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138章 背二山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第138章 背二山

簡繁轉換
作者:中郎将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5 23:09: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次日清晨,来接替守夜的叔伯姗姗来迟,宋阳在寒风中多等了许久,才瞧见他从山林中现身。

简单交接后,宋阳带着四条猎狗匆匆往家赶,快到村子时,远远便看到王岳蹲在路边,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百无聊赖地等着。

宋阳笑着迎上去打趣:“岳哥,你在这儿孵蛋呢?”

“去你的!”王岳白了他一眼,“怎么才回来?我都等了大半个小时了。”

“来接替我的人去山里查看陷阱了,所以来晚了些。”宋阳笑着解释,“别急,反正今天回不来,到了那边得住一晚,明天才能赶回来。”

说着,他带头往自家走去,王岳紧随其后。

进了屋,宋阳上楼从晾杆上取下熊胆,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贴身放好,又把刮去油皮、绷在板壁上阴干的熊皮取了下来。

至于那香囊,虽说名贵,但眼下价格不算高,宋阳打算先放一放,只要保存得当,香囊能存放很久。

这熊皮鲜活时分量不轻,如今干了,倒是轻了不少。

东西贵重,不能随意示人,宋阳找了个袋子,下楼后把熊皮卷起来装进去,扎好袋口,塞进王岳带来的背篓里,他发现背篓底下装了不少东西,仔细一看,里面是半篓品相上好的红薯。

“带这么多红薯干嘛?”

“路上吃啊。上次在那户人家吃饭,多尴尬,都放不开,浑身不自在,还有,和人家一家子挤在炕上,像什么样子,这次啊,我宁愿在路上捡点柴火烤红薯,找个山洞过夜!”

听王岳这么念叨,宋阳想起上次去收松子的经历,忍不住笑出声。

说真的,他也觉得挺尴尬,但当时那种情况,哪有更好的选择呢?

再说了,那家人能收留他们住一晚,已经很难得了。

“大冷天的,有吃有住就不错了,你还挑三拣四。”

“不是挑,主要是不习惯,太别扭了。”

“赶紧把这些红薯倒了,我们轻装上阵,这次又不收松子,不用在山里到处找村子,顺着古道赶路就行,路上有小客栈,能吃能住,有什么好担心的。”

想了想,宋阳又叮嘱道:“不过有一点得小心。”

“什么?”

“就是上次在黑市碰到的那个人,被我捡到了些粮票和布票的那个。”

“哦,你说那家伙啊,没事,都过去这么久了,我都记不清他长啥样了,他估计也记不得我们。”

“那可不一定,丢了那么多东西,他说不定做梦都想找到我们,可不能大意,小心吃亏。”

“也是。”

宋阳提起袋子,王岳把背篓里的二十多个红薯一股脑倒在宋阳堂屋。

带这么多,还都是挑大的,看来是把来回路上填饱肚子的红薯都备齐了。

随后,两人扛起枪,带着猎狗出了门,沿着出村大路走了一段,便拐进山里,这条古道历经三千多年,被无数双脚踩踏得光滑平整,如今走的人少了,又渐渐长满青苔,变得湿滑难行。

一路上,时而穿梭在密林山坡的石阶,时而沿着开凿于崖壁的石道前行,时而踏上悬崖高处修筑的栈道。绕山越岭,攀行其间,仿佛置身仙境。

四条狗子在前面欢快奔跑,不时回头看看后面的宋阳和王岳。

偶尔,它们也会停下来,警惕地望着山林中发出声响的地方。

尤其是看到那群在山林间飞跃、至少五六十只叽叽喳喳的猴群时,更是忍不住一阵狂吠,惊得猴子们四散逃窜。

这些只是普通猕猴,也是人们最常见的猴子,就像街头耍猴人带着的那种。

紧赶了两个小时,前方山间传来苍凉豪迈的歌声:

“我是巴山背二哥,打一杵来唱支歌;

太阳送我上巴山,月亮伴我下巴河

……

大巴山来诺水河,造孽不过背二哥;

夏天两头顶日月,冬天只有毛裹脚。”

“是背二哥!”宋阳小声说道。

如今盘山公路已经修通,大部分货物都用汽车运输,背二哥在山道上背货的队伍越来越少见了。

宋阳的父亲和王岳的父亲都曾当过背二哥,宋阳对他们的故事一直很感兴趣。

十几分钟后,两人追上了正在前方悬崖栈道上攀爬的十几个人。

这些背二哥,历经风霜雨雪,跋涉春夏秋冬,往返于古道之间,都有着相似的弯曲腰背和黝黑脸庞。

他们背上的背篓里,一捆捆用竹篾稻草封捆的货物堆得高高的,超过头顶,看上去分量十足,每人背着的东西至少百斤以上。

他们握着打杵,肩扛背磨,一步一杵地丈量着脚下的古道,汗水洒落在路途,打杵在地上留下星星点点的凹痕。

漫长的古道,默默承载着这个群体的艰辛与苦难。

听到后面的狗叫声,一行人纷纷用打杵支撑住背篓,靠在山道内侧歇脚,回头看着紧追上来的宋阳和王岳。

“看好狗,别咬到人!”领头的背二哥是个身材魁梧的男人,高声喊道。

宋阳笑着回应:“放心,我的狗很听话,不会乱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放养的撵山狗就是这样,到了山里通常很安静,轻易不出声,主人没下指令时,不会乱动,只是保持警惕。

只有在家里守着时,有人靠近才会出声警示,不让人轻易靠近。

“大哥,你们这背的是什么?”宋阳笑着问道。

“从恩阳过来,背点茶叶送去汉中。”领头的中年男人没有隐瞒,“那边公社找不到车,才找的我们,都大半年没走过这条山道了,一路上提心吊胆,有些栈道上的木头都腐朽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这也是宋阳一路走来注意到的问题,随着古道年久失修,再过些年,走的人会越来越少,有些路段甚至会完全隐没。

直到后来,有考察组进山探寻古道,还得找山里人带路,才能在那些沟壑悬崖间找到些许残存的痕迹。

之后旅游开发,重新修缮,加了护栏,数年时间也才修了十公里左右,崖壁上刻了不少诗词,倒也增添了几分古韵。

如今,也就沿途有些石窟、佛像之类的,还时不时有人进山焚香祈福。

“有些地方确实危险,走路可得小心。”宋阳点头赞同。

那人见两人扛着火枪、带着狗,问道:“你们这是去打猎?”

“是的,顺便去汉中一趟。”宋阳简单回答,“我们先走了!”

原本他还想和这群人一起走,路上聊聊背二哥的故事,可看着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样子,背着这么重的东西,哪有精力聊天呢。

而且他们走得慢,宋阳可不想耽误行程。

于是带着几条猎狗从旁边绕过去,快步离开了。

一路紧赶,临近中午时,在一处河畔看到一户人家。听到狗叫声,有人出来询问:“两位小兄弟,要不要到小店歇歇脚?”

也差不多到饭点了,宋阳稍作考虑,便欣然走了过去。

一进店,最显眼的就是那大大的火塘,上面架着一个硕大的铜壶,壶嘴冒着热气。

这是为了让进店的人能随时喝到热水准备的。

还有环绕四周的厚实宽大的板凳,长短不一,敦实厚重,宋阳看到上面放着一个闲置的背篓,便知道这是给背二哥歇脚时放货物用的。

“你们得稍等会儿,十天半月都见不到几个人路过,饭菜只能现做,”店主是个身材瘦小的老头,头发有些花白。

“没事,慢慢做,我们不着急。”

宋阳环顾四周,店里除了两张斑驳的木桌,最里面是用木头简单搭建的大通铺,上面铺着厚厚的草席,盖着一块看不清颜色的床单。

宋阳能想象到,晚上油灯一吹灭,十几二十个汉子挤在一起睡下,屋里鼾声此起彼伏的场景。

这时,店主问道:“你们是吃套餐还是大碗饭?”

宋阳愣了一下,想了想,才记起父亲跟他说过,连忙问道:“多少钱?”

“套餐五毛钱!”店主打量着两人,怕他们舍不得,又补充道,“大碗饭三毛钱,要是有粮票最好!”

“吃套餐,没粮票。”难得有管饱的米饭,宋阳可不想错过。

这种小店提供的简单饭菜,通常就两种。

一种是“套餐”,一菜一汤一碟泡菜,米饭管够;

另一种叫“大碗饭”,一只大碗装满饭,用力压实倒扣进另一只碗里,米饭便高高冒出头,看着很是喜庆。

“大碗饭”配一碗汤一碟泡菜,价格比“套餐”便宜。

在家里时,米饭都舍不得吃,到了这山里,反倒能放开肚皮吃一顿,也算是件幸事。

想了想,宋阳接着说:“在我们后面,有十几个背二哥,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进店。”

“还有十几个背二哥……”店主一脸欣喜,“这方圆二十里地,就我这一家小店……他们应该会进来,我多蒸点饭,你们快请坐!”

宋阳和王岳在桌子旁坐下,店主先给两人递上土碗,倒了些热水,放了一小撮粗茶,便自顾自去忙活了。

两人休息了一会儿,不等水冷,就到店外打量周边。

等了半小时左右,没等来那群背二哥,却先看到一个人扛着火枪,带着一条陕西那边的细犬走进店里。

这人身材五大三粗,脸上有几道疤,像是被野兽抓过,愈合后显得有些狰狞。

就连宋阳看到,心里也忍不住有些发怵。

喜欢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