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三百一十一章:新政真的没用吗?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新政真的没用吗?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家单看新政年间的数据,感觉不出新政的好坏,仿佛新政即使不取消也最终什么都没改变。”

“直接讲出你的目的吧。别兜圈子,看你还能怎么诡辩”鄢懋卿打断了宋应昌的话语接着说到。

于是乎,宋应昌也加快进度。让小伙伴们把剩下的几面黑板一块儿挂了起来。

“为了更准确评价新政的优劣。我们还另外选取了两浙东西路与益州路进行对比。”

选取两浙东西路的原因在于这两地原本富庶,虽未是变革地,却是考察北宋仁义的标杆。

另外益州路是因为益州虽开垦较早,但实乃边陲,无论新旧两党都不涉及该地。

另外把这几个地方的时间跨度再前后拉长二十年。

从改革的四路与开封府可以看出。在改革之前,京东西四路的仁义指数早就双双开始逐年下降。

仁指数刚开始最高也就1.7,到改革前四路最高仅1.4。

仁指数1.4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普通的长短工,干一天活的工钱只够买1.4顿的衣食开销。意味着北宋虽富,但落到底层,新政前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说什么传宗接代了。

开封府仁指数较高,最开始是2.4,最高是2.8,到改革前也回落到2.5。

再对比两浙东西路,其仁指数基本在2.2-3之间波动,改革前,其仁指数为2.4。

益州路作为边陲,其仁指数开始是1.4,到改革前才到达其最高峰1.9。

在新政之前,京东西四路,早就开始每况愈下。不求变,北宋的北方迟早要动乱丢掉的。可惜司马光等旧党多北人却看不到这个问题,仿佛掩耳盗铃一般。

说也奇怪,就算没新政,益州路的仁指数居然也能勉强提升。只是到新政前两三年这个提升趋势已经没有了,只是暂时稳住还没下跌罢了。

不过益州仁指数上涨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益州坐拥天府之国的美誉,之前仁指数却如此之低。这个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北宋对益州路的治理之差,也是公认的。后面的上涨,不过是北宋朝廷取消了之前的歧视罢了。

综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党的新政要选择京东西四路入手。

随着新政在熙宁变法的开局,各位可以看到京东西四路的仁指数下跌趋势在前两年终于止住了,第三年还是上涨,到第八年,熙宁九年达到最高峰达到2.1,而后就再次每况愈下,到新政被废的元丰八年,已经不如新政之前,落到只有1.1的样子。

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归隐,新政虽名为新政,其实至此后早已名存实亡。

这里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新政按照之前的年跌幅,到元丰八年,京东西四路的仁指数会跌到比0.2还低。

各位朝廷股肱之臣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没有新政,不用等到靖康年金兵入寇,在元丰年间,北宋的北边已经遍地烽烟了。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汉末三国,长安附近的仁指数还有0.38呢。北宋的军队,比砍异族如探囊取物的三国如何?如此情势,又如何不大厦倾覆。

新政真的没用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