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两千六十五章:东洲法统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两千六十五章:东洲法统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两千六十五章:东洲法统

腊月初,杭州这天气已经很冷了,早上的冻霜特别多。

高翰文这段时间,当然更新了最新的各种信息,已经放弃干预的高翰文决定就随他去吧,本来也没打算借用自己的历史记忆来掌控谁的命运。

这信息,主要是东洲那边的。东洲也建国了,而且还自称中国。大明反而被称为西国。

礼法上的事,有了朱雀国先例,朝廷估计骂几声也就算了,毕竟这个中国隔着千山万水呢。

朝廷冬月过后的紧张,根本是连带着的石见银矿那边真出事了。

倒不是倭国天皇反水,而是倭国西南东南两边的大名在东洲中国大明移民的技术支持下,准备清君侧,围攻天皇的直属藩地。东洲中国之所以如此积极,主要还是建国后准备一个开门红嘛。

倭国天皇那边,现在是东边京都附近已经是战场了,西边石见银矿附近也是早就开始军事对峙。

等于是被东西夹击了。

东洲中国那边条件也很清楚,只需要倭国大名能给东渡去东洲的大明百姓提供方便,同时愿意买卖或者自愿的倭国本地移民去东洲充实人口。

很明显,只要未来大明这边人口逃难,慢一点,东洲甚至很可能成为倭人占主体的国度。

瞬间有种替他人做嫁衣的感觉。虽然这一代倭国人可能觉得被卖过去背井离乡九死一生,但等将来东洲开发出来后,可就真的得庆幸如今发卖自己过去的人了。

朱硕熿走出了这一步,高翰文是没办法指责的。后世那些什么民族情感压根就不奏效。典型的,经济大学堂的学生好些去了泰西的,特别是那几个去英格兰的也巴心巴肝地给人弄改革吗?就连北方朝廷借调去跟着俺答汗西征的一些读书人,现在也压根不想回来,只想着在基辅当人上人呢。

这样的道理,大明现在的正教柳常青,南方的圣母教堂众人、泰西坊众人都是一样的。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帝国时代。帝国时代百姓从来都是哪好混去哪儿。家国情怀真没那么多,除非本身就是世受皇恩,领皇粮的。

反倒是这几次书信,高翰文发现朱硕熿在东洲似乎在尝试凝聚民族身份认同了。

好歹是自己的弟子,高翰文也就对其中困惑支招了。无非就是共同的境遇,共同的期望,共同的习俗,共同的信仰。

高翰文在写这些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受后世影响的。要知道正是辛亥革命以来这几个共同才凝聚了中华的认同。甚至很多海外的也都自发认同。

但如果东洲要先大明一步完成独立身份认同的构建,未来大明还真不一定打的赢啊。不过头两三代肯定有点香火情的,就看后面了。

大明现在也就浙江在试图用良民塑造身份认同,其他地方谁还讲这个,好些地方出了村就相互不认同的。关键这玩意,贸然做,朝廷也不同意啊。历史上明末南方掣肘北方军备的一个关键就是相互不认同啊,南方又不在战区,凭什么要加税呢。

而且从儒学礼法上也不能搞这玩意,皇帝是天下共主,搞这玩意,意味着皇帝只能管自己这一族群了,这不是把皇帝降格为部落酋长吗?

改变观念是很困难的。高翰文只能就这样日拱一卒了。

至少目前看来,颜钧、张逊肤都对东洲的这一行为表示赞同,因为这意味着朱硕熿这小子不会带领部下打回来,不至于再来一个靖难之役。东洲人不是大明人,自然就没有资格继承大明的法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