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202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第202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

簡繁轉換
作者:中郎将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5 23:09: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宋建国和王静雅下班回家,有宋阳和王静雅在家操持,他们不用再急急忙忙准备午饭。

吃过饭后,也终于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

或许是察觉到王静雅不太习惯旱烟味,宋建国在家里抽旱烟的次数明显减少。

这天,宋建国拿着旱烟袋出门,到院子里宋阳特意留下的石头旁坐下准备卷烟。

宋阳拿出买来的芙蓉糕,给王静雅、王静雅一人分了一块,自己拿了两块后,也走到外面石头上坐下。

他递给宋建国一块芙蓉糕,随意地和父亲聊了起来:“爸,咱们以前这山里,土匪是不是特别多?”

算起来,巴山剿匪的时候,宋建国也十几岁了,还外出混过江湖,去过不少地方,接触的事情多。

对于早年的事,宋阳虽然零零散散听过一些,但肯定没父亲了解得多。

毕竟有些事当年做得隐秘,不是一般人能知晓的。

宋阳其实是想打探山里有没有人藏金银财宝的事儿。

毕竟“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在禁猎之前,除了在家种地和搞些种养殖,宋阳主要靠打猎、采药为生,如果能在山里发笔横财,就能少受些辛苦。

“那肯定多,你听说过王三春吗?”

“就是那个靠几根青冈棒起家,后来拥兵数千,在川陕边界为患的土匪头子?”

宋建国点点头:“就是他!”

“我倒是听说过一点,听说他还吃人的心?”

王三春在山里可是大名鼎鼎,连小孩听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哭。宋阳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知道这是个毫无人性、狂妄至极的土匪。

“他是巴中人,父亲早死,母亲是个跛子,靠给人说媒和打理家里的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王三春二十岁的时候,他母亲给他找了个贫苦人家的姑娘,都快谈婚论嫁了,有人觊觎他家的一片山林,想占为己有。

王三春一气之下,放火烧了那人的几间草房,还撂下狠话老子十年后再来杀人。从那以后,他就逃进大巴山,纠集了几个流浪汉,拿着从青冈树上砍的木棒当武器,落草为寇……”

宋阳饶有兴致地听着。父亲不愧是在外面闯荡过的,知道的又多又详细。

王三春纠集流浪汉后干的第一票,就是吞并土匪罗玉成。

罗玉成手下有几条枪,王三春很是眼馋。一天,他趁罗玉成等人不备,埋伏在密林中,等他们经过时,手持青冈棒一拥而上,将人打死,如愿得到了那几条枪。

不过,仅靠这几条破枪难以成大事,随后他又盯上土兴场的民团,设计抢走了五十多支枪,拉起了队伍。

再后来,他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实际上只劫富不济贫,在川陕边界横行霸道。

表面上说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用,抢富不抢贫,抢远不抢近,兔子不吃窝边草,可实际上烧杀抢掠、拦路抢劫、绑票勒索,祸害乡邻。

短短几年,他吞并了其他几股土匪的势力,成了最大的土匪头子,手下有五六千人,镇巴成了他的老巢。

他还设置了军械处、医务处、服管处等所谓的八大处,自设征税局、自制铜元、发行货币,简直像个“独立王国”。

他自恃实力强大,接受招安却不接受改编,两面讨好,哪边有好处就帮哪边,后来被各方势力夹击,打得只剩几百人,最后被彻底消灭。

“这人狂妄到什么程度呢?和人喝酒,觉得划拳喝酒不过瘾,就下令手下当面杀人,一边喝酒一边观看。他绑架宁强县首富陈百万的女儿,索要大量金条,人家带着赎金来赎人时,人早被他杀了埋了。”

“因为自己的旗帜无故倒下,就随便杀个老乡祭旗。甚至别人说‘打春’两个字他都听不得,哪怕人家说的是节气,只要被他听到,也会被杀。”

宋建国说到这些,自己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解放初期剿匪那几年,山里土匪多,好多股土匪到处流窜。我和你叔叔当背二哥的时候还遇到过,咱们村也遭过土匪……你问这些干什么?”

宋阳对父亲没有隐瞒,说起了宁傲风父子三人在阴地沟住了大半个月找财宝的事。

详细讲完后,他接着问道:“爸,你说这种事可能性大吗?”

“太有可能了!”

宋建国肯定地说:“当时那些土匪被剿灭,很多人撑不住就带着金银在深山里到处跑,被人追得到处躲。身上带着东西不方便,藏起来很正常。

以前就听说有人在山里捡到过金银,宁傲风他们在阴地沟找了那么多天,他父亲又当过土匪,说不定阴地沟真有财宝。”

“本来觉得他们找了那么多天都没找到,我不想浪费时间,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去看看了!”

“去碰碰运气也未尝不可。”

“那我明天、后天去阴地沟转转,不过希望不大。”

宋阳还是打算去碰碰运气,但也不想浪费太多时间,找到是运气,找不到也没关系。

这时,宋建国接着说:“说到这些财宝,你以后上山,真可以多留意那些容易藏东西的地方。咱们这山里,除了土匪的财宝,可能还有更大的宝藏,要是找到了,那才是真发大财了,不过我们可能都守不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能还有更大的财宝……什么意思?”宋阳疑惑地问。

宋建国笑道:“你听过一句话吗:石鹿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能识得破,买尽锦城府!”

宋阳在脑海里仔细回忆,确定自己真没听过。上辈子他一直窝在这山里,最远也就去过县城,山里消息闭塞,他见识有限。

但宋建国不一样,在外面闯荡过,接触过很多山里人接触不到的东西。

“这是什么意思?”宋阳连忙追问。

“没听过这句话,总该听说过明末清初的八大王吧?”宋建国又问。

宋阳一下子反应过来:“你说的是被称作黄虎的张献忠,就是在锦城建了都城的那个?”

“对,就是他。传说他当年在锦城建都,四处征战,搜刮了大量财宝,据说这些财宝被藏了起来,数量多得惊人,意思是要是有人找到这些财宝,用这些金银能把整个锦城买下来。”

宋建国解释道:“这是我在外面闯荡时,在锦江那边听人说的。从清朝开始,就一直有人在找,确实从锦江里零零散散找出过一些金银,但真正的宝藏一直没找到。江岸上真有石鹿,可不知道石鼓在哪儿……张献忠后来准备抗清,那些搜刮来的大量财宝带不走,肯定只能藏起来,我觉得这事儿是真的。”

“锦江在哪儿?”宋阳追问道。

“在锦城那边,流经彭山江口……对了,江口那边也有类似的话: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识得破,买尽锦城府!江口那地方的林子里,有刻在山石上的石虎,还有刻在石壁上的石龙。”

宋建国侃侃而谈,见识广就是不一样,什么都能说上几句。

宋阳却摇头笑了:“锦城离咱们这儿多远啊,你也说了,从清朝就有人找,他们都找不到,何况我们。再说了,哪有人藏宝还专门留那么明显的标志,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我也这么觉得!”

宋建国点头说:“所以我才说,咱们这边山里可能有更多财宝。”

“这又是为什么?”宋阳问。

“那些财宝一直有人找,却始终是个谜。你都知道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张献忠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江里可能有些金银,但肯定是障眼法,骗人的。”

真正的宝藏可能藏在别的地方,比如咱们这边的山里,深山老林,到处是悬崖绝壁,洞窟也多,是藏宝的好地方。

张献忠是陕西人,他在锦城建都建立大西国,但根还是在陕西。

“你想想,从蜀地到陕西,肯定要经过这些山中古道,像米仓道、金牛道、荔枝道等等,可陕西那边却没有这方面的传闻,有没有可能东西就藏在山里?找个石洞一放,把洞口堵住,多简单!”

宋建国笑呵呵地说:“这就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番话听得宋阳一愣一愣的,别说,他还真觉得有点道理。

见宋阳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宋建国忍不住笑了,拍了拍宋阳的肩膀:“别瞎想了,我也就是瞎说。那都是两三百年前的事了,这山里山外,多少人走过,要是真有,早被发现了。”

人还是踏实点,别老想着找到这些东西一夜暴富,有些东西不是咱们该想的。不过话说回来,你一门心思打猎,进山的时候,那些山里大大小小容易藏东西的地方,确实可以留意一下,万一真有呢。

“这些事可不能乱说,咱们父子之间说说没事,要是被别人知道,怕是会惹麻烦。你要是真在山里找到了这些东西,都不用告诉我,记住,祸从口出!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该去上工了。”

宋建国说完,在旁边的石头上磕了磕烟锅,起身喊了王静雅一声,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院门,不紧不慢地去上工了。

宋阳一个人坐在石头旁,细细琢磨着父亲说的话。

话没几句,信息量却很大。

尤其是提到石鼓石牛,他不由得想起自己藏在箱子底下的小铜鼓和小铜鹿。铜鼓是从被豹子咬死的那人那里得到的,小铜鹿是蒋依娜留下来的。

莫名地,他觉得似乎真有一条线,把这秦巴山和锦城联系在了一起。

喜欢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