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346章 发现新大陆了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46章 发现新大陆了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7 04:31:00 来源:源1

第346章发现新大陆了

赵俣登基以后一直在发展海上贸易丶发展造船技术丶发展航海技术,也一直在招募民间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去探索海洋。

只因,赵俣和五女十分清楚,此时的欧洲尚未开启大航海,若大宋能抢先一步,便能垄断全球航道。

为此,赵俣根据张纯的建议,提出了「海疆万里,富藏于洋」的口号,更罕见地将工部丶作监的职权提升了职能,并直言「舟为兴邦之基,航海乃开世之途」。

对于海船的发展,赵俣和五女根据他们的所知道的,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

摒弃传统内河漕船的平底设计,采用尖底龙骨以抗风浪;

增设水密隔舱,将船舱分为十二至十五个独立舱室,即便一舱破损也不致全船沉没;

船身加装横向肋骨,外层包覆桐油浸过的竹蔑与铁皮,以抵御海洋生物侵蚀:

以及后来的向蒸汽船方向发展。

「行船靠望,远洋靠器」,赵俣和五女知道,要想开启大航海时代,就得发展指引技术。

首先是指南针的改良。麻晓娇将传统的「水浮法」指南针升级为「旱罗盘」:以铜制圆盘为底,中心立轴,磁针固定于轴上,盘面刻有二十八宿方位与十二地支刻度,转动圆盘即可快速定位方向。更关键的是,她引入「磁偏角」概念,在罗盘边缘标注「磁北与真北之差」,使船员在远洋中能更精准地校准航向一一这一改进,比欧洲早了近两百年。

接着,麻晓娇又发明了「六分仪」。

麻晓娇凭记忆画出仪器草图:以六分之一圆周的弧形刻度盘为基,加装可转动的窥管与反射镜,通过测量太阳或星辰与水平线的夹角,计算纬度。

后来,五女集思广益,由叶诗韵编写了《航海算经》,培训船员掌握「正午测日定纬度」之法。

此外,五女还推广了「沙漏计时」丶「测深铅锤」(铅锤底部涂牛油,可粘取海底泥沙判断地形),甚至将《武经总要》中的「地文图」细化为「海道图」,标注沿途岛屿丶暗礁丶季风规律等。

而赵俣则是吸取明朝由朝廷出钱供郑和下西洋最终导致海禁的经验教训,改为全都由自己出钱,以股份制的形式招募民间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去探索海洋。

具体就是,赵俣出船,出钱,出物资,出丝绸丶瓷器丶玻璃丶香皂丶轻工业品等商品,航海家丶探险家出人丶出命,双方合夥去探索海洋。

凡是卖出去的物资,带回来的货物,赚到的钱,扣出成本,赵俣跟航海家丶探险家五五分。

探索到的所有未知之地全都归赵候所有,赵俣会根据航海家丶探险家找到的成果,给他们赏赐,甚至是一些荣誉官职。

当然,赵俣也不能不防着这些航海家丶探险家,万一他们不去探索海洋,而是把自己给他们的船和货物给卖了呢?

《琅琊榜》中有这麽一段对话,梅长苏给靖王讲谋略手段,他对靖王说,您看我院子里这个人,他叫童路,我与外界的所有对接都是由他负责,我对这个人信任至极,但是他的母亲却被我留在廊州照管,所以一体两面,我对童路委以重任,用人不疑,这是我的诚心,把他的家人留在我手里,以防万一,这是我的手段。

其实人与人,国与国的底层逻辑多如是。

秦始皇赢政为什麽生于赵国邯郸?不也是因为做过人质吗?

胡萝下和大棒同时抓,不违和。

别忘了,菩萨低眉,旁边一定还有金刚怒目。

政治高手都懂得人性的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一个人改变想法,做出预料之外的事。

因此,政治高手往往都有两手准备:

第一,我诚心诚意对你好。

第二,但如果你做出违背初衷的行为,我手上还有筹码和手段可以遏制你。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太阴险了?

如果他真有这样的想法,大概率内心还不太成熟赵候可以相信一个人的善良,但同时也不会低估人性的恶。

不然老话为什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客观来说,这就是人性。

所以,赵候在重用这些航海家丶冒险家的同时,也将他们的家人(包括船员的家人),全都迁到京畿地区,派人照管起来。

赵俣让黄经臣跟这些航海家丶冒险家说,他们只要用心帮自己拓疆海域,自己肯定不会亏待他们的家眷,他们要是死在外面,自己会按照战死沙场的烈士规格对待他们的家人,但他们要是卷走自己的船和商品跑了,那他们家的男人会被刺配到最艰苦的地方,他们家的女人则会进入教坊司成为人尽可夫的妓。

这十几年间,赵俣派出上百支船队出海。

大量的航海家丶冒险家靠着跟赵俣合作名利双收。

比如下南洋的那一批航海家丶冒险家,他们甚至早在十年前就找到了澳大利亚,然后带回来了澳大利亚有大量的金银丶宝石的消息。

赵俣很快给澳大利亚起名为「华渚」。

「华」就是华夏,暗含对澳大利亚的所属权;「渚」本指水中小洲,引申为远海大岛,柔化了「洲」的厚重,添几分灵动。二字简雅,兼具文化认同与地理描述。

当时,赵俣特意派遣官员带着户部高价招募来的民夫前去华渚,甚至乾脆将囚犯刺配到华渚开采金银矿,以及开采欧泊丶蓝宝石等宝石。

同时,赵俣让宣传部放出风去,说华诸遍地黄金,吸引民间的冒险家和航海家去华淘金。

值得一提的是,赵俣派官员甚至是派军队,将沿路的所有必经之地尤其是要地全部占领(包括在沿途小国控制下的要地),然后兴建港口丶兴建码头,开设钱庄,开设补给站,开设酒楼,甚至是开设青楼丶赌坊。

这还不只是官方的行为。

士绅大族也跟着吃肉,他们组织船队丶招募民夫,前去华渚发财。

流民与贫苦的百姓则跟着喝汤。他们或乘坐官船自己下南洋去淘金,或应士绅大族的招募踏上前往那片神秘大陆的征程。

一时间,大宋沿海的港口热闹非凡,船只往来如织,满载着憧憬与梦想,驶向那片未知的黄金之国。

随着前往华渚的人不断增加,大宋与华渚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贸易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造船厂日夜轰鸣,工匠忙碌地打造着更坚固丶更宽的远洋巨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海需求。工厂丶包括民间的小作坊,源源不断地生产各种各样的商品,远销海外,大大促进了大宋的经济发展,靠春商业税和关税,大宋的国库越来越丰厚,这也让赵俣本人大赚特赚。

在文化层面,大宋的文明也随着航海的脚步传播到了南洋。大量的文人墨客兴致勃勃地前往他们从未涉足过的区域,将大宋的诗词歌赋丶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带到了南洋这片土地,与当地的土着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独特的火花。他们又记录下沿途的风土人情丶奇珍异兽,撰写成一本本精彩的游记,这些书籍在大宋境内流传开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海洋探索的热情。

与此同时,航海家丶冒险家从海外带回了各种奇异的植物种子,为袁倾城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蔬菜水果物种资源,大大推动了大宋的农业发展。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南洋航线已经走向成熟,甚至有大量的宋人前往这些地区跑马圈地,开始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甚至已经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可以说,南洋的那一大片区域很快就适合当赵俣的儿子们的封地了。

值得一提的是,赵俣派出去的航海家丶冒险家可不只下南洋,他们还奉赵俣的命令去寻找新大陆。

而且,去寻找新大陆的航海家丶冒险家走的还不是一条路,而是南辕北辙的两条路。

条是西线,一条是北线,

西线是沿着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陌生的大西洋海域。

此前中国的航海技术主要应用于南海和印度洋海域,且已有较为成熟的航线和贸易网络。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利用东北季风,途经菲律宾丶印度尼西亚,抵达马六甲海峡,再到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班达亚齐,这是此时商船常用的航线。

此后,可继续前往印度丶阿拉伯半岛,甚至东非海岸。

接着,再从东南亚继续向东,到达新大陆,

北线是从渤海湾出发,沿着高丽半岛丶日本列岛向北航行,穿过寒冷的鄂霍次克海,试图寻找传说中连接大陆的「冰桥」。

虽然东南亚和太平洋海域的气候相对温和,更适合这时的船只和航海技术,不过由于此时的航海主要依靠季风和洋流,长时间的远洋航行需要充足的物资储备和有效的船上补给系统,此外,横跨太平洋丶印度洋需要面对广阔的海域和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风暴丶海啸丶缺乏淡水和食物等,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以至于,不少船队都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海上,永远也回不来了。

但幸存者和前仆后继的航海家和冒险家从未放弃。

他们曾误打误撞登上非洲西海岸的土地,与当地部落发生过冲突,也交换到了象牙丶香料和独特的热带木材。

有船队尝试沿看海岸线向北航行,遭遇到了十字军东征,或是被十字军打劫,或是被阿拉伯帝国的残馀势力丶塞尔柱突厥人丶阿尤布王朝抢走商品甚至是海船;或是被欧洲中世纪小王国的警惕驱逐。却也带回来了大量的黄金丶白银丶特色农作物等物品。

北线的艰难主要在于极端的低温:冬季海面常常结冰,船只需要破冰前行,船员们即便裹着厚厚的皮毛,也时常冻得失去知觉,不少人因此冻掉了手指丶脚趾。

途中,他们曾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带登陆,与以渔猎为生的部落交易,学会了用海豹油取暖丶用冰屋御寒,还带回了耐寒的驯鹿和北极狐皮毛。

有船队尝试穿越白令海峡时,因冰层太厚被困数月,靠捕猎海象才得以存活。

他们也曾误将一些小岛当作大陆,耗费大量补给后失望而归。

但同时,每次失败都让他们更熟悉北极的洋流与季风。

经过十六七年的探索和总结。

西线:

洪武九年,有大宋的船队跨过印度洋,继续向西航行,抵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之后,他们继续航行,到达古巴岛和海地岛,并在海地建立了据点,然后返航。

洪武十一年,有大宋的船队抵达加勒比海的更多岛屿,包括波多黎各丶牙买加等。

洪武十三年,有大宋的船队首次抵达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海岸(奥里诺科河河口附近),但他们仍认为这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去年,有大宋的船队探索了中美洲的宏都拉斯丶巴拿马等地海岸线。

前几天,到了南美洲的大宋船队返回广州港,他们带回来了赵俣特意要的橡胶树丶玉米丶土豆丶红薯丶辣椒等农作物,还带回来了不少其它大宋没有的农作物。

广州知州得知此事了之后,在第一时间派人快马加鞭来向赵俣报捷。

巧了。

洪武十四年,北线的一支船队,在夏季冰层消融的短暂窗口期,成功穿越了白令海峡,踏上了美洲大陆的北部地区。

这里虽然气候寒冷,但河流中盛产鲑鱼,森林里有成群的野牛,更重要的是,船员们在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丰富的铜矿和铁矿。

他们在岸边树立起大宋的旗帜,并带着矿石样本和绘制的简易海图,历经千辛万苦返回了大宋。

朝廷立即派人去建立据点,并派人继续探索北美洲。

经过几年的探索,一支船队带回来了玉米的种子,以及菜豆丶利马豆丶向日葵等农作物的种子就在西线的船队到达广州的第三天,北线的船队也回到登州。

双方的捷报几乎是同一时间送到了赵俣的手上。

当时,张纯和李琳正好在赵俣身边,所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好消息。

张纯觉得,如今新大陆已经发现了,赵俣的儿子们也都快长大了,也应该为分封布局了。

所以,张纯决定把五女聚集起来,商量一下,怎麽在未来的分封中,为她们的儿子争取到最大的好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