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 第196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96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簡繁轉換
作者:皮皮的小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4 11:05:2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一百两银子在禹州买不起房,但可以租房丶置办家当,一口吃成不成胖子,一步步来。

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有做豆豉和皮蛋的手艺,若是这都混不下去,不如去种地。

“年前过去做好准备,争取早日将生意做起来。”郑氏满脸笑容。

黄达成和郑氏有信心能将生意做好,不说大富大贵起码糊口不难,做好了还能给儿子们攒下一份家业。

“预祝小舅丶舅母明年开门红。”

“承国公爷吉言,外甥女婿,若非你给我们个安身之处,给我们口饭吃,我们这一家人都不知道该怎麽办。

大恩不言谢,这份恩情我们黄家永远记在心里。”

周诚什麽都不缺,要还他恩情太难。

“小舅别这麽说,你和舅母三位表弟帮了我不少。”

抛开亲戚不谈,黄家五口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指哪儿打哪儿,且一心为老板利益考虑,不该说的话不说。

拿自己应当的那部分,不眼红老板挣了多少。

若不是黄家人想自己闯一闯,他是真想带他们一起走。

周诚取了两百两给黄达成。

“小舅,穷家富路,多带点银子在身上,玉竹大哥一家在禹州,有什麽困难也可以找他。”

黄达成是个乾脆的性子,闻言没再推辞:“成,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李家没借钱,李母手里还有些积蓄,县城有房子,只要买些大豆丶大缸和调料就够了。

李母最担心的还是李芙蕖子嗣的问题。

成亲五年,跟李芙蕖一同进门的凌媛娘和楚黛都有儿子,後面进门的袁玉竹和吕素禾也有了孩子。

就她家芙蕖没生下一儿半女。

愁死个人。

“京都郎中医术好,去了京都找郎中好好瞧瞧,哦,我听说宫里的太医医术最好,女婿的身份应该能请到太医吧。”

“不知道,娘你放心,这事儿我记在心上了。”李芙蕖正色回答。

以前她是不在乎有没有孩子,有阵子觉着没有孩子还更好。

近两次相公出门只带隋玉瞻不带她,以後出门估计也不会带她。

这次相公一走近半年,陈芸娘四人都有孩子就她没有,有孩子陪着日子没那麽难熬。

就她孤家寡人一个,整日惦记着相公什麽时候回来,孤枕难眠就只能数地上的地砖。

娘说的对,女人还是得有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才有精神寄托。

家里的女人越来越多,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年轻。

她没有孩子,时日长了相公还会不会将她挂在心上。

李母见女儿终於引起重视,心里一松,劝道:“也别太着急,子女什麽时候来是要看缘分,有时候也未必是身体的原因,郎中要看,心也要放宽。”

李母想着女婿一家去了京都,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凑到李芙蕖耳边补充道:“我听说权贵之家的夫人们没有子嗣,便会找个老实的丫头伺候自己的相公,生的孩子抱到自己身边养。”

李母顿了顿说:“实在不行,过两年你也这麽办吧。

生下孩子把人打发了,那孩子不就是你的么,在自己跟前养大其实跟亲生的也没什麽区别。”

陈芸娘有两个儿子,原先她想过让女儿跟女婿说说看能不能让一个儿子记在女儿名下。

如今陈芸娘是身份尊贵的安国公大夫人,身份不同了,陈芸娘有再多的儿子也不会嫌多,又怎麽可能同意给别人。

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

李芙蕖沉默,须臾後点头:“好,我听娘的。”

郑氏最担心的也是自己那不听话的女儿,他们一家去了禹州,要见面就不容易了。

她始终认为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断没有动不动就和离换男人的道理。

况且女婿是秀才,即便无法高中开办个私塾也养得活一家人,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总是跟人比有什麽意思。

好在李家也在县城,多少有个照应。

到了县城她本想去瞧瞧黄淑娟,黄达成拦下了。

让黄淑娟知道他们要去禹州,可不得又是一通闹,等自家在禹州站稳脚跟了再说。

郑氏想想也是,就拜托大姑姐照看一二,日子还能过下去就接着过,实在不能过了那也只能让她回娘家。

黄家李家搬走了对周家的生活没什麽影响,该怎麽过还是怎麽过。

周诚列出个详细的计划,明年村里都要种些什麽,包括自家的地。

几百亩地每年能出产不少粮食,种的好足够养活几个村子的人。

地荒着太浪费,只可惜各村人口太少,自家要顾着自家的地,想找人种地都难。

镇上有些百姓地少,周诚琢磨着让里正帮着问问亭长,看有没有人愿意租地。

他多少收点租子,地也不用荒着长草,关键是有粮食产出。

周诚还没顾得上去问,吴大爷带着儿子孙子来了。

大营子沟除了周家,吴家是第二大姓。

吴大爷五个儿子,每个儿子都给他生了几个孙子。

三个儿子去了军营生死不知,吴家仍然是村里男丁最多的家庭。

吴家原有四十多亩地,这几年陆续开出四五十亩。

儿子多,分家时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没有多少,加上孙子们也都要陆续成家,那点地就不够看了。

村里位置好点的地都是有主地,山脚的地杂树多,开荒不易。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周诚家的地平平整整连成片,无论是种稻谷莲藕,还是种玉米都好,芦苇荡里还能养鸭养鹅。

虽说离村子有点远,可有单独的水车,浇灌庄稼不用发愁。

水车刷过桐油,乾旱期间周诚每年请谭木匠父子来村里为两台水车刷两遍油保养。

水车选用的是好木料,再用几十年没问题。

若是能将周诚家的地租一些过来是再好不过。

吴大爷说明来意後周诚笑道:“吴大爷,你家想种多少地都行,我就收一成租子。”

吴大爷目露惊喜,又有些不安道:“一成会不会太少了些?”

据他所知,县城的豪绅收租子都是五成。

“我这地不用交田赋,都是乡亲,收一成不少,前面十间屋子可以给你们住,猪圈鸡舍什麽的都能用,就是得劳烦大家帮我瞧着这宅子。”

他是国公爷,原先名下的地,以及以後划到名下的地都不用交田赋。

反倒是皇帝赐的万亩地三年期满后得交税,周诚在心里吐槽,什麽乱七八糟的规定。

合着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封建社会皇帝的赏赐田地就是个坑。

还不如自己开荒或者花银子买地划算。

皇帝给的地要一直交税,时日长了交的税都能买几次地。

除了说起来好听丶没人敢惦记外,就没别的好处。

吴大爷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简直是天降喜事啊。

租子只收一成,还能住这里的房子。

两个孙子正好要成亲,这下房子也不用盖了。

吴大爷脸上的褶子更深了:“大郎,多谢你了,我们一定会看好宅子。”

吴家有耕牛,有曲辕犁和其他新农具,四五百亩地他一家也种不完。

村里好多人家知道后都表示愿意种。

周诚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吴家,谁家要种多少亩直接找吴家。

......

三位皇子和公主回朝月余,明德帝仍未立太子。

三皇子卢翱封为秦王,四皇子卢猛封燕王,五皇子卢贲封为楚王。

卢清婉封为永乐公主。

半年内没了三位皇子,明德帝气压很低,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中官员,谁犯了法与庶民同罪。

短短几月,抄家丶流放到岭南种地的官员不下十人。

文武百官无人敢劝谏皇帝立储,免得引火烧身。

失去两位兄长,永乐公主悲痛欲绝在公主府深居简出,即便有宫宴也以为兄长祈福推脱。

明德帝想为她择一良婿,找了一圈,京都适婚男儿没一个能㣉他眼。

他都看不上的男人,他女儿又怎麽看得上,明德帝发愁。

与彭敬商议完国事便跟他说起这事。

彭敬一天天的忙得连去苏府蹭饭的时间都没有,哪有闲心掺和这些破事。

一板一眼道:“陛下,不如让公主自己选,公主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臣认为公主有亲自挑选驸马的权利。”

“让她选她肯定一个也瞧不上宁愿终身不嫁,去战场杀敌,哎,怪朕不该将她带去边关。”明德帝忧心忡忡。

这个女儿最是儿重情重义,与跟她年岁相差不大的四位兄长关系最是要好,一下没了两位兄长......

明德帝一声长叹,只希望女儿能觅到如意郎君,早日忘了逝去的兄长。

秦王始终认为两位兄长的死有蹊跷,暗中差人调查,查来查去,跟明德帝查到结果相同。

太过正常反而不正常。

敌暗我明,秦王越发不敢掉以轻心。

主宰天下的皇帝谁不想做。

无论是立长还是按功劳算,他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君主。

他不但要提防两个异母弟弟背後放冷箭,没立储一天都得讨好父皇和皇妹,并约束好家人。

拘束妻儿谨言慎行,就连生母郭夫人也被他告诫一番后装病待在自己的寝宫。

力争让人挑不出一点错处。

另两位王爷与他所想雷同。

精明如彭敬岂会看不出三位王爷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波云诡谲。

之前还忧心好不容易天下太平,这些王爷的兵权都被皇帝收走,母族势单力薄,就连妻族也只是小门小户。

除了永乐公主生母出身勋贵之家,四夫人皆是丫鬟出身,两位美人曾是贱籍。

王爷们娶妻之时担心前朝皇帝猜忌,全都是往低处娶。

糟糠之妻不下堂,即便想重娶也得等上一等。

因此,三王的母族和妻族对他们争夺皇位没有任何帮助。

即便三王斗的你死我活,对大周的江山不会有什麽影响。

打也好杀也罢,别伤及无辜随便他们怎麽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