是打守城战最好,既能得战功,获升赏,还不必以命换命。」

「此皆赖陛下英明,并未因我大宋火器厉害,及在野战中战胜过女真,就一味跟女真野战,而是扬长避短,以我军最擅长浅攻进筑之法来消灭女真。」

「要麽说,陛下乃古往今来最懂军事的明君!」

「……」

听见将士们如此评价他父皇,赵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与钦佩。自豪,源于将士们对他父皇的无限敬仰与肯定,那是一种对明君丶对英雄的由衷赞叹。他暗自思忖,父皇不仅在治国理政上有着超凡的智慧与胆识,在军事谋略上亦是如此深邃且高瞻远瞩,竟能如此重视火器,并真以火器抵消了如野人一般的女真人的战力,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采取最为稳妥的战术,一步步蚕食着金国。这份能力,当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

与此同时,赵寿暗自思量,自己若能继承父皇的一半智慧,估计就足以在这纷扰的世间立足,守护好大宋的江山社稷。

此战胜利了之后,只是让军队稍稍休整和补充了一下,种师道就指挥宋军彻底收复辰州,打通辽东半岛与辽西走廊之间的陆地通道。

做好这一切了之后,稳重的种师道才给赵俣上捷报。

而实际上,赵俣已经收到平金城大捷的消息了。

但赵俣并未着急表态,而是在种师道的捷报送来后,才下旨,让枢密院率兵部和户部尽快核实前线将士的战功,在第一时间把升赏发下去,鼓舞士气。

散朝后,赵俣没跟大臣商量告庙的事,而是径直来到了麻晓娇位于艮岳万岁山的皇家科研院。

此时,连科研人员带匠人,皇家科研院已经有近万人了。

这近万人,男女老幼都有,他们是赵俣用了十几年时间,从整个大宋网罗到的科研人才,他们皆是各领域藏龙卧虎之辈。有的精于算学,指尖拨弄间便能厘清繁复数据,于毫厘间推演万物规律;有的通晓天文,观星测斗如探囊取物,能依日月星辰运行定四时丶测方位;有的擅长机械巧构,寻常木料丶铁器经其手,便能化出精巧机关,或省力提效,或驱动重物;还有的专于材料研创,从矿石中炼出新铁,于草木中提取黏合剂,让器物更坚丶更韧丶更合用。

这些人聚在一处,在麻晓娇的率领下,彼此印证,相互启发。算学为机械运转提供精准尺度,天文为时序安排与长途航行指引方向,机械巧思将理论转化为实用工具,新材料又让工具突破原有局限。

熔炉里的火光彻夜不熄,图纸上的线条日益精密,从改良耕作的农具到提升运力的器械,从测量天地的仪器到冶炼锻造的新法,点点滴滴的突破渐渐汇聚成流,不知不觉间,他们已为大宋的工业革命筑牢了根基。

这些年,夸赞赵俣英明神武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们几乎都快要将赵俣捧到了天上。

可赵俣却十分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如此英明神武,主要是两个人的功劳,她们就是袁倾城和麻晓娇。

前者,帮赵俣解决了大宋百姓的生存问题。

这个最重要。

后世的人,**总是像滚雪球般愈滚愈大。有了蔽体的衣物,便想要品牌时装;有了果腹的粮食,便追求珍馐美味;住上了房子,又惦记着别墅丶大平层。似乎永远有填不满的欲壑,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便越多,鲜少能为当下所拥有的感到满足。

可这个时代的人不同。对他们而言,生存的底色始终是匮乏,饿肚子是刻在记忆里的寻常事。因而,「饱饭」二字,便成了他们毕生所求的极致。只要能吃饱,便足以让他们眉开眼笑,觉得日子有了奔头,是天大的幸福。

这份幸福简单而实在,无需繁复的点缀,不必华丽的修饰,仅仅是腹中不饥,便足以让他们对生活充满感激,对给予他们这份安稳的朝廷心怀赤诚。

袁倾城解决了这最根本的需求,便是帮赵俣稳住了他的统治,让大宋的根基稳固如磐石,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朝廷感恩戴德,这便为大宋的长治久安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而民以食为天,百姓吃饱了饭,才会心无旁骛地生产劳作,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朝廷,大宋也才能繁荣昌盛。

可以说,袁倾城真是赵俣坐稳大宋皇位的最关键之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单单有粮食,只能保证大宋内部比较安稳,而且还只是内部底层的稳定。

赵俣想要对外扩张,只靠粮食,可就不行了。

不仅如此,只有粮食,赵俣连让大宋内部完全稳定下来都做不到。

要知道,这粮食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尤其是在赵俣为了保民生一直在打压大宋国内粮价的情况下。

别忘了,赵俣已经推行了《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将原本在普通民众身上的重担转移到了士绅阶层的身上,逼得士绅阶层扛下了不小的压力。

这再让士绅阶层手上的粮食变得不值钱了,那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

实际上,单纯的农民起义很难推翻一个王朝。农民起义的优势在于规模庞大丶覆盖范围广,能直接冲击王朝的经济基础和基层统治。当土地兼并严重丶赋税苛重丶灾荒频发时,农民群体的生存危机被激化,容易形成席卷全国的力量。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组织松散丶缺乏长远战略,往往依赖宗教或朴素口号凝聚力量,后期易因内部分裂丶缺乏治理经验而失败(如太平天国运动)。

士绅阶层就不一样了。

士绅阶层(包括官僚丶地主丶文人等)掌握着知识丶财富丶人脉和地方权力,他们如果叛乱,优势在于目标明确丶资源集中,能直接动摇王朝的统治核心。他们熟悉官僚体系运作,可利用权力网络策反军队丶控制地方,甚至直接发动宫廷政变(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丶曹魏的司马氏夺权)。

不过话又说回来,士绅阶层叛乱的门槛更高:需突破「忠君」伦理束缚,且往往依赖内部权力斗争(如皇权旁落丶宗室争位)才有机会。若王朝中央集权稳固丶士绅阶层利益得到保障,他们更倾向于维护现有秩序,而非主动叛乱。

赵俣之前强行推行的新政二策已经重创了士绅集团,并且跟士绅集团闹得很僵,他要是再不收手,那真就是在逼士绅集团跟自己彻底决裂,甚至是在逼他们造反。

而事实就是,不管赵俣愿不愿意承认,士绅阶层都是大宋统治的基础,没有他们,赵俣就算再受百姓爱戴,也得成为亡国之君。

对此,赵俣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知。

所以,在推行了新政二策之后,赵俣立即开始减免农业税。

赵俣如此,既是在给百姓松绑,也是在缓和跟士绅阶层的关系。

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毕竟,百姓手上才几亩田地?

不过,仅靠赵俣减免农业税,实际上,也远远无法弥补士绅阶层的损失,要知道,从前他们可是一点赋税都不用交的。

这种事就怕对比。

好在,赵俣有麻晓娇这个大宝贝儿,她帮赵俣开启了工业革命,让大宋进入了半工业化,大量的商品诞生,商品经济出现。

这给了士绅阶层新的获利空间,让他们可以从越来越繁荣的商业获得远超土地的收益。

赵俣再将税收从农业税转向商业税,并暗示士绅阶层,未来自己会逐步减免农业税,最后甚至有可能不收农业税,给士绅阶层希望。

关键,士绅阶层也能看得出来,大宋的商业越来越发达,等到大宋的商业发达到一定程度了之后,商业税和其带动起来的关税将变成天文数字,那时朝廷确实不会在乎农业税这点小钱。

基于这些,再加上赵俣确实不好惹,士绅阶层才捏着鼻子忍下了赵俣之前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这是对内。

对外更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没有麻晓娇帮赵俣开启的工业革命支持,他拿什麽保证宋军将士的福利待遇,又哪有这麽多武器物资欺负金国?

所以,麻晓娇的贡献,也是极为关键的,甚至在赵俣心中,她的贡献一点都不比袁倾城低。

这也是这麽多年来,赵俣一直都在哄着麻晓娇的原因之一。

实在是,这个大宝贝儿帮赵俣太多太多太多了。

今天,麻晓娇通知赵俣,他为赵俣发明出来了一个很有用的东西,让赵俣过来看看。

赵俣二话没说就来了……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