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汉祚高门 > 0948 百万生民

汉祚高门 0948 百万生民

簡繁轉換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9 23:50:1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汉祚高门 !

当江东建康的诏令传到河南的时候,沈哲子已经率军抵达了荥阳。

诏令中主要是针对沈哲子并都督府下督护一级的重要将领进行封赏,至于更下层的将士,则是允都督府计功以举。这也不能说是台中怠慢前线将士,而是对沈哲子本身职权的一种加强。

沈哲子在军中接受诏书符令之后,也是不乏感慨,似乎从过江以来,他的官位就没有怎么正常过。

就像今次最主要的几个改变,豫州刺史乃是应有之义,如果不是台中刻意压制,早几年前他就应该是豫州刺史。

最关键还是由持节改为使持节,这意味着他的职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起码从这一点是获得与庾怿与郗鉴等同的资历权位。也因为这一点,他才能够名正言顺的代领徐州军,而都督府规格也能拔升为大都督。

可问题是,原本淮南都督府职事仍未解除,这就让他的职权发生了极大程度的重合覆盖。最起码在他升任豫州刺史府后,这个都督府已无存在的必要,因为本身就是从内史府扩充而来,军政职能介于州、郡之间。

可是台中却仍将之保留下来,这除了给沈哲子再增加一套掾属班底之外,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如此古怪的配搭,沈哲子稍加思忖之后便也有所了然。

旁人都是以高位荣衔而论资历,比如王导担任太宰,乃是人臣之极的顶峰,再往上半步都不好安排,日后去世甚至都不好追封荣衔。但实际上却没有丝毫职权,等于是把这尊大神彻底架在那里不让下来。就算是没有实际权力,但资历已经无以复加。

而到了沈哲子这里,则反其道而行,职权已经极大,豫州刺史乃是真正的方伯之选,但又给他保留下淮南都督府这一不尴不尬的位置,以表示他的资历就是如此。

换言之,旁人的加官那是顶上梁冠,而沈哲子这一留职则是给旁人留下的遮羞布。

果然太优秀了就会让人感到为难啊!

对于这一古怪的配搭,沈哲子也只是笑纳。事实上到了他这一步,也已经不再需要什么虚位荣衔以彰显自己,只要名位能够在法礼上说得通,实在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在加使持节后,豫州刺史这个本职于他而言反而是种限制。毕竟如今他麾下不独淮南军,还有徐州诸军。

江东建康的那场风波,沈哲子也已经得悉,对于老爹这一番苦心,也是深感于内。收取河洛乃是他后续战略中极为重要一环,如果不能成事,此前诸多战果收效都将要大打折扣。

褚翜等人能够察觉到这一点,并且做出准确应对,也足见这些人政治敏感度极高,不是留在江东吃干饭的。如果没有老爹这一番出手,为了保证能够在今年之内结束河洛战事,沈哲子说不定真要做出一些让步。

虽然老爹来信言道这件事也并非全无后患,最起码是更加剧了执政门户与沈家的隔阂,不过沈哲子对此也不以为意。随着他在江北开拓,功事渐重,与那些台辅执政们隔阂越深这是必然的。

相对于历史上其他边镇重将,沈哲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基本盘本来就在江东,而且有老爹这样一个能力极高的操盘手,可以让沈哲子专心于边事,不需要打到一半再回头去稳定住江东局面。

江东的底蕴浅薄,最起码在最近这些年里也就那样了,只要局面能够保证基本的稳定,不会有什么大的涨消。而沈哲子在江北,几乎没过一天实力就会激涨一大截,尤其在黎阳之战这样的大战事中,实力的增加是以倍数而计。

所以江东那些高门们,无论对沈家态度看法如何,只要他们还没横下心来撕破脸,都可以不予理会。这个时间拖得越久,对沈哲子便越有利。

至于那些人或会有的掣肘,包括抬出淮南王来这一次,都表明他们在这一时期内只敢敲敲边鼓,而不敢插手瓜分核心利益。

眼下核心利益在哪里?在人在地,而在王师大进、复疆数千里但生产仍未恢复的情况下,人又比地重要得多。

在此前报捷的书信中,沈哲子推举谢艾为流民都尉、汲郡太守。原本像谢艾这种在江东一名不文的人陡临大位、高居两千石,哪怕有再硬的后台都很难。结果自然是汲郡太守被驳回,而稍具军事职能的流民都尉则被通过。

这一件事便显示出台中虽然频有撩事,但也明白沈哲子底线何在,不敢在军事上过分干涉掣肘。当然也有可能是被老爹教育之后的结果,反正沈哲子对此还是比较满意。

都尉一职,本属于郡官,负责管理郡中兵卒并兵户等兵事,在江东那种地方形同虚设。但是在江北动荡之地,却是一个位卑权重的职位,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太守。因为很多郡军事极重,而民事则完全不修。

而谢艾这个流民都尉,职权则更显重得多。籍外之人,俱为流民,换言之淮南军今次河北所得近百万人口,都可以流民称之。当然这么庞大的人口不可能尽付一都尉,像郭诵、毛宝等重将都加流民都尉职,负责军管屯垦并民兵集练。

沈哲子抵达荥阳之后,对于淮南、徐州两镇人马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河北仍然是以谢艾为主,驻兵五千防守于枋头,但像延津、滑台等地留守的水军,也都归谢艾调度,兵力近万,未来还可继续征兵,最终达到三万驻军的规模,作为日后继续向河北作战的桥头堡。

当然谢艾也不是孤军,韩晃转任河内太守,统率骑兵六千余众,不独策应汲郡谢艾,在稍后的河洛之战中,也将投入封锁孟津以北的沿河区域。

至于淮南军主力中,将有三万屯田兵退回河南,一则看管镇压那些河北而来的流人,组织屯垦,二则增援本镇,顺便充实荥阳、陈留等新复郡县的防务治安。

而后毛宝也率领两万人马自鸿沟向南,一方面是为了达成分军合围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则是缓解前线的运输压力。

且不说淮南与徐州会师之后十数万兵力,单单河北一战百数万人口所得,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百数万人口的撤离转移,而且还是全无组织、纪律可言的普通民众,绝对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任务,而且后续的安置、整顿,也绝对不是短短旬日之间就能完成。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也需要吃饭,哪怕每人日耗半升,累加起来都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

更不要说,晋军接下来还不能休养,而是要继续进攻河洛。所以在外人看来,沈哲子如此做实在是太不理智了,对于人口如此贪得无厌,很有可能会撑垮自己。

此前石虎没有引军南攻,除了自身内部不靖之外,大概也是存念想要坐望沈哲子自食其果。足足百数万人众,哪怕其中只有一半被转移到河南,那也是几十万嗷嗷待哺之口,一旦活不下去,必会作乱无疑,这就是在将祸患引到河南!

事实上,在这段时期内,沈哲子转移到河南的人口早已经超过了七十万,其中还不包括那些私自筏渡的流民。这当中所蕴藏的凶险,他又怎么会不知。但一想到来年在河北还会与石虎长久对峙,往来拉锯,这些人口如果留在河北,只会沦为纯粹的血肉消耗品。

河南虽然号称天中沃土,但容量也毕竟有限,而且就算将这些生民完全编入屯垦,但眼下已经到了深秋,最起码在明年新粮产出之前,这些人口是完全的有消耗、无产出!

所以包括杜赫在内等一众淮南都督府民政官员们,接连来信劝告沈哲子有选择的放弃一部分民众。淮南都督府虽然厚储经年,但在军事上投入也实在极大,目下实在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口,甚至一半都稍有勉强。

沈哲子也明白这些人并非畏难,实情的确如此,所谓有多大肚量便吃多少饭,暴饮暴食那是能撑死人的。这些民众一旦无以为食,绝望之下再加上被迫背井离乡的怨气,顷刻间就能转化为流寇乱民。

能够容纳其中一半的人口,这已经是淮南都督府了不起的地方。换了徐州甚至于荆州,这么多流人突然短期内涌入,能够吸纳安置一二十万人已经算是多的,剩下的也只能由之放养于野,为豪族荫庇或是干脆聚众为乱。

但沈哲子终究还是狠不下心,那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几十上百万人口,在未来这些人便是汉祚中兴、驱逐胡虏的基石和主力!

“只是几个月的艰难而已,几个月……便能活人无数……”

妇人之仁也罢,贪得无厌也罢,沈哲子做不到,朱笔一勾便将其中近半人口赶入穷途绝路。

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再沉湎于黎阳大捷的辉煌中,摆在眼前迫在眉睫的两件事便是,河洛之战速战速决,给百万生民找到足够活下去的口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